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0296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在沉默中爆发,在沉默中灭亡。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1.文中画横句的加点字的有无对该句的表意有怎样的影响?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材料二:

李白的少年时代,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大约在18岁时,他隐居大匡山读书,从赵蕤学纵横术。20岁游成都,蜀中侠士风概对李白也有影响。27岁与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从此以安陆为中心,开始他的干谒与漫游的生活。干谒失败之后,他西入长安求仕,结果是大失所望。天宝元年,李白奉召入京,供奉翰林。这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期。但不久就为朝中权贵所谗毁,天宝三载以蜴金放还的名义被迫离开长安。安史乱起,永王李璘奉玄宗普安郡制置诏,出兵东南。李白以为报国的时机已到,入永王幕,慷慨从军。而此时肃宗李亨以叛乱罪讨伐李璘。李白也因反叛罪蒙冤入狱,长流夜郎。乾元二年(759),他在流放途中遇赦放回,流寓南方。上元三年(762)病逝,年62岁。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有删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从江上遨游写起,以木兰桨、沙桨舟、玉箫、金管、美酒等精美之物,描绘了一幅江上行乐图。
B.“仙人”两句用典,一述仙人子安驾鹤而去,一讲海边玩童有心捉鸥而不得,黄鹤、白鸥有象征义。
C.“屈平”两句运用对比,屈原因辞赋而名垂青史,楚王虽曾雄踞一方,但终将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
D.“兴酣”两句看似在盛赞屈原,实则是借屈原褒扬自己,即杜甫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郭沫若认为该诗是李白晚年长流夜郎、遇赦返回江夏时所作。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郭沫若论断的合理性。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曰:当今两主之命县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汉五年,汉王与淮阴侯韩信、建成候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使者至,告韩信、彭越。二人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6处。
使 人 言 汉 王 曰 齐 伪 诈 多 变 反 复 之 国 也 南 边 楚 不 为 假 王 以 镇 之 其 势 不 定 愿 为 假 王 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指打开、开启,与《促织》“窥父不在,窃发盆”中的“发”词义相同。
B.衣,破音异读为“yì”,由名词转为动词,“食我”中的“食”也是同种用法。
C.壁,指军营及围墙、防御建筑等设施,与“作壁上观”中“壁”的词义相同。
D.大司马,古代官名,掌管邦政,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属同一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破齐之后自立为王,刘邦得知后虽心中不悦,但是迫于形势也只能假意应允。
B.蒯通认为韩信是左右未来政治走向的关键因素,于是主动献策,向韩信言明利害。
C.对于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到达会师地点,刘邦深感忧虑,张良却认为是情理之中。
D.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策,向韩信、彭越做出承诺,二人也随即出兵,集结于垓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2)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5.韩信对刘邦的脾气秉性心知肚明,为什么还屡屡触怒刘邦?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琴姐……觉慧说了这两个字又止住,马上换了坚决的语调说:没有了,接着又加了一句:我希望你们两个早点到上海来。

你路上要好生保重啊!觉民说罢,便跟着张惠如、黄存仁两人上岸去了。

他们立在岸上,他立在船头。他跟他们对望着,彼此不住地挥手。

船开始动了。它慢慢地从岸边退去。它在转弯。岸上的人影渐渐地变小,忽然一转眼就完全不见了。觉慧立在船头,眼睛里还留着他们的影子,仿佛他们还在向他招手。他觉得眼光有点模糊,便伸手揩了一下眼睛。然而等他取下手来,他们的影子已经找不到了。

他们,他的哥哥和他的两个朋友就这样不留痕迹地消失了。先前的一切仿佛是一场梦。他再也看不见他们。他的眼睛所触到的,是一片清莹的水,一些山影和一些树影。三个舟子在那里一面摇橹,一面唱山歌。

一种新的感情渐渐地抓住了他,他不知道究竟是快乐还是悲伤。但是他清清楚楚地知道他离开家了。他的眼前是连接不断的绿水。这水只是不停地向前面流去,它会把他载到一个未知的大城市去。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那里有一个新的运动,有广大的群众,还有他的几个通过信而未见面的热情的年轻朋友。

