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安文子李德林,恃其才望,论议好胜,同列之。由是以佐命元功,十年不徙级。德林数与苏威异议,高颎常助威,奏德林狠戾,上多从威议。上赐德林庄店,使自择之,德林请逆人高阿那肱卫国县市店,上许之。及幸晋阳,店人诉称高氏强夺民田,于内造店赁之。苏威因奏德林诬罔,妄奏自入,司农卿李圆通等复助之曰:“此店收利如食千户,请计日追赃。”上自是益恶之。虞庆则等奉使关东巡省,还,皆奏称:“乡正专理辞讼,党与爱憎,公行货贿,不便于民。”上令废之。德林曰:“兹事臣本以为不可然置来始尔复即停废政令不一,朝成暮毁,深非帝王设法之义。臣望陛下自今群臣于律令辄欲改张,即以军法从事;不然者,纷纭未已。”上遂发怒,大诟云:“尔欲以我为王莽邪!”迁怀州刺史而卒。上性猜忌,不悦学,既任智以获大位,因以文法自矜,明察下,恒令左右觇视内外,有过失则加以重罪。又患令史赃污,私使人以钱帛遗之,得犯立斩。每于殿庭棰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尝怒问事者挥楚不甚,即命斩之。尚书左仆射高颎、治书侍御史柳彧等谏,以为:“朝堂非杀人之所,殿廷非决罚之地。”上不纳。颎等乃尽诣朝堂请罪,上顾谓领左右都督田元曰:“吾杖重乎?”元曰:“重。”帝问其状,元举手曰:“陛下杖大如指,捶人三十者,比常枝数百,故多死。上不怿,乃令殿内去杖,欲有决罚,各付所由。有司上言:“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帝曰:“朕既薄赋于民,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对曰:“入者常多于出,略计每年赐用,至教百万段,曾无减损。”诏曰:“宁积于人,无藏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

(节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兹事臣本以为不可AB置来CDE复即F停废G政令不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列,古代指处在同一班列、具有同等地位的官员,即地位相同者或者同僚。
B.疾,指憎恶,与成语“痛心疾首”词义相同。
C.临,指面对。与《赤壁赋》中“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中的“临”词义相同。
D.薄赋,亦作“薄赋敛”,主张减轻徭役、赋税,是治国之道的亲民政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德林喜好议论争胜,同僚们大多憎恶他,并且上奏说他凶狠暴戾,所以李德林虽有辅佐皇帝创立帝业的首功,却十年没有晋级升迁。
B.皇帝下令废除乡正,李德林认为乡正制度有可行之处,上言皇帝这样做政令不一、朝令夕改,实在不是帝王设法的意义。
C.皇帝听了田元的回答后不高兴,但接受了大臣的谏言,下令撤掉殿内的杖具,以后要是有所处罚,分送给有司去处理。
D.皇帝不但向天下百姓征收很轻的赋税,而且还大行赏赐,但府库还会全满,这是因为每年的收入多于支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正专理辞讼,党与爱憎,公行货贿,不便于民。
2)入者常多于出,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损。
5.有史学家认为,隋朝灭亡始于隋文帝。选文中隋文帝的一些做法就暗藏着隋朝祸乱的根源,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来书云: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此为学者吃紧立教,务躬行则可。若真谓行即是知,恐其专求本心,遂遗物理,必有暗而不达之处。抑岂圣门知行并进之成法哉?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即如来书所云知食乃食等说可见,前已略言之矣。此虽吃紧救弊而发,然知行之体本来如是,非以己意抑扬其间,姑为是说,以苟一时之效者也。

专求本心,遂遗物理,此盖失其本心者也。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邪?晦庵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是其一分一合之间,而未免已启学者心、理为二之弊。此后世所以有专求本心,遂遗物理之患,正由不知心即理耳。夫外心以求物理,是以有暗而不达之处,此告子义外之说,孟子所以谓之不知义也。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外心以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王守仁《传习录·答顾东桥书》,有删改)

