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四年春二月,公还至昌邑。张杨将杨丑杀杨眭固又杀丑以其众属袁绍屯射犬。夏四月,进军临河,使史涣、曹仁渡河击之。固使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自将兵北迎绍求救,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公遂济河,围射犬。洪、尚率众降,封为列侯,还军敖仓。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张杨将杨【A】丑杀杨【B】眭固又杀丑【C】以其众【D】属袁绍【E】屯射犬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武皇帝”是曹操死后人们对他的称呼,“太祖”是庙号,“武皇帝”是谥号。
B.“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中“济”是拯救的意思,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济”相同。
C.“孝廉”是汉代选官的科目之一,“孝”指善事父母之人,“廉”指清洁廉明之士。
D.“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可为古代王侯的自称;文中属后者,译为“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年轻时侠气自任、不修正业,但是桥玄对他另眼相看,认为天下将要大乱,只有像曹操这样的人才,才能安定天下。
B.曹操赏识魏种的品行,对其信任有加,认为魏种不会背叛他,结果却事与愿违;曹操虽然为此动怒,但依然任用了魏种。
C.张邈劫持了毕谌的亲人,毕谌被逼无奈,只好挥泪跟曹操辞别。后吕布兵败,毕谌被活捉,曹操任命他担任鲁国国相。
D.丞相掾和洽主张,施行教化应秉持中庸之道,如此方能长久,若一概而论,必然会导致疲惫困顿。曹操对此十分认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反映曹操纳才的胸怀和气度,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调四门博士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廷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注]①讦牾(jié   wǔ):攻击或指责别人的话。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涧讽百姓A遮索军顿B役直C后D刺史恶之E按其狱F贬涧房州司马。
2.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师说》中“六艺经传”的“六艺”也指这六部经书。
B.博士,古为学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迁,有迁移、搬换、转变等意思,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文中“迁监察御史”指韩愈官职提升。
D.天宝,唐玄宗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历朝历代每位皇帝只使用一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晋做宣武节度使时,上表章让韩愈做了观察推官;董晋去世之后,韩愈跟随护送灵柩。
B.韩愈被贬为阳山令时,因爱护百姓而受拥戴,当地百姓生了孩子大多用他的姓起名字。
C.韩愈因上疏直陈宫市之弊,触怒德宗被贬为阳山令;后又因谏迎佛骨而激怒宪宗被贬潮州。
D.镇州动乱时,韩愈主动请命前往招抚,与王廷凑及其士兵唇枪舌剑,最终顺利完成使命。
4.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2)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
5.根据文本,请简要概括韩愈如何说服王廷凑归顺朝廷。
2024-02-1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孔子闲居,子夏侍。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①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矣。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五至。

子夏曰:五至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子夏曰: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孔子曰:‘凤夜其命宥密②’,无声之乐也。‘威仪逮逮③,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凡民有丧,匍匐教之’,无服之丧也。

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节选自《礼记·孔子闲居》)

