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馀姚长。往遇疫疡,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飧粥相继,士民感戴之。迁荡寇校尉,授兵二千人,使部伍吴、会二郡,鸠合遗散,期年之间,得万馀人。后丹杨、鄱阳山贼蜂起,攻没城郭,杀略长吏,处处屯聚。桓督领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后代周泰为濡须督。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桓遣使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仁自将万人留橐皋,复为泰等后拒。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陈斩溺,死者千馀。权嘉桓功,封嘉兴侯。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万口,妻子尽识之。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及桓疾困,举营忧戚。年六十二,赤乌元年卒。吏士男女,无不号慕。又家无馀财,权赐盐五千以周丧事。

(选自《三国志•吴书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据濡须七十里/
B.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据濡须/七十里/
C.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据濡须七十里/
D.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据濡须七十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幕府,本指将帅在征战时临时搭建的营帐,这里指皇帝办公的地方。
B.城郭,古义指内城和外城,也指内城墙和外城墙,一般具有防御功能,后泛指城邑。
C.部曲,古代一种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部有曲。这里泛指部队、部属。
D.斛,原指古代动物角制成的度量器,后多作容量单位,其容量大于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桓施政爱民。在馀姚县任职期间,遇上瘟疫流行、粮食短缺,他派遣良吏慰问受灾群众,送去医药、粮食等,当地民众感恩戴德。
B.朱桓善于用兵。短短一年时间队伍就从两千人发展壮大到一万多人,面对丹杨、鄱阳山贼四起的情况,督军征讨,相继平定各处叛乱。
C.朱桓深谙兵法。在敌军大兵逼近、诸将恐惧的情况下,他善解兵法,巧用计谋,依仗地利、以逸待劳,以少击多,终打败曹军,生擒敌将。
D.朱桓仗义疏财。他关爱部下吏士,赡养护育亲属,俸禄财货都与他们分享,几十年后,部下的妻小还都记得他的恩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
(2)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壬戌之秋,七月既(选自苏轼《赤壁赋》)   望:
(2)戊申,五鼓(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晦:
2021-07-2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从元裕学,年十五,以儒生中词赋选,河东宣抚司又举楫贤良方正孝廉。楫至京师,平章王文统命为中书省掾,以不任簿书辞,改知印。丞相安童、左丞许衡深器重之。一日,从省臣立殿下,世祖见其美髯魁伟,问曰:汝秀才耶?顿首曰:臣学秀才耳,未敢自谓秀才也。帝善其对,授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兼承发司事。未几,立大司农司,以楫为劝农副使。时商挺为安西王相,遇于途,楫因言:京兆之西,荒野数千顷,宋、金皆尝置屯,如募民立屯田,岁可得谷,给王府之需。挺以其言入奏,从之。三年,屯成,果获其利。寻佩金符,为陕西道劝农使。

至元十三年,宋平,帝命平章廉希宪行中书于荆南府,以楫为左右司员外郎。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楫曰: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明年,擢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武冈富民有殴死出征军人者,阴以家财之半诱其佃者,代己款伏。楫审得其情,释佃者,系富民,人服其明。改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行省命招讨郭昂讨叛贼董旗,兵士俘掠甚众,楫询究得良民六百口,遣还乡里。

二十三年,授中议大夫、徽州总管。桑哥立尚书,会计天下钱粮,参知政事忻都、户部尚书王巨济,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楫考满去。徽之绩溪、歙县民柯三八、汪千十等,因岁饥阻险为寇。行省右丞教化以兵捕之,相拒七月,乃使人谕之。三八等曰:但得许总管来,我等皆降矣。行省为驿召楫至,命往招之。楫单骑趋贼垒,众见楫来,皆拜曰:我公既来,请署榜以付我。楫白教化,请退军一舍,听其来降。不听。会以参政高兴代教化,楫复以前言告之,兴从其计,贼果降。