1.文中划横线部分用句号比用逗号更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2.文中加点的词语是否可删去?请说明理由。
3.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句式特点及表达效果。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熊猫比较懒散,喜欢独自行动,都有自己的领地,而且活动范围较大。它们通过特殊的气味标志领地、宣示主权。①大熊猫显著的特征是有6个脚指头,②它们擅长爬树,③喜欢在树上舒舒服服地睡觉;④且有着锋利的牙齿,⑤专门用来啃噬竹子,⑥它们是实至名归的吃货,⑦一只成年大熊猫一天可吃掉35~40公斤左右的竹子,而且,几乎吃进去就拉出来,粪便无臭,有竹子的清香。

大熊猫是世界稀有物种,。一般在每年45月发情、交配,一百多公斤的大熊猫生下像老鼠大小的熊猫幼崽,母幼体重比例10001,超乎人的想象。况且大熊猫是不称职的妈妈,没有育儿经验,幼崽基本上是自生自灭,成活率很低。然而,,且有增无减,这与它生命力顽强、保护区建立、栖息地改善、避免近亲繁殖、进行科学人工繁育、野外放归等都有很大关系。

1.文中第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归   

郑思肖【注】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注】郑思肖,原名之因,南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趙)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友人的形象和送别的地点,具有画面感,落满头发的白雪和烟水迷离的江面互相映衬,显出悲凉的气氛。
B.颔联中借“花落”点明送别时间,渲染失落、感伤的离别氛围;借“月明”劝慰友人,同时喻指两人肝胆相照。
C.一二联均未提及友人的性格节操以及千里归去的缘由,但从作者送别的深情厚谊,隐然可见这位朋友的高尚人格。
D.诗歌尾句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表达了作者在友人渐远渐隐之际,回眸凝望的怅惘之情和浓重的伤感,余味无穷。
2.简要赏析“凤凰”“麋鹿”两个意象的作用。
7日内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不幸卒于大命,将奚以告寡人?管仲曰:君言,臣故将谒之。愿君去竖刁,除易牙,远卫公子开方。易牙为君主味,君惟人肉未尝,易牙烝其子首而进之。夫人情莫不爱其子,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君妒而好内,竖刁自宫以治内。人情莫不爱其身,身且不爱,安能爱君?闻开方事君十五年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弃其母久宦不归。其母不爱,安能爱君?臣闻之:‘矜伪不长,盖虚不久。’愿君久去此三子者也。管仲卒死,桓公弗行。及桓公死,虫出尸不葬。

或曰:管仲所以见告桓公者,非有度者之言也。所以去竖刁、易牙者,以不爱其身,适君之欲也。曰:不爱其身,安能爱君?然则臣有尽死力以为其主者,管仲将弗用也。曰不爱其死力,安能爱君?是君去忠臣也。且以不爱其身度其不爱其君,是将以管仲之不能死公子纠度其不死桓公也,是管仲亦在所去之域矣。明主之道不然,设民所欲以求其功,故为爵禄以劝之;设民所恶以禁其奸,故为刑罚以威之。庆赏信而刑罚必,故君举功于臣而奸不用于上。虽有竖刁,其奈君何?且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君有道,则臣尽力而奸不生;无道,则臣上塞主明而下成私。管仲非明此度数于桓公也,使去竖刁,一竖刁又至,非绝奸之道也。且桓公所以身死虫流出尸不葬者,是臣重也。臣重之,擅主也。有擅主之臣,则君令不下究,臣情不上通。一人之力能隔君臣之间,使善败不闻,祸福不通,故有不葬之患也。明主之道: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卑贱不待尊贵而进论,大臣不因左右而见;百官修通,群臣辐辏;有赏者君见其功,有罚者君知其罪。见知不悖于前,赏罚不弊于后,安有不葬之患?管仲非此言于桓公也,使去三子,故曰:管仲无度矣。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1.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闻开方事君A十五年B齐卫之间C不容D数日E行F弃其母G久H宦不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意为“如果没有”。与《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含义不同。
B.实,意为“结果”,属名词。与《种树郭橐驼传》“早实以蕃”的“实”含义与用法不同。
C.辐辏,本意为“车辐会聚于毂”。此处形容群臣好像车辐聚集到中心一样归附君主。
D.明,此处活用作动词,意为“阐明”,与《屈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的“明”用法一致。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在重病之时提醒齐桓公,竖刁、易牙、开方的做法不合人之常情,劝谏齐桓公不要再宠信三人,但是齐桓公并未采纳管仲的建议。
B.韩非子认为,臣下应尽死力讨取君主的欢心,君主则应设置爵禄换取臣下的死力;君臣之间不是父子那样的亲属关系,而是从计算利益出发的。
C.国君有正确的治国原则,臣子就会尽力,奸邪也不会产生;否则臣子就会对上蒙蔽君主而在私下谋取私利,而管仲的建议只是治标不治本。
D.臣子的权力过分膨胀就会控制国君,隔断君臣之间的联系,君主的命令无法下达,因此明智的国君不让一人兼任他职,不让一职兼管他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去竖刁、易牙者,以不爱其身,适君之欲也。
(2)庆赏信而刑罚必,故君举功于臣而奸不用于上。
5.韩非子是如何反驳管仲“不爱其身,安能爱君”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夫妻粉