材料二: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注】①晦庵:朱熹的号。②告子义外之说:语出《孟子·告子上》“告子曰:‘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游九华A归B筑C室D阳明E洞中F泛滥G二氏H学I数J年K无所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俾,指“使、让”,与“又嘱学使俾入邑庠”(《促织》)中的“俾”词义相同。
B.“失却知行本体”和“李牧连却之”(《六国论》)中的“却”意义和用法不同。
C.“当自求诸心”和“不识有诸”(《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诸”意义和用法相同。
D.集注,意思是汇集或综合前人对某书的注释,有时附上自己的见解,多用作书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东桥认为如果把行当作知,人们就可能只注重本心而遗漏万物之理,这并非是圣学关于知行并进的正确方法。
B.在心外寻求万物之理,实际上是告子的“义外”观点,也是孟子所说的“不知义”的观点,是偏颇不通的。
C.顾东桥说“知食乃食”,王守仁认为拥有忠孝之心就是拥有忠孝之理,这两种观点反映出的知行关系是不一致的。
D.王守仁认为宋代周敦颐、二程兄弟以后,只有象山陆九渊的学说能够上接孟子学统,而朱熹的部分学说还不成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以己意抑扬其间,姑为是说,以苟一时之效者也。
(2)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5.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王守仁与朱熹在“心”与“理”关系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2024-01-1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中学、常州中学、扬州中学、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宪将征匈奴。三公、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

夏六月,窦宪、耿秉出朔方鸡鹿塞,南单于出满夷谷,会涿邪山。宪分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将南匈奴精骑万余,与北单于战于稽洛山,大破之,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北辊海,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生口甚众,杂畜百余万头,诸裨小王率众降者,前后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宪、秉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命中护军班固刻石勒功,纪汉威德而还。

九月,庚申,以窦宪为大将军,封宪武阳侯,食邑二万户;宪固辞封爵,诏许之。

窦氏兄弟骄纵,而执金吾景尤甚。奴客缇骑强夺人财货,篡取罪人,妻略妇女;商贾闭塞,如避寇仇;又擅发缘边诸郡突骑有才力者。有司莫敢举奏。袁安劾景:擅发边民,惊惑吏民;二千石不待符信而辄承景檄,当伏显诛。寝不报。

窦宪以北匈奴微弱,欲遂灭之。二月,围北单于于金微山,大破之,北单于逃走,不知所在。出塞五千余里而还,自汉出师所未尝至也。

窦宪既立大功,威名益盛。以耿夔、任尚等为爪牙,邓叠、郭璜为心腹,班固、傅毅之徒典文章,刺史、守、令,多出其门,赋敛吏民,共为赂遗。尚书仆射乐恢,刺举无所回避,宪等疾之。恢上书曰:陛下富于春秋,篡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害下以谦自引四舅可长保爵土之荣皇太后永无惭负宗庙之忧诚策之上者也。书奏,不省。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有删改)

【注】①四舅:指窦宪、窦笃、窦景、窦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四舅可长保爵土之荣皇太后/永无惭负宗庙之忧/诚策之上者也
B.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四舅/可长保爵土之荣/皇太后永无惭负宗庙之忧诚/策之上者也
C.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四舅/可长保爵土之荣皇太后/永无惭负宗庙之忧诚/策之上者也
D.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四舅可长保爵土之荣/皇太后永无惭负宗庙之忧/诚策之上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堂:汉代正朝左右官员议政之处,泛指朝廷。窦宪将要征伐匈奴,这是国之大事,故三公、九卿纷纷到朝堂去上书劝谏。
B.单于:匈奴王的称谓。东汉时匈奴分化为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顺汉朝,北匈奴不臣服,故南单于率兵与窦宪的军队会于涿邪山,共同出击北单于。
C.执金吾:古代守卫京城的官员,属于高级武官。当年窦氏兄弟非常骄纵,尤其是掌握护卫京师大权的窦景放纵手下干坏事。
D.二千石:汉代刺史、太守级官员享俸禄二千石金银,故得此代称。袁安弹劾地方官员不等朝廷的符信就听从窦景的调遣。
3.下面含有“燕然”二字的诗句中没有用“刻石勒功”典故的一项是(     
A.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
B.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C.今日诸孙拜坟树,愧无文字续燕然。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
(2)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5.窦宪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称他是“英雄”,也有人称他是“乱臣”。你赞成哪种说法?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理由。
2023-12-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还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

