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椿奉辞于华林园,帝下御座执手流泪曰:“公先帝旧臣,实为元老,但高尚其志,决意不留,既难相违,深用凄切。”椿亦歔欷,欲拜,帝亲执不听。赐以绢布,给羽林卫送。群公百僚饯于城西张方桥,行路观者,莫不称叹。椿临行,诫子孙曰:

我家入魏之始,即为上客。自尔至今,二千石、方伯不绝,禄恤甚多。北都时,朝法严急。太和初,吾兄弟三人并居内职:兄在高祖左右,吾与(杨)津在文明太后左右。于时口敕,责诸内官,十日仰密得一事,不列便大嗔嫌。诸人多有依敕密列者,亦有太后、高祖中间传言构间者。吾兄弟自相诫曰:“今二圣近臣,居母子间难,宜深慎之。又列人事,亦何容易,纵被嗔责,勿轻言。”十余年中,不尝言一人罪过。时大被嫌责,答曰:“臣等非不闻人语,正恐不审,仰误圣听,以是不敢言。”于后终以不言。蒙责及二圣间言语,终不敢辄尔传通。太和二十一年,吾从济州来朝,在清徽堂豫宴。高祖谓诸贵曰:“北京之日,太后严明,吾每得杖,左右因此有是非言。和朕母子者,唯杨播兄弟。”遂举爵赐兄及我酒汝等脱若万一蒙明主知遇宜深慎言语不可轻论人恶也。

吾自惟文武才艺、门望姻援不胜他人。一旦位登侍中、尚书,四历九卿,十为刺史,津今复为司空者,正由忠谨慎口,不尝论人之过,无贵无贱,待之以礼,以是故至此耳。闻汝等学时俗人,乃有坐待客者,有驱驰势门者,有轻论人恶者,及见贵胜则敬重之,见贫贱则慢易之,此人行之大失,立身之大病也。汝等若能存礼节,假不胜人,足免尤诮,足成名家。吾今年七十五,自惟气力尚堪朝觐天子,所以孜孜求退者,正欲使汝等知天下满足之议,为一门法耳,非是苟求千载之名。汝等能记吾言,吾百年后终无恨矣。

(节选自《北史·杨椿传》)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遂举爵赐A兄及我B酒C汝等脱若D万一蒙E明主知遇F宜深慎言语G不可轻论H人恶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石,据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B.忝,常用作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与“忝列门墙”中的“忝”意思相同。
C.刺史,古代官职名,西汉武帝时期设立,察问郡县,履行监察职责,官阶低于郡守。
D.始,才、刚刚,与姚鼐《登泰山记》“余始循以入,道少半”中的“始”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椿辞官归家,皇帝非常不舍,赏其绢布,派羽林军护送,还与群臣在城西为其饯行,足见对他的重视。
B.杨椿兄弟三人担任内职时,言语谨慎,既没有遵从口敕密列他人过错,也没在皇帝和太后间挑拨是非。
C.清徽堂宴会上,高祖对杨椿兄弟大加赞赏,认为唯有他们能够维护自己与太后之间的关系,难能可贵。
D.杨椿虽然文武才艺、门望姻援等不如他人,但却凭借自己的品行获得了皇上的认可,同时赢得了声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等非不闻人语,正恐不审,仰误圣听,以是不敢言。
(2)汝等若能存礼节,假不胜人,足免尤诮,足成名家。
5.杨椿对子孙后人提出哪些要求?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
2024-03-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梁太祖皇帝,姓朱氏,本名温,宋州砀山人也。勇有力,凶悍。唐僖宗乾符四年,黄巢起曹、濮,温亡入贼中。巢陷京师,以温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是时,天子在蜀,诸镇会兵讨贼。温数为河中王重荣所败,屡请益兵于巢,巢中尉孟楷抑而不通。或说温曰:巢起于草莽,幸唐衰乱,直投其隙而取之尔,非有功德兴王之业也,此岂足与共成事哉!今天子在蜀,诸镇之兵日集,以谋兴复,是唐德未于人也。且将军力战于外,而庸人制之于内,此章邯所以背秦而归楚也。温以为然,乃杀其监军严实,自归于河中,因王重荣以降。天子赐温名全忠。拜全忠汴州刺史。四月,诸镇兵破巢,复京师,巢走蓝田。光启二年三月,进爵王。十二月,徙封吴兴郡王。天复元年,封为梁王。天复三年,唐天子还至兴平,王自为天子执辔,且泣且行,行十余里,止之。人见者,咸以为忠。王欲代唐使人谕诸镇襄州赵匡凝以为不可遣杨师厚攻之。九月,师厚破襄州。宰相张文蔚率百官来劝为帝。十八日,即帝位。大赦天下,改元开平,改国号梁。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梁本纪一》)

