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施良娣,鲁黔娄先生之妻也。先生死,曾子与门人往吊之。其妻出户,曾子吊之。上堂,见先生之尸在下,枕墼席稿,缊袍不表,覆以布被,首足不尽敛。曾子曰:邪引其被,则敛矣。妻曰: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也。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曾子不能应,遂哭之曰:嗟乎!先生之终也,何以为谥?其妻曰:以康为谥。曾子曰:先生在时,食不充虚,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旁无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荣,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其妻曰:昔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国相辞而不为是有余贵也;君尝赐之粟三十钟,先生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其谥为康,不亦宜乎!君子谓黔娄妻为乐贫行道。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材料二:

原宪居鲁,环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愿,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曳缎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节选自《庄子·让王》)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先生A君尝欲授之B政C以为国相D辞E不为F是G有余贵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牖,指窗户,与《过秦论》中“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的“牖”词义相同。
B.卑,指身份地位低下,与《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词义相同。
C.堵,指墙壁,与成语“传神阿堵”中的“堵”词义不同。
D.《商颂》,是《诗经》“风”“雅”“颂”中的颂篇之一,为先秦时代的商朝诗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娄先生死后,曾子带门人去吊唁,发现黔娄先生头枕土块,躺在柴草之上,身上盖的被子连头脚都不能覆盖。
B.黔娄的妻子乐贫行道,黔娄活着时他们过着男耕女织的隐居生活,黔娄死后她不伤心,丧事从简,得到人们夸赞。
C.原宪非常贫穷,他住的房屋,用生草盖着屋顶,用桑条做门轴,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他却能端坐于其中弹琴。
D.曾参住在卫国,三天没有生火做饭,十年没有添置新衣,脸饿得浮肿,衣服破破烂烂,手足都是老茧,却能朗声高歌。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
(2)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5.黔娄、原宪和曾子这三个人都拥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4-04-1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核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主击秦将姚献,败之。遂遣其叔父北平公韦伐帅众一万攻南安。城中大饥。秦侍中、征虏将军出连辅政,侍中、右卫将军乞伏延祚,吏部尚书乞伏跋跋,逾城奔夏。秦王暮末穷蹙,舆榇出降,并沮渠兴国送上邽。秦太子司直焦楷奔广宁,泣谓其父遗曰:大人荷国宠灵,居藩镇重任。今本朝颠覆,岂得不率见众唱大义以殄寇雠!遗曰:今主上已陷贼庭,吾非爱死而忘义,顾以大兵追之,是趣绝其命也。不如择王族之贤者,奉以为主而伐之,庶有济也。楷乃筑坛誓众,二旬之间,赴者万余人。会遗病卒,楷不能独举,亡奔河西。

檀道济等进至济上,二十余日间,前后与魏三十余战,道济多捷。军至历城,叔孙建等纵轻骑邀其前后,焚烧草谷,道济军乏食,不能进。由是安颉、司马楚之等得专力攻滑台,魏主复使楚兵将军王慧龙助之。朱脩之坚守数月,粮尽,与士卒熏鼠食之。辛酉,魏克滑台,执脩之及东郡太守申谟,虏获万余人。

于是魏南鄙大水,民多饿死。尚书令刘絜言于魏主曰:自顷边寇内侵,戎车屡驾。天赞圣明,所在克殄。方难既平,皆蒙优锡。而郡国之民,虽不征讨,服勤农桑,以供军国,实经世之大本,府库之所资。今自山以东,遍遭水害,应加哀矜,以弘覆育。魏主从之,复境内一岁租赋。