【注】①凯弟:和乐貌。②有:宽和:密:宁静。③逮逮:文雅安闲的样子。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属,这一类人,与前后文“之徒”“之伦”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B.横,遍布,与苏轼《赤壁赋》“横槊赋诗”中的“横”意义不同。
C.匍,尽力、竭力,与词语“匍匐前进”中的“匍匐”意思相同。
D.覆,覆盖,与《阿房宫赋》“覆压三百余里”的“覆”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去世后,子夏等众弟子在各地讲学授徒,培养的众多学生中田子方、段干木等才学卓越,成为王侯的老师。
B.孔子从“致五至”“行三无”等方面回答了如何做好民之父母这一问题,并且认为为政者要知道战争失败原因。
C.“五至”在于惠及老百姓,它没有可闻可见的声音形色,但却无处不在,充盈于天地之间,“志至”是其基础。
D.“三无”思想可以用《诗》来阐释,为政者要具有礼乐哀悲的观念,并应在与民交往中通过具体行动加以践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
(2)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5.孔子是如何解答学生疑惑的?请举例说明。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鉴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廷、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注】①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②靧(huì):洗脸。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释囚A辟为B参谋C未几D辞职E李阳冰F为当涂令G白依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以命之”与“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B.“与吴筠善”与“善假于物也”(《劝学》)两句中的“善”字含义相同。
C.左右,文中指身边的人,与现在表示约数的“左右”并不相同。
D.“道寻阳”与《师说》“闻道有先后”两句中的“道”意思不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年轻时就才华出众,益州长史苏颋见到他惊为“天才英特”,认为“少益以学”完全能赶上汉代的司马相如。
B.李白才思敏捷,写文章一气呵成。他醉酒稍醒时,为玄宗撰制乐章,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
C.李白为人傲慢,放荡不羁。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多次宴请他。李白侍奉玄宗,经常喝醉酒,并多次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
D.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在永王李璘幕下当僚佐,李璘失败李白论罪当斩。李白曾救过郭子仪,这时得郭子仪全力营救,最终免于被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2)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5.文中李白的哪些行为体现了他“骜放不自修”?请列举三处简要说明。
2024-01-2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王珪,太原祁县人也。武德中,为隐太子中允,甚为建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嶲州。建成诛后,太宗即位,召拜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多所献纳。珪尝上封事切谏,太宗谓曰:卿所论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乎?太宗又尝谓珪曰:卿若常居谏官,朕必永无过失。顾待益厚。贞观元年,迁黄门侍郎,参预政事,兼太子右庶子。二年,进拜侍中。时房玄龄、魏征、李靖、温彦博、戴胄与珪同知国政,尝侍宴,太宗谓珪曰:卿识鉴精通,尤善谈论自玄龄等咸宜品藻又可自量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征。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理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任贤》)

【乙】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节选自曹操《求贤令》)


【注释】①孟公绰:鲁国人,性寡欲,廉洁有德。②盗嫂受金:指陈平。汉高祖的谋臣陈平曾经和嫂子私通,又曾接受贿赂。魏无知了解他是个治国之才,就推荐给了刘邦,后陈平辅佐刘邦建功立业。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要加句读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到答题卡上的横线处。
尤善谈论A自玄龄B等C咸宜D品藻E又可自F量G孰与H诸子贤。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B.知国政,管理国政,知,主管,管理。与文中“知无不为”中的“知”意思不同。
C.孜孜,文中指勤勉努力,毫不懈怠。与成语“孜孜不倦”中的“孜孜”意思不同。
D.被,同“披”,指穿着。与《琵琶行》中“妆成每被秋娘妒”中的“被”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君王不能够让国家安定,是因为有的君王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有的知道自己的过失但没有改正。
B.唐太宗厚待并重用王珪的原因是他为人尽职尽责,有过人的知人识人的才能,并且能忠言直谏,激浊扬清。
C.王珪认为自己在有条理地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且向君王举例说明的能力上比不上戴胄,但也有一己之长。
D.曹操举“孟公绰能胜任赵、魏氏的家臣,但不能胜任滕、薛两国的大夫”的例子是想阐明任用贤才的标准。
4.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为尽己所怀,谓之确论。
(2)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曹操关于求贤用贤的观点。
2024-01-1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姜氏,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之。”公曰:“尔有母遗,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后母子如初。

(节选自《左传》,有删改)

材料二: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节选自《毂梁传》有删改)


【注】①寤生:胎儿脚先出来,难产。②公子吕:郑国大夫,字子封。③目君:称呼国君(郑伯)。按照《春秋》笔法,凡杀太子或同母弟的君主,只称他为国君,不再以兄弟相称,含有贬抑之意。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然则A为郑伯者B宜C奈何D缓E追逸贼F亲G亲之H道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惊姜氏”中“惊”的用法,与“非能水也”《劝学》中“水”的用法不同。
B.“君将不堪”的“堪”意为经得起、承受得住,与“疲惫不堪”中的“堪”含义相同。
C.“请以遗之”与“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两句中“遗”的含义相同。
D.《毂梁传》也称作《谷梁传》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生庄公时难产,姜氏不喜欢庄公,更宠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多次向武公请求让共叔段做太子。
B.祭仲认为共叔段掌管下的京邑规模不合乎规定,劝说庄公要采取行动以绝后患,但庄公始终没有任何动作。
C.共叔段将西部、北部边境地区暗归自己管辖,后来又把两个地区划入自己的封地,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土。
D.颍考叔建议庄公挖一条地道直到看见泉水涌出,然后在地道中与姜氏见面,这样就不算违背誓言,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建议。
4.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2)不义不昵,厚将崩。
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毂梁传》作出“贱段而甚郑伯也”的理由。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三思慕一行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节选自《旧唐书·僧一行》,有删改)

