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祖隆道,宋北兖州刺史。徽少与母居,尽力孝养。及长,好经史。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孝武初,徽以洛阳兵难未已,遂间行入关见文帝。文帝与语,奇之。以徽为记室参军,兼府主簿。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先是,东阳王元荣为瓜州刺史,其女婿刘彦随焉。及荣死,瓜州首望荣子康为刺史,彦遂杀康而取其位。属四方多难,朝廷不遑问罪,因授彦刺史。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住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

(节选自《北史·申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
B.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
C.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
D.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
2.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官职名,秦朝时设置,汉朝时指监察郡县的官员,晋朝时指郡的行政长官。
B.表,我国古代臣下写给帝王的一种文书,主要表达臣子对君主的请求、希望和建议。
C.豪右,指西汉时占有大量田产的豪门大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上,故称豪右。
D.稔,因古代谷物成熟期多为一年,故有“年”义,“犹望一稔”中的“稔”即此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徽为人忠义,品质高尚。元邃被装入囚车押送洛阳时,只有申徽去送别;河桥之战不利时,近侍官吏逃散,只有申徽不离左右。
B.申徽有勇有谋,刚毅正直。他受皇命秘密捉拿刘彦,仅率领五十轻骑前往瓜州,先礼后兵,秉公执法,直斥刘彦诸多罪状。
C.申徽博学多才,稳重谨慎。他喜学经史典籍,当时国家很多文书都出自他之手,同时做事深沉细密,皇帝常常委托他办事。
D.申徽为政勤勉,廉洁俭约。任职瓜州时,他亲阅公文,不拖延公事;同时也自觉抵制当时官场中互相赠送礼品的不良风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武初,徽以洛阳兵难未已,遂间行入关见文帝。文帝与语,奇之。
(2)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峻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老不可征。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以其辩得幸太子。数上书文帝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文帝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堧中,出不便,凿庙?垣。丞相嘉闻,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错以此愈贵。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用事,即侵削诸侯,人多让公,公何为也?”晁错曰:“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堧:ruán宫庙外的空地。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
B.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
C.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
D.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儒家经典之一,与《诗经》《周易》《礼记》《乐经》《春秋》合称为“六经”。
B.博士,学官名,也是古代的最高学历称号。始于战国,秦汉相承,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C.太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秦朝以后,只有皇位继承者才能称“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继承人只能称“世子”。
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本文代指国家。周代宗庙制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人一庙,庶人则不准设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才学出众,颇具辩才。晁错凭借通晓典籍担任太常掌故,曾向伏先生学习《尚书》,学成后趁着向皇上上奏时解说《尚书》,因辩才得到太子的宠幸。
B.晁错力主削藩,多次上言。晁错在汉文帝时数十次上书削藩和修改法令之事,汉文帝虽赏识晁错才华但并未采纳其意见,后来汉景帝采纳了他的削藩主张。
C.晁错深受宠幸,超越九卿。晁错多次与汉景帝单独谈论政事,许多法令都是由他更改修定。晁错在太上庙外空地的围墙上开凿了两个门方便出入,也未受到惩罚。
D.晁错忠君爱国,惨遭错杀。晁错认为削藩有利于国家安定,不顾父亲劝诫坚持削藩,最终招致杀身之祸。汉景帝后来对错杀晁错之事深表怨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老不可征。
(2)上初即位,公用事,即侵削诸侯,人多让公,公何为也?
2021-07-2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琼,大名馆陶人。世为牙中军。琼少有勇力,善射,隶太祖帐下。周显德中,太祖从世宗南征,击十八里滩寨,为战舰所围,一人甲盾鼓噪而前,众莫敢当,太祖命琼射之,一发而踣(,倒毙),淮人遂却。

及攻寿春,太祖乘皮船入城壕。城上车弩遽发,矢大如椽,琼亟以身蔽太祖,矢中琼股,死而复苏。镞著髀()骨(大腿骨),坚不可拔。琼索杯酒满饮,破骨出之,血流数升,神色自若。太祖壮之。及即位,擢典禁军,累迁内外马步军都军头、领爱州刺史。数日,太宗自殿前都虞候尹开封。太祖曰:“殿前卫士如狼虎者不啻(chì,不止)万人,非琼不能统制。”即命琼代为都虞候,嘉州防御使。