檀道济等食尽,自历城引还。军士有降魏者,具告之。魏人追之,众恟惧,将溃。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覆其上。及旦魏军见之谓道济资粮有余以降者为妄而斩之。时道济兵少,魏兵甚盛,骑士四合。道济命军士皆被甲,己白服乘舆,引兵徐出。魏人以为有伏兵,不敢逼,稍稍引退,道济全军而返。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夏主:十六国大夏皇帝赫连定。②秦:西秦,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族政权。③檀道济:南北朝刘宋开国元勋,曾率军攻北魏。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及旦A魏军B见之C谓道济D资粮E有余F以降者G为H妄而斩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文中意思是到,与《屈原列传》“明于治乱”中的“于”含义不同。
B.事,文中指大事,与《苏武传》“臣事君”中的“事”含义不同。
C.辛酉,文中指辛酉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D.“军士有亡降魏者”与“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中的“亡”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夏攻打西秦,西秦君主投降,秦太子出逃,与其父商量对策,其父拒绝接受皇位,要秦太子另外寻找贤人继承大秦的皇位。
B.檀道济攻打北魏,多次与北魏作战,多半获胜,北魏叔孙建等人焚烧了檀道济军队的粮草,阻止了檀道济前进,后导致刘宋军队大败。
C.北魏尚书令刘絜认为战事已经平息,应该妥善抚慰和可怜这些受灾的百姓,弘扬朝廷一向保护和养育百姓的恩德,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檀道济的士兵中有逃亡北魏的,把刘宋军中缺粮的情况告诉了北魏,檀道济采用瞒天过海之策,保全了军队,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4.把课文中的文言句子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序》)。
(2)道济命军士皆被甲,己白服乘舆,引兵徐出。
5.西秦最终被大夏大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4-04-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名校质检联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上以金兵迫,禅位于太子桓。时天下皆知蔡京等误国,而事者多受其荐引,莫肯为帝明言之。于是太学生陈东率诸生上书曰: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贼于内,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聚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从而构衅于二虏,创开边隙,使天下之势危如丝发。此六者,异名同罪,愿陛下肆诸市朝,传首四方,以天下!先是,太上皇起崔鶠通判宁化军,召为殿中侍御史,既至而帝即位,授右正言。鶠上疏曰:数十年来,王公卿相皆自蔡京出,要使一门生死则一门生用,一故吏逐则一故吏来,持政柄,无一人害己者。此京之本谋也,安得实是之言闻于陛下哉!谏议大夫冯澥近上章曰:‘士无异论,太学之盛也。’澥尚敢为此奸言乎!王安石除异己之人,著三经之说以取士,天下靡然雷同,陵夷至于大乱,此无异论之效也。京又以学校之法驭士人如军法之驭卒伍一有异论累及学官。若苏轼、黄庭坚之文章,范镇、沈括之杂说,悉以严刑重赏禁其收藏,其苛锢多士亦已密矣,而澥犹以为太学之盛,欺罔不已甚乎!原京与澥之罪,乃天地否泰所系,国家治乱由之以分,不可忽也。仁宗、英宗选敦朴敢言之士以遗子孙,安石目为流俗,一切逐去,司马光复起而用之,元祐之治,天下安于泰山。及章惇、蔡京倡为绍述之论以欺人主,绍述一道德而天下一于谄佞,绍述同风俗而天下同于欺罔,绍述理财而公私竭,绍述造士而人才衰,绍述开边而塞尘犯阙矣。元符应诏上书者数千人,京遣腹心考定之,同己为正,异己为邪。与京同者也,故列于正。京之术破坏天下,于兹极矣,尚忍使其余蠹再破坏耶!京奸邪之计大类王莽,而朋党之众则又过之。愿斩之以谢天下!

钦宗靖康元年春正月,王黼诛,李彦赐死,梁师成赐死。秋七月乙酉,蔡京死于潭州。辛卯,遣监察御史张征诛童贯。九月,朱勔伏诛。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五十五·群奸之窜》)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京又以学校之法A驭B士人C如军法D之驭E卒伍F一有异论G累及H学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指掌握、把控,与《劝学》“用心一也”中的“用”词义不相同。
B.文中“梁师成阴贼于内”和“此六贼者”的“贼”用法与含义都相同。
C.谢,指谢罪,与“脚著谢公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谢”含义不同。
D.“更持政柄”与《琵琶行》中的“莫辞更坐弹一曲”中的“更”都是“再”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生陈东上书直陈六贼暴行,认为这六个人虽不同名,但罪孽相同,希望皇上能严惩这些人。
B.崔鶠被宋徽宗授予宁化军通判一职,后又被其追加为殿中侍御史、右正言,他上疏痛斥谏议大夫。
C.崔鶠批评王安石为推行新法而排除异己、著三经之说来取士,认为蔡京的做法与之类似。
D.宋钦宗在崔鶠上书奏议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流放、赐死和诛杀之举,王黼、李彦等人都死于非命。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京之本谋也,安得实是之言闻于陛下哉!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朋党,指同类的恶人结成的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崔鶠所说的“朋党”在文中是指哪些人?他说“朋党之众则又过之”的目的是什么?
2024-04-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有彗星,齐侯使禳之。晏子曰:无益也,只取诬焉。天道不謟,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且天之有彗也,以除秽也;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损?《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国。’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于彗?《诗》曰:‘我无所监夏后及商用乱之故民卒流亡。’若德回乱民将流亡,祝、史之为无能补也!公说,乃止。

