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也。为郡吏,太守彭宠以梁守狐奴令,与盖延、吴汉俱将兵南及世祖于广阿,拜偏将军。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及即位,议选大司空,而《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帝以野王卫之所徙,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于是擢拜梁为大司空,封武强侯。建武二年,与大司马吴汉等俱击檀乡,有诏军事一属大司马,而梁辄发野王兵,帝以其不奉诏敕,令止在所县,而梁复以便宜进军。帝以梁前后违命,大怒,遣尚书宗广持军中斩梁。广不忍,乃槛车送京师。既至,赦之。月余,以为中郎将,行执金吾事。北守箕关,击赤眉别校,降之。三年春,转击五校,追至信都、赵国,破之,悉平诸屯聚。冬,遣使者持节拜梁前将军。四年春,击肥城、文阳,拔之。进与骠骑大将军杜茂击佼疆、苏茂于楚、沛间,拔大梁、啮桑,而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亦分道并进,岁余悉平之。五年,从救桃城,破庞萌等,梁战尤力,拜山阳太守,镇抚新附,将兵如故。数月征入,代欧阳歙为河南尹。梁穿渠引穀水注洛阳城下,东写巩川,及渠成而水不流。七年,有司劾奏之,梁惭惧,上书乞骸骨。乃下诏曰:“梁前将兵征伐,众人称贤,故擢典京师。 建议开渠,为人兴利,旅力既愆,迄无成功,百姓怨谗,谈者欢哗。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梁为济南太守。”十三年,增,定封阜成侯。十四年,卒官。

(节选自《后汉书•王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B.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C.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D.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司马,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东汉初大司马为三公之首,掌管军事。
B.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牦牛尾,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
C.乞骸骨,官吏请求退职的说法,表示请求退职的还有“移病”“致仕”“下车”等。
D.邑,旧时县的别称,古代帝王赐给诸侯、有功之臣的领地或食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梁战功卓著,被人称赞。他先后守箕关,击赤眉别校,拔肥城、文阳、大梁、啮桑等,可谓战无不胜,得到众人称赞。
B.王梁备受信赖,职位显赫。他因战功,先后被授予大司空、中郎将、济南太守等职务,被赐予关内侯、阜成侯等爵位。
C.王梁行事武断,受到惩罚。他与大司马吴汉共同进击檀乡时,不听皇帝诏命,两次私自用兵,惹怒皇帝,险被处死。
D.王梁为民兴利,深受其累。他任河南尹时,想要开渠为百姓谋利,却没有成功,被有关官员弹劾,于是惭愧上书请求辞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不忍,乃槛车送京师。既至,赦之。月余,以为中郎将,行执金吾事。
(2)梁穿渠引穀水注洛阳城下,东写巩川,及渠成而水不流。

2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力不及此。因人力而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               军:驻扎B.又欲肆其西             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     敝:损害D.以乱易整,不          武:威武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壮也,犹不如人   ②因人力而敝之   ③邻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⑥微夫人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D.①⑤/②⑥/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翻译下列句子。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仙琕琕,字灵馥,扶风郿人。仙琕少以果敢闻,父忧毁瘠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仕齐位豫州刺史。梁武起兵,使其故人姚仲宾说之,乃斩于军门以徇。帝又遣其族叔怀远说之,又命斩之。怀远号泣,军中为请乃免。武帝至新林,仙卑犹于江西日抄运糟。建康城平,仙琕举哀谓众曰:“我受人任寄,义不容降,今众寡不侔,势必屠灭。公等虽无二心,其如亲老何?我为忠臣,君为孝子,各尽其道,不亦可乎?”于是悉遣城内兵出降,余壮士数十,闭门独守。俄而兵入围之数十重仙琕令士皆持满兵不敢近日晚乃投弓曰诸君但来见取我义不降乃槛送建康至石头而脱之帝劳之曰:“卿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谢曰:“小人如失主犬,后主饲之,便复为用。”帝笑而美之。俄而母卒,帝知其贫,膊给甚厚。仙脾号泣谓弟仲艾曰:“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天监四年,师侵魏,仙琕每战,恒冠三军,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人问其故,仙琕曰:“大丈夫为时所知,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年生愿也,何功可论?”胸山人杀琅邪太守刘晰,以城降魏,诏假仙琕节讨之。魏徐州刺史卢昶以众十余万赴焉,仙琕累战破走之。进爵为候,迁豫州刺史,加都督。仙琕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帏幕袭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其在边境,常单身潜入敌境,伺知壁垒村落险要处所,攻战多克捷,士卒亦甘心为用,帝雅爱仗之。卒于州,赠左卫将军,谥曰刚。

