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二:

帝幸九成宫,宫御舍湋川宫下。仆射李靖、侍中王珪继至,吏改馆宫御以舍靖、珪。帝闻,怒曰:“威福由是等邪!何轻我宫人?”诏并按之。征曰:“靖、珪皆陛下腹心大臣,宫人止后宫扫除隶耳。方大臣出,官吏谘朝廷法式;归来,陛下问人间疾苦。夫官舍,靖等见官吏之所,吏不可不谒也。至宫人则不然,供馈之余无所参承。以此按吏,且骇天下耳目。”帝悟,寝不问。后宴丹霄楼,酒中谓长孙无忌曰:“魏征、王珪事隐太子、巢剌王时,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然征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征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征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蒐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曰:“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圣人A所以B居安C思危DE为此FGHIJK岂不L为难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中,秦时始置,隋改称纳言,唐复称侍中,为门下省长官,乃宰相之职。
B.“固靖等见官吏之所”与“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C.“诚可恶”与“诚能见可欲”(《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
D.所以,表方法、凭借,与(《石钟山记》)中“此世所以不传也”的“所以”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认为守住江山十分困难,原因在于很多帝王到了天下太平的时候就会懈怠政务,疏远直言进谏的人,长此以往,国家就会灭亡。
B.因李靖、王珪到来,被安置在官舍中的宫女被官吏安排他处,太宗认为此举轻视宫女,助长李靖等人作威作福的气焰,就查办了官吏。
C.唐太宗在选拔人才时,不记旧恨,对贤能之人委以重任,他曾对长孙无忌说他认为自己能放弃怨嫌任用魏征、王珪等人才,无愧于古人。
D.唐太宗在昭仁宫时对地方官多有谴责,魏征以史为鉴进行劝谏,让太宗明白欲壑难填,不要步隋炀帝奢侈靡费的后尘,要知足戒奢。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大臣出,官吏谘朝廷法式;归来,陛下问人间疾苦。
2)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
5.唐太宗为什么会用“妩媚”来形容魏征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中写出字母。
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O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
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
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
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
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功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
(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
5.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
2023-10-07更新 | 293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比闻京城士庶居父母丧者,乃有信巫书之言,辰日不哭,以此辞于吊问,拘忌辍哀,败俗伤风,极乖人理。宜令州县教导,之以礼典。

贞观六年,投左光禄大夫陈叔达礼部尚书,因谓曰:武德中,公曾进直言于太上皇,明朕有克定大功,不可黜退云。朕本性刚烈若有抑控恐不胜忧愤以致疾毙之危。今赏公忠謇,有此迁投。叔达对曰:臣以隋氏父子自相诛戮,以致灭亡,岂容目睹覆车,不改前辙?臣所以竭诚进谏。太宗曰:朕知公非独为朕一人,实为社稷之计!"

贞观十五年,诏曰:朕听朝之取,观前史,每览前贤佐时,忠臣徇国,何尝不想见其人,书钦叹!至于近代以来,年岁非远,然其胤绪,或当见存,纵未能显加旌表,无容弃之遐裔。其周、隋二代名臣及忠节子孙,有贞观已来犯罪配流者,宜令所司具录奏闻。于是多从矜宥。

十八年,(马周)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竭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

(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文本二:

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日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选自王安石《兴贤》,有删减)