八年。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节选自《史记·刘敬孙叔通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臣光曰:建信侯谓冒顿残贼,不可以仁义说,而欲与为婚姻,何前后之相违也!夫骨肉之恩,尊卑之叙,唯仁义之人为能知之,奈何欲以此服冒顿哉?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且冒顿视其父如禽兽而猎之,奚有于妇翁?建信侯之术,固已疏矣,况鲁元已为赵后,又可夺乎!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注:①根据史料,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始论和亲事宜,此时,鲁元公主尚未婚配。《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载,高祖长女鲁元公主为赵王敖后。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赵相贯高事发,夷三族。废赵王敖为宣平侯。鲁元公主为赵王敖后的时间在前200年至前198年间。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填写相应字母序号。
陛下诚能A以适长公主B妻之C厚奉遗之D彼知汉E适女送厚F蛮夷G必慕H以为阏氏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报告。选文中指刘敬向汉高帝报告匈奴军情。与司马迁《报任安书》中“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意思相同。
B.口舌,借指言辞,选文中意为能言善辩。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意思相同。
C.罢,文中通“疲”,意为劳乏、困倦。贾谊《过秦论》中“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与文中词义相同。
D.婚姻,文中指结为姻亲关系。与《史记·项羽本纪》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反叛,想要和匈奴联合攻打汉朝。刘邦听闻此事后,亲自率兵前往攻打他们,并多次派遣使者到匈奴去了解真实情况。
B.刘敬指出,两国交战本应夸耀武力,显示自己长处,现在只见到匈奴的老弱病残,这肯定是匈奴故意暴露弱点,以麻痹汉朝。
C.刘邦由于未采纳刘敬意见,在白登山被匈奴出奇兵围困。此后匈奴得寸进尺,日益成为汉高帝心头之患,因此询问刘敬对策。
D.刘敬认为,天下刚刚平定,不宜对匈奴实施武力,而且也不能用仁义之心来对待凶残无道的敌人,从长远考虑,宜采取和亲之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
(2)上竟不能遣,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5.司马光对刘敬和亲策略的理由并不认同,请简要概括。
2023-12-17更新 | 45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贾谊传》)

材料二:

(贾谊)其高足以凌青云,抗太虚,而不入于诡诞;其下足以尽山川草木之理,形状变化之情,而不入于卑污。及其事多,而忧深虑远之激捍有触于吾心, 而干于吾气,故其言多而出于无聊,读之有忧愁不忍之态,然其气要以为无伤也,于是又自喜其无入而不宜矣。使予位之朝廷,视天子所以措置指画号令天下之意,作之训辞,镂之金石,以传太平无之业,盖未必不有可观者,遇其所感,寓其所志,则自以为皆无伤也。

余悲贾生之不遇。观其为文,经画天下之便宜,足以见其康天下之心。观其过湘为赋以屈原,足以见其悯时忧国,而有触于其气。后之人责其一不遇而为是忧怨之言,乃不知古诗之作,皆古穷人之辞,要之不悖于道义者,皆可取也。贾生少年多才,见文帝极陈天下之事,毅然无所阿避。而绛灌之武夫相遭于朝,譬之投规于矩,虽强之不合,故斥去。不得闻朝廷之事,以奋其中之所欲言。彼其不发于一时,犹可托文以摅其蕴,则夫贾生之志,其亦可罪耶?故予之穷饿,足以知人之穷者,亦必若此。又尝学文章,而知穷人之辞,自古皆然,是以于贾生少进焉。呜呼!使贾生卒其所施,为其功业,宜有可述者,又岂空言以道之哉?予之所以自悲者,亦若此。然世之知者,其谁欤?虽不吾知,谁患耶!

(节选自曾巩《读贾谊传》)

