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52 道试题
1 . 按要求作文。

激活,是指刺激机体内某种物质,使其活跃地发挥作用。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许多领域都需要激活来推动发展。

请以“激活”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昨日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 . 按要求作文。

整理听课笔记,可以让学习更有效率;整理房间,可以让生活更有条理;整理情绪,可以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整理可以让我们得到更好的结果。

请以“整理”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2024-05-14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作文-微写作 | 较难(0.4) |
3 . 请以“穿越时光”为开头,写一首小诗或抒情文字。题目自拟。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2024-05-1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
4 . 学生会要组织一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并写出设计理由。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2024-05-1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
5 . “文字讨好”是指线上聊天时字斟句酌地使用词汇,并外加表达感谢等情感的符号和表情。有人认为这是被迫讨好,有人认为这是出于礼貌和真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阐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2024-05-1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6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北京,如果想在城区寻一处赏柳的好地方,老北京人多半会推荐长河。②历代京城的引水河道是长河。③清乾隆年间长河经过疏浚修缮,成为供皇室成员从紫禁城前往颐和园、圆明园等西郊御苑的专用水路。④乘着画舫式的游船,水中碧波荡漾,两岸杨柳依依,柳枝铺陈水面,满目春意盎然……这就是著名的长河观柳。⑤买上一张全程票,从北京动物园码头出发,到紫竹院公园的紫御湾码头换乘,从南长河转昆玉河后,最终到达颐和园南如意码头。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多半”一词不可以删掉。
B.③句中两处画线的句子,位置可互换。
C.④句中的成语“春意盎然”可改为“春意阑珊”。
D.⑤句中可补充主语“游客”。
(2)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请改写第②句,使文段表达更为连贯顺畅。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024-05-1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金上京镜像

2005年夏天,在距哈尔滨几十公里外的阿城博物馆,我平生第一次见到那么多集中陈列的铜镜。一眼望去,似有无数个被乌云遮蔽的月亮,闪烁着幽暗的微光,在日出前的晨曦里一起庄严沉落。

铜镜的皮色呈灰绿、草绿、墨绿、银灰多种,历时八百余年,仍完好如初,不裂不腐,从宁静而迷蒙的绿晕中,透出岁月的悲凉和沧桑。工艺略显粗糙、犹如浮雕般简约的图饰,明朗而流畅地刻录了女真民族的文化特征,以及与汉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这些铜镜,已成为金史的形象补遗和金源文化的生动例证。

金人好镜?那样一个生猛骁勇的民族,竟然也是爱美的吗?

从绥滨县出土的铭文镜上,那些朴素而美丽的铜镜纹饰,全都铸刻在铜镜的背面,展馆将那光滑透亮的镜面悄悄敛藏,沉默无语地背对观者,展出的是铜镜背面的纹饰。自从清代玻璃镜自西方传入后,铜镜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古人用以梳妆整容的铜镜,失去了当初的实用功能,被今人之手转化为审美和文化研究的对象。

究竟是铜镜变成了历史的证物,还是历史物化成了铜镜?

史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出生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畔。他骁勇善战,创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今阿城区)。完颜阿骨打认为世上只有金子不会变也不会坏,金子色白,完颜部又崇尚白色,按出虎水恰为女真语的意思,故以为国号。至完颜合剌继位,正式命名会宁府为上京都城。金王朝在金上京历经四帝,南下灭辽、宋两大王朝,成为北中国最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公元1149年,由于物资运输与公文传递以及旧朝民心难服等诸多原因,海陵王完颜亮在即位后不久,毅然决定废黜上京称号,南下迁都华北燕京。他撤离故土,走得如此决绝。海陵王毁城南迁,自绝后路,是要从根上断了女真人思恋故土的念想。铜镜辗转南北,亦是要把关内关外的阳光都一并收拢其中。此后金上京一度衰落。

直至金世宗即位后,为维护女真旧俗赢得民心,曾重修上京宫室作为陪都。至金末,元军攻克金上京,皇城内仅剩下一片残垣焦土,繁华落尽,灯灭星稀。时历几百年风雨,女真后裔满族再次入关,建都燕京,女真人的祖地金上京,从此被彻底废弃。如今的东北人,都知道阿城会宁府城墙遗址内种植的大蒜,个大味浓,辛辣甘甜;而百米之遥城墙外的农地,种植的蒜头则其味寡淡,比之会宁府的蒜头大大逊色。有人说,金上京遗址出产的蒜头,浓缩了金源文化几百年的精华,可在咀嚼中重温金人开疆拓土的艰辛。

燕京作为都城,始自海陵王,历经元明清三朝。海陵王毁了金上京,却创造了新燕京。古旧的铜镜,映照了一座城池的毁灭,伴生着另一座城郭的诞生。目光穿透镜面,遥远喧嚣的影像,由模糊渐渐趋于清晰:有疾驰的马队从镜中奔来,那一条从金上京到燕京的漫漫迁徙之途,恰是一条各民族融合之路。

