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九年,吴王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不可入,今果何如?”二将曰:“夫战,借胜以成其威,非常胜之道。”吴王曰:“吾欲复击楚,奈何而有功?”孙武曰:“囊瓦“者,贪而多过于诸侯,而唐、蔡怨之。王必伐,得唐、蔡而可伐楚。”吴王于是使使谓唐、蔡曰:“楚为无道、虐杀忠良,侵食诸侯,困辱二君,寡人欲举兵伐楚,愿二君有谋。”唐侯使其子乾为于吴,三国合谋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水为。子常遂济汉而阵,自小别山至于大别山,三不利。十月,二师阵于柏举。阖闾之弟夫概晨起请于阖闾曰:“子常不仁贪而少恩其臣下莫有死志追之必破矣!”阖闾不许。夫概曰:“所谓臣行其志不待命者,其谓此也。”遂以其部五千人击子常。大败走,奔郑,楚师大乱。吴师乘之,遂破楚众。吴从楚师,及清发,将击之。夫概曰:“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雍澨五战,径至于郢。

(节选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材料二:

吴王问孙武曰:“衢地必先,吾道远发后,虽驰车骤马,至不能先,则如之何?”孙武曰:“诸侯三属,其道四通,我与敌相当,而傍有国。所谓先者,必重币轻使,约和傍国,交亲结恩,兵虽后至,众以属矣。兵练卒,阻利而处,亲吾军士,实吾资粮,令吾车骑,出入瞻。我有众助,彼失其党,诸国掎角,震鼓齐攻,敌人惊恐,莫知所当。”

(节选自《武经总要•前集》)

【注】①吴王:阖闾,春秋后期吴国君主。吴王阖闾三年,阖闾率军攻打楚国,夺取了楚国的舒邑,谋划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将军孙武说:“此时民众疲劳,不能立刻攻打郢都,要等待时机。”②囊瓦:春秋时楚国大夫,字子常。③衢地:指各国相毗邻的要冲。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子常不仁A贪B而少恩C其臣D下E莫有F死G志H追之I必破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指留作抵押的人,与《屈原列传》中“厚币委质事楚”的“质”含义相同。
B.阵,有列阵,布阵之意,与成语“临阵磨枪”中的“阵”词义以及用法均不同。
C.简,指选择,选用,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简能而任之”的“简”含义相同。
D.候,指侦察,军中负资侦察的人称“斥候”,如《苏武传》中“斥候百余人”。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阖闾九年,阖闾希望再次攻打楚国,并向伍子胥和孙武咨询取胜的方法,孙武建议获得唐国和蔡国的支持,与他们一同讨伐楚国。
B.楚国大夫囊瓦率领楚军与吴军交战,从小别山到大别山楚军连吃几次败仗,吴王的弟弟夫概违背阖闾的命令发动进攻,大败囊瓦。
C.吴军追打楚国军队追到清发这个地方,夫概建议等到对方渡河渡到一半后再发动进攻,于是吴军追随楚军渡河,又一次打败楚军。
D.吴王向孙武请教作战时的方法策略,孙武认为既要采取有效的外交策略,也不能忽视军队内部兵卒的训练,关心军士,充实资粮。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
②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5.材料一中孙武等人是怎样践行材料二的兵法主张的?请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异间出行属易,为汉兵所执。时异从兄孝及同郡丁琳、吕晏,并从光武,因共荐异,得召见。异曰并大果文用,不足为强弱。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光武曰:善。自伯升这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光武任之曰:卿勿妄言。异复因间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义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光武纳之。至邯郸,遣呆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关,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邦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七》)