【注】①伊、管:伊尹、管仲,均为贤相。②绛灌:汉绛侯周勃与颍阴侯灌婴的并称。均佐汉高祖定天下,建功封侯。二人起自布衣,鄙朴无文,曾谗嫉陈平、贾谊等。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使时A见B用C功D化必盛E为庸臣F所害G甚H可悼痛。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指隶属,《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的“属”表示撰写,两者用法不相同。
B.穷,指处境困难不得志,与《屈原列传》“人穷则反本”中的“穷”词义相同。
C.吊,指凭吊,与《屈原列传》中“及见贾生吊之”中的“吊”字词义相同。
D.与,指参与,《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亲附、结交,两者词义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向评价贾谊论述前世治乱之意合理得体,通晓典章制度,才能超过了伊尹和管仲。
B.后世之人认为贾谊在他的文章里写了很多忧愁怨恨的言辞,最终使他不被朝廷重用。
C.在曾巩看来,古时的诗文多为困窘之人所写,其要旨不有悖于道义的,都可以取用。
D.曾巩认为贾谊经营治理天下之才华,又有造福天下的决心,还赞扬他为人正直不阿。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譬之投规于矩,虽强之不合,故斥去。
(2)使贾生卒其所施,为其功业,宜有可述者,又岂空言以道之哉?
5.简要概括班固认为贾谊“未为不遇”的依据是什么。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国伐秦无功,罢于成皋。赵欲构于秦,楚与魏、韩将应之,齐弗欲。苏代谓齐王曰:“臣以为足下见奉阳君矣。臣谓奉阳君曰:‘天下散而事秦,秦必据宋。魏冉必妒君之有陶也。秦王贪,魏冉妒,则陶不可得已矣。君无构,齐必攻宋。齐攻宋,则楚必攻宋,魏必攻宋,燕,赵助之。五国据宋不至一二月,陶必得矣。得陶而构,秦虽有变,则君无患矣。若不得已而必构,则愿五国复坚约。使臣守约,若与有倍约者,以四国攻之。无倍约者,而秦侵约,五国复坚而宾之。韩、魏与齐相疑也,若复不坚约而讲,臣恐与国之大乱也。齐、秦非复合也,必有跨重者矣。复合与跨重者,皆非赵之利也。且天下散而事秦,是秦制天下也。秦天下,将何以天下为?臣愿君之蚤计也。天下争秦,秦王内韩珉于齐,内成阳君于韩,相魏怀于魏,复合衍交两王,王贲、韩他之曹,皆起而行事,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也,不利于赵,而君又不得陶。天下争秦,秦王受齐受赵三疆三亲,以据魏而求安邑,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齐、赵应之,魏不待伐,抱安邑信秦,秦得安邑之饶,魏为上交,韩必入朝秦,过赵已安邑矣,而君必不得陶。天下争秦,秦坚三晋之交攻齐,国破曹屈,而兵东分于齐,秦按兵攻魏,取安邑,是秦之一举也。秦行是计也君按救魏是以攻齐之已弊救与秦争战也;君不救也,韩、魏焉免西合?国在谋之中,而君有终身不得陶。天下争秦,秦按为义,存亡继绝,固危扶弱,定无罪之君,必起中山与胜焉。秦起中山与胜,而赵、宋同命,何言陶?故曰君必无讲,则陶必得矣。’奉阳君曰:‘善。’乃绝和于秦,而收齐、魏以成取陶。”

(节选自《战国策·赵四》有删改)

【注】①奉阳君:战国时赵国的政治人物,是赵惠文王时期的相国,他对外主张合纵, 曾与苏秦协力,发动五国联兵攻秦。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行A是计也B君按C救魏D是以攻E齐之F弊G救与秦H争战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它是旧时的交际用语,是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B.制,在文中指控制、制服,与《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中的“制”词义基本相同。
C.存亡,文中指复兴灭亡的国家,与《六国论》“存亡之理”中的“存亡”用法和词义都不同。
D.暇,文中指空闲,与《齐桓晋文之事》“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中的“暇”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国联合攻打秦国,只可惜没有取得成功,于是罢兵休战,驻扎在成皋。赵国想和秦国讲和,楚、魏、韩三国也准备响应,但齐国不愿这样做。
B.苏代认为齐、秦两国如果不再次联合,那么各诸侯国都会有所倚重,但无论依附秦国还是齐国,对赵国都是不利的。所以他希望奉阳君早做打算。
C.苏代认为秦、齐、赵三国一旦结成同盟,秦国就会控制魏国,索取安邑,而齐、赵两国也会响应,魏国也会在被秦军攻打后被迫献出安邑。
D.苏代劝说奉阳君,如果诸侯国离散了合纵联盟,那么赵国是得不到陶邑的。只有放弃和秦国讲和,陶邑才能得到。奉阳君赞同他的观点。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倍约者,而秦侵约,五国复坚而宾之。
(2)君不救也,韩、魏焉免西合?
5.苏代为什么反对赵国与秦国讲和?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2023-12-0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南通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赤传