二十四年,授太中大夫、东平总管。谢事二年卒,寿七十

(选自《元史·许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楫考满去
B.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口/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楫考满去
C.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楫考满去
D.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楫考满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的察举制科目,指“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明清时是对举人的雅称。
B.顿首,指头叩地而拜,是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的致敬礼节。而空首则是最为隆重的礼节。
C.岁饥,指年成不好,灾荒之年之意。五谷没有收成叫“饥”,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叫“馑”。
D.七十,为古稀之年,古代也有杖国之年、致仕之年、致政之年的说法,致仕亦是退休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楫才德兼备,颇受赏识。他有才有德,丞相和左丞对他非常器重。世祖认为他应答得谦恭智慧,任命他担任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并兼承发司事。
B.许楫善于进言,重视农耕。劝谏商挺募民屯田,后被朝廷采纳。三年后,屯垦完成,果然获利。不久,许楫被授予金符,被任命为陕西道劝农使。
C.许楫查案细致,秉持公正。任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期间,行省下令讨伐叛贼,俘获贼兵,经许楫查问后,使六百多良民免遭冤枉,遣返回家。
D.许楫威望颇高,智谋招降。徽州因饥荒盗寇横行,许楫只身骑马前往贼寇处谈判,并请退兵三十里,让他们自己来降,最终以妙计使寇众投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
(2)楫审得其情,释佃者,系富民,人服其明。
2021-07-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

三十三年春,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节选自《左传》)


【注】①孟明:秦国大夫,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秦国元老百里奚之子。西乞:秦国大夫,字西乞,名术。白乙:秦国大夫,字白乙,名丙。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②文赢:秦穆公的女儿,晋襄公的嫡母。
1.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师遂                                 东:向东
B.以乘先,牛十二,犒师             韦:熟牛皮
C.不腆敝邑,为从者之             淹:久留,久住
D.寡君若得而食之,不                    厌:满足,解恨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B.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C.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D.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的是战争,把战争的过程作为写作重点,通过写论战,凸显矛盾,揭示“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必胜”的规律。
B.第一段以秦国老臣蹇叔谏阻哭师哭子为线索,复以秦穆公拒谏、诅咒相间其中,情节曲折多变,行文起伏跌宕,叙述有条不紊。
C.第二段通过语言和行动描写,塑造了弦高爱国、机警的形象,照应了蹇叔“远主备之”“郑必知之”的论断,为秦国战败作了铺垫。
D.秦穆公听信杞子秘言,利令智昏,刚愎自用,“劳师以袭远”,导致失败,但他知错能改,素服哭师,不替孟明,不失为明君霸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2)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021-07-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禛