庞泽云

雨镇这个地方,最有名的是夫妻粉。这粉摊经过几代的单传,传到了鲍大勺手里,那手艺已经是炉火纯青了。

摊上只有两张案桌,是用四条长板凳支起的。案桌周围参差不齐地摆着几把竹椅、几个方凳和几个石礅。旁边,是一张放调料、碗具、家什的条桌和一个泥炉。泥炉上架着一只深底铁锅,锅上没有盖儿,却横着一个钻着密密麻麻小眼的桃木压漏。因为夫妻粉的传统忌用现成干粉条,说是干粉不鲜;都是把粉面和好了,放入压漏里挤压,直接从眼儿里落水下锅的。这样,煮出来的粉晶莹透亮,有鲜气。

这粉摊虽说简陋,却天天都挤满了食客,人们宁肯站着吃,从街沿这边站到街沿那边,也要来光顾。人多逼得手脚忙,两口子半天下来,裤裆里都是汗。

是的,这粉摊有些与众不同:只卖半天。倒不是怕忙,而是要用半天去预备调料。饭靠火候,酒靠害,百样佳肴靠调料嘛!②这粉,绝就绝在调料上。

咋绝?酱油醋,葱姜蒜,味精白糖辣子面。这些普通的玩意儿它都下,自不必说。可有两样东西,却是外界人不大晓得的,那就是娃娃椒和雅鱼汤。

娃娃椒是离雨镇十五里地青溪山上的特产。一般的椒,一粒就是一粒,可娃娃椒大粒上还背着个小粒,肉头厚,润色好,油气重,不但麻味浓,还有一股醉鼻舒肺的特殊香气。这娃娃椒在青溪山上只有几十棵树,夹杂在遍坡遍岭的普通野椒之中;而且还专爱往那悬崖峭壁上长。

雅鱼则是雨镇边羌江里的独产珍品。肉细嫩,且无刺,熬出汤来,又白又酽又鲜,可是,这鱼专生于江边激流拍岸处的石穴、石腔,要得此物还有几分危险。历来夫妻粉的摊主儿都有上青溪,悬采娃娃椒;下羌江,险捉雅御鱼的本事。不然,就当不了摊主。

然而,也曾有人把以上调料样样数数弄了个齐,但做出粉来,却仍然比不上夫妻粉。他们不晓得,这料的齐全,还只是事情的一半;还有那怎样配料的另一半呢?