【注释】①伯升:刘縯(公元前16—23),一作刘演,字伯升,东汉光武帝刘秀同母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B.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C.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D.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孙武。
B.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行迹给出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类。
C.二千石,本为汉朝郡守(尊称为“太守”)的俸禄,即月俸百二十斛,一岁得一千四百四十斛,后成为郡守通称。
D.三辅,又称“三秦”,指西汉时期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京兆尹、左鸟潮右扶风三位官员,亦指其所辖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异有感恩之心,且善解人意。他为感念刘秀不杀之恩,率城归顺;在刘秀因兄长伯升被杀而伤感时,他单独来叩头宽解其悲痛心情。
B.冯异有远见卓识,且忠诚于主。他向刘秀分析王莽暴政、更始帝掳掠以及百姓渴盼明主的局面,劝其把握时机,调官派将安抚百姓。
C.冯异谦逊有礼,深得士兵爱戴。他平素的行为举止很讲究规矩,在众人论功时,常常躲于树下;在改编部队时,士兵们都希望跟随他。
D.冯异善于御兵,深得刘秀信任。刘秀命令他平定赤眉、延岑叛乱,临行时,嘱咐他要发扬善于统兵的长处,但不要替当地百姓受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
(2)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
5.在伯升被杀之后,冯异是如何为刘秀分析形势,令其精神振奋,开始争夺天下的行动的?请简要概括。
2021-05-17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押题密卷(一)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张居正寝疾,朝士群祷,南星与顾宪成、姜士昌戒弗往。居正殁,调吏部考功。

起历文选员外郎。疏陈天下四大害,言:“杨巍乞休,左都御史吴时来谋代之,忌户部尚书宋纁声望,连疏排挤。副都御史詹仰庇力谋吏、兵二部侍郎。大臣如此,何以责小臣,是谓干进之害。礼部尚书沈鲤、侍郎张位、谕德吴中行、南京太仆卿沈思孝相继自免,独南京礼部侍郎赵用贤在,词臣黄洪宪辈每阴谗之,言官唐尧饮、孙愈贤、蔡系周复显为诋诬。众正不容,宵人得志,是谓倾危之害。州县长吏选授太轻,部寺之官计日而取郡守,不问才行。吏治日污,民生日瘁,是谓州县之害。乡官之权大于守令横行无忌莫敢谁何如渭南知县张栋治行无双裁抑乡官被谗不获行取是谓乡官之害。四害不除,天下不可得治。疏出,朝论韪之。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居数月,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天启三年大计京官,以故给事中亓诗教、赵兴邦、官应震、吴亮嗣先朝结党乱政,议黜之,吏科都给事中魏应嘉力持不可。南星著《四凶论》,卒与考功郎程正己置四人不谨。浙江巡按张素养荐部内人材,及姚宗文、邵辅忠、刘廷元,南星劾其谬,素养坐夺俸。先是,巡方者有提荐之例,南星已奏止之;而陕西高弘图、山西徐扬先、宣大李思启、河东刘大受,复踵行如故,南星并劾奏之,巡方者始知畏法。

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嫡母冯氏、生母李氏,并哀恸而卒。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

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竞卒于戍所。

(选自《明史·赵南星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乡官之权大于守/令横行无忌/莫敢谁何如/渭南知县张栋/治行无双/裁抑乡官/被谗不获行取/是谓乡官之害
B.乡官之权大于守令/横行无忌/莫敢谁何如/渭南知县张栋/治行无双/裁抑乡官/被谗不获行取/是谓乡官之害
C.乡官之权大于守/令横行无忌/莫敢谁何/如渭南知县张栋/治行无双/裁抑乡官/被谗不获行取/是谓乡官之害
D.乡官之权大于守令/横行无忌/莫敢谁何/如渭南知县张栋/治行无双/裁抑乡官/被谗不获行取/是谓乡官之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是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水利、田地、户籍、赋税、祭祀及财政事宜。
B.不谨,意思是不敬慎,不小心。旧时考核官吏的条款之一,谓所作之事不合为官体统。
C.巡方,指天子出巡四方,也指天子派大臣巡察四方,文中的巡方者指的是巡抚地方的官员。
D.嫡母,庶出的子女称父亲的正妻为嫡母,是相对庶母而言的,生母不一定是嫡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南星不阿谀权贵。张居正生重病,朝廷中很多官员一起去替他祷告,赵南星没有去。因此,张居正死后,赵南星调任吏部担任考功郎。
B.赵南星有正义感。他在奏章中用吴时来为代替杨巍而排挤宋纁以及詹仰庇谋取二部侍郎这两个事例阐明干进之害。
C.赵南星胸怀天下。光宗即位之后,赵南星担任左都御史时,慷慨激昂地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的职责,对乱政者毫不手软。
D.赵南星襟怀坦荡。魏忠贤和他的党徒非常憎恨赵南星,把他看作罪魁祸首,赵南星即使受到陷害被发配,也能安然自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县长吏选授太轻,部寺之官计日而取郡守,不问才行。
(2)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
5.文中的巡方者犯了什么错?什么原因使他们“始知畏法”?
2021-04-19更新 | 35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01(江苏专用)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瞿景淳传