先生姓梁氏,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固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子辈皆为赋诗。未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中,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B.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娇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C.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D.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旧时称人名字,生曰“名”,死曰“讳”。君亲之名,其在世时也讳。
B.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乡试,明清两代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一般在三月举行,故又称“春闱”。
D.廷珪墨,南唐墨官李廷珪所制之墨,坚如玉,纹如犀,自宋以来推为第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熙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寒微,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爱民如子,政绩斐然;曾经到秦地巡视茶马事宜,不侵占一文钱。
C.梁熙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梁熙深研佛典,志愿清雅。他博览佛经,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2)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2021-07-0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斥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进言曰: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B.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C.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D.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适,即改嫁,“适”在古代有女子出嫁之意。“母更适长山朱氏”指范仲淹的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
B.进士,古代科举中通过殿试的试者,被称为“进士”。“进士第”是考选进士,录取时排列的等第。
C.吏部,古代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D.顿首,即叩首,古代跪拜礼之一,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少有志向,勤奋刻苦。长大后,离开家乡到应天府,投师戚同文学习,求学时,读书夜以继日,冬天里疲惫极了就用冷水洗脸提神,饮食粗劣也毫不在意。
B.范仲淹不怕权势,秉公直言。极力劝阻皇上率百官朝拜太后,谏言太后还政;尽管吕夷简当政,依然劝谏皇上不该把大臣升降职的事全交给宰相。
C.范仲淹为人豁达,心胸宽广。虽然他与殿中侍御史韩渎有很大的矛盾,但他对皇上表示,这只是国事上政见不同,对他这个人没有私人怨恨。
D.范仲淹孝顺母亲,勤俭节约。他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招待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满足需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
(2)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
2021-07-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永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丘,光禄卿同皎从兄子也。父同晊,左庶子。丘年十一,童子举擢第,时类皆以诵经为课,丘独以属文见擢,由是知名。弱冠,又应制举,拜奉礼郎。丘神气清古,而志行修洁,尤善词赋,族人左庶子方庆及御史大夫魏元忠皆称荐之。长安中,自偃师主簿擢第,拜监察御史。开元初,累迁考功员外郎。先是,考功举人,请托大行,取士颇滥,每年至数百人,丘一切核其实材,登科者仅满百人。议者以为自则天已后凡数十年,无如丘者,其后席豫、严挺之为其次焉。三迁紫微舍人,以知制诰之勤,加朝散大夫,再转吏部侍郎。典选累年,甚称平允。擢用山阴尉孙逖、桃林尉张镜微、湖城尉张晋明、进士王泠然,皆称一时之秀。俄换尚书左丞。十一年,拜黄门侍郎。其年,山东旱俭,朝议选朝臣为刺史以抚贫民,制曰:昔咎繇与禹言曰:在知人,在安人。此皆念存邦本,光于帝载,朝乾夕惕,无忘一日。而长吏或不称,苍生或未宁,深思循良,以矫过弊,仍重诸侯之选。于是以丘为怀州刺史,又以中书侍郎崔沔等数人皆为山东诸州刺史。至任皆无可称唯丘在职清严人吏甚畏慕之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二十一年,侍中裴光庭病卒,中书令萧嵩与丘有旧,将荐丘知政事,丘知而固辞,且盛推尚书右丞韩休,嵩因而奏之。及休作相,遂荐丘代崔琳为御史大夫。丘既讷于言词,敷奏多不称旨。俄转太子宾客,袭父爵宿预男,寻以疾拜礼部尚书,仍听致仕。丘虽历要职,固守清俭,未尝受人馈遗,第宅舆马,称为敝陋。致仕之后,药饵殆将不给。上闻而嘉叹,下制曰:王丘夙负良材,累升茂秩,比缘疾疹,假以优闲。闻其家道屡空,医药靡给,久此从宦,遂无余资。持操若斯,古人何远!其俸禄一事已上,并宜全给,式表殊常之泽,用旌贞白之吏。天宝二年卒,赠荆州大都督。

