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公为子,极于孝;为臣,极于忠。忠孝之休,揭如日月者,敢歌庙中。公尝赴并州掾,过太行山,反瞻河阳,见白云孤飞。曰:“吾亲在下。”久而不能去。左右之感动。《诗》有《陟岵》【1】。伤君子于役,弗忘其亲。于嗟乎:孝之至也,忠之所由生乎!

公尝以同府掾当使域,其母老疾。公谓之曰:“奈何重太夫人万里之忧!”诣长史府请代行。时长史、司马方睚眦不协,感公之义,欢如平生。于嗟乎:与人交而先其忧,况君臣之际乎!

公为大理寺丞,决诸道滞万七千人,天下服。其平武卫将军权善才坐伐昭陵柏,高宗命戮之。公抗奏不却。上怒曰:“彼致我不孝!”左右策公令出。公前曰:“陛下一树而杀一将军,张释之所谓‘假有盗长陵一坏土,则将何法以加之?’臣岂敢奉诏,谄陛下于不道!”帝意,善才得恕死。于嗟乎:执法之官,患在少恩,公独爱君以仁,何所存之远乎!

公迁豫州,时宰相张光辅率师平越王之乱,将士贪暴。公拒之,不应。光辅怒曰:州将忽元帅耶!对曰:公三十万众除一乱臣,彼胁从辈闻王师来,乘城而降者万计。公纵暴兵杀降以功,使无辜之人肝脑涂地!如得尚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无恨!光辅不能屈,奏公不逊,左迁复州刺史。于嗟乎:孟轲有言: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公之谓乎!

初,中宗在房陵【2】,而吉顼、李昭德皆有匡复谠言,则天无复辟意。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君。中宗自房陵还宫,则天匿之帐中,召仁杰以庐陵为言。仁杰慷慨敷奏,言发涕流,遽出中宗,谓仁杰曰:“还卿储君。”仁杰降阶泣贺,既己,奏曰:“太子还宫,人无知者,物议安审是非。”则天以为然,乃复置中宗龙门,礼迎归,人情感悦。

公之勋德,不可殚言。公为大理寺丞,抗天子而不屈;在豫州日,拒元帅而不下;及居相位而能复废主,以正天下之本。岂非刚正之气,出乎诚性,见于事业?当时优游荐绅之中,颠而不扶,危而不持者,何足道哉!

(取材于《唐狄梁公碑》《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注释:【1】《陟岵》:出自《诗经・魏风》,表达久役在外的人想念父母之情。【2】房陵:地名。武则天废其子中宗之帝位,改封其为“庐陵王”,软禁于此。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尝以同府掾当使                    绝:距离远
B.决诸道滞万七千人                       狱:案件
C.帝意                                           解:了解
D.礼迎归                                        具:准备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敢歌庙中             乃复置中宗龙门
B.吾亲在             公之谓乎
C.陛下一树而杀一将军                    三十万众除一乱臣
D.左右之感动                                 公纵暴兵杀降以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长史、司马方睚眦不协
当时,州长史、司马两人正和狄仁杰闹不快。
B.彼胁从辈闻王师来
那些被胁迫跟随的百姓听到朝廷军队到来
C.物议安审是非
众人议论纷纷,哪能分清是非呢
D.当时优游荐绅之中
当时那些在官吏之中悠闲游乐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引用《诗经》中的语句是为了说明狄仁杰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
B.作者认为那些在国家危难之际只顾自己游乐不去扶助的官员不值一提。
C.中宗被软禁之时,只有狄仁杰敢于向武则天提出回复大唐李氏的天下。
D.狄仁杰认为太子还宫要按礼仪且宣告天下,而让人们知晓而明辨是非。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遽出中宗,谓仁杰:“还卿储君。”
6.最后一段中,作者这样评价狄仁杰:“公为大理寺丞,抗天子而不屈;在豫州日,拒元帅而不下;及居相位而能复废主,以正天下之本。”用自己的话简述其中的一件事,并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件事中所体现的狄仁杰的精神品质。
2021-03-03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6-11题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北京卷)
2020·北京·模拟预测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娄师德,郑州人,为兵部尚书,使并州,接境诸县令随。日高至驿,恐人烦扰驿家,令就厅同食。尚书饭白而细,诸人饭黑而粗。呼驿长嗔之曰:“饭何为两种者?”驿长恐,对曰:“邂逅浙米不得,死罪。”尚书曰:“卒客无卒主人,亦复何损。”遂换取粗饭食之。

师德检校营田,往梁州,先有乡人姓娄者为屯官,犯赃,都督许钦明欲决杀。众乡人尚书,欲救之。尚书曰:“犯国法,师德儿子,亦不能舍,何况渠?”明日宴会,都督与尚书俱坐,尚书曰:“闻有一人犯国法,云是师德乡里,师德实不识,但与其父为小儿时共牧牛耳,都督莫师德宽国家法。”都督遽令脱枷至。尚书切责曰:“汝辞父娘,求觅官职,不能谨洁,知复奈何!”将一碟堆饼与之曰:“噇却,作个饱死鬼去!”都督舍之。

后为纳言,平章事,又检校屯田,行有日矣,执事早出,娄先足疾,待马未来,于光政门外横木上坐。须臾,有一县令,不知其纳言也,因诉名,与之并坐。令有一子远觇之,走告曰:“此纳言也。”令大惊,起曰:“死罪。”纳言曰:“人有不相识,法有何死罪?”