材料二:

呜呼,天下之恶梁久矣!自后唐以来,皆以为伪也。至予论次五代,独不伪梁,而议者或讥予大失《春秋》之旨,以谓梁负大恶,当加诛绝,而反进之,是奖篡也,非《春秋》之志也。予应之曰:是《春秋》之志尔。鲁桓公弑隐公而自立者,宣公弑子赤而自立者,圣人于《春秋》,皆不绝其为君。惟不绝其为君,于此见《春秋》之意也。夫欲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其实尝为君矣,书其为君;其实篡也,书其篡。各传其实,而使后世信之。使为君者不得掩其恶,然后人知恶名不可逃,则为恶者庶乎其息矣。是谓用意深而劝戒切,为言信而善恶明也。能知《春秋》之此意,然后知予不伪梁之旨也。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梁本纪二》)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序号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王欲代唐①使②人谕诸镇③襄州④赵匡凝以为⑤不可⑥遣⑦杨师厚⑧攻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事,指成就大业,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中的“成事”词义相同。
B.厌,指憎恶、嫌弃,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中的“厌”词义不相同。
C.执辔,手持马缰驾车,引申为驾驭能力,文中指朱温亲自为唐天子牵马。
D.著,使……显著,与《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中“舞”的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巢于曹、濮两地起兵反唐,朱温逃亡加入黄巢起义军。在黄巢军队一举攻破京城之后,朱温受到黄巢的赏识,被任命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
B.在与唐军多次作战不利的情况下,有人劝说朱温投降,认为黄巢并非能兴王业之人,朱温果断斩杀监军严实,趁着王重荣投降的时机回到河中。
C.唐军收复京师后,朱温多次受到朝廷封赏,权势和野心越来越大。后来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说,朱温称帝,大赦天下,更改年号,改朝换代。
D.自后唐以来,人们都把梁称为伪朝,认为梁罪大恶极,应大力谴责,不应褒奖篡权行为。欧阳修不顾评论者的指责,秉笔直书,是有用意的。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数为河中王重荣所败,屡请益兵于巢,巢中尉孟楷抑而不通。
(2)且将军力战于外,而庸人制之于内,此章邯所以背秦而归楚也。
5.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作者“不伪梁”的原因。
2024-03-1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士议之不可辱者,大之也。大之则尊于富贵也,利不足以虞其意矣。虽名为诸侯,实有万乘,不足以挺其心矣。诚辱则无为乐生。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忠臣亦然。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国有士若此,则可谓有人矣。若此人者固难得,其患虽得之有不智。卫懿公有臣曰弘演,有所于使。翟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予位禄者,鹤也;所贵富者,宫人也。君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弘演至,呼天而啼。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襮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为无道也。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于是复立卫于楚丘。弘演可谓忠矣,杀身出生以徇其君。非徒徇其君也,又令卫之宗庙复立,祭祀不绝,可谓有功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仲冬纪》,有删改)

材料二:

乌震,冀州信都人也。少事赵王王镕为军卒,稍以功裨校,隶符习军。习从庄宗于河上,而镕为张文礼所弑,震习讨文礼,而家在赵,文礼执震母妻及子十余人以招震,震不顾。身先士卒。晋军攻破镇州,震以功拜刺史。震为人纯质,少好学,通《左氏春秋》,喜作诗。及为刺史,以廉平为政有声。明宗闻其名,擢拜河北道副招讨使,领宁国军节度使,代房知温成于卢台军。