我在一面海东青鸾兽镜前驻足,海东青三个字,让我倏然心惊。镜子背面的图饰中心内区是一头神兽,外区周边一圈为蹲守的数只鸾鸟——海东青。海东青形如隼却性猛,善捕天鹅。据《辽史拾遗》记载,海东青,大仅如鹘,既纵,直上青冥,几不可见。俟天鹅至半空,自上而下,以爪攫其首,天鹅惊鸣,相持殒地。海东青的体积仅有天鹅的五六分之一,一次却可击落三四只天鹅,然后扬长而去……海东青恰恰产于女真人肇兴之地,也许正是为了证明一个崛起的弱小民族,敢于挑战强国的勇气和实力。时隔近千年,如今被誉为东方之鹰的海东青,已成为满族祖先的精神象征。

图纹逐渐变得凝重,我惊讶这平面的镜子,竟然可以看到如此粲然的立体影像。

展厅柔和的光线,在几百面铜镜上折射出幽幽绿莹,交错辉映,竟让人生出几分幻觉。想象着当年金上京鼎盛时期的酒宴上,善骑射喜渔猎的女真人的萨满乐舞,曾是何等率性、欢快、狂野和虔诚。曾有文字记载萨满舞……五六妇人,涂丹粉,艳衣,立于百戏后,各持两镜,高下其手,镜光闪烁,如祠庙所画电母——可有人见过持镜跳跃的舞者?日光、月光、星光、火光,均在镜中旋转,犹如火炬与闪电的亲吻……那该是怎样奇妙的创意和画面啊!

查阅相关史料,发现金代铜镜的兴盛,竟是源于缺铜。金国禁铜极严,不允许私人生产,铸出铜镜,须由官方检验镜背边缘的刻款和押记。铜镜一时成为紧俏升值的硬通货,百枚小铜钱即可铸成十厘米的铜镜转卖官府,因此造成民间私自销钱铸镜之风流行,也因此为金上京博物馆留下了如此丰厚的铜镜艺术馆藏。

恍然明白何谓背景一词:墨绿的铜镜背面,潜隐着推动历史发展的经济动力。历史的真相和岁月掩藏的所有密码,有时,却藏在镜子背面沉寂的暗角里。

(取材自张抗抗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展馆将那光滑透亮的镜面悄悄敛藏              敛藏:收起
B.浓缩了金源文化几百年的精华                      浓缩:凝聚
C.竟然可以看到如此粲然的立体影像               粲然:鲜明
D.却藏在镜子背面沉寂的暗角里                      沉寂:沉稳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铜镜是女真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B.金王朝以“金”为国号,与金子的特质、颜色相关。
C.作者对满族入关建都燕京而废弃了金上京痛惜哀叹。
D.本文想象与联想丰富,语言深邃,读来有沧桑之感。
3.文章引用了“海东青”和“萨满舞”的相关史料,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分析其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标题中的“镜像”包含了哪几层含义。
2024-05-1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8 .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诗人对于神仙世界的想象,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写梦境中天界辉煌灿烂:“____________。”如《鹊桥仙》写牛郎织女相会短暂,难舍难分:“柔情似水,____________!”又如《李凭箜篌引》写音乐动人,让月亮上的人物、动物不眠不休:“______________。”

(2)毕业前夕,小东找到老师,希望老师给自己题写寄语。老师以《论语》中“_______________”鼓励他多向别人学习借鉴,不断进步。

2024-05-14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9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柳

薛能

轻轻须【1】重不须轻,众木难成独早成。

柔性定胜刚性立,一枝还引万枝生。

天钟和气元无力,时遇风光别有情。

谁道少逢知己用?将军【2】因此建雄名。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3】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4】

注释:【1】须:是,自。【2】将军:指西汉周亚夫,曾屯兵名叫细柳的地方。【3】解:能。【4】清霜:指秋天。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诗首句中“轻轻”言新柳身姿轻柔,但句尾的“轻”有轻浮之意。
B.薛诗“柔性”句写柳树比“刚性”的“众木”更易适应环境而生存。
C.薛诗“天钟”句写大自然既赋予柳树以温柔,又赋予它强悍的力量。
D.曾诗“解把”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柳絮高高扬起遮蔽了日光月色。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诗用“众木难成”来反衬柳树的“早成”,表达了他对柳树早熟的好感。
B.薛诗用“别有情”三字引发读者想象柳树逢时生长、风韵宜人的优美景象。
C.曾诗写柳枝借东风飘舞,柳絮漫天,以及预示柳树凋零的过程,意蕴深长。
D.两诗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诗人的人格追求寄托在对柳树的描写之中。
3.两首诗同样咏“柳”,在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24-05-14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注】哉?人焉廋哉?(《为政》)

②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

③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注】廋:隐藏。

(1)请将画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观其所由
②以德报怨
(2)以上三则材料,对你树立正确的交际观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4-05-1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