施润章

瞿景淳字师道,苏州常熟人。八岁能属文,稍长治举子业,顷刻百千言,而久困诸生,教授里中自给。嘉靖二十三年,举会试第一,授翰林院编修。

景淳彬彬君子,接人能自下。及与权贵争论天下事,其气常岳立不可夺。奉敕封怀庆诸王为副使时,郑王以言事忤旨,徙系凤阳,世子摄.国事,内惧,饯迎用币重,景淳一切谢绝。其正使恭顺侯已受而惭景淳,亦还谢勿纳。上已遣使密诇矣,侯闻知,语景淳曰:“微公,吾几中法!”景淳曰:“吾知朝使义当如是耳。”满九载,迁侍读,请急归。时江南数苦倭乱,总督胡宗宪师未捷,而大学士严嵩谓倭不足患。景淳还,谒嵩,嵩语之曰:“倭旦夕且平,胡总督才足办也。南中人往往好短.胡,何也?”景淳正色应曰:“相公遥度之,不如南来人目睹也!胡君拥十万师,而倭日夜躏赤子财赋地,南中人不得一安枕卧。相公业不欲闻之,谁为相公言者!”嵩改容愕谢。

四十一年,进侍读学士,署院事。锦衣卫帅太保陆炳方怙.宠,权倾天下,后先凡四妻,至欲封其最后者。兵部移牒请,不可;嵩为请,又不可;则橐金夜投,景淳笑谢曰:“吾所守,礼也。公毋溷我!”炳不怿去,而景淳遂改太常侍卿,领南京国子监祭酒,景淳安之如故。初,景淳通籍,辄以资访人才为急,置二籍袖中,分黑白书。及佐南吏部,参决黜陟.,皆协时论,不以细故宿憾排斥人。时帝意向用急,景淳触暑赴阙病作,请告不许,留侍经筵,修嘉靖实录。顷之,以疾累疏乞骸骨归。隆庆三年卒。

景淳既以文名四方,造请日踵门,挥洒应之,若不经意。洊历典试于天下,士多所奖拔。大学士李春芳其一也。景淳去,贻书属之曰:“国家重用贤,而轻于退贤,卒不得贤臣之用。今天子方急材,以南北无足使者,不于此时博选而厚植之,一旦何以应召?”春芳瞿然称服。景淳欲有所论奏,会病不及上而罢。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懿。所居傍昆湖,学者称昆湖先生。