材料二:

玄宗既召见一行,谓曰:“师何能?”对曰:“惟善记览。”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所习读。数幅之后,玄宗不觉降御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

先是,一行师事普寂于嵩山。师尝设食于寺,大会群僧,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聚且千余人。时有卢鸿者,道高学富,隐于嵩山。因请鸿为文赞叹其会。至日,钟梵既作,鸿持其文至寺,其师受之,致于几案上。鸿请普寂曰:“某为文数千言,况其字僻而言怪,盍于群僧中选其聪悟者,鸿当亲为传授。”乃令召一行。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复致于几上。鸿轻其疏脱,而窃怪之。俄而群僧会于堂,一行攘袂而进,抗音兴裁,一无遗忘。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其游学。”

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借扬雄《太玄经》。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诀》一卷以示崇。崇大嗟服。

一日,普寂禅师焚香端坐。坐未久,忽闻叩门,连云:“天师一行和尚至矣。”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寂惟云:“是,是。无不可者。”一行语讫,降阶入南室,自阖其户。寂乃徐命弟子云:“遣钟,一行和尚灭度矣。”左右走视之,一行如其言灭度。

(节选自《酉阳杂俎》,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武三思慕一行A学行B就请C与结交D一行E逃匿F以避之G寻H出家为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掖庭,古代既指宫中旁舍,也指宫中官署名,负责掌管宫廷事务。文中指后者。
B.“如素所习读”与“素与副张胜相知”(《苏武传》)两句中的“素”含义相同。
C.“当从其游学”与“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两句中的“从”含义相同。
D.“左右疾走视之”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两句中“疾”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行以生病为由推辞唐睿宗的征召,之后前往荆州当阳山,跟随悟真和尚学习梵律。
B.一行将只看了一遍的宫人名册就都背诵出来了,唐玄宗十分佩服他,并称他为圣人。
C.一行跟随普寂学习期间,普寂曾大会僧侣,连居住在几百里之外的人都如期前来赴会。
D.一行向扬雄借阅《太玄经》,数日后便完全掌握书中奥义,并撰写了《大衍玄图》《义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
(2)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
5.卢鸿对一行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祥兴二年二月,厓山破,张弘范等置酒大会,谓文天祥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赴燕。道经吉州,痛恨不食,八日犹生,乃复食。十月,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守之。既而丞相孛罗等召见于枢密院,天祥入长揖。欲使跪,天祥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可赘跪乎!”孛罗叱左右曳之地,或抑项,或扼其背,天祥不屈。孛罗欲杀之,而元主及大臣不可;弘范病中亦表奏天祥忠于所事,欲释勿杀,乃囚之。天祥临刑,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再拜,死,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天祥为人丰颐,两目炯然,博学善论事,作文未尝起草,尤长于诗,居狱四年,忠义之气,一著于诗歌,累数十百篇。

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余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庐陵邓光荐曰:“天祥奉诏勤王,独行其志,屡踬而愈奋。故其军日败,势日蹙,而归附日众,从之者亡家沈族而不悔。虽人心向中国,思赵氏,亦由天祥之神气意度足以感悟之也。”

