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03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子生前周游列国十四年,到处宣传他的思想,时人评价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违反客观规律,但如果孔子没有那种百折不挠的韧性,能够成为我们民族的孔子吗?

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你自己要花钱办事,碍着我什么啦?(老舍《骆驼祥子》)
B.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苏芮《一样的月光》)
C.我们中国人的情感更丰富,我们心中有多少歌?(张辛欣《北京人》)
D.鲁四凤:您别是受了暑,我给您拿一杯冷水吧?(曹禺《雷雨》)
2023-12-21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人们都以为郑板桥读书善记,却不知并不是郑板桥记忆力好,而是勤于诵读。“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千百遍地诵读,无论何时何地,废寝忘食,对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聚精会神于此。郑板桥读书如此刻苦用心,却说生平最不喜人过目不忘,这又为何呢?他认为过目成诵太草率了,眼睛不停地在看,心中却根本来不及吸收和消化,如此匆忙,无异走马观花,对自己丝毫没有影响和作用。过目成诵还容易带来一个不好的影响,就是无所不记,见什么都读。郑板桥认为像《史记》以《项羽本纪》写得最好,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战写得最精彩。如果一部《史记》,逐篇逐字都读,岂不是没有分晓的钝汉。

请分别用一个肯定句、否定句、反问句概括郑板桥读书的三点心得。每句不超过10个字。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3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写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向夕阳驶去,岸旁酒旗迎着西风飘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上在道,民有献瓜果者,上欲以散试官授之,访于陆贽。贽上奏,以为:“爵位恒宜慎惜,不可轻用。起端虽微,流弊必大。献瓜果者,止可赐以钱帛,不当酬以官。”上曰:“试官虚名,无损于事。”贽又上奏,其略曰:“自兵兴以来,财赋不足以供赐,而职官之赏兴焉;青朱杂沓于胥徒,金紫普施于舆皂。夫诱人之方惟名与利名近虚而于教为重利近实而于德为轻。专实利而不济之以虚,则耗匮而物力不给;专虚名而不副之以实,则诞谩而人情不趋。今之员外、试官,颇同勋、散、爵号,虽则授无费禄,受不占员,然而突銛锋、排患难者则以是赏之,竭筋力、展劳效者又以是酬之。若献瓜果者亦授试官,则彼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视人如草木,谁复为用哉!今陛下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则后之立功者,将曷用为赏哉!”

贽在翰林,为上所亲信,居艰难中,虽有宰相,大小之事,上必与贽谋之,故当时谓之内相,上行止必与之俱。然贽数直谏,忤上意,卢杞虽贬官,上心庇之。贽极言杞奸邪致乱,上虽从,心颇不悦。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卷)

文本二: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节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诱人A之方B惟名与利C名近虚D而于教E为重F利近实G而于德H为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访于陆贽”与“径造庐访成”(《促织》)两句中的“访”字含义不同。
B.内相,唐德宗开始,虽朝廷有宰相主政,而翰林学士常值宿内廷,向皇帝提出建议,参裁可否,故号称内相。明朝时内相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尊称。
C.“上虽貌从”与“貌恭而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貌”字活用情况相同。
D.“贞观”为唐高祖李渊的年号,出自“天地之道,贞观者也”。他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初唐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不赞成用官位来酬报给唐德宗进献瓜果的人,认为只能赐给他们钱帛,但是德宗觉得试官只有个虚名,对事情是没有什么损害的。
B.唐德宗非常信任器重陆贽,无论什么事,都与陆贽商量,无论到哪里去,都有陆贽伴随,所以陆贽敢于直言谏诤,不惧违背德宗的意旨。
C.苏轼赞赏陆贽对上可以纠正皇帝的错误,对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陆贽提出了很多方面的合理建议,像苦口良药般可以医治重病。
D.唐德宗没能完全按陆贽的进言去实行,贞观之治的盛况难以再现。苏轼进札子的目的是建议宋哲宗读陆贽的奏议,从中学习治国之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陛下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名而滥施,人无藉焉。
(2)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
5.文本一第一段中陆贽的奏议属于文本二中提到的哪个方面的奏议?在这个方面陆贽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座楼(马克思故居)里保存最多的资料是马克思的各种手稿和著作的版本。

(    )。《资本论》是一本最彻底地教人认识社会的巨著,全书160万字,马克思为它耗费了40年的心血,为了写作,前后研究书籍达1500种。在这之前谁也没有像他这样讲清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墓前说,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发现物质生产是精神活动的基础;二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规律。不只是这本书教人认清剥削,消灭剥削;还教人认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经济,组织经济。甚至它的光焰逼得资本家也不得不学《资本论》,不得不承认劳资对立,设法缓和矛盾。

《资本论》是一个海,人类社会的全部知识,经过了在历史河床上的长途奔流,又经过了在各种学科山林间的吸收过滤,最后都汇到了马克思的脑海里来,汇到了这本书里来。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资本论》的专门收藏和展出是在三楼的22展室
B.第22展室在三楼,是专门收藏和展出《资本论》的
C.三楼的第22展室是专门收藏和展出《资本论》的
D.三楼的第22展室是专门展出和收藏《资本论》的
2.下列选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逐客书》中,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断语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