(选自《南史·马仙琕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兵入/围之数十重/仙琕令士皆持满/兵不敢近日晚/乃投弓曰/诸君但来见/取我义不降/乃槛送建康/至石头而脱之/
B.俄而兵入/围之数十重/仙琕令士皆持满/兵不敢近/日晚乃投弓曰/诸君但来见取/我义不降/乃槛送建康/至石头而脱之/
C.俄而兵入/围之数十重/仙琕令士皆持满/兵不敢近/日晚乃投弓曰/诸君但来见/取我义不降/乃槛送建康/至石头而脱之/
D.俄而兵入/围之数十重/仙理令士皆持满/兵不敢近日晚/乃投弓曰/诸君但来见取/我义不降/乃槛送建康/至石头而脱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文中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请假回家守丧。
B.建康,文中指都城,即今南京市。东晋、南朝都在这里建都。又称金陵、建业等。
C.三军,文中指军队。春秋时,大国多设三军,如晋设中军、上军、下军,以中军为帅。
D.太守,官名。一般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管民政、司法、军事、财税等事务。历代有所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仙琕性格刚强,拒绝投降。他起先在齐朝做官,位至豫州刺史。梁武帝起兵后,先后派遣马仙琕的旧友和族叔前去劝降,但均遭马仙琕拒绝。
B.马仙琕为人忠厚,体恤部属。他在齐朝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为自己和部下分别选择了尽忠、尽孝的不同做法,既维护了自己的名声,也保全了部下的性命。
C.马仙琕归顺梁朝,深受信任。他表示愿意归顺梁朝,被梁武帝赞赏;他在豫州任职时,常孤身冒险刺探敌情,打仗多获胜,深得梁武帝爱戴和依赖。
D.马仙琕为人低调,受到拥戴。他为人低调,不张扬自己的战功,主张进不求名,退不逃罪。当了将军和州郡长官后,能和士卒同劳共逸,很受士兵拥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众寡不侔,势必屠灭。公等虽无二心,其如亲老何?
(2)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仇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从事 / 令狐楚幕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 / 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尤 / 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 / 从事令狐楚幕 / 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 / 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尤 / 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 / 从事令狐楚 / 幕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商隐 / 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 / 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 / 从事令狐楚幕 / 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商隐 / 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 / 尤善为诔奠之辞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字:古人出生之后既取“名”又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D.左迁:指降级。“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 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 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18-05-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 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向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是指我国古代被现任君主依照法定程序确认为王位或皇位继承人的子侄,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先秦称王太子,秦以后称皇太子。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农耕时代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常用“社稷”,代指国家。
C.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行刺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城里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以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就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檀长击筑的才能,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但却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继续击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018-01-0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实验高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珙,字共父。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迁吏部员外郎。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御史杜莘老劾宦者张去为,忤旨左迁,珙不草制,莘老得不去。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上怒,谓宰相曰:“刘珙父为浚所知,此特为浚耳!”命再下,宰相召珙谕旨,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南旱,郴州李金为乱,珙知湖南安抚使。入境,移书制使沈介,请以便宜出师,介即遣田宝、杨钦以兵至,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钦与宝连战破贼,贼党曹彦、黄拱执李金以降。支党窜匿者尚众,珙谕钦等却兵,听其自降,贼相率纳兵,给据归田里。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阖境无捐瘠流徙者。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薨,年五十七,谥忠肃。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刘珙传》)


①言者:指谏官。②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
B.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
C.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
D.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中国上古世袭制的一种变相形式,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人入学任官的待遇。
B.进士,古官名。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夏税,我国古代田赋名称。唐起,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珙为人正直,有慷慨之气。秦桧想追赐父亲谥号,召集礼部官员询问,刘珙不到;金人犯境,宋军出征,刘珙替皇帝拟写的诏令、檄文言辞激昂。
B.刘珙体恤民情,救济百姓。安南进贡大象,所经之地侵扰百姓、加剧负担,刘珙为此上奏;建康遇灾,他上奏免税,并派官员到外地买米赈济。
C.刘珙精明果断,以仁治乱。担任湖南安抚使时,刘珙犒赏军士,重用杨钦;抓住叛乱首领李金后,下令撤兵,让贼人余党自行投降。
D.刘珙忠于朝廷,尽心国事。群臣认为张浚是主持军务的最佳人选,但皇上任命了杨存中,刘珙以大局为重,支持皇上;病重时,仍向朝廷举荐贤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阖境无捐瘠流徙者。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
(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2017-11-15更新 | 8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文锦,安丘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正德初,为刘瑾所陷,逮系诏狱,斥为民。瑾诛,起故官。再迁郎中。迁安庆知府,度宁王宸濠必反,与都指挥杨锐为御备计。宸濠果反,浮江下。文锦等虑其攻南都,令军士登城诟之。宸濠乃留攻,卒不能克。玺书褒美,擢太仆少卿。