【注】①遐裔:远方、边远之地。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朕A本B性C刚D烈E若F有G抑H控I恐J不K胜L忧M愤N以O致P疾Q毙R之S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指管理、治理,与《大学之道》中“先齐其家”的“齐”意思相同。
B.废,指放下,与《过秦论》中“于是废先王之道”的“废”意思不相同。
C.摄,指代理,与《论语·侍坐》中“摄乎大国之间”的“摄”意思不相同。
D.博,指广泛地,与《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博”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说京城有百姓为父母服丧期间,因相信巫书上辰日不哭的话,竟谢绝别人的哀悼慰问,太宗下令州县按相关礼仪法典规定去做。
B.太宗授任左光禄大夫陈叔达为礼部尚书,因为他当年曾向太上皇直言进谏不可以罢免太宗,而陈叔达吐露了当年进谏的真实原因。
C.太宗阅读前朝史书,钦佩前贤、忠臣,认为应该善待他们的后代,对于贞观以来犯了罪被流放发配的,后来大多采取了宽大处理。
D.王安石认为,有贤能之人并加以任用是国家的福气,如果能任用,就不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然后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知公非独为朕一人,实为社稷之计!
(2)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5.文本一中,唐太宗称赞了马周的哪些品格?请简要概括。
2023-09-2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三年,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兵五千人栖于会稽山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子胥谏曰:不可。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能用人。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越,腹心之疾,齐犹疥癣耳,而王不先越,乃务伐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其后四年,吴将复北伐齐,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王信用嚭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疾,今信其游辞伪诈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盘庚》曰,‘有颠越不恭,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是商所以兴也。愿王释齐而先越,不然,将悔之无及也已。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谓其子曰:吾谏王,王不我用,吾今见吴之灭矣,女与吴俱亡,无为也。乃属其子于齐鲍氏,而归报吴王。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恨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计谋不用乃反怨望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且臣使人微伺之,其使齐也,乃属其子于鲍氏。夫人臣内不得意,外交诸侯,自以先王谋臣,今不用,常怏怏。愿王蚤图之。

(节选自《说苑·正谏》,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恨/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计谋/不用乃反怨望
B.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恨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计谋不用/乃反怨望
C.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恨/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计谋不用/乃反怨望
D.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恨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计谋/不用乃反怨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宰,官职名,相传殷置太宰,周称冢宰,春秋列国亦多置太宰之官,职权不尽相同。
B.委,委托,托付,本文中的“委”与“委命下吏”的“委”意思相同。
C.能,通“耐”,指禁得起,受得住,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非曰能之,愿学焉”的“能”相同。
D.劓,割鼻子的酷刑,大约起于商代,与宫刑、黥刑、刖刑、大辟合称为古代的“五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兵败求和,吴王认为齐国大臣争权,新君幼弱,存有战机,有利可图,便与越国达成和议。
B.吴国将攻齐国,越王率部队来帮助吴国,并贿赂伯嚭。伯嚭为越美言,吴王听信了伯嚭的计谋。
C.伍子胥认为,殷商对狂乱越轨不恭的人严加伐戮,斩草除根,才得以兴盛,灭越才是当务之选。
D.伍子胥认为吴国将亡,把儿子托付给齐国鲍氏。此事被伯嚭作为把柄进行诋毁,称其结交诸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王不先越,乃务伐齐,不亦谬乎?
(2)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
5.“正谏”,即正言规劝。请结合伍子胥的正谏,分析吴国失败的原因。
2023-09-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半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貂勃恶田单,曰:安平君,小人也。安平君闻之,故为酒而召貂勃,曰:单何以得罪于先生,故常见誉于朝?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安平君曰:敬闻命!明日,任之于王。

王有所幸臣九人之,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王曰:左右孰可?九人之属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楚王受而觞之,数日不反。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夫一人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无礼,而上下无别。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异日,王曰:召相单来。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五日,王曰:子无罪于寡人,子为子之臣礼,吾为吾之王礼而已矣。

