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22-23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永康元年,帝崩。窦太后临朝,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有删改)


【注】①三府: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②荼蓼:泛指田野沼泽间的杂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B.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C.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D.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孝廉,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属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B.字而不名,陈蕃对周璆只称字不称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故“字而不名”。
C.出,被调出京城任官职,实为贬官;陈蕃因提建议被贬为豫章太守。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陈蕃劝说托病不上朝的大臣要尽职尽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蕃自有名节,能招徕贤士。郡人周璆不接受本郡前后太守的招请,而陈蕃能够招徕,正是因为陈蕃本人是有名节之士。
B.陈蕃少有志向,颇为卓异。他认为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扫除天下,薛勤知道他有清扫天下的志向,认为他与众不同。
C.陈蕃尽孝尽忠,反而受到杀害。他因母亲去世,宁愿弃官守丧;虽然多次免官,但他仍然上疏,最后窦太后还是下令捕杀他。
D.陈蕃少有大志,为人称赞。十五岁时闲处一室而庭院芜秽,他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回答父亲好友之问,被认为有清扫天下的志气,受到赞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2)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
5.零陵、桂阳山贼为害时,陈蕃有什么看法?提出了怎样的具体措施?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绍圣初,御史论轼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选自《宋史·苏东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B.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C.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D.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B.“晦”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望(阴历每月十五)、既望(阴历每月十六)。
C.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D.纪年法一般有帝王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贞观、开元、元祐属于帝王纪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自小随父母游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B.苏轼成年即已博学精通经传历史,后来读《庄子》,产生共鸣。
C.欧阳修见了苏轼的考场文章和求见信,大为赞赏。
D.“黄州-惠州-琼州”的苦难曲折的经历,反倒为我们展现了苏轼豁达的情怀。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2)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嘉贞,蒲州将氏人也。弱冠应五经举,拜平乡尉,坐事免归乡里。长安中,侍御史张循宪为河东采访使,荐嘉贞材堪宪官,请以己之官秩授之。则天召见,垂帘与之言,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累迁中书舍人,历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为政严肃,甚为人吏所畏。

开元初,因奏事至京师,上闻其善政,数加赏慰。嘉贞因奏曰: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枯今授郜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万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上嘉其友爱,特改嘉祐为忻州刺史。

时突厥九姓新来内附,散居太原以北,嘉贞奏请置军以镇之,于是始于并州置天兵军,以嘉贞为使。六年春,嘉贞又入朝。俄有告其在军奢僭及赃贿者,御史大夫王暖因而劾奏之,按验无状,上将加告者反坐之罪。嘉贞奏曰:昔者天子听政于上,嗖赋朦诵,百工谏,庶人谤,而后天子斟酌焉。今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则天下之事无由上达。特望免此罪,以广谤诵之道。从之,遂令减死,自是帝以嘉贞为忠。嘉贞又尝奏曰:今志力方壮,是效命之秋,更三数年,即衰老无能为也。惟陛下早垂任使,死且不惮。上以其明辩,尤重之。

嘉贞虽久历清要,然不立田园。及在定州,所亲有劝植田业者,嘉贞曰:吾添历官荣,曾任国相,未死之际,岂忧饥馁?若负谴责,虽富田庄,亦无用也。比见朝士广占良田,及身没后,皆为无赖子弟作酒色之资,甚无谓也闻者皆叹伏。

