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4-15高一上·江苏·单元测试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座村庄的消失

杨小波

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而无可挽回的消失。时间的间隔让我每一次都能清楚地看见它向消失迈进的步伐,尽管那步伐细微得如一个人一天内的衰老。

当踏上柔软的泥地,一股亲切的气息差一点让我跌跪在地,虽然我早已对这次归来有了准备。沿着开满野花的小路,一步一步走近那绿树掩映的村庄,走近那清清池塘也盛不下的记忆时光。

田野的风裹挟着青青麦苗和金黄油菜花散发出的浓郁芬芳钻进鼻孔,瞬间涤净了我的五脏六腑。原谅我的粗心,我还从没仔细看过这片曾经无比熟悉的土地的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碧绿被一大块一大块的金黄整齐地划割,划割开碧绿与金黄的田埂上缀满青翠的草和连绵的小野花,间或露出一垄黄褐色的泥土,碧绿金黄尽头的村庄深藏在青葱森郁的树丛中。我也第一次发现绿竟有如此丰富的层次与差别,鹅黄浅嫩,过渡自然,独立鲜明,展现尽你能想像出的每一种差别的绿色。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浮在万绿丛中的叶。

村子里绿树依然蓬勃,可阻挡不住它的衰亡,像一个人那样的衰老死亡。不见了小时候攀爬过、粘过鸣蝉的棠梨树,新生出的刺槐树秧密密匝匝;在墙洞里掏过蜜蜂的泥墙已坍塌倾倒;环绕村庄曾让我整天都泡在清水里的池塘正裸露出碟子样的浅浅胸膛,仿佛一步就能跨过。那枯死的皂角树,渐被荒草湮埋的塘埂,淤塞欲平的沟渠——这不是记忆中的那个村庄。

随着一群又一群人如蒲公英种子般纷纷飘离村庄,村庄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直至消失。从此以后,村庄仅仅存活在那些飘落于另一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蒲公英的记忆深处。

村子里很静,少见人影,尤其是年轻人,更少见十年内建成的房屋。我静静地走着,像行走在一个荒寂的古庙,偶尔听见一两声鸡鸣,遥远得如同是在梦中。女儿蹦蹦跳跳,奔向前方矮墙下卧着的大黑狗。我顿时头皮发紧、双腿软麻!那狗竟懒得睁开眼皮,只是有些无奈地掉转了一下脑袋。我简直怀疑它是否是一只狗。很难想像,若在十几年前,我们一行人的到来,村里早已是狗叫声连成一片。

迎接我们的大伯热情地端出烟茶瓜子。从他弯曲的身躯,我感受到了他像村庄一样的衰老。或许,他正是这座村庄的缩影。

站在村头,穿过层层碧绿和片片金黄,向东望去,紧依公路两侧,一片林立的黄墙红瓦,那是一个繁盛热闹的集镇。一座曾经的村庄,一座城市的童年,正与身后的村庄形成鲜明的对比。转过身,向西望去,是一座隆起的土丘,土丘上密布着一排排黄土堆垒的坟茔,整齐森然,芳草萋萋。

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同样,一座城市的兴起,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只不过,维系城市记忆的方式往往要依靠发黄纸页上的墨色的文字。坚硬平坦的水泥路面覆盖了一个曾经的村庄,其实,消失的只是一个关于村庄的记忆。或者说,村庄成长为一座城市。城市兴起于村庄,正如当初村庄诞生于荒野,脚下的荒野也许正掩埋着远古的都市。这只是一种替换,一种轮回,城市与村庄的区别只是时间。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

