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出门

(清)陆次云

回首望家山,渐远山渐低。

倾听岸傍语,乡音已渐移。

放舟入大河,烟水无端倪

偶逢相识人,遥呼心依依。

无如交行舟,倏忽已远离。


【注】①端倪:边际。②无如:无奈。
1.下列拟编纂的诗歌选集中,适宜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A.《明清格律诗选》B.《明清近体诗选》
C.《明清古体诗选》D.《明清乐府诗选》
2.下列选项中,适宜用来评价本诗的一项是(     
A.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皎然《诗式》)
B.夫诗,比兴错杂,假物以神变者也。(李梦阳《缶音序》)
C.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谢榛《四溟诗话》)
D.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
3.诗人将情感波动寓于叙事之中,这一写法颇有特色。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赏析。
2016·上海·高考真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2020-09-11更新 | 372次组卷 | 9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上海卷参考版)
2015高一上·上海金山·学业考试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归鹿门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鹿门,山名,在襄阳。庞公指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___________。
2.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3.简析“鹿门月照开烟树”一句中“开”字的妙处。
2019-11-11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2015高一上·上海金山·学业考试
4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港渡者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木简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予愠为戏,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犹是也夫!

(周容《春酒堂诗文集》)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命小奚以木简书从(            )            (2)渡者视小奚(            )
(3)速进,则(            )                  (4)予愠为戏,(           )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命小奚木简束书从                  ②天下之躁急自败
犹是也夫                         ④若是,则与吾业者亦有类乎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3.对“予爽然”的“爽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为不能进城感到十分懊丧。
B.为渡者的戏言感到十分恼怒。
C.为不听渡者的忠告,悔恨交加。
D.觉得自己先前的做法不对而茫然自失。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②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5.短文记叙了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悟出了一点哲理: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             
2019-11-08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2015高一上·上海金山·学业考试
5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已。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河东集》)

1.柳河东,即          ,字           ,与韩愈一起倡导             。我们上学期在语文课本中学习过他的文章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良久(            )                            (2)窥之(            )
(3)愈以为(            )                           (4)更千百年不得一其伎(         )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自西山道口径B.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C.之可上D.其一少北而
4.下列选项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投以小石B.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
C.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D.而君幸于赵王
5.翻译下列句子。
(1)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6.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西山道口”为游踪的起点,一共写了两条道,一条往西,一条往北转向东。
B.第二条道路重点不到四十丈远便有一条小河,河边的石块上面形成女城和屋栋的形状。
C.本文重点记叙第二条道。第二条道上有河流、积石,有水障和城门。
D.第二段全是议论性文字,作者故作不肯定的言辞,委婉曲折地道出怀才不遇,横遭贬逐的不平情绪。
2019-11-08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2016·上海·高考真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6 .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6-11-18更新 | 57次组卷 | 7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上海卷参考版)
2016·上海·高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真题
7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涡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翁然悦服。称为“羊岱”,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常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遂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博学能属文       (2)祜独安其室
2.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皆计所,送绢尝之(      )
A.侵占       B.侵犯     C.侵害             D.侵袭
(2)枯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
A.结交       B.连接     C.往来            D.沟通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胤今日若死,此门开耳今君亡赵走燕
B.称为“羊公”,不名也名读不知,惑之不解
C.枯女夫尝劝枯有营置视成蓄,掩口胡卢而笑
D.人臣树私背公及诸河,在舟中矣
4.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5.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 □ □ □。
6.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相关事迹羊祜的品质
安边垦田(1)__________________
徐胤当门(2)__________________
邓香归降(3)__________________
陆抗服药(4)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上海卷参考版)
2016·上海·高考真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8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湖殇   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旷远。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种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多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段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的数字。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

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候,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有删改)

1.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
2.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抒情散文,第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
4.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
5.以第~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2016-11-18更新 | 118次组卷 | 6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上海卷参考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