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4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乞丐

契诃夫

①“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现在失业了。”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他,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觉得以前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

②“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对我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这很下流,这是诈骗!”

③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对天发誓,但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先生!”他说,一手按到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不是大学生,也不是乡村教师。我原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不说谎又有什么办法呢?”

④“胡说!工作呀,这就是办法!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

⑤“好吧,我可以劈……”

⑥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把厨娘叫了出来,对她说:“奥莉加,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斯克沃尔佐夫赶紧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看到他们进了院子。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的同伴,打开锁着的板棚,“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

⑦厨娘将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破衣人迟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

⑧斯克沃尔佐夫的气愤已经消散,他感到有点不安,有点惭愧。他回到书房,“我这样做是为了他好。”一小时后,奥莉加来报告,木柴已劈好。“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每月都来,活总是有的。”从此,他经常出现:有时把雪扫成堆,有时收拾板棚里的杂物。斯克沃尔佐夫搬家也雇他来帮忙。破衣人没有喝酒,很少说话。搬运完之后,斯克沃尔佐夫吩咐人把他找来。

⑨“我看得出来,我的话对您起了作用,”他说着,递给他一个卢布,“这是您的工钱。我看得出来,您没有喝酒,也不反对工作。您叫什么?”

⑩“卢什科夫。”“那么,卢什科夫,我现在介绍您去做一份工作,您拿上这封信,明天去找我一个同行,他会给您一份抄写的工作。好好工作,把酒戒了,别忘了我对您说的话。”斯克沃尔佐夫很得意,自己总算把这个人拉到了正道上。

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

“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

“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

“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您那时讲得很正确,这一点,我当然至死都感激不尽。不过,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

“这是怎么回事?”

“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唉,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你怎么不死呀!’然后坐在我对面,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也要遭火烧!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她为我耗了多少心血,为我流了多少眼泪,这些我没法对您说。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要知道,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全是她劈的!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不再酗酒,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不过现在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

(有删改)

1.第①段和第段关于“乞丐”的外貌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乞丐”破败的穿着、醉酒的外貌,表现其潦倒落魄。
B.第段写“乞丐”穿的是“羊羔皮”“海狗皮”,表现其生活境遇的好转。
C.作者通过这两段对卢什科夫的外貌描写,运用对比,为情节的展开留下了悬念,埋下了伏笔。
D.在律师看来,卢什科夫外貌的变化是因为他对“乞丐”的帮助,表现了律师自以为是的性格特点,与厨娘对“乞丐”的帮助相映成趣,使情节展开更为虚幻、曲折。
2.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斯克沃尔佐夫开头毫不留情痛斥乞丐,是因为乞丐利用了他的仁慈,亵渎了他的好意。这与两年后他见到卢什科夫时感到非常高兴形成鲜明的对照。
B.卢什科夫以冒牌教师、冒牌大学生的身份行乞,只是因为失业、挨饿,才沦落到如此地步。虽然工作能力强,有手艺,但别人不要。
C.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气愤已经消散”,说明他被乞丐的可怜身世感动了,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帮助他,为下文做伏笔。
D.奥莉加先“恶狠狠地推开”,后骂“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也要遭火烧!你这苦命人啊!”可见她对乞丐始终没存丝毫好感、同情。
3.假如小说从卢什科夫的视角运用第一人称叙事,与原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相比较,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请简要阐述。
4.有人说本文结尾画龙点睛,构思巧妙,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妙处。
2024-04-01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光合作用最理想的颜色是黑色。从理想的情况来说,,因为这样它就可以吸收所有颜色的光,可以更大限度地利用这些光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能量。然而,

这就要从远古时期谈起。地球上最初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作用的是一种原始细菌。因为能够透进海洋里的光是很少的,所以,这种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必须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才够制造能量。因此,这种植物就呈现很暗的颜色(有点像我们吃的海带的颜色)。比如,生长在深水中的红藻含有一种叫藻红蛋白的物质,,所以它的叶子几乎是黑色的,这对在深水中进行光合作用是最理想的。