(选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材料二:

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王问于内史过曰:是何故?固有之乎?对曰:有之。国将兴,其君斋明中正,精洁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神飨而民听,民神无怨,故明神降焉,观其政德而均布福焉。国将亡,其君贪冒僻邪,淫佚荒怠,芜秽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登;其刑矫诬,百姓携贰。明神不蠲,而民有远意。民神痛怨,无所依怀,故神亦往焉,观其苛愿而降之祸。是以或见神而兴,亦有以亡。昔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于亭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宣王于镐。是皆明神之纪者也。王曰:今是何神也?对曰: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是有爽德,协于丹朱,丹朱冯身以仪之,生穆王焉。是监烛周之子孙而祸福之。夫一神不远徙迁,若由是观之,其丹朱耶?王曰:其谁受之?对曰:在虢。王曰:然则何为?对曰:臣闻之,道而得神,是谓丰福;淫而得神,是谓贪祸。今虢少荒,其亡也?王曰:吾其奈何?对曰:使太宰以祝史率狸姓,奉牺牲粢盛玉帛往献焉,无有祈也。王曰:虢其几何?对曰:不过五年。王使太宰己父率傅氏及祝,奉牺牲玉觞往献焉。内史过从至虢,虢公亦使祝史请土焉。内史过归告王曰:虢必亡矣。不禋于神而求福焉,神必祸之;不亲于民而求用焉,民必违之。精意以享,禋也;慈保庶民,亲也。今虢公动匮百姓,以逞其违。离民怒神而求利焉,不亦难乎?十九年,晋取虢也。

(选自《说苑·辨物》)

【注】①鸑鷟(yuè zhuó):凤的别名。

1.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我无A所监B夏后C及商D用乱之E故F民G卒H流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指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和《论语》中“且知方也”中的“方”词义相同。
B.“内史”,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事务,春秋时沿置。
C.“信”,古时作战或田猎,临时住两宿为信,两宿以上为次,此处都是停留的意思。
D.“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有彗星”解释事件起因,“齐侯使禳之”可见齐景公迷信神灵,晏子在劝谏时善于运用假设、对比、引用、反问等方式,达到了良好的劝谏效果。
B.周惠王十五年,有神灵降临到虢国莘地,惠王向内史过询问可有先例,内史过列举了祝融、回禄、梼杌、杜伯、夷羊、鸑鷟等史籍上记载的神灵。
C.内史过认为,国家将要灭亡,国君的政治秽恶,有才能的人不能被任用,老百姓流离失所,无所依靠,所以神灵也会离开。
D.周惠王派太宰已父,率领傅氏族人及祝史,奉上牺牲、玉器前去祭献神灵,内史过跟随到了虢国,由虢国国君所为,断言虢国将要灭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德之秽,禳之何损?
(2)今虢公动匮百姓,以逞其违。离民怒神而求利焉,不亦难乎?
5.请比较文中晏子和内史过关于国君祭祀神灵观点的不同。
2024-04-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主以浩监秘书事,使与高允等共撰《国记》,曰:“务从实录。”浩书魏之先世,事皆详实,列于衢路,往来见者咸以为言。北人无不忿志,相与谮浩于帝,以为暴扬国恶。帝大怒,使有司按浩及秘书郎吏等罪状。