(摘编自《旧唐书列传四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速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
B.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描拜监察御史
C.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令卷帘/与语大悦/摇拜监察御史
D.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人悦/摧拜监察御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成人,但体还未壮。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年纪。
B.官秩:指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秦汉时期,的等级称秩,以“石”数区分。
C.开元;唐朝皇帝唐宗李隆基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D.奢僭:僭,古代贫苦白姓冒用达官贵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尤指用皇家专用的。奢僭指奢侈逾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才华出众,受到侍御史张循宪举荐,认为他的才能可以担当宪它。张循宪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
B.张嘉贞直言忠,在拜见武则天时,则天令卷帘与语;上奏宗时说希望能够被皇帝早点差使派遣,即便是死也不害怕。
C.张嘉贞也徇私情,他找借口请求唐玄宗把弟弟调到自己身边任职,玄宗把张嘉枯调到忻州为刺史,以示对他友的嘉奖。
D.嘉贞为宫清廉,虽长时间官居要职,却没有田产。他认为自己享受做官的福利,没有饿死冻死的忧虑,要田产没有意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则天下之事无由上达。
(2)比见朝士广占良田,及身没后,皆为无赖子弟作酒色之资,甚无谓也。
5.唐玄宗因何而越来越看重张嘉贞?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021-02-01更新 | 274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日:“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日:“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日:“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日:“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C.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D.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土,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后,指以高超的学术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
B.四夷,是古代华夏民族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成的合称。
C.左迁,降低官职,犹“下迁”。汉以右为尊以左为贱,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
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帛” 指丝织品。后也以布衣称没做官的平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
B.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之际告别皇帝,皇帝勉励他可以随时越职给自己进言。
C.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
D.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2)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5.选文中欧阳修为什么认为杜衍等四人不可罢用?请简要说明。
2020-09-15更新 | 576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2020-07-08更新 | 10093次组卷 | 25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二十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逢字常夫,妫州怀戎人。性刚直,有吏干。父崇事刘守光为牙校。后唐天祐中,庄宗遣周德威平幽州,因诛崇。逢尚幼,德威录为部曲,令与诸子同就学。及德威战没胡柳陂,逢乃游学河朔间。久之西游,客凤翔李从曮门下。从曮卒侯益领节制逢又依之汉乾被中益入为开封尹表逢为巡官逢不乐乃求举进士是岁,礼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司徒翊典贡举,擢登甲科。解褐授秘书郎、直史馆。周广顺中,历左拾遗、右补阙,皆兼史职。世宗嗣位,迁礼部员外郎、史馆修撰。显德四年,改膳部员外郎、知制诰。逾年,转水部郎中,仍掌诰命。恭帝即位,赐金紫

宋初,拜中书舍人。太祖征泽、潞,逢从行。次河内,闻李筠拥兵入寇,又虑太行艰险,乃妄言坠马伤足,留于怀州。驾还京,有密旨除拜,逢当草制,又称疾不入。太祖谓宰相日:“此人得非规避行役者耶?”对日:“诚如圣言。”遂贬房州司户。会恩,量移汝州司马。乾德初,召赴阙,授都官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判馆事。二年,改判昭文馆。未几,充枢密直学士,加左谏议大夫。蜀平,出知阆州。时部内盗贼攻州城,逢防御有功。贼既平,诛灭者仅千家。妻朱氏病死京师,诏给葬事。代还,迁给事中,充职。六年,权知贡举。

太祖征太原,以逢为随军转运使,铸印赐之。会发诸道丁壮数十万,筑堤壅汾水灌晋阳城。逢白太祖乞效用,即命督其版筑。时方盛暑,逢于烈日中亲课力役,因而遘疾,舆归京师。开宝八年,卒。

逢扬历清近,所至有声,然伤惨酷,又言多诋讦,故缙绅目之为“铁橛”。大中祥符三年,特诏录其子极为三班借职。”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曮卒/侯益领节制/逢又依之/汉乾祐中益人/为开封尹表/逢为巡官/逢不乐/乃求举进士
B.从曮卒/侯益领/节制逢又依之/汉乾祐中/益人为开封尹/表逢为巡官/逢不乐/乃求举进士
C.从曮卒/侯益领/节制逢又依之/汉乾祐中益人/为开封尹表/逢为巡官/逢不乐/乃求举进士
D.从曮卒/侯益领节制/逢又依之/汉乾祐中/益人为开封尹/表逢为巡官/逢不乐/乃求举进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部曲,本为军队编制及私兵之称,后又为家仆之称。《唐律疏议》卷二十:“部曲、奴婢,是为家仆。”一旦成为部曲,终身为仆。
B.游学,古人的一种求学方式,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
C.金紫,指金印紫绶,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后用以代指高官尊爵。
D.缙绅,原意是插笏于绅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逢通过游学求取知识。其父被诛杀的时候,赵逢因年纪还小得以活命,曾在河朔一带游学,后又去西部游学。
B.赵逢人仕之初,仕途平坦。他一人仕就担任秘书郎、直史馆,后又任左拾遗、右补阙,又升迁至礼部员外郎、史馆修撰。
C.赵逢宋初为官,藏私避险。赵逢随宋太祖出征,为避路途艰险,假称自己不慎坠马摔伤了脚,后因此被宋太祖降罪贬官。
D.赵逢为政地方,防盗有功。赵逢在阆州任职期间,此地盗贼十分猖獗, 一度要攻打州城,他防御盗贼有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礼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司徒翊典贡举,擢登甲科。
(2)时方盛暑,逢于烈日中亲课力役,因而遘疾,舆归京师。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痤的劝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2019-06-09更新 | 8352次组卷 | 3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二中、布尔津县高级中学等八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再思,郑州原武人也。少举明经,授玄武尉。充使诣京师,止于客舍。会盗窃其囊装,再思邂逅遇之,盗者伏罪,再思谓曰:“足下当苦贫匮,至此无行。速去勿作声,恐为他人所擒。幸留公文,余财尽以相遗。”盗者斋去,再思初不言其事,假贷以归。累迁天官员外郎,历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延载初,守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转凤阁侍郎,依前同平章事,兼太子右庶子。寻迁内史,自弘农县男累封至郑国公。

