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49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1 . 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振之以威怒       西取由余于戎
B.苟以天下之大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秦人不暇自哀       斯用兵之效也
D.为天下笑者,何也       终必不蒙见察
2024-04-23更新 | 260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士不产于秦,愿忠者众/②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B.①焉用亡郑陪邻/②损民益仇
C.①然则是所重者在色、乐、珠玉/②而所轻者在人民也
D.①今弃黔首以资敌国/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2024-04-23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3 . 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②国以富强
③西取由余于戎
④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⑤吾辈处今日之国
⑥遂霸西戎
⑦东得百里奚于宛
A.①④⑤/②⑦/③⑥B.①④/②③⑤/⑥⑦
C.①③⑤/②④/⑥⑦D.①④/②⑤⑥/③⑦
2024-04-23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4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莎士比亚作品成了一种有代表性的西方文字符号, ______________,那么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的作品相当于是一部百科全书, _______________,包括人间、天堂、海上、陆地,从一般的平民百姓一直写到骗子屠夫。又由于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戏剧文学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去了解起来就更加生动活泼,更加逼近现实社会的本来面目。

2024-04-2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句的一项是(     
A.崖当道者B.诵明月之诗,窈窕之章
C.明天南D.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024-04-2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读书(节选)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是全人类的事。每门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被湮没,全靠书籍记载才流传下来。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必定以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为出发点。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取得的成就,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纵然能前进,也还是开倒车落伍。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有了这种准备,一个人才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去发现新的世界。

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拖累,可能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肤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选自20124月《社会科学论坛》,有删改)

1.下列关于“书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籍是记载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使其不被湮没的工具。
B.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
C.书籍使读者重温了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受用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
D.书籍是一种可以帮助人的学习工具,但也可能变成我们研究学问的障碍。
2.下列关于“学问”和“读书”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获得学问,不一定只靠读书,但读书是获得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B.要想在文化学术方面求得发展,就必须研究过去人类已得的学问。
C.一个人通过读书,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从而获得必要的学问。
D.读书可以帮助人获得学问,但如果缺少正确方法,也可能阻碍人获得学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书籍难得,所以我国古代学者一生只能研究一部经书,但由于读得专而精,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
B.现在每种学问的书籍都非常多,但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初学者不能贪多求全而放弃了基本要籍。
C.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因此我们必须选择经典作品仔细阅读并深入研究。
D.书既可以多读,也可以少读,不能以读的数量的多少来衡量读书的质量。少读如果彻底,对人的作用也很大。
4.文末划线句子“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
2024-04-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B卷综合能力提升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7 . 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的特殊句式一样的一项是(     
例:是韩,公之仇也。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C.生乎吾前(《师说》)D.句读之不知(《师说》)
2024-04-22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8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B.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
C.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声音低沉
D.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2024-04-2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年来,学者们通过对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的记录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论语》的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论语》的解读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学者们通过对《论语》逐字逐句地解读,揭示其中的哲理和价值观念。例如,孔子在《论语》中提到“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表明了重视传统和经验的重要性。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则体现了孔子对于师德和教育的看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内涵,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论语》的应用是研究的另一个方面。《论语》中的智慧和道德准则可以指导人们的言行和处世之道。例如,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道德准则,即不要。这个原则在人际关系中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促进社会和谐。此外,《论语》中还有关于领导力,教育、家庭伦理等方面的智慧和教诲,对于现实生活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1.请以“《论语》”为主语开头,将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四个较短的句子,使之与下文衔接自然紧密。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材料二:

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文公出,见书曰:“嗟!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其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

(节选自刘向《说苑·介子推不受禄》)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使人召之A则亡B遂求其所C在D闻其入绵上山中E于是文公表绵F上山中G而封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君在矣”与“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唯”字含义不同。
B.“身之文也”的“文”为文饰、修饰之意,与“义过饰非”的“文”含义不同。
C.悬书,指把情况和意见要求写在缣帛上悬挂出来,多是对当局者的批评和指责,后发展成为“揭帖”。
D.表,指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文中“表”则不同,为立石碑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流亡归国后酬劳功臣,唯独把介子推遗漏了,但介子推认为晋文公当上国君,实为天意,功臣不应邀功求赏。
B.文中用不少的笔墨刻画了介子推母亲,她的三番设问,并不是催促儿子去追求名利,而是想考验儿子的意志是否坚决。
C.两文都谈到介子推对漏赏无怨的至纯、介母对其的支持;关于文公,材料一偏重赞文公,材料二偏重写文公悔愧情。
D.材料二较材料一多了“龙蛇之事”,以此借代君臣,既表现众人对介子推的同情,又赞美晋文公爱贤改过的品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2)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5.后人评价介子推为“士君子”,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