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5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也。夫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大王不猛虎而与群羊,窃以为大王之计过矣。

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而大王不与秦,秦下甲兵,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于秦。韩入臣,魏则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西,韩、魏攻其北,社稷岂得无危哉?且夫约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强也。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骤举兵此危亡之术也

臣闻之,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

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家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击。臣以为计无便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

楚王乃遣使车百乘,献骇鸡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材料二: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A以弱攻强B不料C敌而轻战D国贫而骤E举兵F此危亡之G术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虎贲,《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本文指勇士。
B.箕帚之妾,持箕帚的奴婢。箕帚,扫除的工具。也借作妻妾的谦称。
C.“今大王不猛虎而与群羊”同“吾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与”字含义相同。
D.“大王能听臣”同“此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分析形势,一旦秦国出兵占据宜阳攻取成皋后,韩魏两国必定一起臣服于秦,合力攻楚,那楚国就危险了。
B.张仪威胁楚王,那些鼓吹合纵的人,夸夸其谈,花言巧语,只说对他们有利的一面,等祸患来临就来不及收拾了。
C.张仪纵横捭阖的游说,成功地打动了楚王,楚王派出使车百辆,以“骇鸡之犀”“夜光之璧”为礼物,与秦国结盟。
D.在楚国君臣对张仪的诡计未察觉时,只有陈轸头脑清醒,大胆力劝楚王,指出秦的险恶用心,而楚王不以为然。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
(2)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5.张仪游说楚王时,为了促成秦楚结盟,采取“威逼”“利诱”等策略,结合文本,概括“利诱”的具体措施。
7日内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二:

景公游于菑,闻晏子死,公乘侈舆服繁驵驱之。而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比至于国者,四下而趋,行哭而往。至,景公操玉加于晏子而哭之,涕沾襟。章子谏曰:“非礼也。”公曰:“安用礼乎?昔者吾与夫子游于公阜之上,一日而三不听寡人,今其孰能然乎!吾失夫子则亡,何礼之有?夫子日夜责寡人,不遗尺寸,寡人犹且淫佚而不收,怨罪重积于百姓。今天降祸于齐,不加于寡人,而加于夫子,齐国之社稷危矣,百姓将谁告夫。”免而哭,哀尽而去。

(取材于《晏子春秋》,有删改)

材料三: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章归,鱼乘塞涂,抚其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君道》)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景公A饮B诸大夫C酒D公射E出F质G堂H上I唱善J若出K一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文中指的是“从车上下来”,与成语“下车伊始”中的“下车”意思不同。
B.尺寸,比喻微小的过失,与《六国论》“以有尺寸之地”中的“尺寸”意思不同。
C.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以“社稷”代表国家。
D.御,指驾驭车马的人,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在外地游玩时,听到晏子去世的消息后疾驰而回,并用超出礼制的行为来悲悼他。
B.晏子死后,景公听不到臣子的进谏,是因为臣子虽知景公过失但缺乏冒犯君颜的勇气。
C.“寡人犹且淫佚而不收”一句表明晏子对齐景公的穷奢极欲曾苦口婆心地进行过劝谏。
D.“是反晏子之义”一句透露出晏子曾拒绝过景公的厚赐,从侧面体现出晏子的人格修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比至于国者,四下而趋,行哭而往。
(2)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
5.材料一中的“执鞭”,反映出司马迁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材料概括这种心理的缘由。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五校(省实、广雅、执信、二中、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禄山既举兵,与常山太守杲卿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

(节选自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材料二

代宗崩,真卿为礼仪使。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

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时朱滔、王武俊等在坐,目真卿谓希烈曰:“闻太师名德久矣,相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非天命正位?欲求宰相,孰先太师乎?”真卿正色叱之曰:“是何宰相耶!君等闻颜杲卿无?是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已,岂受汝辈诱胁耶!”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又遣其将辛景臻、安华至真卿所,积柴庭中,沃之以油,且传逆词曰:“不能屈节,当自烧。”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曰:“有敕”。真卿拜,奴曰:“宜赐卿死。”真卿曰:“老臣无状,罪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