后来,地壳运动使海洋变成了陆地,这些植物必须适应环境变化。它们生长在有充分光线的地方,再像原来那样,吸收所有颜色的光就容易被强烈的光线灼伤了。绝大部分的陆生植物,由于光线充足,绿光完全没被吸收利用,而是都被反射出去了。我们眼睛接收到这种光,所以看到的植物大多呈现出绿色。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依据第3段内容,简要概括我们“看到的植物大多呈现出绿色”的原因。
2024-04-01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日前,智跑重庆国际城市定向赛将城市地标和旅游热点区域纳入比赛线路,约7000名选手以轻轨、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为载体,通过25条比赛线路探索城市,城市之美

和常见的竞技赛事、大众健身赛事相比,城市定向赛参与门槛低,兼具挑战性与趣味性。比赛当天,年轻人都跃跃欲试,地走出家门,和三五好友一起开启一场健身和“寻宝”的特殊旅程:在大街小巷间穿梭,在特色打卡点留下到访的足迹。城市定向赛难度较低,但比赛内容,有飞盘、腰旗、橄榄球等多项新兴运动。各年龄段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人们在健身的同时,还能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

随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户外运动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方式,对体育健身质量也有了更高期待:完成赛事设计的各种任务,不仅能收获惊喜和感动,还能运动健身。

如今,“年轻化”“时尚化”正成为体育赛事发展的潮流,将赛场设置在寻常巷陌之中,不仅能提升群众的参赛体验,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城市的体育文化,为全民健身注入了新动能。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寻宝”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们破坏环境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让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B.春节期间,一款名为“加特林”的烟花占据了全网注意力,它因射速快、火力猛而得名。
C.随着哈尔滨等地冰雪旅游运动热度的升高,相关部门提醒游客冬季赏冰乐雪,要科学防护,谨防“动”伤。
D.春节档电影《热辣滚烫》带火了健身经济,不少健身场所在春节之后迎来了“开门红”,市民健身热情高涨。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2024-04-01更新 | 2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4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雍也》里,孔子认为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描绘了阿房宫楼阁众多、不计其数的情形,其中展示走廊和屋檐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爆全网的龙年春晚歌曲《上春山》充满古诗词的韵味,其中歌词“东风拂人面落花作簪”中“东风”这一意象也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又如“________________”。
2024-04-01更新 | 2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欲得民之心而可以为治,则是伊尹、管仲无所用也,将听民而已矣。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夫婴儿不剔首则腹痛,不福痤则寝益。剔首、福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犹啼呼不止婴儿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今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以上为酷;修刑重罚以为禁邪也,而以上为严;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疾斗,所以禽虏也,而以上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

材料二:

(武帝)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蹉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跃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国者。

(节选自《汉书·武帝纪》)

[]①臧获:古称奴婢。泛(fěng)驾:把车子弄翻,指不受驾驭。跅(tuò)弛:放纵不羁。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然犹啼呼A不止B婴儿不知犯C其所小苦D致其所大E利也F今上急耕田垦草G以厚民产也H而以上为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伐,指功劳、功勋,与成语“自矜功伐”中的“功伐”含义不同。
B.起,指起用,与《过秦论》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的“起”含义不同。
C.非常,指非同寻常,与《鸿门宴》中的“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含义不同。
D.绝,指偏僻的、辽远的,与《蜀道难》中“可以横绝峨眉巅”的“绝”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澹台子羽有君子仪容,宰予言辞高雅有文采,孔子与其相处后发现他们的行为和智慧比不上仪容和言辞,可见圣人也会有失误。
B.魏国听信孟卯的花言巧语,带来了华阳之战的惨败;赵国听信赵括的纸上谈兵,造成了长平之战的大祸。这都是任用能说会道的人而铸成了大错。
C.在韩非子看来,“发齿吻形容”指如果用打开马口看牙齿的方式来形容马的优劣,就是伯乐也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D.韩非子认为如果得民心就可以治理好国家,那么伊尹、管仲就没有用处了,只要听任民众就可以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
(2)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选拔人才,韩非子和汉武帝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4-04-01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思维导图)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