貂勃从楚来,王赐诸前,酒酣,王曰:召相田单来。貂勃避席稽首曰:王恶得此亡国之言乎?王上者孰与周文王?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知王不若也。下者孰与齐桓公?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王不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国危矣!王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A自B天C地D之E辟F民G人H之I治J为K人L臣M之N功O者P谁Q有R厚S于T安U平V君W者X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貂勃常恶田单”与“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这两句中的“常”字,意义相同。
B.“王有所幸臣九人之属”与“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这两句中的“属”,意义不同。
C.稽首,古代九拜中最隆重的跪拜礼,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D.“臣固知王不若也”与“固时俗之工巧兮”(屈原《离骚》)这两句中的“固”,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设宴招待貂勃并询问自己哪里得罪了他,貂勃以狗只认主人不分高贵卑贱为喻,巧妙地为自己中伤田单开脱。
B.齐王的九位宠臣推荐貂勃出使楚国,以报楚国的搭救之情,貂勃去后故意多日不返,九位宠臣便趁机向齐王诬陷田单。
C.田单不计前嫌,向齐王推荐貂勃;为了化解齐王对自己的猜忌,田单自请死罪;在貂勃的帮助下,田单被加封万户夜邑。
D.齐王的九位宠臣和貂勃都认为田单有治国安民之才,但前者认为其心怀不轨,希望齐王详察之,后者敦请齐王重用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
(2)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
5.貂勃是如何说服齐王“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选自《论语·宪问》)

材料二: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勤也。君若宥,而反之,失犹是也。

使请诸鲁,比管仲至,桓公亲逆之于郊,与之坐而问政为之若何?管子对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

管子于是制国: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蒐振旅,秋以狝冶兵。是故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内教既成,今勿使迁徙,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祸灾共之。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其欢欣足以相死。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是故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君有此士三万,以诛无道,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即位数年,一战帅服三十一国。海滨诸侯莫敢不来服。而大诸侯于阳谷。兵车之属六,乘车之会三。隐武事,行文道,帅诸侯而朝天子。

(选自《国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有删改)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介胄A执枹B立于军门C使百姓皆D加E勇焉F弗G若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文中指爱护,与《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的“爱”字含义相同。
B.殆,文中指危险,与《项脊轩志》中“殆有神护者”的“殆”字含义相同。
C.恤,文中指抚恤,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不恤国事”的“恤”字含义不同。
D.朝,文中指聚会,与《齐桓晋文之事》中“朝秦楚”的“朝”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认为,公子纠被杀后,作为公子纠的师傅,管仲没有像召忽那样为主尽忠而自杀,是不仁义的。
B.齐桓公从莒回到齐国以后,任命鲍叔牙当宰相,鲍叔牙认为自己治理国家不如管仲,就推荐管仲担当此任。
C.管仲认为过去圣王治理天下,都把城分为三区,把郊野分为五区,让百姓安居乐业,并谨慎运用六种权力。
D.管仲提出,卒伍一级在里中进行编制,军旅一级在郊野中整合,士卒不得随意离开,这样可方便管理,让军队强盛起来。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请诸鲁,比管仲至,桓公亲逆之于郊,与之坐而问政。
(2)君有此士三万,以诛无道,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5.请分别从主观和客观角度简要概括管仲能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的原因。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赞曰: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仓庾充羡,闾阎乐业。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节选自《明史·本纪九》)

材料二:

宣宗宣德元年,礼部进《籍田仪注》,上观之,谓侍臣曰:先王制籍田,天子率公御躬秉耒耜,贵有实心耳。不然,三推五推,何益于事!侍臣曰:先王制礼有本有文,苍生之福也。户部奏青州借官粮赈饥,乞复勘,然后给。上曰民饥无食当如拯溺救焚即命就便分给。

三年六月,上谕朝臣:贪浊奈何?杨士奇对曰:贪风始永乐末,今更甚。太宗尝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方宾有贪名。上即顾荣问:今日贪者谁甚?对曰:莫甚刘观。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顾观去,谁代观者?士奇曰:通政使顾佐廉公有威。荣曰:佐为京尹,禁防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佐乃能如是!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

上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

九月庚戌朔,驻跸蓟州,进州官谕之曰:此汉渔阳郡也。昔张堪为政,民有乐不可支之谣,尔曹勉之!又进耆老谕曰: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