史臣曰:自古志士欲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耳。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终不可屈,而从容伏锧,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余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B.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余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C.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余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D.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余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中国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统领百官而总揽政务的大官,与丞相并非一个概念。
B.赞,是一种多以颂扬人物为主旨的文体,常附于史传之后以阐发议论。
C.中国,古代华夏族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文中指南宋。
D.“信大义”中的“信”指“信用”,与《曹刿论战》中“小信未孚”的“信”意思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弘范认为文天祥在南宋王朝灭亡的时候,已经尽到忠孝之心了,如果效忠元人,也能得到高官厚禄,文天祥坚决地拒绝了。
B.元丞相孛罗敬重文天祥的忠义精神,但文天祥拒不向他行跪拜礼,遭到元人强制拖拽和按压后,他也没有屈服。
C.文天祥学问广博,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文思敏捷,在被元人囚禁的日子里,他把对国家的忠义之情,都倾注在诗作中。
D.庐陵人邓光荐认为,受到了文天祥精神的感召,在南宋王朝危急的时候,仍有许多人义无反顾地追随文天祥进行抗元斗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范病中亦表奏天祥忠于所事,欲释勿杀,乃囚之。
(2)天祥奉诏勤王,独行其志,屡踬而愈奋。
5.文中多次提到“仁”,结合你的理解分析文天祥是怎样践行“仁”的。
2023-12-1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篇》)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要停顿地方的英文字母写在答题卡上的表格内。
于是乃相与发A徒役B围孔子于野C不得D行E绝粮F从者G病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伐陈”中的“伐”,与《老子》“自伐者无功”中的“伐”含义不同。
B.“安有伯夷叔齐”与“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句中的“安”含义相同。
C.“意者吾未仁邪”与“欲诚其意者”(《大学之道》)两句中的“意”含义不同。
D.“吾为尔宰”与“宰严限追比”(《促织》)两句中的“宰”含义相同,都是指一种官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对于君子也会堕入困窘之境而生气不解,孔子认为,君子到了困窘的时候能够坚守节操,而小人到了困窘的时候就会胡作非为。
B.孔子到处碰壁仍坚持“仁”,真正实践了“无终食之间违仁”,他周游列国不受待见,被困断粮仍弦歌不辍,险遭不测仍自信有度、从容乐观。
C.颜回面对困境,信念坚定。他认为应该坚持自己的正道,这样才更能显出君子的品格。道义学说不完美,不被接受,是当权者的耻辱。
D.孔子教育学生,不要以为仁者一定会被别人信服,智者一定会被人任用。君子不应该不正当地摆脱贫困和卑贱,即使在颠沛流离时也不离开仁德。
4.把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2)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五石之瓠》)
5.材料二中,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分析孔子困于陈蔡时能够弦歌不辍,不“违仁”的原因。
2023-12-10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李及字幼几,郑州人也。举进士,寇准荐其才,擢知兴化军。(及)迁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于时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过杭,及待之薄。僚佐惊曰:“江使者兄弟,荣枯大臣如反掌耳。今公不加礼待之,公虽不求福,不畏其为祸乎?”及曰:“待之如是足矣。”既而德明谓僚佐曰:“李公春秋高,何不求闲郡以自处,而居杭繁剧之地邪?”僚佐走语及曰:“果然,江使者之言可惧也。”及笑曰:“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既而德明亦不能伤也,时人重其操守。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忌杭风俗轻靡,未尝事宴游。在杭未尝市物,惟置白乐天一集而已。

(节选自《东都事略·李及传》)

材料二:

曹玮久在秦州,累章求代。上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非守边之臣,不足以继玮。杨亿以众言告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之。会有屯驻禁军白昼夺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观书如故。将吏皆惊。 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谓旦曰:“向者相公初用及,外廷之议谓及不胜其任,及今材器乃如此,信乎相公知人之明也!”旦笑曰:“外廷之议,何其易得也。 夫以禁军戍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异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 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 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节选自《涑水记闻》卷六)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杨亿以众A言B告C旦D不答E及至F秦州G将吏H心亦轻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荣枯,指使人穷达,与《与妻书》中“称心快意”的“快”用法相同。
B.独,指难道,与《促织》中“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中的“独”含义不同。
C.春秋,指年岁、年龄,与成语“春秋鼎盛”中的“春秋”含义不同。
D.相公,指丞相,汉魏以来拜相者必封公,故有此名;也用于对人的尊称。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及任杭州知州时,对过杭使臣江德明未厚礼相待,僚佐提醒他也不以为意。
B.江德明认为李及不应在事务繁重的杭州任职,僚佐跑去将此意转达给了李及。
C.李及担任秦州知州时,禁军轻视他是文人,在集市公然抢劫,李及将他正法。
D.王旦推荐李及为曹玮的接班人,是因为王旦认为他不会自恃聪明,大加变革。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
(2)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5.材料二中众人认为李及“谨厚有行”,请依据材料一分析李及这一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