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孔子适周问礼,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益进焉。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材料二: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材料三:

①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②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③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④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⑤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意为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徘徊在旷野上。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弟子益进焉               (2)夫子盖少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态色与(      )
A.邪恶             B. 杂乱               C. 过甚               D. 迷惑
(2)楚使人孔子(      )
A.定婚             B. 访问               C. 投靠               D. 请人担任职务
3.将材料三第段画线句译为现代汉语。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4.材料二画直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5.前人评《史记》曰“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请以材料三第③④⑤段为例对这一特点加以分析。
6.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中画曲线部分老子对孔子的劝导,及材料三中孔子的事迹,分析儒道两家的人生主张。
2024-01-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太祖少机警,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②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建安元年秋七月,天子还洛阳,太祖遂至洛阳,卫京都。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三年春正月,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

③七年春正月,公军谯,遣使以太牢祀桥玄。八年秋七月,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七年春正月,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④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二十五年春正月,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⑤评曰: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兼韩、白之奇策①,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曹操传》)


【注】①“申”指战国申不害,“商”指战国商鞅,“韩”指西汉韩信,“白”指战国白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
B.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
C.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
D.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公年轻时,不被世人关注,只有桥玄识得他有雄才大略;功成后的曹公心存感激,用隆重的太牢之礼祭祀他。
B.曹公既重视儒学传统,帮助献帝恢复宗庙社稷制度,忧心仁义礼让之风沦丧;又崇尚法家思想,用以行政治军。
C.曹公学习借鉴韩信、白起等军事家的谋略智慧;在与张绣交战中,曹公屡出奇策,于死地中回生,扭转战局。
D.曹公求贤若渴,希与贤人君子共治天下;《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句,就是这一心情的形象表现。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4.苏轼评价太祖说“故一世之雄也”,请根据选文,分析曹操的“非常”与“超世”体现在哪里?
2024-01-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华东师范大学松江高级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梁王魏婴觞诸侯

〔西汉〕刘向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羡,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①帝女令仪狄:指舜的女儿仪狄。②嗛(qiè)通“慊”,快意,满足。③易牙:齐桓公的宠臣,善烹调。④南之威:晋国美女。⑤崩山:即巫山。彷徨:即云梦泽。⑥白台、闾须:美女名。⑦夹林、兰台:魏惠王游乐之处。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1)梁王魏婴诸侯于范台____________       (2)禹饮而____________
(3)遂强台而弗登____________       (4)今主君之____________
2.与“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中“以”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先帝不以臣卑鄙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词的用法与另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A.土当年万户侯B.其筋骨,饿其体肤
C.推南之威而D.后世必有以味其国者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
5.用简要的词语概括鲁君人物形象特点。
2023-12-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二十年,郑锦死,子克塽幼,诸将刘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习海上事,上复授琅福建水师提督,谕相机进取。琅至军,疏言:贼船久泊澎湖,悉力固守。冬春之际,飓风时发,我舟骤难过洋。臣今练习水师,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使为内应。俟风便,可获全胜。给事中孙蕙疏言宜缓征台湾。琅疏言:臣已简水师精兵二万、战船三百,足破灭海贼。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诏从之。

②二十二年六月,国轩踞澎湖,环二十余里为壁垒。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旋遣总兵陈蟒、魏明率兵东指鸡笼峪,西指牛心湾,分贼势。琅自督五十六船分八队,扬帆直进,取澎湖,国轩遁归台湾。克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台湾平,自海道报捷。上旌琅功,曰:朕特加擢用,尔能不负任使,举六十年难之寇,殄灭无余。封靖海侯。

③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台湾原属化外,土番杂处,未入版图。然其时中国之民潜往生聚,已不下万人。郑芝龙据为巢穴。及崇祯元年,芝龙就抚,借与红毛为互市之所。红毛联结土番,招纳内地民,渐作边患。后郑成功盘踞其地,传及其孙克塽,积数十年。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寇兵而赍盗粮也。且此地原为红毛所有,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臣思分防两处:台湾设总兵一、水师副将一、陆营参将二、兵八千;澎湖设水师副将一、兵二千。其总兵、副将等官,定以二三年转升内地。盖筹天下形势,必期万全,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亦断断乎其不可弃。琅又疏请克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与刘国轩、冯锡范及明裔朱桓等俱诣京师,诏授克塽公衔,国轩、锡范伯衔,俱隶上三旗,余职官及桓等于近省安插垦荒。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④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傅,谥襄壮。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举六十年难之寇(       )       (2)寇兵而赍盗粮也(       )
2.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又遣间谍通臣旧时部曲(       )
A.军队       B.部属       C.朋友       D.百姓
(2)非数年(       )
A.察看       B.容许       C.汇集       D.经历
3.第②段画线句有三处需停顿,请用“/”标出。
克 塽 大 惊 遣 使 诣 军 前 乞 降 琅 疏 陈 上 许 之
4.把第①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请趣督抚治粮饷,但遇风利,即可进行,并请调陆路官兵协剿。
5.请简要分析文中施琅的人物形象。
6.施琅统一台湾后,清廷内部产生了一场针对台湾的弃留之争。请结合第③段分析施琅上疏所陈主张的说服力。
2023-11-05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鲫。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令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秧;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己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