四年春,上召大学士杨溥谕曰: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夙夜倦倦。今幸百姓稍安,祸乱生于不虞。迩来群臣好进谀辞,令人厌闻,卿宜勉辅朕。溥顿首谢:臣不敢忘报。”上曰:直箴朕过,报朕多矣。溥又顿首谢曰:直言求之非难,受之为难。上曰:然。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上曰A民饥B无食C当D如拯溺E救焚F即命G就便H分给。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也用来指平民居住的地区,文中代指百姓。
B.本,文中指根本,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抑本其成败之迹”的“本”字意思相同。
C.顾,在文中的意思是不过、只是,与《行路难》中“拔剑四顾心茫然”的“顾”字意思不同。
D.不虞,文中指意料不到,与成语“不虞之誉”的“不虞”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末年,一些官员公开行贿、受贿,贪腐之风盛行。杨士奇和杨荣一致认为顾佐廉正有威名,可以取代刘观,明宣宗听二杨说他如此清廉端肃,感到惊喜。
B.汉武帝和隋炀帝,或穷兵黩武,或大兴土木,致使户口衰减,国家动荡,甚至社稷覆亡,明宣宗认为他们都是后世治世的鉴戒。
C.汉代的张堪担任渔阳郡太守时,百姓安居乐业,当地传唱民谣以颂扬他。明宣宗告诫蓟州官吏,要努力向张堪学习。
D.明宣宗深知创业艰难,守成不易,日夜忧思国事。当天下逐渐安定时,群臣多有阿谀之辞,明宣宗对此表示喜欢,希望贤臣全力辅佐他。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
(2)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
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明宣宗时社会出现“治平之象”的原因。
2023-08-31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岁甲申,大疫,太祖父母兄及幼弟俱死;年十七,入皇觉寺为僧。逾月,僧乏食,太祖西至合淝。时汝、颍兵起,骚动濠州,定远人郭子兴据濠州。太祖以闰三月入濠州,抵门,门者疑为谍,执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与语,大悦之,取为亲兵。凡有攻伐,命之往,辄胜。子兴故抚宿州马公女为己女,遂妻焉。十四年,率众南略定远。定远张家堡有民兵号驴牌寨者,孤军乏食,欲来降,未决,太祖曰:此机不可失也。乃选骑士费聚等从行,至定远界。其营中遣二将出,大呼曰:来者何为?聚恐,请人。太祖曰:多人无,滋之疑耳。直前下马,渡水而往。其帅出见,太祖曰:郭元帅与足下有旧,闻足下军乏食,他敌欲来攻,特遣吾相报。能相从,即与俱往,否则移兵避之。帅许纳,请留物示信。太祖还,留聚俟之。越三日,聚还报,曰:事不谐矣,彼且欲他往。太祖即率兵三百人抵营,诱执其帅。定远人冯国用率众归附。太祖奇之,曰:尔被服若是,其儒生耶?顾定天下,计将安出?国用对曰:先拔金陵,定鼎,然后命将四出,救生灵于水火,倡仁义于远迩,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难定也。太祖大悦,俾兄弟皆居帷幄,预机密焉。十六年,进攻集庆路。国用率五百人先登陷阵,败元兵于蒋山。直抵城下诸军拔栅竞进元南台御史大夫福寿督兵力战死之。庚寅,克集庆路。太祖入城,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失其政,所在纷扰,生民涂炭。吾率众至此,为民除害耳。旧政有不便者,吾除之。于是城中军民皆喜悦,更相庆慰。获民兵五十余万。得儒士十余人,皆录用之。太祖嘉福寿之   忠,为棺衾以礼葬之。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有删改)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直抵城A下B诸军拔栅C竞进D元南台E御史大夫福寿督兵F力战G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农历每月最末一日。农历每月第一日为“晦”。