琼性暴无机,多所凌轹(lì,欺压)。时史珪石汉卿方用事琼轻侮之目为巫媪二人衔之切齿发琼擅乘官马纳李筠隶仆畜部曲百余人恣作威福楚军皆惧:又诬毁太宗为殿前都虞候时事。建隆四年秋,郊裡(yīn,帝王升烟祭祀天地的大礼)制下,方欲肃静京师,乃召讯琼。琼不伏,太祖怒,令击之。汉卿即奋铁挝乱下,气垂绝,曳出,遂下御史案鞫(,审问)之。琼知不免,行至明德门,解所系带以遗母。狱具,赐死于城西井亭。太祖旋闻家无余财,止有仆三人,甚悔之。因责汉卿曰:“汝言琼有仆百人,今何在?”汉卿曰:“琼所养者一敌百耳。”太祖遂优恤其家。以其子尚幼,乃擢其兄进为龙捷副指挥使。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史珪、石汉卿方用事/琼轻侮之/目为巫媪/二人衔之/切齿发琼/擅乘官马/纳李筠隶仆/畜部曲/百余人恣作威福/禁军皆惧/
B.时史珪、石汉卿方用事/琼轻侮之/目为巫媪/二人衔之/切齿发琼/擅乘官马/纳李筠隶仆/畜部曲百余人/恣作威福/禁军皆惧/
C.时史珪、石汉卿方用事/琼轻侮之/目为巫媪/二人衔之切齿/发琼擅乘官马/纳李筠隶仆/畜部曲/百余人恣作威福/禁军皆惧/
D.时史珪、石汉卿方用事/琼轻侮之/目为巫媪/二人衔之切齿/发琼擅乘官马/纳李筠隶仆/畜部曲百余人/恣作威福/禁军皆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古代开国之主、国家奠基者的特定谥号,是继承帝位的子孙对其的尊称。
B.殿前都虞候,官名。宋设殿前司,其官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
C.迁,指官职调动。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降职。
D.建隆四年,用的是年号纪年。纪年法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琼有勇有力。为救太祖被箭射中大腿骨,拔不出来,他破开骨头取出箭,血流不止,他却非常镇静。
B.张琼性情暴烈、没有心机。史珪、石汉卿告发、诬蔑张琼,张琼熬刑不过,认罪服法,被赐死。
C.张琼清正廉洁。宋太祖命人查抄张琼的家产,结果却发现张家并无余财,奴仆也仅有三人而已。
D.张琼家人受到优待。太祖优待照顾琼的家人,因琼的儿子年幼,于是提拔他的兄长担任龙捷副指挥使。
4.把文中画横线和下面《游褒禅山记》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从世宗南征,击十八里滩寨,为战舰所围,一人甲盾鼓噪而前,众莫敢当。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2021-07-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南开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皆窃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文侯曰:子必欲合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于是六国纵合而并力焉。苏秦为纵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仗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
B.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
C.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
D.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春秋时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
B.从,通“纵”,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文中的苏秦是其代表人物之一。
C.昆弟,一种意思是指兄和弟,另一种意思是指同辈的人,本文是指兄弟。
D.亲戚,古时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文中指父系亲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早年失意,未能得志。他曾去齐国从师于鬼谷先生研习,后来又游历多年,最后狼狈地回到家里。
B.苏秦反思自己,闭门读书。面对家人的讥讽,苏秦惭愧感伤,于是闭门不出,博览群书,揣摩治国之道。