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二世二年七月,其斯五刑,腰斩咸阳市。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阁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史记·李斯列传》)


【注释】①絜:同“洁”。②庑:泛指房屋。

材料二: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腰斩咸阳市(     )(2)藉寇兵而盗粮(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事。(     
A.提倡       B.注重       C.掌握       D.保持
(2)入事秦,因以衅,以辅始皇(     
A.缺点       B.空隙       C.从容       D.机会
3.把材料一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4.用“/”为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5.材料一中说,“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结合材料二分析李斯是如何成功做到这一点的。
6.材料一中李斯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由观鼠所悟出的人生哲学被后世人谓为“仓鼠哲学”。有人认为李斯写《谏逐客书》就是为了保护自己,是摆脱“厕鼠”的代表;也有人认为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仓鼠”人生。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023-11-05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②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③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

④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选自《明史·熊概传》,有删改)

材料二:

宣德中,吉水罗公汝敬刚直不屈,以工部侍郎兼翰林修撰出使交趾回,道过吴中,适大理卿熊概巡抚兹地,肆作威福。大家巨族凡被诬者,随至籍没,冤号之声不可闻。公与熊有乡里之好,因以阴骘之说,概岸然不省,为之益甚。公至京谒见,陈使事毕,遂以熊事具奏,其言甚切。上览之恻然曰:事有甚於此者!即日召熊回京,而以周文襄公代之。自是东南之民得安矣。

(选自《寓囿杂记》,有删改)


[注释]①《寓囿杂记》,明王锜撰。史书载明洪武迄正统间朝野事迹,于是中故实尤详。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1)成祖亦知其诬___________                    (2)械至京,如法___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随母胡氏(     )
A.前往        B.投奔        C.嫁给        D.符合
(2)奸民惮之,谤书于朝(     )
A.宣扬        B.誊写        C.上传        D.散布
3.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将三处标识出来。
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
4.用现代汉语翻译第①段画线句。
概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5.分析第③段“由是益任概”的原因。
6.评论家有言“正史鉴于心,野史鉴于形”,请根据这一评价,结合材料一第②段和材料二的具体内容,分析两部作品中记述熊概“一擢”“一召”的意图。
2023-11-0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三年,辙为大名推官。逾年,丁父忧。服除,神宗立已二年,辙上书言事,召对延和殿。

②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安石出《青苗书》使辙议,辙尽言其弊。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僧牒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陈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

③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设《诗》《书新义》考试天下士,欲改科举,别为新格。辙言:进士来年秋试,日月无几,而议不时决。诗赋虽小技,比次声律,用功不浅。至于治经,诵读讲解,尤不轻易。要之,来年皆未可施行。乞来年科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己见,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举人知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佑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光皆不能从。

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所著《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并行于世。


[注]①制考试的合格者分为五等,因一、二等为虚设,三等为最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辙自谓必见     (            )(2)安石出《青苗书》使辙(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1)范镇之(             )A.责问     B.感到为难     C.怨恨     D.担心
(2)命辙为之             )A.写文章     B.嘱托     C.属下       D.连缀
3.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
4.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辙 性 沉 静 简 洁 为 文 汪 洋 澹 泊 似 其 为 人 不 愿 人 知 之
5.第①②段画浪线的两句刻画人物鲜明生动,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
2023-11-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横沙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陈继儒,字仲醇,松江华亭人。幼颖异,能文章,同郡徐阶特器重之,长为诸生,与董其昌齐名。太仓王锡爵招与子衡读书支硎山。王世贞亦雅重继儒,三吴名士争欲得为师友。继儒通明高迈,年甫二十九,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昆山之阳,构庙祀二陆草堂数橡焚香晏坐意豁如也。时锡山顾宪成讲学东林,招之,谢弗往。亲亡,葬神山麓,遂筑室东余山,杜门著述,有焉之志。

②工诗善文,短翰小词,皆极风致,兼能绘事。又博闻强识,经史诸子、术伎稗官与二氏家言,靡不较覈。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征请诗文者无虚日,性喜奖掖士类,屦常满户外,片言应酬,莫不当意去。暇则与黄冠老衲穷峰泖之胜,吟啸忘返,足迹罕入城市。其昌为筑来仲楼招之至,并为诗云:焚香供宗子,贮酒待陶君。黄道周疏称:“志尚高雅,博学多通,不如继儒”,其推重如此。侍邱沈演及御史、给事中诸朝贵,先后论荐,谓继儒道高齿茂,宜如聘吴与弼故事。屡招征用,皆以疾辞。卒年八十二,自为遗令,纤悉毕具。