柳宗元

李赤,江湖浪人也。尝曰:“吾善为歌诗,诗类李白。”故自号曰李赤。游宣州,州人馆之。其友与俱游者有姻焉,间累日,乃从之馆。赤方与妇人言,其友戏之。赤曰:“是媒我也,吾将娶乎是。”友大骇,曰:“足下妻固无恙,太夫人在堂,安得有是?岂狂易病惑耶?”取绛雪饵之,赤不肯。有间,妇人至,又与赤言。即取巾经其脰,赤两手助之,舌尽出。其友号而救之,妇人解其巾走去。赤怒曰:“汝无道,吾将从吾妻,汝何为者?”赤乃就牖间为书,辗而圆封之。又为书,博而封之。讫,如厕久,其友从之,见赤轩厕抱瓮,诡笑而倒视,势且下入。乃倒曳得之。又大怒曰:“吾已升堂面吾妻。吾妻之容,世固无有,堂宇之饰,宏大富丽,椒兰之气,油然而起。顾视汝之世犹溷厕也,而吾妻之居,与帝居钧天、清都无以异,若何苦余至此哉?”然后其友知赤之所遭,乃厕鬼也。

聚仆谋曰:“亟去是厕。”遂行宿三十里。夜赤又如厕久从之且复入矣。持出,洗其污,众环之以至旦。去抵他县,县之吏方宴,赤拜揖跪起无异者。酒行,友未及言,饮已而顾赤,则已去矣。走从之,赤入厕,举其床捍门,门坚不可入,其友叫且言之。众发墙以入,赤之面陷不洁者半矣。又出洗之。县之史更召巫师善咒术者守赤,赤自若也。夜半,守者怠,皆睡。及觉,更呼而求之,见其足于厕外,赤死久矣,独得尸归其家。取其所封书读之,盖与其母妻诀,其言辞犹太也。

柳先生曰:李赤之传不诬矣。是其病心而为是那?抑故有厕鬼也?赤之名闻江湖间,其始为士,无以异于人也。一惑于怪,而所为若是,乃反以世为溷,溷为帝居清都,其属意明白。今世皆知笑赤之惑也,及至是非、取与、向背决不为赤者,几何人耶?反修而身,无以欲利好恶迁其神而不返,则幸耳,又何暇赤之笑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夜A赤B又C如D厕E久F从G之H且I复J入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郡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新乐府运动,并称为“韩柳”。
B.类,好像,与《项脊轩志》中“大类女郎也”中的“类”词义相同。
C.饵,名词活用成动词,引诱。与文中“吾已升堂面吾妻”中的“面”词类活用类型相同。
D.床,古今异义,古义指坐具,跟现代汉语指“供睡卧的家具”意思不同。《孔雀东南飞》:“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此句中的“床”也指坐具。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赤原江湖浪人,曾经口出狂言,说自己擅长作诗,可与大诗人李白比肩,因此自己起名叫李赤。
B.厕鬼化作美女前来勾引李赤。先以同他结婚来诱惑他,然后又用手巾勒他的脖子,差一点把他勒死。幸好有朋友呼救,赶跑了厕鬼,李赤才得以幸免。
C.李赤给自己的母亲、妻子分别写好了诀别信,然后从从容容地“如厕”去了,过了好久没有动静,朋友去茅厕找他,发现他用坐具顶着厕所的门。门坚固不能进去,大家破墙而入,将他救出来,他又勃然大怒,声称自己已经跨进厅堂见到了美貌绝伦的妻子。
D.本文的结构颇有特色。文章一开始,先交待出李赤是江湖浪人,介绍他名字的来历,然后用大量篇幅叙述他为厕鬼所惑、跌入粪缸而死的经过。篇末,又以“赤之名闻江湖间,其始为士,无以异于人”句与篇首相应。结构严谨圆合,首尾呼应。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赤乃就牖间为书,辗而圆封之。
(2)一惑于怪,而所为若是,乃反以世为溷,溷为帝居清都,其属意明白。
5.柳宗元主张传记文应该“事信,言义。”李赤的故事是真实的,但作者要表达出的“义”有哪些呢?请简要概括。
2023-11-18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阊字开先,番禺人。《书》,三预计偕,褒然为举首。柳南卢方春柄文衡,得其文,惊异以为乾淳而后复见此作。登淳祐甲辰进士第,调真阳尉,再调郁林学官,擢知高要县,有政声。秩满,授梅州佥判,改秩宰平江。寻擢监察御史,知无不言,纠正奸邪,不避权要。其所弹击,公论莫不快焉。

初,广州置买银场,本与商舟为市,后从而征之。岁久弊滋吏缘为奸征及民户租米民甚苦之。又提举盐司以盐科配民户,价多而盐少,深山穷谷其害者不少。二事皆害民之尤者。闾条奏上,得旨俱罢,民以为快,作感恩斋以报之。