再思自历事三主,知政十余年,未尝有所荐达。为人巧佞邪媚,能得人主微旨,主意所不欲,必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必因而誉之。然恭慎畏忌,未尝忤物。或谓再思曰:“公名高位重,何为屈折如此?”再思曰:“世路艰难,直者受祸。苟不如此,何以全其身哉!”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再思对曰:“昌宗往因合练神丹,圣躬服之有效,此实莫大之功。”则天甚悦,昌宗竟以复职。时人贵彦范而贱再思也。时左补阙戴令言作《两脚野狐赋》以讥刺之,再思闻之甚怒,出令言为长社令,朝士尤加嗤笑。再思为御史大夫时,张易之兄司礼少卿同休尝奏请公卿大臣宴于司礼寺,预其会者皆尽醉极欢。同休戏曰:“杨内史面似高丽。”再思欣然,请剪纸自贴于巾,却披紫袍,为高丽舞,萦头舒手,举动合节,满座嗤笑。又易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

长安四年,以本官检校京兆府长史,又迁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中宗即位,拜户部尚书,兼中书令,转侍中,以宫僚封郑国公,赐实封三百户。又为册顺天皇后使,赐物五百段,鞍马称是。时武三思将诬杀王同皎,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并受制考按其狱,竟不能发明其枉,致同皎至死,众冤之。再思俄复为中书令、吏部尚书。景龙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其年,赠特进、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谥曰恭。

(选自《旧唐书卷四十·列传第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
B.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
C.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
D.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汉武帝时开始设立,唐时期与进士科成为科举的基本科目。
B.延载,与文中的“证圣”“长安”“景龙”皆为唐朝皇帝年号,古代皇帝在国家遇到一些大事要事时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C.户部尚书,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是掌管全国矿冶、土地、赋税、财政收支的大臣。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嫔妃和所生育的皇子,或者封王的贵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再思非常善良。他到京师出差,被小偷偷窃包袱,后来这个小偷又被杨再思碰见,小偷认罪后,杨再思没有追究他的罪责。
B.杨再思屈折全身。他在朝廷任职经历了三主,虽名高位重,但他总是迎合皇帝的心意,他认为这样才能保全自己。
C.杨再思谄媚权贵。在一次宴会中,张氏兄弟戏弄杨再思,说他长的像高丽人,杨再思便贴纸披袍跳起高丽舞来迎合他们。
D.杨再思得以善终。杨再思管理政事十来年,从来没有为朝廷推举有才干的人,但一直深受皇帝宠幸,死后还被追赠,而且赐陪葬乾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速去勿作声,恐为他人所擒。幸留公文,余财尽以相遗。
(2)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并受制考按其狱,竟不能发明其枉,致同皎至死,众冤之。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而不能为,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B.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C.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D.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B.《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C.稼,种庄稼;穑,收庄稼。出自《诗经》:“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D.宰,家臣,总管。先秦时代王或诸侯等贵族的副官,在内管家称相,在外理事称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自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徒役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野外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能显示出君子的修养。颜回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
D.孔子与三个弟子的对话,反映了人物各自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子路的小心谨慎、讲用务实,子贡的坦诚直率、敢于质疑,颜回的信念坚定、能言善辩,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2)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2019-01-13更新 | 119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物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购买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狠毒,刻毒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焉用亡郑以陪邻
C.臣左手把其袖                 君知其难也
D.伏尸而哭,极哀             因人之力而敝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这段描写不仅写出了荆轲擅长辞令的特点;也表现了樊於期为报灭族亡国之仇勇于献身的赤子情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2017-11-22更新 | 271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