嘉靖元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大同北四望平衍,寇至无可御。文锦曰:“寇犯宣府不能近镇城者,以葛谷、白阳诸堡为外蔽也。今城外即战场,何以示重?”议于城北九十里外,增设五堡。参将贾鉴督役严,卒已怨。及堡成,欲徙镇卒二千五百家戍之。众惮行,请募新丁,僚吏咸以为言。文锦怒曰:“如此,则令不行矣。镇亲兵先往,孰敢后!”亲兵素游惰有室。闻当发,大恐。请孑身往。又不听,严趣之。鉴承风,杖其队长。诸边卒自甘州五卫杀巡抚许铭,朝廷处之轻,颇无忌。至是,卒郭鉴、柳忠等乘众愤,遂倡乱。杀贾鉴,裂其尸,走出塞,屯焦山墩。文锦恐与外寇连,令副将时陈等招之入城,即索治首乱者。郭鉴等大惧,复聚为乱,焚大同府门,入行都司纵狱囚,又焚都御史府门。文锦逾垣走匿博野王府第乱卒欲燔王宫王惧出文锦郭鉴等杀之亦裂其尸遂焚镇守总兵公署。出故总兵朱振于狱,胁为帅。时嘉靖三年八月也。

事闻,帝命侍郎李昆赦乱卒。昆为文锦请恤典,不报,久之,文锦父政讼其子守安庆功,礼部为之请,终不许。文锦妻李氏复上疏哀请。帝怒,命执赍疏者治之。副都御史陈洪谟言:“文锦偾事,朝廷戮之可也。假手士卒,传之四方,损国威不小。”复降旨诘责。自是,廷臣不敢言。万历中,始赠右都御史。天启初,追忠愍。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锦逾垣\走匿博野王府第\乱卒欲燔王宫\王惧\出文锦\郭鉴等杀之\亦裂其尸\遂焚镇守总兵公署
B.文锦逾垣\走匿博野王府第\乱卒欲燔王宫\王惧出文锦\郭鉴等杀之\亦裂其尸\遂焚镇守总兵公署
C.文锦逾垣走\匿博野王府第\乱卒欲燔王宫\王惧\出文锦\郭鉴等杀之\亦裂其尸\遂焚镇守总兵公署
D.文锦逾垣走\匿博野王府第\乱卒欲燔王宫\王惧出文锦\郭鉴等杀之\亦裂其尸\遂焚镇守总兵公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古代官名,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为护卫、陪从。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郎中,分掌各部要职。
B.玺书,是古代以印章封记的文书。古代文书,书于竹简木牍,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故称玺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C.嘉靖,是明朝皇帝明世宗的年号,我国封建王朝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谥号有官谥和私谥之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文锦料事精准,并提前防备。他料定宁王一定反叛,当攻打南京时,他策动士兵责备宁王的不义之举。
B.张文锦加强战备,有军事头脑。他针对大同以北地理位置的特点,决定修筑五个城堡对敌寇进行防御。
C.张文锦治兵不当,激起众怒。命镇卒戍守城北五堡,参将贾鉴催督甚急,引起了军队的怨恨,最终导致军事变乱。
D.张文锦死于兵变,死得可惜。张文锦死后,上至礼部、朝廷命官,下到家人多次请求朝廷给予抚恤,始终没有结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正德初,为刘瑾所陷,逮系诏狱,斥为民。瑾诛,起故官。
(2)寇犯宣府不能近镇城者,以葛谷、白阳诸堡为外蔽也。今城外即战场,何以示重?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缵字伯绪。起家秘书郎,时年十七。好学,兄缅有书万余卷,昼夜披读,殆不辍手。秘书郎有四员,宋、齐以来,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尝执四部书目曰:“若读此毕,乃可言优仕矣。”如此数载,方迁任太子舍人。普通初,魏遣彭城人刘善明诣京师请和,求识缵。缵时年二十三,善明见而嗟服。累迁长史兼侍中,时人以为早达。河东裴子野曰:“张吏部在喉舌之任,已恨其晚矣。”子野初未与缵遇,便虚相推重,因为忘年之交。 大通三年,入为度支尚书,母忧去职。服阕,出为吴兴太守。缵治郡,省烦苛,务清静,民吏便之。大同二年,征为吏部尚书。缵居选,其后门寒素,有一介皆见引拔,不为贵要屈意,人士翕然称之。 九年,迁宣惠将军、丹阳尹,未拜,改为使持节、都督湘、桂、东宁三州诸军事、湘州刺史。缵至州,停遣十郡慰劳,解放老疾吏役及关市戍逻先所防人,一皆省并。