C.苏秦游历燕国,推行“合纵”。游说燕文侯时,苏秦凭借自己的见识和辩才说服了燕文侯与赵国联盟。
D.促成六国联盟,苏秦衣锦还乡。苏秦担任六国国相之后,周显王亲自前来迎接,兄弟妻嫂都不敢仰视。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
(2)且使我有洛阳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2021-06-25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悰,字永裕。时岐阳公主,帝爱女。旧制选多戚里将家帝始诏宰相李吉甫择大臣子皆辞疾唯以选召见麟德殿礼成授驸马都尉太和初,迁凤翔忠武节度使。入为工部尚书,度支。会公主薨,悰久不谢,文宗怪之。户部侍郎李珏曰:比驸马都尉皆为公主服斩衰三年,故悰不得谢。帝矍然,始诏杖而期,著于令。会昌初,为淮南节度使。武宗诏扬州监军取倡家女十七人进禁中,监军请悰同选,又欲阅良家有姿相者,悰曰:吾不奉诏而辄与,罪也。监军怒,表于帝。帝以悰有大臣体,乃诏罢所进伎,有意倚悰为相矣。逾年,召拜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判度支。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徙西川。时方旱,道路流亡藉藉,民至漉漕渠遗米自给,呼为圣米,取陂泽茭蒲实皆尽,悰上表以赈之。始,宣宗世,夔王以下五王处大明宫内院,而郓王居十六宅。帝大渐,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等以遗诏立夔王,而左军中尉王宗实等入殿中,以为归长等矫诏,乃迎郓王立之,是为懿宗。久之,遣枢密使杨庆诣中书,独揖悰,它宰相毕誠、杜审权不敢进,乃授悰中人请帝监国奏,因谕悰劾大臣名不在者抵罪。悰遽封授使者复命,念谓庆曰:践祚未久,君等秉权,以爱憎杀大臣,公属祸无日矣庆色沮去,帝怒亦释,大臣遂安。会黔南观察使秦匡谋讨蛮,兵败,奔于悰,悰囚之,劾不能伏节。有诏斩之,悰不意其死,骇愕得疾卒,年八十,赠太师。葬日,诏宰相百官临奠。赞曰:悰世当国,亦无足讥。贤矣哉!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九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旧制/选多戚里将家/帝始诏宰相李吉甫择大臣/子皆辞疾/唯悰以选/召见麟德殿/礼成/授驸马都尉/
B.旧制/选多戚里将家/帝始诏宰相李吉甫/择大臣子/皆辞疾/唯悰以选/召见麟德殿/礼成/授驸马都尉/
C.旧制/选多戚里将家/帝始诏宰相李吉甫择大臣/子皆辞疾/唯悰以选召/见麟德殿/礼成/授驸马都尉/
D.旧制/选多戚里将家/帝始诏宰相李吉甫择大臣子/皆辞疾/唯悰以选/召见麟德殿/礼成/授驸马都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判,以他官兼代某职,一般是中央官员保留原职,出去兼任地方官员。另“领、行、知、兼、守”等也表示“兼代”。
B.矫诏,伪造皇帝诏书,或者篡改皇帝的诏书,现代可理解为“故意曲解或有意歪曲事实”,文中指“假传皇帝的遗诏”。
C.监国,常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多为太子)留守宫廷代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D.赞曰,是源于《汉书》论赞的主要形式,和司马迁《史记》“太史公曰”类似,后代史书多把《汉书》“赞曰”作为规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悰身居高位,为人遵守规制。他娶皇帝女儿歧阳公主为妻,公主死后,他替公主服丧,长时间不上朝,以致遭到皇帝责怪。
B.杜悰体恤民情,关注百姓疾苦。四川大旱,闹饥荒,百姓在渠旁等官府漕运来的“圣米”,他上奏此情,请求朝廷开仓放粮。
C.杜悰刚正不阿,支持懿宗为帝。对太子监国和弹劾大臣之事,不同意枢密使杨庆他们的做法,他大骂杨庆,之后杨庆沮丧地离开。
D.杜悰爱惜同僚,最终抱憾病逝。秦匡谋战败而逃,杜悰参劾他不能殉节,但朝廷的决定出乎意料,杜悰因悰愕患病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悰有大臣体,乃诏罢所进伎,有意倚悰为相矣。
(2)上践祚未久,君等秉权,以爱憎杀大臣,公属祸无日矣。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师道,字贯之,苏州长洲人。进士及第,为抚州判官,后知广德县。县有张王庙,民岁祠神,杀牛数千,师道禁绝之。通判许州,累迁都官员外郎,吴育举为御史。奏请罢内降推恩,择宰相久其任,选宗室贤者养宫中备储贰。

