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2017高一·全国·课后作业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军
B.朝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C.因人之力而               敝:损害
D.以乱整,不武               易:替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越国鄙远                       焉用亡郑陪邻
B.郑知亡矣                       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贰于楚也                       君尝为晋君赐矣
D.无能也已                       且君尝晋君赐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017-11-22更新 | 561次组卷 | 5卷引用:【新东方】语文028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轼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政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博通经史比:等到
B.徐州知:主持,管理
C.轼于其上,过家不入庐:建房
D.大兵大,汉、唐灭亡之兆狱:监狱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慨太息𫐓使之
B.轼能语皆出于此乎
C.祖宗仁厚治天下故为之文
D.安石笑不言取之于蓝青于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
B.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现状,相谈甚欢。
D.苏轼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2) 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2017-09-07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语文061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治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________,子贡属于________
2.一语“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
2017-08-10更新 | 943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12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真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横道杀伤                                 凶:凶险
B.闾里未尝                                        让:责备
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千字       讽:背诵
D.游必择友,不好                           苟:草率,随便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       盘盘焉,囷囷,蜂房水涡
B.书丑得鞭                    行操为基
C.处逸乐欲不放                 涂有饿莩不知发
D.俗材因微过                    孰能讥之乎
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⑥行苟离俗
A.①②④B.①②⑥
C.③④⑤D.③⑤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
(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3)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2017-08-10更新 | 1175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18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其有佳致        奇:稀奇
B.草隶虫篆                            工: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                      坐:受株连而获罪
D.贞累固辞                            启:禀告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晋太傅安九世孙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B.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太建五年,贞还朝          入,具告沛公
D.后主敕舍人施文庆曰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2017-08-10更新 | 907次组卷 | 7卷引用:考点14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故古圣王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死则既以葬矣,生者必无久哭,而疾而从事,人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此圣王之法也。

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墨子·节葬》

1.墨子对于丧葬的观点是___________,联系所学,说说孔子的丧葬观。
2.你觉得造成两人丧葬观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


注①路:辛苦劳碌。
1.孔子为什么说樊迟是“小人”?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谈谈儒家对“稼穑”的态度。
2017-03-21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17年好题进阶卷(二)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仪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幸:希望。
B.汝独不欲修之                       修:修订。
C.汝为敝人矣                           敝:见识浅陋。
D.茂左右问之曰 辟:屏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马主别得亡者,诣府送马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
B.苟如此,律故禁之 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今我礼教汝 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河南郡置守令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鱼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卓茂心地善良,有人把他的马认成了自己的马,卓茂明知对方认错了却不辩解,而是让那人把马牵走了。后来那人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马,于是登府送马,并向卓茂诚恳道歉。
B.卓茂办案严谨,在处理亭长收受别人的米肉这件案子时,为了全面了解事情真相,他不仅与送米肉者详细交谈,还把身边的属员叫来仔细询问,从而做出了合乎情理的判断。
C.卓茂认为,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是人比禽兽尊贵的原因,在自愿的前提下,乡邻之间,吏民之间表达馈赠之礼是合乎礼仪的,不应随便把“受礼”提到“违法”的高度。
D.卓茂关于律法与人情的训导,合情合法,被密县的吏民普遍接受。在他的治理下,密县社会风气正,治安好,卓茂因此受到朝廷嘉奖,皇帝赞扬他所做的事是别人做不到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时 光 武 初 即 位 乃 下 诏 曰 前 密 令 卓 茂 束 身 自 修 执 节 淳 固 诚 能 为 人 所 不 能 为 今 以 茂 为 太 傅 封 曪 德 侯
2017-03-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30 文言文阅读(浙江专版)四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卫中行书
(唐)韩愈
大受足下:辱书,为赐甚大。然所称道过盛,岂所谓诱之而欲其至于是欤?不敢当,不敢当!其中择其一二近似者而窃取之,则于交友忠而不反于背面者,少似近焉。亦其心之所好耳,行之不倦,则未敢自谓能尔也。不敢当,不敢当!
至于汲汲于富贵以救世为事者,皆圣贤之事业,知其智能谋力能任者也。如愈者又焉能之?始相识时,方甚贫,衣食于人。其后相见于汴、徐二州,仆皆为之从事,日月有所入,比之前时丰约百倍,足下视吾饮食衣服亦有异乎?然则仆之心或不为此汲汲也,其所不忘于仕进者,亦将小行乎其志耳。此未易遽言也。
凡祸福吉凶之来,似不在我。惟君子得祸为不幸,而小人得祸为恒;君子得福为恒,而小人得福为幸,以其所为似有以取之也。必曰“君子则吉,小人则凶”者,不可也。贤不肖存乎己,贵与贱、祸与福存乎天,名声之善恶存乎人。存乎己者,吾将勉之;存乎天、存乎人者,吾将任彼而不用吾力焉,其所守者岂不约而易行哉!足下曰:“命之穷通,自我为之。”吾恐未合于道。足下征前世而言之,则知矣;若曰:“以道德为己任,穷通之来,不接吾心。”则可也。
穷居荒凉出无驴马因与人绝一室之内有以自娱足下喜吾复脱祸乱不当安安而居迟迟而来也!
(略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所谓之而欲其至于是欤诱:诱导、引导
B.似近焉少:稍微
C.此未易言也遽:仓促
D.足下前世而言之征:探求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未敢自谓能尔也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B.所不忘于仕进者所以摧败零落者
C.贤不肖存己其闻道也固先
D.存乎己谁为大王为此计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作者先感谢卫中行对自己的称赞,表示在交友忠诚方面与自己稍微接近,并说这是自己仍需不懈努力的目标,受之有愧。
B.第二段拿追求富贵以救世的圣贤作比,表明自己求官不只是脱贫,还想济世救民。只可惜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痛苦之情溢于言表。
C.韩愈把人生的吉凶祸福视为必然。他认为命运的困顿与显达,不取决于自己;认为一个人有无才能靠自己,名声好坏靠别人。
D.本文以自由多变的散句为主,穿插一些骈文句法,叙议结合,表达了自己简单而旷达的人生态度。
4.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穷 居 荒 凉 出 无 驴 马 因 与 人 绝 一 室 之 内 有 以 自 娱 足 下 喜 吾 复 脱 祸 乱 不 当 安 安 而 居 迟 迟 而 来 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得福为恒,而小人得福为幸。
(2)吾将任彼而不用吾力焉,其所守者岂不约而易行哉!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以下小题。

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议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官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 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B.将     论:讨论
C.府县短长     持:挟制
D.卒之付御史     决:判决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
A.①且 ②则 ③所
B.①以 ②于 ③因
C.①且 ②则 ③因
D.①以 ②于 ③所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尧禅之/以位灭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灭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他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2016-11-18更新 | 700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15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