州界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因此向化。缵在政四年,流人自归,户口增益十余万,州境大安。太清二年,征为领军,俄改授宁蛮校尉。缵初闻邵陵王纶当代己为湘州,其后定用河东王誉,缵素轻少王,州府候迎及资待甚薄,誉深衔之。及至州,遂托疾不见缵,仍检括州府庶事,留缵不遣。会闻侯景寇京师,缵寻弃其部伍,单舸赴江陵。既至,前刺史岳阳王詧闻贼陷京师,因不受代。州助防杜岸绐缵,缵信之,与结盟约,因夜遁入山。岸反以告詧,仍遣岸帅军追缵。俘送之。其年,詧举兵袭江陵,常载缵随后。及军退败,行至湕水南,防守缵者虑追兵至,遂害之,弃尸而去,时年五十一。谥简宪公。
(选自《梁书•张缵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
B.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
C.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
D.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秘书郎,三国魏始置,属秘书省,专为朝臣写奏章或为皇帝起草诏令。
B.四部书,中国古代书籍的四大类,隋唐后指经、史、子、集,后用以泛指群书。
C.“母忧去职”在文中的意思是张缵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为母亲守孝。
D.后门、寒素的意思相同,都是比喻寒微的门第,文中指出身家世清贫低微的人。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缵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张缵特别热爱学习,他的兄长张缅有藏书一万多卷,张缵夜以继日阅读书籍,几乎达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
B.张缵年少显达,备受推崇。张缵担任秘书郎时才十七岁,二十三岁时就深受魏朝刘善明的敬佩,河东裴子野在没见到张缵时就很推崇他。
C.张缵为政清简,百姓感戴。张缵在任吴兴太守时减去烦琐事物,百姓、官吏都感到便利;在任相州刺史时政治清明,很多流亡外地的人都回来了。
D.张缵不畏权贵,最终被害。张缵看不起河东王誉,对他十分冷淡,誉也因此没有让张缵离任,最终因这个原因张缵被河东王誉的手下杀死。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野初未与缵遇,便虚相推重,因为忘年之交。
(2)州助防杜岸绐缵,缵信之,与结盟约,因夜遁入山。
2016-11-1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漯河市高级中学高二上月考一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克敬,大宁人。幼奇颖,尝戏道旁,丞相完泽见之,谓左右曰:“是儿资貌秀伟,异日必令器也。”大宁朔土,习尚少文,而克敬独孜孜为儒者事。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不上。拜监察御史,用故事监吏部选。有履历当升者,吏故抑之,问故,吏曰:“有过。”克敬曰:“法,笞四十七以上不升,今不至是。”吏曰:“责轻罪重。”曰:“失出在刑部,铨曹安知其罪重!”卒升之。治书侍御史张伯高曰:“往者监选以减驳为能,今王御史乃论增品级,可为世道贺矣。”寻迁左司都事。时英宗励精图治,丞相拜住请更前政不便者,会议中书堂,克敬首言江南包银民贫有不能输者有司以责之役户甚无谓也当罢之两浙煎盐户牢盆之役其重者尤害民当免其它役议定以闻,悉从之。召为参议中书省事。宰相传旨大长公主为皇外姑,赐钱若干;平云南军还,赐钱若干;英后入觐,赐钱若干。克敬乞覆奏,宰相怒曰:“参议乃敢格诏命邪!”克敬曰:“用财宜有道,大长公主供馈素优,今赐钱出无名,不当也。自诸军征讨以来,赏格未下,平云南省独先受赏,是不均也。英后远还,徒御众多,非大锡赉,恩意不                           能洽,今赐物鲜少,是不周也。”宰相以闻,帝可其议。岭海徭贼窃发,朝廷调戍兵之在行省者往讨之,会提调军马官缺,故事,汉人不得与军政,众莫知所为,克敬抗言:“行省任方面之寄,假令万一有重于此者,亦将拘法坐视邪!”乃调兵往捕之。视事五月,请老,年甫五十九。元统三年卒,年六十一。