(选自《旧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任皆无可称/唯丘在职/清严人吏甚畏慕之/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B.至任/皆无可称/唯丘在职清严/人吏甚畏慕之/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C.至任/皆无可称/唯丘在职清严/人吏甚畏慕之/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D.至任皆无可称/唯丘在职/清严人吏甚畏慕之/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行冠礼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B.登科: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说登第。登科源于科举制度,当时的科举考试过后,通过发科榜,即黄榜,来通知考生是否及第,所以登上科榜即表示录用。
C.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所有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长官称为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
D.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丘自幼聪颖,尤善为文,很年轻便担任了奉礼郎,又由于神气纯朴,志行高洁,擅长辞赋,深得方庆和魏元忠赏识。
B.山东大旱,王丘自告奋勇出任怀洲刺史,与其他被任命为州刺史的人相比,他治理清明严格,百姓官吏都敬畏他。
C.中书令萧嵩推荐王丘接任裴光庭,但他坚决予以拒绝并极力推荐韩休,后来,韩休又推荐他当了御史大夫。
D.因为生病,王丘请求退休,并得到允许。但他离职后,生活困窘,以致生病后药物难以为继,皇帝下诏给予补偿。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长吏或不称,苍生或未宁,深思循良,以矫过弊,仍重诸侯之选。
(2)下制曰:王丘夙负良材,累升茂秩,比缘疾疹,假以优闲。
2021-07-0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为北寇所掠,使之牧。芳私以曲木为弓,剡矢射。俺答猎,虎虓其前,芳一发毙之。乃授以良弓矢、善马,侍左右。芳阳为之用,而潜自间道亡归。数御寇有功,得官,以父贫,悉受赏以养。嘉靖二十九年秋,寇犯怀柔、顺义。芳驰斩其将,授阳和卫总旗。寇尝入威远,伏骁骑盐场,而以二十骑挑战。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奋勇跳荡,敌骑辟易十里。寇营野马川,克日战。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芳战益力,寇乃去。超迁都督佥事。已,袭寇有功,进二秩,为右都督。寻以功进左,赐蟒袍。三十六年,迁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薄界岭口,芳与总兵官欧阳安斩首数十,获骁骑猛克兔等六人。寇不知芳在,芳免胄示之,惊曰:太师也!连却。四十五年七月,辛爱以十万骑入西路,芳迎之马莲堡。堡圮,众请塞之,不可。请登台,亦不可。开堡四门,偃旗鼓,寂若无人。比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芳卧,日中不起,敌骑窥者相属,莫测所为。明日,芳蹶然起,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勒兵追击,大破之。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家蓄健儿,得其死力。尝命三十人出塞四百里,多所斩获,寇大震。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石州城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论死,芳乞寝己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敕戒谕。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识者多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B.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C.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D.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用来纪年的名号,每个皇帝对应一个年号。 “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
B.“太师”,与太傅、太保合称为“三公”。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
C.“行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行”。后世多用“行伍”泛指军队。
D.“荫”指因上辈地位而使得下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可以享受特殊待遇的一种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芳年少英勇,事亲至孝。马芳年少时被北寇掳去,后因一箭射杀猛虎,俺答让他随侍左右;他把抗敌所得封赏都拿来奉养父亲。
B.马芳巧破敌谋,名震边陲。威远之战,马芳识破敌人诡计大破敌军;界岭口之战,敌寇初以为马芳不在,后来见到他就惊吓而退。
C.马芳身先士卒,宽以待人。每次出战马芳都亲身前往,而面对不知感恩的旧部田世威,他也不计较,知道这些事的人很多。
D.马芳智勇双全,多次建功。马莲堡之战,马芳先采用疑兵之计,大开堡门,通宵鼓噪,次日中午又麻痹敌军,最终击破敌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超迁都督佥事。已,袭寇有功,进二秩,为右都督。寻以功进左,赐蟒袍。
(2)明日,芳蹶然起,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勒兵追击,大破之。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日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