及崔浩被收,太子召九至东宫,因留宿。明旦,与俱入朝,至宫门,谓允曰:“入见至尊,吾自导卿;脱至尊有问,但依吾语。”允曰:“为何等事也?”太子曰:“入自知之。”太子见帝,言:“高允小心慎密,且微贱;制由崔浩,请赦其死!”帝召允,问曰:“《国书》皆浩所为乎?”对曰:“《太祖记》,前著作郎邓渊所为;《先帝记》及《今记》,臣与浩共为之。然浩所领事多,总裁而已,至于著述,臣多于浩。”帝怒曰:“允罪甚于浩,何以得生!”太子惧,曰:“天威严重,允小臣,迷乱失次耳。臣向问,皆云浩所为。”帝问允:“信如东宫所言乎?”对曰:“臣罪当灭族,不敢虚妄。殿下以臣侍讲日久,哀臣,欲丐其生耳。实不问臣,臣亦无此言,不敢迷乱。”帝顾太子曰直哉此人情所难而允能为之临死不易辞信也为臣不欺君贞也宜特除其罪以旌之 遂赦之。

他日,太子让允曰:“人亦当知机。吾欲为卿脱死,既开端绪;而卿终不从,激怒帝如此。每念之,使人心悸。”允曰:“夫史者,所以记人主善恶,为将来劝戒,故人主有所畏忌,慎其举措。崔浩事负圣恩,以私欲没其廉洁,爱憎蔽其公直,此浩之责也。至于书朝廷起居,言国家得失,此为史之大体,未为多违。臣与浩实同其事,死生荣辱,义无独殊。诚荷殿下再造之慈,违心苟免,非臣所愿也。”太子动容称叹。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②指鲜卑人。

1.文中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符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帝顾太子A曰直哉B此人情C所难而允能为之D临死不易E辞信也F为臣G不欺君H贞也宜特除其罪以旌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文中指主管部门的相关官吏。
B.灭族,古代酷刑,因一人犯死罪而株连整个家族被杀,但仅限于父族母族。
C.殿下,本义是殿阶之下,后为对太子或亲王等的尊称,现多用于外交场合。
D.起居,文中指皇帝言行,一般有专职官员负责记录,这些记录称作起居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浩和高允等人共同撰写《国记》,因为在书中大肆张扬祖先的过错和污点,令太武帝大怒。
B.太武帝认为高允的罪行比崔浩还要严重,不能赦免;但感慨于其诚实忠贞,最终赦免了他。
C.高允没有因为害怕获罪而将责任推给崔浩,坦承自己所撰比崔浩多,太子责备他不知变通。
D.高允认为史官就应该真实记载人主善恶,使之心存畏惧,不敢胡为,对后人亦有警示作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见至尊,吾自导卿;脱至尊有问,但依吾语。
(2)诚荷殿下再造之慈,违心苟免,非臣所愿也。
5.高允对崔浩有什么评价?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2024-04-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是时军旅连出,海内虚耗。上既悔远征伐,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奏言:“轮台以东捷枝、渠犁皆故国,地广,饶水草,有溉田五千顷以上,处温和,田美,可益通沟渠,种五谷,与中国同时孰。可遣屯田卒诣故轮台以东,置校尉三人分护,各举图地形,通利沟渠,使以时益种五谷,张掖、酒泉遣骑假司马为斥候,属校尉,事有便宜,因骑置以闻。田一岁,有积谷,募民壮健有累重敢徙者诣田所,就蓄积为本业,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辅乌孙为便。”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以助边用,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

武帝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钱于都内。昭帝用桑弘羊前议,以杼弥太子赖丹为校尉将军,田轮台,轮台与渠犁,地皆相连也。

(节选自徐天麟《西汉会要》)

材料二:

充国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有诏诘前言不便者,皆顿首服。丞相魏相曰:“臣愚不习兵事利害,后将军数画军册,其言常是,臣任其计可必用也。”上于是报充国曰:“皇帝问后将军上书言羌虏可胜之道今听将军将军计善。其上留屯田及当罢者人马数。将军强食,慎兵事,自爱!”上以破羌、强弩将军数言当击,又用充国屯田处离散,恐虏犯之,于是两从其计,诏两将军与中郎将卬出击。强弩出,降四千余人,破羌斩首二千级,中郎将卬斩首降者亦二千余级,而充国所降复得五千余人。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