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

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一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如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们可以继承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虽然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但是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已没有多大的启示意义。
B.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在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塑造着、强化着甚至决定了差序格局的长期存在。
C.差序格局深深嵌入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历史惯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D.费孝通《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网络的中心是“己”,各个网络的范围都不相同,界限模糊,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的思维导图可以看出,费孝通先生试图通过与“团体格局”的社会结构相比较,来阐明“差序格局”的概念内涵。
B.材料二在论述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引证法,通过直接引用《乡土中国》中的论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另外多处使用例证法,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增强说理的透辟性。
C.材料二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采用递进式结构,从三个方面揭示“差序格局”的特点,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D.材料三中引用梁治平的话,意在说明:传统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当下;传统可在历史中追寻,也能从当下发现,这对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很有意义。
3.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     
A.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弟子规》)
B.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C.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则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
B.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C.材料二侧重论述“差序格局”等级性、伸缩性、壁垒性等三大社会特征,并指出在现代中国转型时期“差序格局”呈现的新变化。
D.材料三侧重从崇尚现代文明的角度,让人们认识到“差序格局”及《乡土中国》在当代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从而继承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
5.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简要分析下面这一情节如何体现“差序格局”的伸缩性。

《红楼梦》第四回“雨村判案”故事的梗概为:冯家和薛家因为争买一个丫头(其实是甄士隐女儿甄英莲)而生争执,拐子收了冯家钱又将丫头卖给薛家,薛蟠便喝令手下人把冯家公子冯渊打死了。贾雨村正要判案的时候,一个门子拦住他,给他看“护身符”,贾雨村便改了判决结果,向冯家说薛蟠得病死了,让薛家给冯家多赔了点烧埋银子,冯家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贾雨村断了此案,急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

2024-04-01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卷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冰心在《春水》中有这样一句短诗:“墙脚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著名演员陈道明却认为:“孤芳自赏已经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因为要孤芳自赏,你就必须坚守自己的个性和原则。至少,它还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 .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下列对这两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颔联使用反问的方法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劝告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B.杜诗中,作者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还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措辞直接,入情入理。
C.“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上句写景,使人想见山园林木葱茏,环境清幽。下句言情,表现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
D.辛词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故,不雕琢,如同家常语一样,将主人公的神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耐人寻味。
2.这两篇作品都写到了扑枣者,试比较杜甫和辛弃疾对扑枣者的态度和情感的异同点。
2024-03-29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将碳纳米管与液态硅混合,并使用薄膜涂抹器均匀涂抹,形成薄层阴极,该阴极也作为人造肌肉的传感部分。阳极则由软金属网切割制成,致动层夹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液体材料固化后,就形成了这种新型人造肌肉,通过施加不同的电压,该人造肌肉可快速改变其硬度,且可连续改变30次,具有显著的响应优势。该人造肌肉__A__,研究团队可通过监测电阻变化了解其变形情况,不再需要额外配置传感器,简化控制机制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这种新型人造肌肉具有与天然肌肉__B__,这种柔性致动器能够承受长度方向超过200%的拉伸,卓越耐用。

新型人造肌肉能与人体无缝融合,或可帮助残疾人完成基本日常任务。另外,将这种自感应人造肌肉与可穿戴设备集成在一起,促进康复训练期间肌肉功能的恢复。赋予机器人,特别是那些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机器人自我感知能力,是迈向真正仿生智能的关键。这项研究标志着人机集成至关重要地迈出了一步,为柔性和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发展制定了新蓝图。

1.下列句子中的“基本”和“或可帮助残疾人完成基本日常任务”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这是中国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作出的又一贡献。
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C.人民是国家的基本,是国家的命运与未来的决定力量。
D.该产品的质量基本合格,暂时还不能投放市场售卖。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3-1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史馆里陈列着很多旧农具、旧物件,其中,让我久久端详、不舍离开的,是一张张__①__、布满裂痕的木犁!一张犁,它朴实得像一头躬身向前、埋头苦干的牛;它英勇得像一张坚忍的弓。而今,无论多么现代的大机械代替了它,无论它现在多么寂寞,它都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

我到过乌江畔的一个小山村,村边是几十丈高的悬崖峭壁,下边就是大气磅礴、激浪滚滚的乌江。那里耕地极少,山上山下全是石头,拢一把土、摘一筐玉米棒都是难事。许多人家便外出谋生,或坐到江边峭壁下等活儿——为逆流而上的大船拉纤。我走过那些纤夫身边,望着他们乌黑的身躯、深弯的腰身和紧绷在肩头的纤绳,听着他们一声声高亢而有节奏的呼吼,蓦然忆起《黄河大合唱》中的那些山呼海啸。一根粗糙的纤绳,将他们弯曲的身影连成一串,看上去就像一张张犁——这就是中华民族__②__、自立自强的精神啊!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一张犁,它朴实,它英勇”,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024-03-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