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幕,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B.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C.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D.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徙,本义是迁移,本文“徙成纪”和“徙上郡”中“徙”字的意思是一样的。
B.良家子,旧时指家世清白人家的子弟。良家子是汉朝军队士兵的重要来源之一。
C.太尉,官职名,掌管军事。秦时,太尉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D.典属国,官职名,始设于秦,西汉沿置,主要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秩二千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屡建功勋。匈奴入侵萧关,李广随军攻打匈奴,斩杀首级和俘虏敌人很多;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常能冲锋陷阵、突破险阻
B.李广深受赏识。孝文帝说他要赶上高祖的时代,可以封个万户侯;后来梁王封他为将军并授印,朝廷表示了认可,就不再另行封赏。
C.李广足智多谋。他通过死里逃生的中贵人判断那三个匈奴人是射雕手;他在突遇匈奴大军后,沉着应对,设计吓退几千名匈奴骑兵。
D.李广勇敢无畏。他跟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夺取了敌人的军旗;他临危不惧,带领骑兵前进到离匈奴阵地二里的地方驻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2)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2021-07-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储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B.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C.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原指囤积获利之义,后来引申为卖或买,文中指做生意的商人。
B.仓廪,中国古代仓库的名称。一般称贮谷的建筑为仓,贮米的建筑为廪。
C.四维,出自《管子•牧民》,指古代的四种道德标准“礼、义、廉、耻”。
D.包茅,成束捆绑的菁茅,是周天子让楚国人上缴的贡品,主要用于滤酒祭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能知人容人。他年轻时就了解管仲贤明,在很多方面都包容管仲,当时很多人都知道鲍叔牙的这种品质,而了解管仲贤明的人不多。
B.管仲感激知遇之情。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贪婪、愚蠢、不肖、胆怯、无耻,因而管仲称赞鲍叔牙是一个比父母都理解自己的人。
C.管仲重视民心所向。管仲认为颁布政令应顺从民心,言论评议浅显就易于推行,百姓想要的就给予,百姓不想要的就废除。
D.管仲善于权衡得失。他懂得给予就是为了取得的从政道理,他多次改变齐桓公的做法,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赢得诸侯的顺服。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2)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2021-07-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勾涛,字景山,成都新繁人。登崇宁二年进士第。建炎初,通判黔州。田祐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湖湘贼王辟破秭归,将犯夔门。夔兵素单弱,宣司祐恭捍御,涛帅黔兵佐之,贼溃去。七年,迁右司郎官兼校正。时沿边久宿兵,江、浙罢于馈饷,荆、襄、淮、楚多旷土,涛因进羊祜屯田故事,事下诸大将,于是边方议行屯田。淮西都统制刘光世乞罢,丞相张浚欲以吕祉代之,涛谓:“祉疏庸浅谋,必败事,莫若就择将士素所推服者用之。”浚不纳,祉至,果以轻易失士心,未几,郦琼叛,祉6死于乱。浚闻之,夜半召涛愧谢。时帝驻跸建康,欲亟还临安。川、陕宣抚使吴玠言都转运使李迨腹刻赏格,迨亦奏珍苛费,帝以问涛。涛曰:“玠忠在西蜀,纵费,宁可核?第移迨他路可尔。”帝然之。八年,除史馆修撰。重修《哲宗实录》,帝谕之曰:“昭慈圣献皇后病革,朕流涕问所欲言,后怆然谓朕曰:‘吾逮事宣仁圣烈皇后,见其任贤使能,忧勤宗社,古今母后无与为比。不幸奸邪罔上,史官蔡卞等同恶相济,造谤史以损圣德,谁不切齿!’朕痛念遗训,未尝一日辄忘,今以命卿。”六月,《实录》成。复修《徽宗实录》,丞相赵鼎谕旨宜婉辞纪载。涛曰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七月,除给事中。秦桧尝令人谕意,欲与共政,涛以书谢之。桧讽言劾之,不报。俄以疾卒,年五十九。遗表闻,帝震悼。涛风貌伟然,颇以忠亮自许。国有大议,帝必委心延访,往复酬诘,率漏下数刻始罢。料边情如在目前,知名之士多所荐进。有文集十卷,奏议十卷。

(节选自《宋史勾涛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涛曰/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
B.涛曰/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
C.涛曰/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
D.涛曰/崇宁/大观/大臣误国以稔/今祸藉/有隐讳/如天下野史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上行文书的名称,常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场合。
C.故事,在古汉语中可指“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也可指“旧事”或“典故”,文中即指“先例”。
D.病革,“革”是“急、重”的意思,“病革”意为“病重”,与“大渐”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涛忠于职守,有胆识谋略。任黔州通判时,使得境内安宁。盗贼王辟要进犯夔门时,勾涛又率黔州兵马帮助田祐恭,敌军散去。在他的建议下,边疆又实行屯田,百姓深受其益。
B.勾涛敢于直言,有大局意识。当皇帝询问吴玠、李迨克扣浪费一事时,勾涛能从大局着眼,认为吴玠忠心守卫西蜀,只把他移官到其他路就可以了。
C.勾涛一生忠诚,深得皇帝信任。生前一些国家大事,皇帝都要同他商量,听取他的意见;因病去世,遗表上奏,皇帝震惊哀悼。
D.勾涛坚守自我,不畏强权势力。他不顾赵鼎关于修史的建议,坚持原则。秦桧与他有共事的愿望,他又写信 推辞,以致秦桧示意别人弹劾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田祐恭兵道境上,涛白守,燕劳之,祐恭感恩厉下,郡得以无犯。
②国有大议,帝必委心延访,往复酬诘,率漏下数刻始罢。
2021-06-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行知宏实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