呜呼!忠孝以义则两得吾既已言之矣若乌震者可谓忠乎?甚矣,震之不思也。夫食人之禄而任人之事,事有任,专其责,而其国之利害,由己之为不为,为之虽利于国,而有害于其亲者,犹将辞其禄而去之。矧其事众人所皆可为,而任不专己,又其为与不为,国之利害不系焉者,如是而不顾其亲,虽不以为利,犹曰不孝,况因而利之乎!夫能事其亲以孝,然后能事其君以忠,若乌震者,可谓大不孝矣,尚何有于忠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改)

【注】襮(bó):表,外衣。翟人攻卫,杀懿公,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出使归来,剖腹,把懿公的肝置入自己的腹中,犹如给肝穿上外衣,故自称为“襮”。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忠孝A以义B则两得C吾既已D言之矣E若F乌震者G可谓H忠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兵车万辆,与《过秦论》中“致万乘之势”中的“万乘”词义相同。
B.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也代称国家政权。本文指前者。
C.迁,指晋升,与《苏武传》“稍迁至栘中厩监”中的“迁”词义相同。
D.从,指跟从,与《鸿门宴》“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人珍视名节,把它看得比富贵还尊贵,私利就不足以使士人的心情快乐了。
B.翟人攻卫,卫国百姓认为国君把官位俸禄给予鹤、把富贵赐予宫人,拒绝迎战。
C.乌震不为敌军所屈,身先士卒,率军队攻破镇州,因军功升为河北道副招讨使。
D.乌震为人单纯质朴,少时好学,精通“春秋三传”之一的《左传》,喜欢创作诗歌。
4.上述材料对“忠臣”的看法各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2024-03-14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十一月,大学士万安罢。先是,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至是,于内中得一箧,皆密术也,悉署曰“臣安进”。上遣怀恩持至阁下,曰:“是大臣所为乎?”安惭汗,不能出一语。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安在道犹夜望三台星,冀复进用。寻卒。

礼部右侍郎丘濬所著《大学衍义补》,擢礼部尚书。先是,濬以真西山《大学衍义》有资治道,而治国平天下之事缺焉。乃采经、传、子、史有关治国平天下者,分类汇集,附以己意,名曰《大学衍义补》。至是书成,进之。上览之,甚喜,批答曰:“卿所纂书,考据精详,论述该博,有辅政治,朕甚嘉之。”赐金币,遂进尚书。仍命礼部刊行。

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

时山陵未毕,而中官郭镛请选妃以广储。谢迁力言不可,文升主之。御史以纠仪下狱,文升谓“即位之初,不宜辙罪言官”。于是得释,时论伟之

吏部尚书王恕上言:“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左右之人,与大臣相见者不多,亦岂能尽识大臣贤否?或得之毁誉之言,或出于好恶之私。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马文升时政十五事,于内节用一条,云:“一应供应之物,陛下量减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言尤割切。上嘉纳之,悉施行。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
B.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
C.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
D.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的意思是“第二年”,与《屈原列传》的“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的“明年”词义相同。
B.“进”的意思是“进献”,与《庖丁解牛》的“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的“进”词义不同。
C.“教坊”指的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与《琵琶行》的“名属教坊第一部”的“教坊”词义不同。
D.“条”的意思是“分条陈述”,与《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函梁君臣之首”的“函”的用法均属词类活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孝宗在科道衙门纷纷上奏章弹劾大学士万安时,了解了万安的恶行,下令罢免了他的官职,并将其逐出京城。
B.孝宗即位之初,让礼部刊行右侍郎邱濬进献的《大学衍义补》,任用尽心辅佐的王恕和敢于直谏的马文升。
C.吏部尚书王恕劝谏孝宗每天要勤于朝政,这样便于熟识大臣而能够随材任使,孝宗虚心接受了他的建议。
D.马文升提出皇室应该节省用度,让利百姓,他言辞恳切,孝宗赞许,采纳了他的建议,并遵照施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遣怀恩持至阁下,曰:“是大臣所为乎?”安惭汗,不能出一语。
2)文升谓“即位之初,不宜辙罪言官”。于是得释,时论伟之。
5.明代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祯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结合文本相关内容,概括明孝宗的贤明之处。
2024-03-14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人。嵘与兄岏、弟屿并好学,有思理。嵘,齐永明中为国子生,明《周易》,卫军王俭领祭酒,颇赏接之。举本州秀才。起家王国侍郎,迁抚军行参军,出为安国令。