汀、赣壮丁往来潮、惠、循、梅境,以贩鬻为事。绍定间,因征榷激哄,合江闽兵乃克靖乱。朝旨免榷四州盐,职此之由。继又榷之,悍民遂相为盗,阊又奏罢之。又奏选廉恕以宣德意,斥贪缪以幸天下。凡所奏请,无非为国根本虑。迁右正言,首陈听言、容言之道以广上心。又言:大夫奔竞成习,狂躁成性,营求荐引,直欲一蹴而就班行。至于宽纵盗贼,残暴善良,忍使盗贼感恩,而民负怨!是忍于负国负民,而不忍负盗贼。

时禁廷臣莫得预知边事。乃言:臣居言责,天下事皆当预闻,况边廷之大者哉!于是兵粮实数,皆关白谏院。阊自官台谏悉心忧国,形神日耗,循至病革。所言皆军国大事,不及其私。卒年六十六。

阊素清洁,家无余财,属纩之日,几无以敛。上嗟悼之,赠恤特厚。广州人之,以阊与菊坡、文溪合祠。久废,今列于仰高祠


【注】①计偕:举人赴京会试。②乾、淳:宋孝宗乾道、淳熙年间。③榷:税,征税。④属纩:古代的一种丧仪,文中指临终。

(选自《郭阊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岁久A弊滋B吏C缘为奸D征E及民户F租米G民H甚苦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研究,与《大学》“先治其国”中“治”词义不同。
B.罹,遭受,与《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中“离”词义相同。
C.闻,指上报,与蒲松龄《促织》“宰以卓异闻”中“闻”词义相同。
D.德,感激,与《季氏将伐颛臾》“则修文德以来之”中“德”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阊担任监察御史,大胆检举纠正奸诈邪恶的人。他的弹劾抨击让公众一致称快。
B.郭阊逐条上奏广州为置买银场征税而让百姓痛苦不堪的事,朝廷为此降旨废除赋税。
C.郭阊指责大夫为名利奔走,做忍心对不起国家、百姓,而不忍心对不起盗贼的事。
D.郭阊家里非常贫穷,他去世后,几乎无法入殓,只好将他和菊坡、文溪合祠祭祀。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绍定间,因征榷激哄,合江闽兵乃克靖乱。
(2)阊自官台谏悉心忧国,形神日耗,循至病革。
5.郭阊作为官员,有哪些优良品质?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
2023-10-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身橐鞬,风纚露沐,然锐情经术,即王府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为学士,与议天下事。既即位,殿左置弘文馆,悉引内学士番宿更休;听朝之闲,则与讨古今,道前王所以成败,或日昃夜艾,未尝少怠。贞观六年,诏罢周公祠,更以孔子为先圣,颜氏为先师,尽召天下惇师老德以为学官。数临幸观释菜,命祭酒博士讲论经义,赐以束帛。生能通一经者,得署吏。广学舍千二百区,三学益生员,并置书、算二学,皆有博士。大抵诸生员至三千二百。自玄武屯营飞骑,皆给博士受经,能通一经者,听入贡限。四方秀艾,挟策负素,坌集京师,文治煟然勃兴。

高宗尚吏事,武后矜权变,至诸王驸马,皆得领祭酒。初,孔颖达等始署官,发《五经》题与诸生酬问。

玄宗诏群臣及府郡举通经士,而褚无量、马怀素等劝讲禁中,天子尊礼,不敢尽臣之。置集贤院部分典籍、乾元殿博汇群书至六万卷,经籍大,又称开元焉。禄山之祸,两京所藏,一为炎埃,官商私楮,丧脱几尽,章甫之徒,劫为缦胡。于是嗣帝区区救乱未之得,安暇语贞观、开元事哉?自杨绾、郑余庆、郑覃等以大儒辅政,议优学科,先经谊,黜进士,后文辞,亦弗能也。文宗定《五经》,镵之石,张参等是正讹文,寥寥一二可纪。由是观之,始未尝不成于艰难,而后败于易也。

尝论之,武为救世砭剂,文其膏粱欤!乱已定,必以文治之。否者,是病损而进砭剂,其伤多矣!然则武得之,武治之,不免霸且盗,圣人反是而王。故曰武创业,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儒待其人乃能光明厥功。至专诵习传授、无它大事业者,则次为《儒学篇》。