(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初A公B以忤C杨国忠D斥E为平原F太守G策H安禄山I必J反K为L之M备。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兄,指的是从父家的兄长,即堂兄。从父,指的是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B.伐,与成语“矜功伐能”及《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一句的“伐”含义均相同。
C.无状,可以指没有功绩,也可指行为失检。在文中是颜真卿对朝廷的自谦自责之辞。
D.当,判处,与《苏武传》中“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的“当”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真卿对于安禄山造反早有准备,并联合杲卿牵制了安禄山的进攻力量,为大唐中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B.奸臣卢杞建议皇上派颜真卿到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的旨意,其实是出于对颜真卿的忌恨,想借刀杀人,利用李希烈除掉颜真卿。
C.从表达方式、主要内容上看,材料一夹叙夹议,侧重表现其远见卓识和对唐朝中兴的贡献;材料二重在叙事,主要表现颜真卿的刚烈及对国家的忠诚。
D.宦官和辛景臻等人假传朝廷圣旨,颜真卿识破他们的伎俩破口大骂,叛贼恼羞成怒,因此颜真卿最终被他们勒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2)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
5.颜真卿之“烈”有哪些表现?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2024-04-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节选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如奉璧秦王   奏:演奏B.乃   前:上前
C.相如因持璧却立   却:后退几步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
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A.传示美人及左右B.空言求璧
C.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D.传之美人,戏弄臣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璧有瑕,请指示
C.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D.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4.下列对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译文: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补偿给赵国的意思。
B.怒发上冲冠。
译文: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冲起了帽子。
C.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译文:派我奉上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送出了国书。
D.大王必欲急臣。
译文:大王必定替我着急。
2024-04-2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三校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冲刺(五)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