配调料也像和墙泥、抓中药一样,得严格地讲究比例,这就全靠人的摸索了。

如今的鲍大勺,是在怎样配调料?那是金口玉牙也问不出来的。③人们只是传说着,说他都是五更半夜起来配,把窗户掩了,把门闩子上了,还要用屁股抵着门扇,连他婆娘都不许看

在鲍大勺这辈夫妻粉摊的食客中,有一个是最为精细的了,那就是糖酒公司退休的袁老头儿。这老头原是公司的品酒员,那味觉器官灵得令人吃惊。用这张嘴来吃粉,那体验当然就比别人更为深、细,评价得也就更为中肯。这几年老头儿退休在家,嘴闲得慌,没那么多酒品了,就一头扎进了雨镇的小吃摊儿,这夫妻粉摊当然是常来的。

喂,鲍老板,有一回,袁老头儿吃完粉,一边捏着根火柴剔牙,一边就对夫妻粉评起来,这粉,入口酸辣,入喉麻辣,回味香辣,酸中有甜,甜中有咸,香中透鲜。安逸得很哟!我的舌头都差点吞下去了。

鲍大勺犹如高山流水遇知音,自然惬意。一乐之下,便把自己那张竹马架搬了出来,给袁老头儿做了一个专座,只有他来才打开。

随着生意兴隆,票子大把进,婆娘便来话了:我说,把这套破家什换了吧。马要鞍装,人要衣裳,这粉摊也该伸抖伸抖了。

你晓得个球!肥狗有肉在毛里边,乌龟有肉在壳壳头。桌椅吱嘎,篷子补巴,这是祖训。

既不肯换摊子,那就多卖半天嘛,婆娘忍不住又说,大家都在向钱看,咱不当出头鸟,也别做排尾雁呀。

多卖半天?鲍大勺觉得婆娘说话太可笑,那找哪个去给我下江捉雅鱼?第二天还卖不卖了?

我说你就是个铁脑壳,三根砧子打弯了都打不透。离了红萝卜就不成席啦?没有雅鱼汤,就用草鱼汤顶嘛。

鲍大勺眼睛一鼓,想发火,但和婆娘的眼光一碰,又马上收住了。他看到婆娘的眼睛有些发红。于是,便赔了个笑脸,口气软软的:

嘿嘿!这鱼汤怎么能换呢?祖上没这个规矩,再说,让人吃出来,不就丢人现眼了嘛。

你呀,就是……就是什么,婆娘一时找不到合口的词儿,就跳过去说,那些吃粉的哪个不是窸窸乎乎,几个三下就搅完了?还像戏台子上吃饭呀,慢下慢下地品?孙二娘开黑店,用人肉包包子,不是看到几根什么毛,武松还吃不出来呢!

不会品?袁老头儿会不会品?

雨镇上有几个袁老头儿?他不来,又咋样?

是的,就是袁老头儿不来,也不会影响夫妻粉生意的。夫妻粉名声在外,就是换了鱼汤,一般人马上也不会就吃得出来。特别是那一群一群来雨镇旅游、公干的人,他们晓得个啥?

可是,鲍大勺还是不愿这么做。

婆娘拗不过他,最终只好骂一句了事:你狗日连这点形势都看不清,早晚有你着辣的时候!

婆娘的话真还说准了。不到两月,鲍大勺碰到了难事:由于农村的承包越来越彻底,青溪山的林坡划给了十户农民。要吃娃娃椒,只剩一条路:买。可是,现时的物价,又兴自调了。物以稀为贵,物以需为贵。娃娃椒对于鲍大勺来说,既需又稀,因此,人家就拿竹杠敲他了。要三十块钱一斤。天哪!比以前整整多了五倍。