B.益:“请益人”与“多人无益”中“益”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
C.足下:下级称上级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鸿门宴》中的“再拜献大王足下”。
D.庚寅:是中国干支纪法的干支之一,前一位是己丑,后一位是辛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家人在瘟疫中丧命,太祖只好投身寺庙当和尚;后来僧院也食物匮乏,他辗转进入濠州,开始了从军之旅。
B.郭子兴因为赏识太祖的气度,所以不光让太祖充当自己的随从护卫,还将视如己出的马公之女嫁给太祖。
C.太祖在招降定远“驴牌寨”民兵时,善于抓住时机,既能率军深入,动之以情;又能当机立断,拦敌擒帅。
D.太祖对儒士赏识、礼遇有加,听取儒士冯国用的定天下之策,录用集庆路中的十多名儒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三日,聚还报,曰:“事不谐矣,彼且欲他往。”
(2)太祖大悦,俾兄弟皆居帷幄,预机密焉。
5.《明史纪事本末》作者谷应泰评价明太祖“厚德隆峻”,请结合选文分析其“厚德”的具体表现。
2023-08-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开远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者,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战,大败,保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种求行成于吴。吴许之。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三年,吴王归之。大夫种始谋曰:昔者吴夫差不顾义而愧吾王。种观夫吴甚富而财有余;其大臣好相伤,能信也;且夫吴王又喜安逸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君王盍少求卜焉?越王曰:善。卜之道何若?对曰:君王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籴于吴,天若弃之,吴必许诺。于是请于吴。将与,申胥进谏曰:不可。夫王与越也,接地邻境,仇雠敌战之邦,非吴有越,越必有吴。且夫君王输之粟与财,财去而凶来,是养寇而邦家也。不若止。请籴也,将以此试我,以求益亲,安君王之志。我君王不知省也而救之,是越之福也。吴王曰:我卑服越,有其社稷。勾践既服为臣为我驾舍却行马前诸侯莫不闻知。今以越之饥,吾与之食,我知勾践必不敢。申胥曰:忠谏者逆,而谀谏者反亲。吴王不听。申胥曰:臣闻狼子野心,仇雠之人,不可亲也。太宰嚭从旁对曰:申胥为人臣也,辨其君何必翙翙乎?申胥曰:嚭何惑吾君王也?嚭无乃谀吾君王之欲,而不顾后患乎?太宰嚭申胥。吴王乃听太宰嚭之言,果与粟。申胥叹曰:于乎嗟!君王不图社稷之危,不听辅弼之臣,而信谗谀容身之徒,是命短矣!以为不信,胥愿廓目于邦门,以观吴邦之大败也。越人之入,我王亲为禽哉!吴王以申胥为不忠,赐剑杀申胥。居三年,越兴师伐吴,吴王遁而去。越追之,至余杭山,禽夫差,杀太宰嚭。越王与之剑,吴王乃旬日而自杀也。