1.“在这里,每棵树、每株草、每片叶都是一种独立的绿,绿得让人眼花,绿到你自身也仿佛要幻变成一片绿,一片浮在万绿丛中的叶。”这句话写的是村庄的树丛和原野,请赏析其表达特色和作用。
2.作者说:“我想,一座村庄的消失,是不需要太多的注释与记录的;如果有,也只是在一群人的记忆中。”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对村庄留存着哪些记忆。
3.文题为“一座村庄的消失”,哪些景象能表现“村庄的消失”?请结合全文,探究村庄消失的原因。
4.对于“村庄的消失”,作者抱有怎样的情感态度?请分析并评价。
2019-07-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必修1单元检测:专题三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2 . 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引出了高中生小红和她母亲的一次对话。请补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母亲:小红,要是你遇见有老人倒在地上,你怎么办?
小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要是他反咬一口,说是你推倒他的怎么办?
小红: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你涉世未深,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小红: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这样最好不过了。我们接着看节目吧。
小红:好的。
2019-07-0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 复习检测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对于野菜,在农谚中有“春灵芝,秋蒿草”的说法。意思是:如果在春天采食野菜的嫩芽,有败火、养颜、补气、祛毒之功效,价值顶得上灵芝草;如果到了秋天,那么就一钱不值了,只能当作柴禾烧了。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07-0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 复习检测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
4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2019-07-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 复习检测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

林景熙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注】①故朝:宋朝。封事:臣子上奏给皇帝的奏章。②林景熙:宋末爱国诗人,宋亡隐居不仕。③防秋疏:指有关军事的奏章。北方民族在秋高气爽、马匹肥壮、中原秋收完毕时入侵,故以“防秋疏”指内容为抵御异族入侵应采取的措施的奏章。
1.诗歌的第一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有何作用?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举两例进行赏析。
2019-07-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 复习检测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6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古往今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勾践__。司马迁____。曹雪芹_____。在这个意义上,守静以韧,谓之定。多养静气,能增定力。
2019-07-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 复习检测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作出决定,以立法形式将这两个日子确定和设立为国家层面的纪念日,集中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心声。
B.政协委员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言献策、深入调研,针对重要改革举措的贯彻落实情况加强民主监督,探究改革良策,发表真知灼见。
C.过去一年,也是本届代表委员履职的第一年。能不能抓住真问题、提出好建议,正是对代表委员们履职能力、履职态度的一个检验。
D.昆明“3·01”暴力恐怖犯罪,不是民族问题,就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小撮丧心病狂的暴恐分子与人道相悖、与人类为敌的罪恶行径。
2019-07-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 复习检测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上,22个省份下调GDP增速、29个省份承诺铁腕治霾;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更多改革举措呼之欲出
B.在《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动漫视频中,国家领导人首次以动漫卡通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刮目相看,两天点击量就超过了百万次。
C.雾霾治理已经成为了今年地方两会除改革外提及频率最高的热点,雾霾问题使得“环境治理”成为网民关注焦点,网民真是杞人忧天
D.央视记者柴静在美国产下女儿,许多人对其大张挞伐,是着眼于其“公知形象”或“体制内角色”,并由此衍生出一套高标规则。
2019-07-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 复习检测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远去的流萤

王本道

夏日的夜晚是极富诗意的。蓦然,感觉眼前似乎缺少了点什么——啊,应该是记忆深处那飘忽不定的萤火虫!童年与少年时代,夏夜随大人们乘凉时也曾多次见到过萤火虫。

记忆最深的当属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一所师范专科学校任教。暑假期间,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让我们到地处偏远山区的辽南东部一个叫倒马祠的地方调研。那天下午我们从公社出发,步行三十多里崎岖的山路。渐近村口,远远看到当地小学的学生们举着彩旗前来迎接我们。走在队伍最前头的一位长者,看上去已年近花甲,头发花白稀疏。见到我们他忙不迭地自我介绍说:“我是本地小学的校长,姓赵。”接着拉过身边几位年轻人说:“这是本校的几位老师,欢迎市里的老师们光临我们这穷乡僻壤啊!”