(节选自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注】①奏:有关屯田的奏章。②上:汉宣帝。③卬:赵卬。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皇帝A问B后将军C上书D言E羌虏F可胜之G道H今听I将军J将军K计L善。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和,文中指气候不冷不热,与现在的“态度温和”中的“温和”意思不同。
B.中国,文中指中原地区,与“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的“中国”意思相同。
C.便宜,文中指客观情况的变化,与表示价钱低廉的“便宜”的意思完全不同。
D.军册,文中指军队的花名册,用以登记士兵年龄、籍贯等基本信息的册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弘羊与丞相御史认为,轮台以东的捷枝、渠犁,有土地广袤、水草丰饶等有利条件,可开通沟渠,种植五谷,并可派遣官吏进行管理。
B.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在奏章中说,种田一年就会有存粮,如此就可以招募更多的人参与屯田,进而扩大开垦面积,这是乌孙国头等重要的事情。
C.桑弘羊关于屯田的建议在汉昭帝这里得到落实,汉昭帝任命杆弥太子赖丹为校尉将军,让他在轮台屯田,于是轮台与渠犁的土地连成一片。
D.在汉宣帝的决策下,强弩将军收降敌人四千多,破羌将军杀敌两千多人,中郎将赵卬斩杀和俘虏敌人两千多人,赵充国俘虏敌人五千多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以助边用,今又请遣卒田轮台。
(2)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
5.汉武帝与汉宣帝对待屯田的态度和理由有什么不同?
2024-04-05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会阳陵朱安世告丞相公孙贺子太仆敬声为巫蛊事,连及阳石、诸邑公主,贺父子皆坐诛。

后上幸甘泉,疾病,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视诅。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由是遂败。

[节选自《汉书·卷四十五·蒯(通)伍(被)江(充)息夫(躬)传》]

材料二:

初、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爱之。及长,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已。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大将军顿首谢。

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皇后恐久获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应擅有所纵舍。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邪臣多党与,故太子誉少而毁多。卫青薨,臣下无复外家为据,竟欲构太子。

太子尝谒皇后,移日乃出。黄门苏文告上白:太子与宫人戏。太子后知之,心衔文。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常微伺太子过,辄增加白之。上尝小不平,使常融召太子,融言太子有喜色。及太子至,有涕泣处,而佯语笑,上怪之,更微问,知其情,乃诛融。

是时,方士及诸神巫多聚京师,率皆左道惑众,变幻无所不为。女巫往来宫中,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讦,以为祝诅上,无道。上怒,所杀后宫延及大臣,死者数百人。上心既以为疑,尝昼寝,梦木人数千持杖欲击上,因是体不平,遂苦忽忽善忘。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十二·汉纪十四》)

【注】①巫蛊:古代迷信,谓巫师使用邪术加祸于人为巫蛊。历史上称本次汉武帝在位后期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为巫蛊之祸。②大将军青:即卫青,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太子的舅舅。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皇后恐A久获罪B每戒C太子D宜留取E上意F不应G擅有H所纵舍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疾病,指患病,与《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中的“疾病”意思不同。
B.春秋,可表示一年四季,文中则用于指中国东周前半期的历史阶段。
C.草创,开始创立,与《报任安书》“草创未就”中的“草创”意思不同。
D.左道,又称邪道,与现代常用成语“旁门左道”中的“左道”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书》的记载中,“巫蛊之祸”的开端是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以巫蛊诅咒武帝。
B.在《汉书》的记载中,江充了解武帝的心意,说宫中有巫蛊之气,再逐步牵连到太子,挖得桐木人。
C.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太子长大以后,与武帝在性格、执政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异。
D.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武帝虽然听了宦官的谗言后怀疑太子,但还是亲自验证说法是否属实。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
(2)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常微伺太子过,辄增加白之。
5.两则材料在记录历史事件“巫蛊之祸”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4-03-2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魏)王以丞相祭酒贾逵为豫州刺史。是时天下初定,刺史多不能郡。逵曰:“州本以六条诏书察二千石以下,故其状皆言严能鹰扬,有督察之才,不言安静宽仁,有恺悌之德也。今长吏慢法,盗贼公行,州知而不纠,天下复何取正乎!其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举奏免之外修军旅内治民事兴陂田通运渠吏民称之。王曰:“逵真刺史矣。”布告天下,当以豫州为;赐逵爵关内侯。

(《资治通鉴·魏纪一》)