永元末,除司徒行参军。天监初,制度虽革,而日不暇给,嵘乃言曰:永元肇乱,坐弄天爵,勋非即戎,官以贿就。挥一金而取九列,寄片札以招六校;骑都塞市,郎将填街。服既缨组,尚为臧获之事;职唯黄散,犹躬胥徒之役。名实淆紊,兹焉莫甚。臣愚谓军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贯,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惩侥竞。若吏姓寒人听极其门品不当因军遂滥清级。若侨杂伧楚,应在绥附,正宜严断禄力,绝其妨正,直乞虚号而已。谨竭愚忠,不恤众口。敕付尚书行之。

时居士何胤筑室若邪山,山发洪水,漂拔树石,此室独存。元简命嵘作《瑞室颂》以表之,辞甚典丽。

梁书·钟嵘传》

材料二: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兴,二曰赋,三曰比。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则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踬。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或杀气雄边;塞客衣单,霜闺泪尽。又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释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钟嵘《诗品》)

1.下列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的答题标号涂黑。
若吏A姓B寒C人D听E极其F门品G不H当I因J军K遂L滥M清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原本指才能秀异之士,及至汉晋南北朝,秀才变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B.旌,此处指表扬,与《燕歌行》中“旌旆逶迤碣石间”的“旌”含义相同。
C.《梁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D.弘,此处指弘扬、光大,与《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弘”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嵘上书进言的原因是,天监初年礼制法规虽有改变,但仍然事务繁忙,每天没有空闲时间。
B.钟嵘上表,提出侨居的人任职,应加存问安抚,严格控制他们的俸禄,不能只是授予虚职。
C.钟嵘认为需要斟酌使用赋比兴三种手法,只用比、兴手法容易文辞艰涩,只用赋容易导致芜杂混乱。
D.钟嵘认为种种情况都可以激荡人们的心灵,唯有通过吟咏歌诵才能抒发自己的情怀和思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元肇乱,坐弄天爵,勋非即戎,官以贿就。
(2)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释其情?
5.钟嵘“有思理”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高祖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枭越首于洛阳,下诏:有收视者,辄捕之。栾布祠而哭之,吏捕以。上召布,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项王所以遂不能西者,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则楚破。且垓下之会,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具,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

太史公曰: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喋血乘胜日有闻矣。怀畔逆之意,及败,不死而虏囚,身被刑戮,何哉?中材已上且羞其行,况王者乎!彼无异故,智略绝人,独患无身耳。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材料二:

韩信、英布、彭越皆以谋反诛夷。信高祖自将征陈豨之时,欲发兵袭吕后、太子。布见汉使验问,即发兵东取荆,西击楚,对高祖言欲为帝,其为反逆已明。唯越但以称病不亲诣邯郸之故,上即赦以为庶人,而吕后令人告越复谋反,遂及祸。三人之事,越独为冤。且扈辄劝越反,越不听,有司以越不诛辄为反形已具,然则贯高欲杀高祖,张敖不从,其事等耳,乃以为不知状,而敖得释,何也?乐说告信,贲赫告布,皆得封列侯。而梁太仆告越不论赏,岂非汉朝亦知其故耶?栾布为越大夫,使于齐而越死,还奏事越头下,上召骂布,欲烹之。布谓越反形未见,而帝以苛细诛之,上乃释布,拜为都尉。然则高祖于用刑,为有负于越矣,伤哉!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彭越:西汉王朝开国功臣,被封为梁王,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②扈辄:与后文的“梁太仆”都是梁王彭越的部属。贯高、张敖、乐说、贲赫等人都是汉臣。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
当是之A时B彭王C一顾D与楚E则汉破F与汉G则楚破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使……知道,与荀子《劝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中的“闻”词义不同。
B.所以,表示原因,与韩愈《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词义相同。
C.微,如果没有,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微”词义相同。
D.乘,乘着、趁着,与姚鼐《登泰山记》“自京师乘风雪”中的“乘”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栾布认为高祖危难时,彭王尚助汉抗楚,如今安定,他想把爵位世代相传,不会谋反。
B.太史公认为彭越这类人谋略过人,只要能够保全性命,他们就有机会重新掌握权力。
C.洪迈认为,高祖开始不相信彭越会谋反,吕后让手下再次告发,高祖才确定彭越谋反。
D.材料二见解独到,议论精当,将洪迈《容斋随笔》精辟隽永的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谓越反形未见,而帝以苛细诛之,上乃释布,拜为都尉。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
5.洪迈认为彭越蒙冤,依据有哪些?请分条概括。
2024-03-0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孔子闲居,子夏侍。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①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矣。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五至。

子夏曰:五至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子夏曰: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孔子曰:‘凤夜其命宥密②’,无声之乐也。‘威仪逮逮③,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凡民有丧,匍匐教之’,无服之丧也。

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节选自《礼记·孔子闲居》)