初,宰相刘沆护葬温成皇后,礼官议称师道以为非典制,数以争,沆恶之,出知常州。台谏官共言师道不当去,不报。徙广南东路转运使。旧补摄官皆委吏胥,无先后远近之差,师道为置籍次第之。召为盐铁判官,道改两浙转运使,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管勾国子监。

后宫周氏、董氏生公主,诸阁女御多迁擢。师道上疏曰:窃闻诸阁女御,以周、董育公主,御宝白札并为才人,不自中书出诰。周、董之迁可矣,女御何名而迁乎?才人品秩既高,古有定员,唐制止七人而已。祖宗朝宫闱给侍不过二三百,居五品之列者无几,若使诸阁皆迁,则不复更有员数矣。外人不能详知,止谓陛下于宠幸太过,恩泽不节耳。且用度太烦,须索太广,一才人之奉,月直中户百家之赋,岁时赐予不在焉。”

时大星陨东南,有声如雷。又上疏曰:《汉》、《晋天文志》:‘天狗所下,为破军杀将,伏尸流血。’今朝廷非无为之时也,而备边防盗,未见其至。虽有将帅不老则愚士虽多劲勇者少小人思乱伺隙乃作必有包藏险心投隙而动者。宜拣拔将帅,训练卒伍,诏天下预为备御。仁宗晚年尤恭俭,而四方无事,师道言虽过,每优容之。迁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判都水监。与谏官、御史数奏枢密副使陈升之不当用,升之罢,师道亦出知福州。顷之,以工部郎中入为三司盐铁副使。感风眩,迁户部,直龙图阁、知明州,卒。

(节选自《宋史·范师道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将帅/不老则愚/士卒虽多劲勇者/少小人思乱/伺隙乃作/必有包藏险心/投隙而动者/
B.虽有将帅/不老则愚/士卒虽多/劲勇者少/小人思乱/伺隙乃作/必有包藏险心/投隙而动者/
C.虽有将帅/不老则愚/士卒虽多/劲勇者少/小人思乱/伺隙乃作/必有包藏/险心投隙而动者/
D.虽有将帅/不老则愚/士卒虽多/劲勇者少/小人思乱/伺隙乃作/必有包藏险心投隙/而动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唐开始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称进士。明清时,举人经过会试录取后称进士。
B.累迁,是多次升迁、连续升迁的意思,表示升官。按照国家规定的考核标准来步步升等级。
C.台谏官,在唐宋时期以专司弹劾的御史为台官,以掌管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
D.陛下,是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可译为“您”。“陛”本是台阶,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师道初入仕途,摒除民间陋习。他中了进士后做广德县知县,广德县的百姓每年在张王庙祭祀神灵,要杀几千头牛,他上任后,果断制止了这一陋习。
B.范师道被外放,受台谏官同情。他指出刘沆在埋葬温成皇后时的失礼之处,被贬出京,台谏官都说范师道不应该被外放,但没有得到答复。
C.范师道目光犀利,谏言切中要害。他指出后宫女御太多,即使不像周氏、董氏那样为皇帝生了公主的人,也会被大加赏赐,这会给人以口实,也加大财政支出。
D.范师道很有远见,受到皇帝优待。他在东南降下大陨石后,提醒皇帝在和平的时候也应该加强边防,积极备战,皇帝因此任命他为兵部员外郎,兼任判都水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道以为非典制,数以争,沆恶之,出知常州。
(2)外人不能详知,止谓陛下于宠幸太过,恩泽不节耳。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有界,亡归。及沛公略地过阳武,苍以客从攻南阳。苍坐法当新,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故勿斩。遂从西入武关,至咸阳。

沛公立为汉王,入汉中,还定三秦。陈余击走常山王张耳,耳归汉。汉乃以苍为常山守,从淮阴侯击赵,苍得陈余。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已而徙为赵相相赵王耳耳卒相赵王敖徙相代王燕王臧荼反,苍以代相从攻臧荼有功,封为北平侯,食邑千二百户。

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是时萧何为相国,而张苍乃自秦时为柱下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苍又善用算律历,故令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黥布反亡,汉立皇子长为淮南王,而张苍相之。十四年,迁为御史大夫。

自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会天下初定,将相公卿皆军吏。张苍为计相时,绪正律历。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时本以十月为岁首,弗革。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尚黑如故。吹律调乐,入之音声,及以比定律令。若百工,天下作程品。至于为丞相,卒就之。故汉家言律历者,本之张苍。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善律历。

张苍德王陵,王陵者,安国侯也。及苍贵,常父事王陵,陵死后,苍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