吃过晚饭,大队安排我们住宿在学校临时准备的房间里。当时还没有电灯,晚饭后,我和几位同事借着如水的月光,在学校面积不大的操场上徜徉。我们边走边聊,忽然看到从一间屋子里透出亮光,大家立刻好奇地走了过去。看到屋子里点着两盏油灯,那位老校长全神贯注地在刻着钢板,两位年轻的女教师,正用那种老式的油印机,一个推滚,一个翻页地忙活着。见到我们,老校长客气地站起身,边擦拭着额角沁出的汗水边说:“我们利用放假这几天,对照前些年的老教材,编教材,赶着印出来,不管现在社会上怎么乱,总还得让孩子们学点知识啊。”由于“文革”几年来的折腾,教育事业已被践踏得面目全非,从小学到大学,没有像样的教材,每天只能应付着上“语录”课。在这偏僻大山深处的一所简陋的小学,竟还有一位老校长,顶着难耐的酷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孜孜不倦地操劳着,这是多么坚韧顽强的守护精神!在我的提议之下,老校长和我们一起走出房门,踏着一地月色,信步走到操场前的小溪边。浸润着月色的溪水似一条银链,叮咚地流淌着岸边的绿树草丛染着月色依稀可辨。忽然有一颗米粒大的幽幽亮光从眼前闪过,接着两颗、三颗、五颗……陆续闪亮起来,此起彼伏,忽高忽低,若隐若现,时而闪烁成一片,似满天的星星撒落到小溪里。“这是萤火虫在飞呢!”“别看一只萤火虫的亮光很小,可是无数只凑到一起,也足可形成秉烛之势啊!”老校长说道。

几十年的光阴转瞬过去,夏天的月夜依然惬意静美,然而让人惋惜的是视野所及再也难觅萤火虫的踪影。“短暂的生命,努力的发光,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这些年每临夏夜,我时常默念着伊能静唱出的歌词。“我徂东山,慆慆不归……町畽鹿场,熠耀宵行。”这是《诗经》里描绘的流萤为戍边男子照亮夜路的景象。由此看来,萤火虫在华夏大地翩翩起舞至少有两千多年了,可如今在我国能见到萤火虫的地方早已是凤毛麟角,就连青岛那样美丽的海滨城市,最近从外地购进万只萤火虫放进公园里,只三天时间竟有一半死去。萤火虫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方,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马来西亚有个地方,因萤火虫十分密集,当地还为此开辟出一个旅游项目:萤火虫之旅呢。

清幽静美的夏夜,我常常想起几十年前大山深处那感人至深的一幕:萤火虫染着月色飘然飞舞,饱经风霜的老校长和他两位年轻的同事在油灯下案牍劳形。

“燃烧小小的身影,为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

归来兮,远去的流萤!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童年记忆深处那飘忽不定的萤火虫现在在都市里难觅踪影,说明我国生态环境已经非常恶化,如工业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出现了癌症村等,是单纯追求GDP导致的。
B.“……教育事业已被践踏得面目全非,从小学到大学,没有像样的教材,每天只能应付着上‘语录’课”,校长的话语暗含其对“文革”中教育遭到破坏的严厉批评与谴责。
C.作者是一个有良知的文化教育工作者,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环境的重要性。举例马来西亚的“萤火虫之旅”表明作者羡慕这样的环境,也愿为中国的环境事业贡献力量。
D.萤火虫的光亮很小,却能照亮别人,给人以精神和力量,就像老校长一样,用秉烛之势燃烧自己,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
E.文章用对比手法写由于萤火虫的急剧减少,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引用伊能静歌词、《诗经》名句表明对美好环境的期盼,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2.文章写作者暑期到乡村调研见到萤火虫的惊喜,为什么花很多篇幅写农村学校的老校长和老师呢?试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3.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简析
4.探究萤火虫有哪些内涵。
2019-07-0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 复习检测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0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轻诺者,信必寡;面誉者,背必非。                                 
①这些人真正的用意是讨好巴结权力,捞取个人的好处
②那些善于在领导面前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人,并无多少是真心钦佩
③是以,荀子直言:“谄谀我者,吾贼也。”
④有道是,“抬轿子”是因有人想“坐轿子”
⑤下饵是为垂钓,张网是为捕获,拍马是为骑马
⑥而在背后,他们往往又都是一些喜欢搬弄领导是非的人
A.④⑤②①⑥③B.③②⑤④⑥①
C.②⑤④①⑥③D.③②④⑤①⑥
2019-07-09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 复习检测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