材料二

帝初在东宫,疫疠大起,时人雕伤,帝深感叹,与素所敬者大理王朗书曰:“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疠起,士人雕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集诸儒于肃城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常嘉汉文帝之为君,宽仁玄默,务欲以德化民,有贤圣之风。时文学诸儒,或以为孝文虽贤,其于聪明,通达国体,不如贾谊。帝由是著《太宗论》曰:“昔有苗不宾,重华舞以干戚,尉佗称帝,孝文抚以恩德,吴王不朝,锡之几杖以抚其意,而天下赖安;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若贾谊之才敏,筹画国政,贤臣之器,管、晏之姿,岂若孝文大人之量哉?”三年之中,以孙权不服,复颁《太宗论》于天下,明示不愿征伐也。其欲秉持中道,以为帝王仪表者如此。胡冲《吴历》曰:帝以素书所著典论及诗赋饷孙权,又以纸写一通与张昭。

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三国志·文帝纪》)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必须断开,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二千石以下阿纵A不如法者B皆举C奏免之D外修军旅E内治F民事兴G陂田通H运渠吏民I称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管辖,统领,与“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中的“摄”两者词义不同。
B.法,模式,榜样,与《梦溪笔谈》“其法,用胶泥刻字”的“法”两者的词义相同。
C.数,屡次,与《琵琶行》“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数”词义不同。
D.特,只是,只不过,与《陈情表》中“诏书特下,拜臣郎中”的“特”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的两则材料,尽管选自不同体裁的史书,但都叙述了魏文帝曹丕的所作所为,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其褒赞和认同。
B.东汉末年瘟疫流行,死亡者甚多,从而引发曹丕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认为著书立说能立德扬名,可以不朽。
C.曹丕著述甚多,典论、诗赋百余篇,并曾召集儒家学者聚集在肃城门内,讲论大义,侃侃而谈,不知疲倦。
D.曹丕褒赞汉文帝宽厚仁慈沉静无为的品德,称赞他以德业教化百姓,有贤者圣人的风范,并著有《太宗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长吏慢法,盗贼公行,州知而不纠,天下复何取正乎!
(2)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5.魏文帝在《太宗论》中称赞了孝文帝哪些为君治国的做法?
2024-03-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9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王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年十八,乡举、省试、廷对皆第一。调栾城簿泾州推官甫两月闻弟丧弃官归养。

②哲宗即位,刘挚荐,为监察御史。岩叟入台之明日,即上书论社稷安危之计,在从谏用贤,不可以小利失民心。遂言役钱敛法太重,民力不胜,愿复差法如嘉祐时。

③江西盐害民,诏遣使者往视。岩叟曰:“一方病矣,必待使还而后改为,恐有不及被德泽而死者。愿亟罢之。”又极陈时事,以为“不绝害本,百姓无由乐生;不屏群邪,太平终是难致” 。时下诏求民疾苦,四方争以其情赴诉,所司惮于省录,颇成壅滞。岩叟言:“不问则已,言则必行之。不然,天下之人必谓陛下以空言说之,后有诏令,孰肯取信?”

④夏人数万侵定西之东、通远之北,坏七厓巉堡,掠居人,转侵泾原及河外鄜、府州,众遂至十万。熙帅范育侦伺夏右厢②种落大抵河外,三疏请乘此进堡砦③,筑龛谷、胜如、相照、定西而东径陇诺城。朝议未一,或欲以七巉经毁之地,皆以与夏。岩叟力言不可与,彼计得行,后患未已。因请遣官谕熙帅,即以户部员外郎穆衍行视,筑定远以据要害。其调兵赀费,一从便宜,不必中覆。定远遂城,皆岩叟之力。

⑤复为枢密都承旨、权知开封府。旧以推、判官二人分左右厅,共治一事,多为异同,或累日不竟,吏疲于咨禀。岩叟创立逐官分治之法,自是署为令。……

⑥徙河阳,数月卒,年五十一。赠左正议大夫。

(选自《宋史》,有删减)