李昭德为内史,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不即至,发怒曰:“叵耐杀人,田舍汉!”娄闻之,乃笑曰:“师德不是田舍汉,更阿谁是?”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也。”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狄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取材于《朝野佥载》《唐语林》等)


(注)①噇chuáng却:吃完退下。②纳言:古官名,即侍中,门下省长官,掌管出纳王命。③狄梁公:狄仁杰,唐代武则天时政治家,死后追封梁国公。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邂逅浙米不得 邂逅:仓猝,突然
B.众乡人尚书 谒:拜见
C.因诉名 身:自己的
D.朕不知卿 比:一直,从来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接境诸县令随尚书切责
B.都督舍之发怒曰
C.非碌碌人成事命左右取筐箧
D.都督莫师德宽国家法执事早出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客无卒主人:客人仓促而来,不能责备主人仓猝无备
B.都督遽令脱枷至:都督赶忙命令给犯人解去刑具押进来
C.叵耐杀人,田舍汉!:不可忍,急死人,乡巴佬!
D.卿知所自乎?:你知道自己的原因吗?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娄师德出使并州,和当地官员一起吃饭。
B.乡人之子犯罪,娄师德也当面严加训斥。
C.娄师德因体胖而行走缓慢,被同僚讥讽。
D.狄仁杰为争相位而对娄师德长久地排挤。
5.唐代张鷟《朝野佥载》评价娄师德说:“纳言直而温,宽而栗(严),外愚而内敏,表晦而里明。”请结合文意,选择一点,做具体说明。
2020-04-01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组合09现代文阅读+文言文+微写作-2020年新高考北京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
3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自伯升【1】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言。”异复因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惠泽。”光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及至,隗嚣乘胜使其将王元、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诸将皆曰:“虏兵盛新乘胜,不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异曰:“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辅动摇,是吾忧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于是北地诸豪长,悉隗嚣降。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

(取材于《后汉书冯异传》)

注释:【1】伯升: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骁勇善战,更始帝刘玄忌惮其才干,将其杀害。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复因进说曰                       间:暗中
B.惠泽                                      布:陈述
C.每所止                                 舍:宿营
D.悉隗嚣降                              畔:通“叛”,背叛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易充饱                       何以汝
B.重赤眉、延岑之酷       申之孝悌之义
C.虏兵盛新乘胜             倚歌和之
D.击鼓建旗而出             惶急不知所为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
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汉室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B.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你考虑整顿队伍,不要给郡县百姓带来痛苦
C.因分遣巡取栒邑
乘机分派行巡攻取栒邑
D.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
敌兵压境,习惯于争夺小利,我们就乘势深入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武帝虽然因兄长之死伤心,但是不敢在人前显露,冯异进言宽解,也被他阻止了。
B.无论是行军还是驻扎,冯异率领的军队都在适当的地点立有标志,表现得十分规矩。
C.赤眉、延岑暴乱,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所以光武帝就起用了冯异前来平定暴乱。
D.在与隗嚣的军队作战时,冯异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避开敌军锋芒,抢先攻下栒邑。
5.唐太宗李世民对冯异有过这样的评价:“前史称其高致,昔贤以为美谈。”请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明唐太宗做出这样评价的依据。
2019-11-29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组合02现代文阅读+红楼梦+文言文-2020年新高考北京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
2014高三·北京·专题练习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小题。
舟 人 传
[清] 张光纬
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其里居,及其□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
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
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也。向从父母行三泖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
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言。天下大乱,各自,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
【注】①刺船:用篙撑船。②三泖:湖名。③倩:古代男子的美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其里居悉:知道B.妾亦宦之也息:子女
C.吾当徐访子亲属访:拜访D.天下大乱,各自爱 :爱惜
2.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操何业
②泰岩□询船尾女郎曰
③萍踪相遇,愿赠□言
A.①之②以③而B.①所②乃③以
C.①之②且③而D.①所②以③之
3.3.下列各句中,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
B.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
C.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
D.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泰岩买了一条小船去收债,见到舟人与船上女子,心中就有疑虑,而舟人掷牛上岸,更加重了他的疑忌。
B.女子一家人出行,途中遭遇强盗,父母被杀,钱财被抢,舟人从黑暗中跃入舟中杀死了强盗,替她报了仇。
C.陈泰岩知道了舟人的义举后,对舟人疑虑全消,敬佩不已。回到郡中,两人感慨叹息着分了手,从此再也没有见面。
D.文章欲扬先抑,通过写陈泰岩对舟人由疑虑到害怕再到敬为异人,塑造出舟人本领高强、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形象。
5.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⑴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
②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
⑵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舟人“勇义”的两个事例。(可以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2016-11-18更新 | 85次组卷 | 5卷引用:2014北京高考语文复习方案文言文阅读三练习卷10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