(节选自《新唐书•儒学列传(上)》)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乃A举天下B一之C于仁义D莫若儒E儒F待其人G乃能H光明厥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前王所以成败”中的“所以”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意思不同。
B.祭酒,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隋唐以后称作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C.“经籍大备”中的“备”与《岳阳楼记》“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备”都是“具备”之意。
D.“亦弗能克也”中的“克”与《谏太宗十思疏》“能克终者盖寡”中的“克”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唐玄宗等诸位国君都重视“文”,都十分重视读书人,或重视相关机构的设置。
B.唐太宗非常器重儒士,有时与他们纵论天下事,甚至夜以继日,多次亲自参加祭祀仪式。
C.唐玄宗真心实意对待经士,或以礼待之,或请人进宫讲解;置备书籍,并在安史之乱时积极抢救。
D.作者在文末分别用“膏粱”和“药剂”喻指“文”和“武”,进而指出它们各自的特有作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宗定《五经》,镵之石,张参等是正讹文,寥寥一二可纪。
(2)然则武得之,武治之,不免霸且盗,圣人反是而王。
5.结合文意,概括编写《儒学列传》的目的。
2023-10-2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自即位感疾,至是犹未全安。吕公著讲《论语》,帝为之动容。司马光因言帝可为民祈雨。丙午,祈雨于相国寺,士庶欢呼相庆。戊中,皇太后出手书付中书,还政。先是帝疾愈,自去年秋,即间日御前后殿视朝听政,两府每退朝,入内东门小殿覆奏太后如初。韩琦欲还政天子,而御宝在太后所;乃帝祈雨还,令御宝更不入太后阁。尝一日取十余事禀帝裁决,悉皆允当。琦退,与同列相贺,因谓曾公亮等曰:“昭陵建成,琦即合求退;顾上体未平,迁延至今。上听断不倦如此,诚天下大庆。琦当于帘前先白太后。”于是琦诣东殿,奏曰:“前代如马、邓之贤,不免贪恋权势;今太后所为,诚马、邓所不及。”因再拜称贺,且言:“台谏亦有章疏乞太后还政,未审决取何日撤帘?”庚戌,帝始日御前后殿。御史中丞王畴上疏曰:“今陛下南向负扆以临群臣,原其本始,由皇太后拥翊顾复而然;而推避威福,能以国柄专归陛下,虽古之贤后,不能加也,请诏二府大臣讲求所以尊崇母后之礼。若朝廷严奉之体,与岁时朔望之仪,车服承卫之等威,百司供拟之制度,他时尊称之美号,外家延赏之恩典,凡称奉亲之意者,皆宜大章,则孝昭于天下矣。”帝从之。即日,诏中书、枢密院参议尊崇皇太后仪范以闻。辛亥,帝问执政:“积弊甚众,何以裁救?”富弼对曰:“须以渐厘改。”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曰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又问前代宗室,弼对曰:“唐时名臣,多出宗室。”奎曰:“祖宗时宗室皆近亲,然初授止于殿直、侍禁、供奉官,不如今之过也。朝廷必为无穷计,当有所裁损。”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第六十二卷》,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曰/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B.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曰/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C.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曰/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D.又问/以宽为治如何/吴奎对曰/圣人治人固以宽然/不可以无节/《书》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帝疾稍愈”的“稍”指渐渐,与《苏武传》中“稍迁至移中厩监”的“稍”意思相同。
B.御宝,即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是至高权力的象征物;古代印、玺通称,以金或玉为之。
C.因,“因帝祈雨”的“因”意为趁机,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因”意思不同。
D.朔望,“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文中的“朔望”指重要的时间节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琦通过具体事务考查皇帝理政能力,看时机成熟后,就觐见太后请她撤帘还政。
B.皇太后不贪恋权势,爽快地将执政大权交还给皇帝,她的贤德是前代人物所不及的。
C.御史中丞王畴认为皇上应感恩太后的归政,建议给太后尊崇的礼仪,皇上答应了。
D.皇帝问及朝政上累积的弊病该如何补救时,富弼给的答复是循序渐进,慢慢改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陵建成,琦即合求退;顾上体未平,迁延至今。
(2)凡称奉亲之意者,皆宜大章,则孝昭于天下矣。
5.关于皇帝所问前代宗室的问题,两位臣子的见解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2023-10-21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二)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