选自[清]张廷玉《明史·隐逸传》,有改动)

[注释]①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二人。②覈:检验,查核。③遗令:临终前的告诫、嘱咐。

材料二

玄宰久居词馆,书画妙天下,推仲醇不去口,海内以为董公所推也,咸归仲醇。而又能延招吴越间穷儒老宿隐约饥寒者,使之寻章摘句,族分部居,刺取其琐言僻事,荟蕞成书,流传远迩。款启寡闻者,争购为枕中之秘。于是眉公之名,倾动寰宇,远迩夷酋土司,咸其词章,近而酒楼茶馆,悉悬其画像,甚至穷乡小邑,鬻粔籹市盐豉者,被以眉公之名,无得免焉。直指使者行部,荐举无虚牍,天子亦闻其名,屡奉诏征用。年八十馀,卒于茶山之精舍,自为遗令,纤悉必具,殁后降乩诗句,预刻时日,贮箧衍中,其井井如此。仲醇通明俊迈,短章小词,皆有风致。

选自[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征士》)

[注释]①玄宰:明代书画家董其昌。②款启:见识少。③粔籹:jù nǚ,古代一种食品,犹今之馓子。

1.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1)有焉之志(     )                    (2)咸其词章(     )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一项
(1)刺取琐言僻事(       
A.刺探                    B.选用                    C.揭发                    D.讥刺
(2)被以眉公之名(       
A.小吏                    B.大部分                    C.买卖                    D.全都
3.将材料一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性喜奖掖士类,屦常满户外,片言应酬,莫不当意去。

4.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构 庙 祀 二 陆 草 堂 数 椽 焚 香 晏 坐 意 豁 如 也

5.根据本文,就陈继儒之“隐”写一则短评。

[注释]人物短评,通常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评价。

6.两则材料都是陈继儒传记,但内容侧重及手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不同的原因。
2023-11-0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柳虬字仲蟠,年十三,便专精好学。时贵游子弟就学者,并车服华盛,唯虬不事容饰。遍受五经,略通大义,兼博涉子史,雅好文。

②大统三年,冯翊王元季海、领军独孤私信镇洛阳。于时旧京荒废,人物罕极,唯有虬在阳城。信等乃征之,以为行台郎中掌文翰。时军旅务殷,虬励精从事,或通夜不寝。季海尝会:“柳郎中判事,我不复重看。”四年,入朝,太祖欲官之,虬辞老母,乞侍医药。太祖许焉。久之,为独孤信开府从事中郎。信出镇陇右,因为泰州刺史,以虬为二府司马。虽处元僚,不综府事,唯在信左右谈论而已。因使见太祖,被留为丞相府记室。虬以史官密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事遂施行。十四年,除秘书丞。秘书虽领著作,不参史事,自虬为丞,始令监掌焉。十六年,迁中书侍郎,修起居注,仍领丞事。时人论文体者,有古今之异。虬又以为时有古今,非文有古今,乃为文质论。

③虬脱略人间,不事小节,弊衣疏食,未尝改操。人或讥之,虬曰:“衣不过适体,食不过充饥。孜孜营求,徒劳思虑耳。”魏恭帝元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选自《北史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注】①柳虬:北魏时人。②文翰:公文信札。③综:总管。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雅好
(2)因为泰州制史
2.用“/”为第2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共3处。
虬以史官密书善恶未足惩劝乃上疏事遂施行。
3.把第②段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信等乃征之,以为行台郎中掌文翰。时军旅务殷,虬励精从事,或通夜不寝。
4.第①③段都写到了柳虬不注重仪容外表,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2023-10-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川沙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熙宁元年夏四月乙巳,王安石始至京师,诏安石越次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安石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后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耳。”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联,庶同跻此道。”冬十一月,郊。执政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司马光曰:“救灾节用,当自贵近始,可听也。”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甚于加赋。”争议不已。

②熙宁二年二月庚子,帝王安石参知政事,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甲子,议行新法,安石言:“周置泉府之官,均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今欲理财,则当修泉府之法,以收利权。”帝纳其说。安石复言:“人才难得,亦难知。今使十人理财,其中容有一二败事,则异论乘之而起。尧与群臣共择一人治水尚不能无败事况所择而使非一人岂能无失当计利害多少,不为异论所惑。”乃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命王安石领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请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注:①头会箕敛:形容赋税繁重苛刻。②泉府:官名,职责之一是掌管国家税收。

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但后世学者不能通知(      )
A.完全知晓     B. 告诉他人     C. 文书口信        D. 了解知识
(2)当计利害多少(      )
A.邀请          B. 想要          C. 关键          D. 概括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执政河朔旱伤                 ②帝王安石参知政事
③其害甚于加赋                 ④安石复言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尧与群臣共择一人治水尚不能无败事况所择而使非一人岂能无失
4.第①段就国库用度不足的问题,司马光和王安石分别阐述了怎样的解决方法?如何评价两人的策略?
2023-10-2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