[注]①嘉祐是宋仁宗的第九个和最后一个年号。②右厢:左右厢为西夏“边中”地区的高级政区。③堡砦:堡寨,指围以土墙木栅的战守据点。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刘挚荐(       )(2)熙帅范育侦伺夏右厢种落大抵河外(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愿复差法如嘉祐时(       )
A.方法做法  B.吏部选授官吏的条例  C.区别对待  D.徭役赋敛
(2)所司惮于省录(       )
A.视察登记  B.反省记忆  C.注意记录  D.逐省记录
3.第①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调 栾 城 簿 泾 州 推 官 甫 两 月 闻 弟 丧 弃 官 归 养。
4.把第④段画横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其调兵赀费,一从便宜,不必中覆。定远遂城,皆岩叟之力。
5.王岩叟晚年被贬,太皇太后惜其被贬,赞其有大功。请结合本文内容,概括岩叟之大功。
6.司马光曾称赞王岩叟“进谏无隐,必行其言”。请分析本文如何表现人物的这一特点,并简析其“进谏无隐”背后的原因。
2024-03-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罕之,陈州项城人也。少学,读书不成,去为僧,以其无赖,所往皆不容。乃乞食酸枣市中,市中人皆不与,罕之掷器于地,又去为盗。是时,黄巢起曹、濮,乃往依之。巢北渡江,罕之与其麾下走淮南,自归于高骈,骈表光州刺史。岁馀,秦宗权急攻光州,罕之不能守,依诸葛爽于河阳。巢败走,爽降唐,表罕之河南尹、东都留守。秦宗权遣孙儒攻河南,罕之兵少,西走渑池,儒烧宫阙,剽掠而去。罕之壁渑池

岁馀,谮葛爽死,其将刘经立爽子仲方。仲方年少,事皆任经,经虑罕之凶勇难制,以兵攻之,罕之返击走经。罕之追至巩县,陈舟于汜水,将渡河,经遣张言之河上,言反背经,与罕之合攻河阳,为经所败,退保怀州。已而孙儒陷河阳,仲方奔于梁。梁兵击走儒,罕之袭取河阳,言取河南,皆附于梁。

罕之与言皆爽叛将,誓同休戚不相忘。罕之御众无法,性苛暴,颇失士心。而言善治军旅,教民播殖,务为积聚。罕之用兵,言尝供给其乏。罕之求取无已,言颇苦之,不能输,罕之召言军吏笞责之,言益不平。罕之悉兵攻晋、绛,言夜袭河阳,罕之奔晋。晋表罕之泽州刺史,使李存孝以兵三万助罕之攻言。言求救于梁。罕之败于沇河,乃归太原,李克用延之帐中。是时,晋方徇地邢、洺、磁三州,颇倚罕之为捍蔽李茂贞等犯京师克用以兵至渭北僖宗以克用为邠州四面行营都统表罕之为副

罕之自以功多于晋,私谓盖寓曰:今行老矣,若吾王见怜,与一小镇,使休兵养疾而后归老,幸也!寓为言之,克用不对。他日,诸镇择守将,未尝及罕之,罕之心益怏怏。寓告克用,惧罕之有他心,克用曰:吾于罕之,岂惜一镇,然鹰鸟之性,饱则扬矣!光化元年,以疾卒,年五十八。

《新五代史·列传·杂传第三十》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李茂贞等犯A京师B克用以兵C至渭北D僖宗以克用为邠州E四面行营F都统G表H罕之为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麾下,麾代表将军的旗帜,麾下是下属对将帅的谦称,文中即是这个意思。
B.壁渑池,在渑池驻守。“将军战河北”中“战河北”表示在黄河以北作战,两者结构相同。
C.拒,抵御、抵抗,“经遣张言拒之河上”的意思是刘经派遣张言在黄河边抵御李罕之。
D.已,意为停止。与《荀子·劝学》中“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的“已”字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罕之年轻时读书不成,去做和尚,因强横无礼无人收留他。讨饭时人们都不施舍给他,他把讨饭的器具扔在地上,去做了盗贼。
B.诸葛爽的将领刘经率兵攻打李罕之,反被打败。刘经又派张言在黄河边抵御李罕之,张言反而背叛刘经,和李罕之合攻河阳,打败了刘经。
C.李罕之驾御众人没有法度,性情苛刻暴躁,很不得人心。而张言善于整治军队,教导百姓种植,尽力积聚财富,二人最终反目成仇。
D.李克用在各镇挑选守将时未选李罕之,他认为不是自己吝惜一个镇,而是李罕之凶猛武勇,愿望一旦满足就会骄横跋扈,难以控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晋方徇地邢、洺、磁三州,颇倚罕之为捍蔽。
(2)今行老矣,若吾王见怜,与一小镇,使休兵养疾而后归老,幸也!
2024-03-04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