(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用蚕吃桑叶作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逐客书》中,讽刺秦王看重的只是声色珠宝,轻视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 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碚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于余。时余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余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余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有删改)

【注】 ①踬碚:遭受挫折。②杌陧:(局势、局面、心情等)不安定。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顾自民国A肇造B变乱C纷乘D黄花岗上E一抔土F犹湮没G于荒烟H蔓草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亥,即辛亥年,属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其中,“辛”为十天干之一,“亥”为十二地支之一。
B.碣,刻石中的一类形制。汉代以前的刻石没有固定形制,大抵刻于山崖的平整面或独立的自然石块上,后人将刻有文字的独立天然石块称作“碣”。
C.史迁,即司马迁。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作者情况的文章。序只能写在文章的前面。
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高度评价黄花岗起义,认为它与武昌起义一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革命进程。
B.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十年之后才有比较完整的记载,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政局动荡。
C.作者有感于当时形势,奋笔直书,痛斥黑暗势力气焰嚣张,呼吁后来人继承先烈遗志。
D.鉴于黄花岗起义失败,作者深感必须发动民众,说明了作者思想的转变和进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2)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5.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百年苦难走向百年辉煌

金一南【注】

A上课前,大家呼喊的口号中最后一句是敢于胜利,不但追求胜利,还要敢于胜利,这是中华民族每一份子心中,都需要腾起的一团火焰和光明。

我常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中华民族从哪里来?有一个最好的回答——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周恩来总理书写的,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二句话: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三句话: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我们从1840年那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走过来,东洋东洋打不过,西洋西洋打不过,当时的中国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就在国家面临危亡、民族深陷苦难,却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之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经常讲,中国共产党的这个不是什么好运,那是国家最黑暗、民族最无望的时候。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名望、三没有影响、四没有地位,就只有一腔热血,他们就凭一腔热血浴血奋斗,民族救亡。

B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走向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万两千五百人,两个月后就剩一千;1927年,秋收起义,五千人,二十天后只剩不到一千。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怀疑,红旗到底可以打多久?毛泽东的回答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美国人托夫勒把人类的力量归结为三种:一是暴力,谁拳头大谁称王;二是金钱,金钱买通一切;三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摧枯拉朽的力量!

C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写到: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地,艰苦地奋斗!把个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这就是我们先辈的信仰。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够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跨过鸭绿江,这支中国共产党锻造的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队伍,凭着的就是信仰的力量!

最初是一小部分人,几支火炬;凭着信仰,燃烧成熊熊大火,最终点燃整个中华民族内心的火炬,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说的敢于胜利令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这么一句话: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真正的领袖、真正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少数人。中国共产党因相信而看见!他们坚信,所以他们最终看见了!

1949年建国的时候,我们一穷二白,一颗钉子叫洋钉,一袋水泥叫洋灰,一盒火柴叫洋火,全是从外国来的。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

D今天,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原先,世界制造业里我们只占2%、3%;2009年,我们上升到18%;2016年,我们就已经占世界制造业比重26.7%,世界第一!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大类,191个中类、552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你看我们的追赶速度。

你说,这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出来的!

前不久,我到江南造船集团访问,我们第三艘航母的总建造师是1980年出生的。我非常感慨:八零后开始担当国家建设的大梁,更厉害的是,我们还有九零后,以后,我们还有零零后、一零后,还有一代又一代建设者成长起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回想一下,我们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来年,无数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中国三个字浴血奋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的命题开始——复兴!

1949年到2049年,这一百年,我们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一次新的长征。复兴不是一句口号,而要凭实力,我们每一个人正在参与。

过去,长征就是信仰;今天,拼搏同样是信仰。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

(摘编自《一堂好课》演讲稿)

【注】 金一南:国防大学教授。《当代贵州》杂志的顾问。
1.演讲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内容,文中A、B、C、D四个段落最可能是演讲者现场添加的一段是(  )
A.AB.B
C.CD.D
2.若给选文另拟一个标题,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民英雄永垂不朽B.伟大的第四种力量
C.苦难深重的旧中国D.努力实现民族复兴
3.演讲中,称呼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如文中加点的“他们”指代中国共产党人,演讲者深情追述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向革命先辈表达由衷的崇敬和赞美。请简析文中另外两处加点的称呼所指代的对象以及相关句子表达的情感。
4.好的演讲结语能有效调动听众的情绪。请从内容呼应和句子语气两方面简要分析选文末段的表达效果。
2023-12-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北京大学戴教授

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一博客

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人民日报》

对于“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12-19更新 | 3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六单元达标检测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10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子路的直率,和子路相比,曾皙因为“________________”而有顾虑,不愿主动言志。
(2)《齐桓晋文之事》中,用反问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仁君“罔民”的不可思议,自然引出下文对明君保民的论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