材料三: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因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古文观止·梅圣俞诗集序》)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予A友B梅C圣D俞E少F以G荫H补I为J吏K累L举M进N士O辄P抑Q于R有S司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厄,指困难,此处名词作动词用,与“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的“下”,两者用法相同。
B.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官爵或功勋而受到封赏,文中梅尧臣因家族亲属而受荫。
C.辟,指征召,与《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任人”中的“辟”词义相同。
D.雅颂,《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
3.下列对材料三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指出古代不得志的诗人更能体悟生活,抒发沉郁的胸臆,写出人们难于表达的情感。
B.梅圣俞常用诗歌抒发不得志的感情,所以当时不论贤愚,人们谈论诗歌一定会向他求教。
C.梅圣俞诗作很多,但他却没有收集保管。通过谢景初的努力,使梅圣俞的诗作得以保存。
D.序文以评述梅诗为轴心,融议论、叙事、抒情为一体,饱含作者对梅圣俞的倾慕和同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2)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5.请分别概括三位文学家在三则材料中的文学创作观点。
2024-04-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高劢,字敬德,渤海蓚人也,齐太蔚、清河王岳之子也。幼聪敏,美风仪,以仁孝闻,为齐显祖所爱。年七岁,袭爵清河王。十四为青州刺史,后改封乐安王。性刚直,有才干,甚为时人所重。斛律明月雅敬之,每有征伐,则引之为副。迁侍中、尚书右仆射。及后主为周师所败,劢奉太后归邱。时宦官放纵,仪同苟子溢尤称宠幸,劢将斩之以徇。太后救之,乃释。刘文殊窃谓劢曰:子溢之徒,言成祸福,何得如此!劢攘袂曰:今者西寇日侵,朝贵多叛,正由此辈弄权,致使衣冠解体。若得今日杀之,明日受诛,无所恨也。文殊甚愧。既至邱,劢劝后主:五品已上家累,悉置三台之上,因胁之曰:‘若战不捷,则烧之。’此辈惜妻子,必当死战,可败也。后主不从,遂弃邱东遁。劢恒后殿,为周军所得。武帝见之,与语,大悦,因问齐亡所由。劢发言流涕,悲不自胜,帝亦为之改容。授开府仪同三司。高祖为丞相,谓劢曰:齐所以亡者,由任邪佞。公父子忠良,闻于邻境,宜善自爱。劢再拜谢曰: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高祖甚器之,以劢检校扬州事。后拜楚州刺史,民安之。先是,城北有仆子仆庙,其俗敬鬼。祈祷者必以牛酒,至破产业。劢叹曰:子胥贤者,岂宜损百姓乎?乃告谕所部,射此遂止,百姓赖之。陇右诸羌数为寇乱,朝廷以劢有威名,拜洮州刺史。下车大崇威惠,民夷悦附,其山谷间生羌相率诣府称谒,前后至者,数千余户。豪猾屏迹,路不拾遗,在职数年,称为治理。后遇吐谷浑来寇,劢遇疾不能拒战,贼遂大掠而去。宪司奏劢亡失户口,又言受羌馈遗,竟坐免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隋书•高劢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B.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思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C.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恩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D.劢/亡齐末属/世荷恩荣/不能扶危定倾/以致沦覆/既蒙获宥/思幸已多/况复滥叨/名位致速官谤/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魏晋南北朝至南朝宋尚书省的长官称仆射,唐时尚书省仆射职位略高于尚书令。
B.后主指后代的君主,即嗣君:也可称一个王朝的末代君主,如三国蜀国刘禅、南朝陈国陈叔宝、南唐李煜等。
C.开府仪同三司,古代一种高级官位,从一品,开府即开官府,在指定的地方建立办公之地。官府用什么级别的仪仗,明确了与三司相同。
D.伍子胥是楚大夫伍奢之子,父兄为楚王所杀,他逃到吴国,后助吴伐楚,入楚都郢城,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劢仁德纯良,深受器重。他自幼被北齐显祖宠爱,得以进爵和封官;后又屡被隋高祖委以重任。
B.高劢性格刚直,嫉恶如仇。他要斩杀专弄权术的荀子溢,并表态若能杀他,纵然明天被杀也无憾。
C.高劢见解独到,建言献策。他先是向后主提出取胜的方法,又给周武帝、隋高祖进言,均受到采纳。
D.高劢安定百姓,甚得民心。他任楚州刺史时禁止滥祭,任洮州刺史时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的信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斛律明月雅敬之,每有征伐,则引之为副。
(2)下车大崇威惠,民夷悦附,其山谷间生羌相率诣府称谒,前后至者,数千余户。
2024-04-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宪宗元和七年秋,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薨。子怀谏,为节度副大使。兵马使田兴,有勇力,军中之。辛亥,上与宰相议魏博事,李吉甫请兴兵讨之,李绛曰:臣窃观两河藩镇之跋扈者,皆分兵以隶诸将,不使专在一人,恐其权任太重,乘间而谋己故也。诸将势均力敌,莫能相制,若常得严明主帅以临之,则粗能自固矣。今怀谏乳臭子,不能自听断,军府大权,必有所归,诸将厚薄不均,怨怒必起,不相服从。然则日分兵之策,适足为今日祸之阶也。至时,惟在朝廷不爱爵禄以赏其人,使两河藩镇闻之,恐其麾下争为恭顺矣,此所谓不战而屈人兵者也。上曰:善。既而田怀谏幼弱,军政皆决于家僮蒋士则,数爱憎移易诸将,众皆愤怒。朝命久未至,军中不安。田兴晨入府,士卒数千人大噪,请为留后。兴乃谓众曰:勿犯副大使,守朝廷法令,申版籍,请官吏,然后可。皆曰:。兴乃杀蒋士则等,迁怀谏。魏博监军以状,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上从之,以兴为魏博节度使。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上以语绛,绛曰:田兴不贪专地之利,归命圣朝,陛下奈何爱小费而遗大计,不以收一道人心!上悦,曰: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十一月,遣知制诰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钱百五十万缗赏军士,六州百姓给复一年。军士受赐,欢声如雷。成德、兖郓使者数辈见之,相顾失色,叹曰:倔强者果何益乎!十四年秋,田兴入朝,上待之尤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B.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C.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D.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不有重赏过其所望/则无以慰士卒之心/使四邻劝慕/请发内库钱百五十万缗以赐之左右/以为所与太多/后有此比/将何以给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勇力,军中赖之”与“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滕王阁序》)两句中“赖”字含义相同。
B.“然则向日分兵之策”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两句中的“向”字含义不相同。
C.“数以爱憎移易诸将”与“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以”字含义不相同。
D.“魏博监军以状闻”与“博闻强识,明于之乱”(《屈原列传》)两句中“闻”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季安去世后,皇上与宰相商讨魏博节度使的相关事宜,臣子们意见有所不同,皇上最后同意招安政策。
B.李绛向宪宗提出建议,朝廷应采取分散各地藩镇将领兵权的策略,令诸将势均力敌,避免他们因兵权集中而嚣张跋扈,趁机谋乱。
C.宰相李吉甫先是主张对魏博用兵,后又在魏博易主的时候,建议朝廷观其变化,但他的意见都遭到了李绛反对,也未被宪宗采纳。
D.李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建议得到了宪宗的支持,避免了战争,任命田兴为节度使,后犒赏军士,免除魏博一年赋税,并在田兴入朝时善待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将势均力敌,莫能相制,若常得严明主帅以临之,则粗能自固矣。
(2)朕所以恶衣菲食,蓄聚货财,正为欲平定四方,不然,徒贮之府库何为!
2024-04-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长勺。公将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材料二:

楚人伐宋救郑。宋公将战。太司马固谏曰: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注释】:①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②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③儳(chán 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巳朔,干支纪日的一种。古人常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顺序搭配以纪年、月、日时。
B.寡人,古代多用作国君的谦称。除“寡人”外还有“孤”“朕”等词也可作国君“谦称”。
C.材料一“公将鼓之”的“鼓”与材料二中“阻而鼓之”的“鼓”是同一个意思。
D.司马,指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琵琶行》中“江州司马”中的“司马”即是此意。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故/真无马邪
B.战长勺/宋公及楚人战
C.小大狱/天弃商久矣
D.可一战/楚人伐宋救郑
3.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鲁庄公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材料二宋襄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未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B.两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及子鱼的论战写得详细,而对两场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C.材料一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D.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B.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C.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D.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2024-04-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生素养测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注],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犹,遣使臣督促。郡守曰:“叶先生方闭门制作,研味经史,志图挺立,必不屑进,未可促之。”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上乃赦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会天子御延英促召四人,欧但热中而已,当时以足击嘉,而平亦以口侵陵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欧阳悔曰:“陛下以叶嘉见托,吾辈亦不可忽之也。”因同见帝,阳称嘉美而阴以轻浮讹之。嘉亦诉于上。上为责欧阳,怜嘉。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臣虽言苦,久则有效。”上顾左右曰:“始吾言嘉刚劲难用,今采见矣。”因合容之,然亦以是疏嘉。嘉既不得志,退去阆中。上以不见嘉月余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思遇如故

(选自苏轼《叶嘉传》,有删改)

[注]陆先生,指陆羽。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上以不见A嘉B月余C颇思嘉D因命E召F至G遂恩遇H如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K (       
A.善,指赞许,与“咨诹善道”(《出师表》)中的“善”字意义不同。
B.京师,中国古代对首都的称呼,《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
C.“因顾谓侍臣曰”与成语“三顾茅庐”中的“顾”字意义相同。
D.鼎镬,本是古代两种不同的炊具,文中指用来施酷刑的刑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嘉年少时就注重好的品行,有人劝叶嘉习武。叶嘉不屑于“一枪一旗”之武。立志要成为“天下英武之精”。
B.叶嘉看到皇帝的诏书后并没有马上答应入京,在郡守亲自到山中劝说后,叶嘉才答应入京觐见皇帝。
C.面对皇帝酷刑的恐吓,叶嘉表现出了无所畏惧的态度,得到了皇帝的认可,皇帝把叶嘉安排到了重要的部门。
D.欧阳高等人嫉妒叶嘉刚来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叶嘉,有一次趁皇帝召见时羞辱叶嘉。叶嘉因刚来只能忍气吞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2)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5.叶嘉是如何被“汉帝”知晓的?请概括说明。
2024-04-1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子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

(选自《韩非子•说林下》)

材料二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选自《孟子•离娄上》)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齐曰A使B乐正子春C来D吾将E听子F鲁君G请H乐正子春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以其雁往”与“衡阳雁去无留意”两句中的“雁”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B.怪,认为……奇怪,与《三峡》中“绝𪩘多生怪柏”的“怪”意思不同。
C.黥,又称墨刑,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
D.焉,疑问代词,哪里,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的“焉”意思与用法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君因为喜爱谗鼎而留下了它,乐正子春恪守自己的信用而婉拒了鲁君让他出使齐国的请求。
B.北门徙木就能够获取五十金,政府取信于民,在此基础上颁布法令,秦国百姓无不遵照执行。
C.孟子认为处于下级的地位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就无法治理好百姓,不能得到朋友信任就不能得到上级信任。
D.隐居的伯夷与姜太公都认为周文王善于赡养老人,于是归依文王,从而带动了天下百姓归依文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5)同为取信于人,乐正子春与商鞅的做法有哪些不同?
2024-04-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