【注】①凯弟:和乐貌。②有:宽和:密:宁静。③逮逮:文雅安闲的样子。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属,这一类人,与前后文“之徒”“之伦”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B.横,遍布,与苏轼《赤壁赋》“横槊赋诗”中的“横”意义不同。
C.匍,尽力、竭力,与词语“匍匐前进”中的“匍匐”意思相同。
D.覆,覆盖,与《阿房宫赋》“覆压三百余里”的“覆”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去世后,子夏等众弟子在各地讲学授徒,培养的众多学生中田子方、段干木等才学卓越,成为王侯的老师。
B.孔子从“致五至”“行三无”等方面回答了如何做好民之父母这一问题,并且认为为政者要知道战争失败原因。
C.“五至”在于惠及老百姓,它没有可闻可见的声音形色,但却无处不在,充盈于天地之间,“志至”是其基础。
D.“三无”思想可以用《诗》来阐释,为政者要具有礼乐哀悲的观念,并应在与民交往中通过具体行动加以践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
(2)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5.孔子是如何解答学生疑惑的?请举例说明。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帝欲经略中原,群臣争献策以迎合取宠。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好进言,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左军将军刘康祖以为:“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曰:“北方苦虏虐政,义徒并起。顿兵一周,阻向义之心,不可。”王玄谟士众甚盛,器械精严;而玄谟贪愎好杀。初围滑台,城中多茅屋,众请以火箭烧之。玄谟曰:“彼吾财也,何遽烧之!”城中即撤屋穴处。时河、洛之民竞出租谷,操兵来赴者日以千数,玄谟不即其长帅而以配私昵;家付匹布,责大梨八百;由是众心失望。攻城数月不下,闻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玄谟不从。冬,十月,乙丑,魏主渡河,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惧,退走。魏人追击之,死者万馀人,麾下散亡略尽,委弃军资器械山积。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壬午,建康内外戒严,丹阳统内尽户发丁,王公以下子弟皆从役。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陈舰列营,周亘江滨。自采石至于暨阳,六七百里。太子劭出镇石头,总统水军,丹杨尹徐湛之守石头仓城,吏部尚书江湛兼领军,军事处置悉以委焉。上登石头城,有忧色,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又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上又登莫府山,观望形势,购魏主及王公首,许以封爵、金帛。又募人赍野葛酒置空村中,欲以毒魏人,竟不能伤。春,正月,丙戌朔,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班爵行赏有差。魏人江举火;太子右卫率尹弘言于上曰:“六夷如此,必走。”丁亥,魏掠居民、焚庐舍而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
B.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
C.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
D.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元嘉”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的“元嘉”都是指宋文帝的年号。
B.乙丑,干支纪日法。干支可以用来纪年、月、日、时,《登泰山记》中的“是月丁未”也是干支纪日法。
C.处置,有“安排、处理”和“处罚、惩治”之意,文中意是前者,指江湛一人全权安排处理军事要务。
D.“魏人缘江举火”的“缘”是“趋向,走向”的意思,与《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的“缘”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北伐一事,左军将军刘康祖建议来年再筹划,但是宋文帝没有同意,积极主张北伐。事后,宋文帝对此深表后悔。
B.河、洛一带的百姓竞相来投军的每天有上千人,王玄谟不但不任用他们的首领,反而向百姓索要物资,众人内心失望。
C.魏主逼近建康时,京城内外戒严,朝廷征召王公以下子弟加入军队,并命令众将把守重要渡口,陈军江岸。
D.魏军渡河后乘胜追击王玄谟,伤亡惨重。第二年春天,魏军又渡过长江,掠夺当地居民,焚烧房屋,随后撤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
(2)又募人赍野葛酒置空村中,欲以毒魏人,竟不能伤。
5.宋文帝为何急欲北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9-08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仲德少沈审,有意略。苻氏之败,仲德年十七,与兄睿同起义兵,与慕容垂战。仲德重创走,与家属相失。路经大泽,困卧林中。忽有青衣童儿骑牛行,仲德告饥。儿去,携食与之。仲德食毕欲行,会水潦暴至,莫知所如。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号,号讫,衔仲德衣渡水,仲德随之而获济,与睿相及。晋太元末,徙居彭城。名晋宣帝,故以字称。义熙五年,武帝伐广固,仲德为前锋,大小二十余战,每战辄克。及卢循寇逼,败刘毅于桑落,帝北伐始还,士卒创痍,堪战者可数千人。贼众十万,舳舻百里,奔败而归者,咸称其雄。众议并欲迁都,仲德正色曰:“今天子当阳而治,明公命世作辅,新建大功,威震六合。妖贼豕突,乘我远征,既闻凯入,将自奔散。今自投草间,则同之匹夫;匹夫号令,何以威物?义士英豪,当自求其主尔。此谋若行,请自此辞矣。”帝悦之,以仲德屯越城。及贼自蔡洲南走,留亲党范崇民五千人,高舰百余,城南陵。遣仲德攻之,大破崇民,焚其舟舰,收其散卒,功冠诸将,封新淦县侯。元嘉三年,进号安北将军,随到彦之北伐,大破虏军。诸军进屯灵昌津,司、兖既定,三军咸喜,仲德独有忧色,曰:“胡虏虽仁义不足,而凶狡有余,今敛戈北归,并力完聚,若河冰冬合,岂不为三军之忧!”十月,虏于委粟津渡河,进逼金墉,虎牢、洛阳诸军,相继奔走。彦之闻二城不守,欲焚舟步走,仲德曰:“今贼去我千里滑台犹有强兵若便舍舟奔走士卒必散且当入济至马耳谷口更详所宜”不许,乃回军沿济南历城步上,焚舟弃甲,还至彭城。仲德与彦之并免官。九年,又为镇北将军、徐州刺史。仲德三临徐州,威德著于彭城,立佛寺作白狼、童子像于塔中,以河北所遇也。十五年,卒,谥曰桓侯。