(节选自《元史•王克敬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克敬首言/江南包银民贫/有不能输者/有司以责之役户/甚无谓也/当罢之/两浙煎盐户牢盆之役其重者/尤害民/当免其它役/
B.克敬首言/江南包银/民贫有不能输者/有司以责之役户/甚无谓也/当罢之/两浙煎盐户牢盆之役/其重者尤害民/当免其它役/
C.克敬首言江南包银/民贫有不能输者/有司以责之役户甚无谓也/当罢之/两浙煎盐户牢盆之役其重者尤害民/当免其它役/
D.克敬首言江南包银/民贫有不能输者/有司以责之役户甚无谓也/当罢之/两浙煎盐户牢盆之役/其重者尤害民/当免其它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艰”,旧时指父母亲的丧事。“内艰”,旧指遭母丧;“外艰”,旧指遭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
B.“吏部”,是我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行省”,即“行中书省”,我国元代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也简称“省”。
D.“请老”,也叫“告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类似的词语还有“归田”“归隐”“乞身”“乞骸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克敬自幼聪颖,勤勉不怠。丞相完泽曾称赞他天资品貌俊秀奇伟,日后必成大器;长大后他又勤学不怠,孜孜以求。
B.王克敬办事公道,不循旧习。他在任监察御史监督吏部考评官吏时,发现有吏部官员故意压低应该晋升官员的品级的行为,他据理力争,增加品级。
C.王克敬不畏强权,敢于直言。在任参议中书省事时,皇上要封赏大长公主、英后和平定云南省的军队,他认为此举不合适,并当面奏请皇上重新议定。
D.王克敬处事机敏,很有主见。岭海地区的瑶人暗中造反,朝廷调集地方驻军前往讨伐,恰好提调军马官空缺,王克敬打破当朝惯例,毅然调兵前往。
4.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宁朔土,习尚少文,而克敬独孜孜为儒者事。
②用财宜有道,大长公主供馈素优,今赐钱出无名,不当也。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荀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延熹九年,太常赵典举爽至孝,拜郎中。对策陈便宜曰:“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今公卿群寮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丧不得奔赴。夫仁义之行,自上而始;敦厚之俗,以应乎下。事失宜正,过勿惮改。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冬夏衣服,朝夕禀粮,耗费缣帛,空竭府藏,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女。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一曰省财用,实府藏。二曰修礼制,绥眉寿。三曰宽役赋,安黎民。此诚国家之弘利,天人之大福也。”奏闻,即弃官去。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献帝即位,董卓辅政,复征之。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因从迁都长安。爽见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亦与司徒王允及卓长史何颙等为内谋。会病薨,年六十三。

论曰:董卓当朝,申屠蟠、郑玄竟不屈以全其高。爽已黄发矣,独至焉,未十旬而取卿相。或疑其乖趣舍,余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观其逊言迁都之议,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也。

节选自《后汉书·荀爽传》,有删改)


注:①大致:致,思想的趋归;大致,意即重大选择。②陵夷:衰颓,衰落。③濡迹:驻足,喻出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
B.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奎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
C.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
D.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通过举孝廉, 在社会上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和风尚。
B.私谥:古时人死后由亲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与朝廷颁赐的不同。凡隐士之谥皆为私谥,如晋陶渊明谥为“靖节”,宋林逋谥为“和靖”。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除“社稷”外,“宗庙”也可以用来代表国家。
D.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为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来指老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即用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爽勤奋好学。他十二岁时就能读懂《春秋》《论语》,遭党锢之锅后,隐居十几年,专心从事写作,终成一代大儒,
B.荀爽倡导孝道。他认为公卿百官是老百姓的榜样,应该改正父母去世时不回家居丧尽孝的错误,要带头施行仁义。
C.荀爽关心民生。他建议朝廷遣散过多的宫女,让她们结婚成家,认为这样做可以减省赋役,安定百姓,利于国家。
D.荀爽忧心国事。他虽受权臣董卓重用,却不与之同流合污,而是暗中谋划迁都长安之事,可惜因病去世,没能重振国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尉杜乔见而称之,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
(2)或疑其乖趣舍,余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