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03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

刘禹锡

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

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

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

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

猜鹰虑奋迅,惊鹿时局跳。

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

箭头余鹄血,鞍傍见雉翘。

日暮还城邑,金笳发丽谯


注:①莫徭:即现时瑶族。②丽谯:城门更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题目即已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诸多要素,一个“观”字统领起全诗。
B.猎场围合,铜钲停敲,旌旗四处摆动,既紧张又有序,与开篇时的人声鼎沸、杂乱喧嚣不同。
C.诗人并未直写所获猎物多少,但透过箭头余血和鞍旁雄羽便可推知一二,反而更有韵味。
D.本诗写观猎不只表现瑶民围猎的欢乐,更有对这一民族勇敢豪放精神的讴歌与颂扬。
2.本诗写景极具画面感,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2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在它的支持下,屠呦呦领导着她的团队从事抗疟药的研究工作。
B.中国建筑,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
C.“木叶”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包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D.由于不能理解在看不见的水面上存在水波,他们将得出一个结论: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代有一代之生活,一代有一代之风度。先秦时讲君子风范,有所为有所不为;魏晋时讲风骨,追求任性放诞、清俊通脱;汉唐时讲气象,以开放包容著称;宋明时讲风韵,追求趣味与性情……在现代风度上,大家发生了分歧,有的说是创新,有的说是奉献,有的说是竞争,有的说是自信,还有的说是休闲、旅游、健康……

你觉得现代风度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5·广东·一模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
名校
4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__________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______________

如果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___________

2021-06-04更新 | 711次组卷 | 70卷引用:2018-2019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单元综合测评2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空竹为圆盘状,中有木轴,以竹棍系线绳缠绕木轴拽拉抖动。圆盘四周有哨口。拽拉抖动空竹时,各哨同时发音,高亢雄浑,如同松涛海浪。

抖空竹历史悠久,群众基础稳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出现了蚂蚁上树”“鹞子翻身等新动作。抖空竹是靠四肢巧妙配合完成的运动项目,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上肢与下肢的很多关节,再加上颈椎、腰椎,都在不同程度地运动着,因此抖空竹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城市的飞速发展,②空竹存续的文化空间面临萎缩,③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空竹进行保护刻不容缓。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继承和发展成为了今天的主要任务,抖空竹的技术技巧成熟完备
B.抖空竹的技术技巧成熟完备,很多技术在今天又有继承和创新
C.抖空竹的技术技巧成熟完备,继承和发展成为了今天的主要任务
D.很多技术在今天又有继承和创新,抖空竹的技术技巧成熟完备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D.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为什么哭泣可以起到平复情绪的作用呢?这要从哭泣的不同类型说起。人体可以产生三种类型的眼泪:基础性的、反射性的和情绪性的。其中基础性泪液会持续分泌,用于保护和润滑眼球。①       ,如灰尘和刺激气体(想想切洋葱)时才会出现。而情绪性眼泪则是由各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所产生的。

不同类型的眼泪成分有所不同。情绪性眼泪中含有大量的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亮脑啡肽,这些物质在基础性眼泪和反射性眼泪中都不存在。亮脑啡肽的结构类似吗啡,是一种天然的止痛剂,对缓解压力有着重要作用。悲伤时哭泣,释放的亮脑啡肽会化解这些负面情绪;②       ,释放的亮脑啡肽会让人感到更加舒畅、愉快。

总之,③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哭完以后自我感觉便好了不少。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看到别人遭受挫折哭泣时,我们会安慰说:“哭出来就好了。”请根据上文内容给出科学的解释,要求:不超过50个字。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众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由吾身。