(选自《宋书·列传第六》,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贼去我千里/滑台犹有强兵/若便舍舟/奔走士卒必散/且当入济至马耳谷口/更详所宜/
B.今贼去/我千里滑台犹有强兵/若便舍舟/奔走士卒必散/且当入济至马耳谷口/更详所宜/
C.今贼去我千里/滑台犹有强兵/若便舍舟奔走/士卒必散/且当入济至马耳谷口/更详所宜/
D.今贼去/我千里滑台犹有强兵/若便舍舟奔走/士卒必散/且当入济至马耳谷口/更详所宜/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有“蒙受,遭受”之意。与《屈原列传》“被发行吟泽畔”中“被”意义不同。
B.犯讳,指不避尊亲或上级名讳。文中为避晋宣帝司马懿名讳,以字(仲德)称王懿。
C.明公,是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与前文中的“天子”“武帝”指的都是同一个人。
D.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如《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懿年轻时得到陌生儿童和白狼的帮助,年老后为他们立像,以表达感恩之心。
B.王懿随武帝北伐时多次取胜,先后击败刘毅、范崇民,功绩显赫,被封侯拜将。
C.随到彦之北伐时,王懿未被眼前胜利迷惑,他的担忧后来被验证,但为时已晚。
D.二城失守后,到彦之不听王懿建议,逃跑至彭城,致使王懿受牵连被一并免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众十万,舳舻百里,奔败而归者,咸称其雄。
(2)今敛戈北归,并力完聚,若河冰冬合,岂不为三军之忧!
5.王懿反对迁都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靳辅,字紫垣。康熙初,自郎中四迁内阁学士。十六年,授河道总督。时河道久不治。辅到官,周度形势,博采舆论,为八疏同日上之。河工故事,大堤谓之“遥堤”,堤内复为堤逼水,谓之“缕堤”,两堤间为横堤,谓之“格堤”。辅疏请就原估土方加筑缕堤有余量增格堤南自白洋河北自清河上至徐州视此兴筑疏入,复下廷议,允行。十八年,辅疏报,并请名新河曰永安河,报闻。漕船自七里闸出口,行骆马湖达窑湾。夏秋盛涨,冬春水涸,重运多阻。辅议浚湖旁皂河故道,上接泇河通运。上问诸臣意若何,左都御史魏象枢曰:“辅请大修黄河,上发帑二百五十一万,计一劳永逸。前奏堤坝已筑十之七,今又欲别开河道,所谓一劳永逸者安在?臣等虑漕运有阻,故议从其请。”上曰:“象枢言良是。河虽开,必上流浩瀚,方免淤滞。今雨少水涸,恐未必有即已成诸工,亦以旱易修,岂得恃为永固耶?”二十三年三月,辅疏言:“臣前请大修黄河,限三年水归故道。今限满,水未归故道,请处分。”下部议,当夺官,上命戴罪督修。十月,辅以上念减水淹民,因议于宿迁、桃源、清河三县黄河北岸堤内开新河,谓之中河。上命安徽按察使于成龙其事,仍受辅节制,奏事由辅疏报。二十八年,上南巡阅河,谕奖辅所缮治河深堤固。三十一年,上曰:“朕听政后,以三籓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书宫中柱上。河务不得其人,必误漕运。及辅未甚老而用之,亦得纾数年之虑。”令仍为河道总督,辅以衰弱辞,命顺天府丞徐廷玺为协理。辅病剧,再疏乞解任。十一月,卒。三十五年,允江南士民请,建祠河干。雍正五年,复加工部尚书。

(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辅疏请就/原估土方加筑缕堤/有余量增格/堤南自白洋河/北自清河上/至徐州视此兴筑/
B.辅疏请就原估土方加筑缕堤/有余量增格堤/南自白洋河/北自清河/上至徐州/视此兴筑/
C.辅疏请就/原估土方加筑缕堤/有余量增格堤/南自白洋河/北自清河/上至徐州/视此兴筑/
D.辅疏请就原估土方加筑缕堤/有余量增格堤/南自白洋河/北自清河上/至徐州视此兴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熙,指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后文的“雍正”也是指年号。
B.廷议,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多按部门商讨,意见不一时由皇帝裁决或遵从多数。
C.济,帮助、补益。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意思不同。
D.董,取“督察”之意。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董之以严刑”的“董”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靳辅到任后考察周边情况,采纳有识之士治河之策,一日内给康熙上了八道奏疏。
B.靳辅治水关注漕运,重货运输受阻后,他建议疏浚旧河道、接通泇河以解决问题。
C.康熙十分赏识靳辅的治河能力,即便治河失败也未削其职,后封其官至工部尚书。
D.靳辅年老体弱时依然得到皇帝的重用,他死后百姓请求在黄河岸边为他建祠祭奠。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已成诸工,亦以旱易修,岂得恃为永固耶?
(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
5.魏象枢在廷议中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