(选自《施愚山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国事                         摄:代理
B.南中人往往好               短:诋毁
C.锦衣卫帅太保陆炳方     怙:依仗
D.参决黜                           陟:摈弃
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瞿景淳从小就很聪明,年龄稍大一些,专攻科举学业,文思敏捷,多年科举不顺,但最终考中嘉靖二十三年的状元。
B.当时江南遭受倭寇侵扰,瞿景淳指出大学士严嵩不了解实情,使严嵩认识到自己对情况误判感到惊愕而变了脸色。
C.瞿景淳面对多方请求坚决不同意越礼给陆炳方最后一位妻子封号,其后他虽被改任,但视若平常,毫不在意。
D.瞿景淳凭借文章闻名天下,每天都有很多人过来拜访他,请他写文章,他都爽快答应,并且很快就完成了。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上已遣使密诇矣,侯闻知,语景淳曰:“微公,吾几中法!”景淳曰:“吾知朝使义当如是耳。”
⑵今天子方急材,以南北无足使者,不于此时博选而厚植之,一旦何以应召?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瞿景淳为官的特点。
2019-06-18更新 | 239次组卷 | 6卷引用:组合09语言文字运用 +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三)-2020年新高考江苏语文新题型组合训练-《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5-16高三上·江苏泰州·期中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父瑜之,魏鸿胪卿。季舒少孤,性明敏,涉猎经史,长于尺牍,有当世才具。年十七,为州主簿,为大将军赵郡公琛所器重,言之于神武。神武亲简丞郎,补季舒大行台都官郎中。
文襄辅政,转大将军中兵参军,甚见亲宠。以魏帝左右,须置腹心,擢拜中书侍郎。文襄为中书监,移门下机事总归中书,又季舒善音乐,故内伎亦通隶焉,内伎属中书,自季舒始也。文襄每进书魏帝,有所谏请,或文辞繁杂,季舒辄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静帝报答霸朝,恒与季舒论之,云:“崔中书是我你母。”转黄门侍郎,领主衣都统。虽迹在魏朝,而心归霸府,密谋大计,皆得预闻。于是宾客辐凑,倾心接礼,甚得名誉,势倾崔暹。暹尝于朝堂屏人拜之曰: “暹若得仆射,皆叔父之恩。”其权重如此
时勋贵多不法,文襄无所纵舍,外议以季舒及崔暹等所为,甚被怨疾。及文襄遇难,文宣将赴晋阳,黄门郎阳休之劝季舒从行,曰:“一日不朝,其闲容刀。”季舒性爱声色,心在闲放,遂不请行,欲恣其行乐。司马子如缘宿憾,及尚食典御陈山提等共列其过状,由是季舒及暹各鞭二百,徙北边。
天保初,文宣知其无罪,为将作大匠,再迁侍中。俄兼尚书左仆射、仪同三司,大被恩遇。乾明初,杨愔以文宣遗旨,停其仆射。遭母丧解任,起复,除光禄勋,兼中兵尚书。出为齐州刺史,遣人渡淮互市,亦有赃贿事,为御史所劾,会赦不问。武成居藩,曾病,文宣令季舒疗病,备尽心力。大宁初,追还,引入慰勉,累拜度支尚书、开府仪同三司。营昭阳殿,敕令监造。以判事式为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为博戏于吏部,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及武成崩,不得预于哭泣。久之,除胶州刺史,迁侍中、开府,食新安、河阴二郡干。加左光禄大夫,待诏文林馆,监撰《御览》。加特进、监国史。季舒素好图籍,暮年转更精勤,兼推荐人士,奖劝文学,时议翕然,远近称美。
(选自《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九•崔季舒》)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暹尝于朝堂人拜之屏:隐藏
B.为将作大匠追:补封
C.遣人渡淮互市坐:因犯……罪
D.责免官被:遭到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赵郡公琛因看重季舒的才能,便向神武推荐让季舒担任大行台都官郎中一职,神武听从了赵郡公琛的意见。
B.季舒一生仕途坎坷,但大多是出于自身的因素。如“坐遣人渡淮互市,亦有赃贿事”“博戏于吏部”等。
C.季舒生性喜爱音乐和美色,内心悠闲放荡,有时放纵作乐,但生平喜爱读书,晚年更加勤奋,被时人称赞。
D.季舒最终收获了大职,也做了很多“明白事”,“兼推荐人士,奖劝文学,时议翕然,远近称美”,可见季舒这个人的才能是值得称道的。
3.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勋贵多不法,文襄无所纵舍,外议以季舒及崔暹等所为,甚被怨疾。
(2)舜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
(3)夫运筹策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4.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概括季舒“权重如此”的原因。
2016-11-18更新 | 73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限时训练二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