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镇定。
B.诗的第三、四句用典,巧妙暗示自己的处境,点明圣贤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
C.五、六两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D.七、八两句面对圣人的批判,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
2.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意思是: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中表达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2021-06-02更新 | 93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解析)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8 . 学校近期拟举办校园戏剧节,你所在的班级高一48班排演了课本剧《祥林嫂的故事》准备参加这一活动,请你写一则海报推介你班的节目,不少于60字。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所作。②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
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是登楼所见,锦江流水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但君主昏庸;后句是对入侵者的警告,忧虑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D.杜诗格律谨严,意境雄浑。颔联以“天地”对“古今”,时空相应,意境宏阔悠远;颈联对仗工整,辞严义正,浩气凛然。
2.“伤”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简析“伤”的内涵。
2021-06-01更新 | 328次组卷 | 22卷引用:第八单元测试卷(基础过关+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单元测试定心卷(统编版必修下册)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就像华山文化不同于华阴文化,嵩山文化不同于登封文化一样,泰山文化也不同于泰安文化(如果确实存在的话),虽然二者也有着一定联系。这是因为前者属于名山文化,后者属于区域文化。说起来,把作为名山文化的泰山文化,与作为区域文化的齐文化、鲁文化相提并论,而作为山东三大文化,就不太科学,因为它们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范畴。与此相联系的一个问题是,究竟是否存在一个文化学意义上的,与齐文化、鲁文化并举的泰安区域文化呢?这也许是一个使一些泰山文化研究者甚感愕然,但确实又不能不提出的从来未被人们注意的问题。现代文化学告诉我们,区域文化的“区域”划分,不一定与行政区域划分完全重合,也不是每一个行政区都一定存在文化学意义上的区域文化。

——选编自刘凌《名山文化与泰山文化》

材料二:

一是山川文化。古人对天的崇拜,引申出对太阳的崇拜,进而引申出对太阳升起方位东方的崇 拜。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一说,根据《五行》《五德》学说享“五岳独尊”称誉。

二是封禅文化。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相传远古时期,黄帝曾登过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传说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自己的统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三是名人文化。泰山备受历代文化名人的青睐,他们或纷至泰山进行相关文化活动,或留下了许多与泰山相关的诗文著述。孔子在泰山及周边的活动内容与历史遗迹十分丰富,开创了名人登泰山之先河,由于他的特殊地位和影响,使后人竟起仿效,接踵而至。

四是民间信仰文化。泰山宗教发祥久远,佛教于公元 4 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公元 351 年高僧朗公首先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宝寺、普照寺等。

——选编自阚兆成博客《泰山文化研究》

材料三:

受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影响,经石峪摩崖刻经的风化开裂、脱落等问题日趋严重,虽然采取了截流、围栏等谨慎性保护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攻关,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制定科学保护方案提供了依据。岱庙天贶殿壁画为“山东寺庙仅存的巨幅壁画杰作”,在美术史、绘画史、壁画史上均有它的地位。但是由于清代康熙年间地震及后来诸多因素的影响,壁画空鼓,脱落。

对于泰山上下的文物古迹应该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及维修,想办法恢复岱庙原有风貌,恢复泰山盘道及三阳观、五贤祠、竹林寺、玉泉寺、灵应宫等古建筑群,特别是对一大批刻石进行保护,也必须开展对石刻文物、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和遗产地周边环境的整治。

——选编自《大众数字报》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泰山文化、齐文化、鲁文化相提并论,并把它们作为山东三大文化不太科学,因为它们不在同一层次,泰山文化比齐、鲁文化更出名。
B.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在地理区域上属于泰安,因此泰山文化从属于泰安文化,泰安文化拥有泰山文化的全部特征。
C.泰山有“五岳之长”之称,既与泰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相关,又与人们对上天、太阳、东方的崇拜有很大的关系。
D.截流、围栏等保护措施过于谨慎,只有泰山景区管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维修、恢复等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泰山名人文化的一项是( )
A.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曾登顶泰山,他对泰山印象非常深刻。晚年时还写过《水调歌头·泰岳倚空碧》为友人祝寿。
B.宋初名士孙复、石介在泰山创立了泰山书院,倡导复兴儒学,普及教育,培养人才,树立了一代学风。
C.诗圣杜甫年轻的时候曾经两次在山东大地游历,创作了一首咏泰山的诗歌《望岳》,该诗构思奇妙,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D.玉皇大帝、碧霞元君、东岳大帝是泰山上供奉的三个神仙,成为民间百姓的信仰。百姓们每年都会开展相关祭祀活动。
3.以上三则材料对于泰山文化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请分别加以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