(节选自《越绝书·请籴内传》)

材料二: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注】①种:文种,越国著名谋臣。②行成:订立合议。③卜:本为占卜,此指试探。④申胥:伍子胥,名贠(yún),字子胥,吴国著名谋臣,因封于申,故称申胥。⑤太宰嚭:本名伯嚭,任太宰,故称太宰嚭。⑥翙翙(huì): 本为鸟飞声,此指多,即指伍子胥话太多了。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勾 A 践 B 既 C 服 D 为 E 臣 F 为 G 我 H 驾 I 舍 J 却 K 行 L 马 M 前 N 诸 O 侯 P 莫 Q 不 R 闻 S 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无指代词,没有谁,与《孔雀东南飞》“遣去慎莫留”的“莫”用法相同。
B.须臾,暂时、眼前,与《鸿门宴》“坐须臾,沛公起如厕”的“须臾”含义不同。
C.贫,使动用法,与《与妻书》“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的“贫”用法不同。
D.短,诋毁,与《屈原列传》“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的“短”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践战败,派文种前去与吴王议和,并入吴宫卑谦伺候吴王三年,遂得以保全。
B.文种积极谋划灭吴事宜,献计请籴于吴以试探之;吴王刚愎自用以遂越国之愿。
C.伍子胥竭忠尽智,极力进言,反对请籴;吴王非但不采纳忠臣之言,反杀忠臣。
D.太宰伯嚭为一己私利嫉贤妒能、陷害忠良,最终导致国家灭亡身死人手的悲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请籴于吴,天若弃之,吴必许诺。
(2)嚭无乃谀吾君王之欲,而不顾后患乎?
5.根据材料二相关内容,简述勾践兴国灭吴与夫差亡身亡国的主要原因。
2023-08-22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云南省“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保吉字佑之,初以补天平军衙内都指挥使。保吉姿貌环硕,颇有武干。开宝四年,召见,赐袭衣、玉带、金鞍勒马。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矫制度关,为王仁赡所发,罚一季奉。七年,改朔州。父守信卒,起复,为威塞军节度。雍熙三年,出知河阳。四年,召入,复命知大名府兼兵马都部署,连改横海、安国二镇节度。真宗即位,加检校太尉、保平军节度。车驾北巡,命为河北诸路行营都部署,屯定州。景德初,改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冬,幸澶渊,命李继隆为驾前东西面都排阵使,军于北门外。辽骑数万骤至城下,保吉不介马而驰当其锋,辽人引去。俄而请盟,锡宴于行宫后苑。帝谓继隆等曰:“自古北边为患,今其畏威服义,息战安民,卿等力也。”保吉进曰:“臣受命御患,上禀成算。至于布列行阵,指授方略,皆出于继隆。”继隆曰:“宣力用心,躬率将士,臣不及保吉。”帝曰:“卿等协和,共致太平,军旅之事,朕复何忧。”二年,改镇安军节度。未几,自治所来朝,愿奉朝请,从之。四年,部民上治状,乞还镇所,诏奖谕之,仍从其请。保吉累世将相,家多财,所在有邸舍、别墅,虽馔品亦饰以彩绩。性尤骄倨,所至峻暴好杀,待属吏不以礼。镇大名也,叶齐、查道皆知名士,尝械以运粮。初,程能为京西转运,保吉托治其私负,能不从。至是,其子宿为属邑吏,将辱之,会有辟召乃止。又染家贷钱,息不尽入,质其女,其父上诉,真宗亟命遣还。大中祥符初,从东封,摄司徒,封祀坛本俎,加检校太师还镇。冬,公主疾,诏归视,主。明年,保吉卒,年五十七,赠中书令,谥庄武。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
B.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
C.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
D.选尚太祖第二女延庆公主/拜左卫将军/俄领爱州刺史/太平兴国初/迁本州防御使/五年/坐遣亲吏/市竹木秦/陇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封建时代子孙因父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文中“荫补”指因父辈功劳而补官。
B.起复,明代以前指官员因父母丧辞官守制,未满期而奉召任职;也可指降官后官复原职。
C.射,宋代君王闲时与臣下设宴习射,参与者限皇帝从官,后扩大到宰辅老臣、外国使者。
D.薨,“死”的讳称。《礼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卒,大夫曰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保吉家世显赫,在朝仕途通达。先是担任延庆公主的左卫将军,后来一路升迁,以至出将入相,位极人臣。
B.石保吉勇武过人,辽人不敌其锋。真宗驾临澶渊时辽军数万骑兵突至城下,石保吉勇当敌锋,迫使敌军撤退。
C.石保吉深受恩宠,君王器重信任。真宗对他欣赏有加,对他的一些不当行为仅告诫纠正而已,不曾严施刑罚。
D.石保吉骄纵跋扈,行事不循礼法。他曾以刑具羁押两位知名人士运粮,还因有官员违逆过他而意图侵辱其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尤骄倨,所至峻暴好杀,待属吏不以礼。
(2)至是,其子宿为属邑吏,将辱之,会有辟召乃止。
2023-08-1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德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