这事使鲍大勺很伤心。那十户农民,可以说每回到雨镇赶场,都要吃他的粉,吃过又都不止一次地竖起大拇指连声称道,如何如何的好,还说鲍家两口子的品性也好,没有因为有块金招牌,就黑起心肠要高价。④可是,这些人的脸,怎么一下子都变了呢?手头有点娃娃椒,熟人熟事的,就能厚起脸皮说出那么高的价!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大勺的粉摊之所以只卖半天,是因为娃娃椒和雅鱼这些调料必需品的备料过程很费事。
B.鲍大勺视袁老头为知音,特意为他开设专座,这说明他非常在意顾客的用餐体验和评价。
C.鲍大勺不听妻子的劝告,执意不改变调料,体现了他不懂变通、因循守旧的性格特点。
D.小说通过写鲍大勺在社会变革后产生的经营困境,深刻揭示了传统手工艺发展中的问题。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只有”“参差不齐”“几把竹椅”“几个方凳”等突出了粉摊设的简陋,与下文食客盈门的盛况形成强烈反差。
B.句子②中的“绝”字,在下文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调料成分都是不易搞到的当地特产和珍品,二是配料比例极为讲究。
C.句子③借人们的传说为鲍大勺的配料过程增添了传奇色彩,同时也表现了鲍大勺为人的小气和夫妻之间关系的不和谐。
D.句子④中的疑问句,表现了鲍大勺对那十户农民的行为深感困惑的心理,感叹句则表现了鲍大勺对他们见利忘义的愤慨。
3.小说用了较多笔墨写袁老头和鲍大勺的婆娘,这两个人物在文中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班级开展针对这篇小说的续写方案讨论活动,同学们形成了甲乙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甲】鲍大勺最终依从婆娘的话,改变了夫妻粉的调料;【乙】鲍大勺继续坚持用原来的调料。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更好?请结合文本,阐明你的理由。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推广优良品种往往伴随着一个潜在的危险,那就是极有可能导致物种的单一化。一旦遇到特大病虫害爆发,就会难以抵挡,形成全局性的灾难。前些年,世界水稻曾经历过一场空前的灾难。一场突发的水稻黄矮病在全球大肆施虐,科学家们曾竭尽全力试图在现存水稻品种中寻找一种能够救治此病的抗病基因。也许这些稻种亲缘太近,在遍查了四万七千种水稻后都没找到所需的抗病基因。他们的搜寻不得不转向亲缘关系最远的野生品种。最后终于在印度山谷里找到一株野生水稻,它含有合格的抗病基因,从而挽救了全世界的水稻。

同理,一种迅速扩张的强势文明也会像推广优良品种那样,让人类文明呈现出一花独放的清一色局面。问题是,这种日益趋同的人类文明是否也会像物种单一化那样,潜伏着让人类遭受整体罹病的危险?

纵观全部文明史,可以看到在多数情况下,人类文明总是呈现多样化倾向。通常,各种文明并不都是齐头并进的,它们的发展也总是不平衡的。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生命周期,它们都必然地要经历发生、发展、成熟、鼎盛、衰落,乃至消亡的整个过程。一旦某种文明蕴含了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发展成一种能对世界文明整体产生巨大而又深远影响的强势文化,它就会像作物优良品种那样,以高屋建瓴之势无可阻挡地向整个世界迅速扩展,打破原有的多样性文化格局,排挤形形色色的本土文化,成为独占鳌头的主流文化。这种一统天下的态势不可避免地会使世界文化走向单一化。

两百多年来,以西方文明为本体的现代工业文明异军突起,崛峙为一种迄今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是咄咄逼人的强势文明。这种文明借助强大的科学技术实力,发达的交通运输,迅捷的信息传送,以及遍布全球的金融贸易网络,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在极短时间就将其推进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简直就像一台超强马力的巨型推土机,在我们这个星球的整体球面上任意地纵横驰突,往来推碾,一时间大有铲平一切异己文化之势,使得人类文明空前的模式趋同、价值趋同与形态单一化。说起来真叫人腻烦,今天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在同一时刻,喝着同一种罐装饮料,观看同一场足球决赛,欣赏同一部电影大片,或是坐在同种类型的电脑前,使用着同一家公司开发的电脑软件,玩着同一种电脑游戏……

一种文化的核心之处往往寓于它的哲学与宗教之中。植根于古希腊文化的西方现代文明,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尽管它今天盛极一时,如日中天,却也并非十全十美或有望永世其芳。这种文化与生俱来地带有两个根本性的弱点。一个是它没能跟自然和谐,在与自然的关系上都郁纡着一段发自本源的对立情结,并在它走向强盛的数百年里,让此种对立充分展露。时至今日,它已彻底打破了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的、长达170万年人类与自然一直保持的和谐关系,而且这种紧张与对立已经危及今天人类自身的生存。此种文明另一个根本性弱点在于它的竞争哲学。任何立足于竞争的理念都是重实力而轻德素的。它不仅在本质上是疏离的,而且从不否定人的原始欲望,更不需要根除近乎原罪的人性恶。作为一种社会秩序,只需限制它,规范它,通过制定些法律,立下些规矩,借以保障人类社会不致因恶欲泛滥而走向毁灭的结局。同时,它还要有意地利用人类这种古老欲望,相反相成,起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无所不在的竞争正是这种文明外表繁荣而内里残酷的症结所在。