苍为丞相十余年,鲁人公孙臣上书言汉土德时,其符有黄龙当见,诏下其议张苍,张苍以为非是,罢之,其后黄龙见成纪,于是文帝召公孙臣以为博士,草土德之历制度,更元年。张丞相由此自绌,谢病称老。苍任人为中侯,大为奸利,上以让苍,苍遂病免。孝景前五年,苍卒,谥为文侯。

(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已而徙/为赵相相赵王耳/耳卒/相赵王敖/复徙相代王/
B.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已而徙为赵相/相赵王耳/耳卒/相赵王敖/复徙相代王/
C.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已而徒为赵相/相赵王耳/耳卒/相赵王/敖复徙相代王/
D.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冠/已而徙为赵相/相赵王耳/耳卒/相赵王敖/复徙相代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德,即儒家所指五种品德,即温、良、恭、俭、让。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语·学而》)。
B.百工,中国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以后沿用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如《师说》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C.洗沐,借指休假。汉朝时的休息制度,官吏五日一次,沐浴休息。唐宋时延长为十日一次,也称为“旬假”“休沐”等。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苍身材出众,堪称美男。张苍长得高大,皮肤白晳,正要被问斩时被王陵看见,王陵惊叹张苍长得好,向沛公禀报而赦免了张苍。
B.张苍精进历法,通晓乐律,张苍调整乐调,使其合于五声八音,来制定律令。并制定出各种器物的度量标准,作为百工的规范。
C.张苍重情重义,知恩图报,张苍感激安国侯王陵救命之恩,他显贵之后,让父亲去侍奉王陵。王陵死后,他常去看望王陵夫人。
D.张苍荐才不当,受此牵连,张苍曾举荐某人当中侯官,此人大搞谋求私利的事,皇帝以此责备张苍,张苍就告病退职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沛公略地过阳武,苍以客从攻南阳。
(2)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时本以十月为岁首,弗革。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馀,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③青兕(sì):青犀牛,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B.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C.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D.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使”,唐朝为了巩固边防而设置了一种类似军区的单位,长官称“节度使”。
B.“掌书记”,官名,古记室参军之职也。实际上,掌书记就是行军主帅、节度使的私人秘书,其位在判官之下,多以文人充任。
C.“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行”同“行营”,指皇帝出巡临时建立的处所,又名“御营”。
D.“美芹十论”中的“美芹”是敬辞,古人对别人的上书、建议,称“芹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两人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辛弃疾得到了离卦,于是他决定南归。
B.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义端,是在辛弃疾的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辛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
C.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的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没有实行。
D.盗贼连起,辛弃疾在铲平了全部盗匪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兴起的原因,因此受到了皇帝的褒奖。
4.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2020-12-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绛侯周勃子胜之有罪,孝文帝择绛侯子贤者,皆推亚夫,乃封亚夫为条侯,续绛侯后。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后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让曰:“始南皮、章武侯先帝不侯,及臣即位乃侯之。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曰:“人主各以时行耳。帝趣侯信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

(选自《史记•绛周勃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B.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C.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D.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细柳,指细柳营,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后常常代指将军驻军营地。
B.胡,中国古代称北边或西域的民族,如王昌龄诗中就有“不教胡马度阴山”。
C.持节,指使臣奉命出使他国,必执符节以为凭证。文中“持节”即是此意。
D.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亚夫严于治军,士兵恪守规定。文帝去细柳军营慰劳军队,到了却不能进入,待进得军营,营门的守卫士官又按规定禁止他的随从驱马奔驰。
B.周亚夫审时度势,善用计谋策略。吴、楚等七国叛乱,他请示皇上,认为楚兵勇猛善战,应避其锋芒,若想制服他们,就要先断绝他们的粮道。
C.周亚夫敢于直言,不惧强权势力。景帝与丞相商议封侯的事,周亚夫也参与讨论,他说皇后之兄王信没立功而封侯违背规约,景帝只好作罢。
D.周亚夫重视节操,进言未被采纳。匈奴王徐卢等五人投降,景帝想要封他们为侯,周亚夫认为他们背叛君主不守节操,景帝不同意他的意见。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文言文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3)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020-12-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射洪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①厄塞:险要之地。②谕告,发布政令,告知百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5.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召平为萧何提供的避祸之计是什么?请简要概括说明。
2020-12-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射洪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能力素质监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