人类现代文明确实是整体性患病了。这种发自本源的疾病必然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这种文明的整体罹病靠其自身是无法治愈的,你不可能在这种文化自身之中找到足以让其自愈的抗病基因。也许我们现在就应该着手到血缘关系最远的某些人类文明中寻求根治现代文明顽症的良方。英国学者彼得·罗素认为:我们可能生活在西方文明正在衰落的时期……我们的文明终将衰落。它自己已经证明了它的不可持续性。也许在最原始的、物质匮乏的地域中保持着某些当今世界最为淳朴高尚、最能和谐自然的人类文明。他们可能是一些土著人,但是彼得·罗素寄希望于他们。如此看来,这些淳朴民族所聚居的僻远之地完全有可能成为续接人类香火的诺亚方舟

对我们来说,最明智的选择也许就是像保护濒危珍稀物种那样保护我们的诺亚方舟

(选自詹克明《空钓寒江·保护诺亚方舟》,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当生命力非常旺盛的文明发展成为“强势文化”,就会导致世界文化单一化。
B.西方现代工业文明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强势的文明,以锐不可当之势,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推进到世界各地。
C.西方现代文明崇尚“竞争”哲学,这必然导致它与自然对立、重实力而轻德素等自身难以克服的根本性弱点。
D.西方现代文明不仅不否定人的“原始欲望”,不根除“人性恶”,反而会利用人类这种古老欲望来促进社会发展。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实已证明:要获得医治水稻黄矮病的抗病基因,可从亲缘关系最远的野生水稻中去寻找。
B.只要某种文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会打破原有多样性文化格局,使世界文化走向单一化。
C.西方文明虽然盛极一时,但因其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根本性弱点,必然会从鼎盛走向衰落。
D.人类现代文明自身无法治愈其整体性患病,要寻找根治现代文明顽症的良方,应当另寻它途。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人类文明领域和物种领域的问题加以类比,从而引发出共同性的结论,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给人以启发。
B.文章第三段从人类文明史的宏观角度进行纵向审视和思考,深刻揭示了世界文化由多样化走向单一化的内在机理。
C.文章第四段运用排比句式列举大量生活事例,意在阐明人类文明模式趋同、价值趋同、形态单一化的问题之严重。
D.文章引用彼得·罗素的话语,揭示了西方文明不可持续性,表明了只有原始文明才是根治现代文明顽症的良方。
4.材料中的“推土机”和“诺亚方舟”两个词语有何作用?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5.有学者认为:“如果世界各地文明的未来只有‘西化’一条出路,其结果将不堪设想。”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往往对突发的直接威胁非常敏感,可是, A 。现在,当自然灾害即将发生时,科研人员可以依托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观测设备得到信号,然后运用人工智能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判断灾情,进行预警。

科研人员在监测自然灾害时,往往会面临很多干扰信号。比如,在通过监测地震波进行地震预警时,科研人员可能会受到放炮、建筑工地施工等产生的地震波的干扰。人工智能则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分析、智能处理, B ,为科研人员节省时间精力,提升自然灾害预测的效率和准确率。

人工智能的快速计算能力, C 。比如,高分卫星图像可让救援者在短时间内获得灾情一手信息,通过匹配灾区信息与救灾物资需求,人工智能可规划出最有效率的救灾路线,还可将监测到的次生灾害等变量纳入救援规划中,及时修正救援路径、调配救灾物资。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①科研人员虽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对大多数自然灾害进行监测预警,②但人工智能其实并不比人脑“聪明”。③人工智能的准确预测是以人类能构建完善的理论模型作为前提,④科研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研究工作,⑤构建更为准确的灾害预警模型,⑥发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优势,⑦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安全保障事业。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最后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