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1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凡百A元首B承天C景命D莫不E殷忧F而道著G功成H而德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文中指稳固,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中的“固”意思相同。
B.神器,文中指帝位,古人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C.下,文中指居于……之下,与《六国论》“是又在六国下矣”中的“下”意思不同。
D.豫游,文中意为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第二段重点论述了历代元首“善始者繁”“克终者寡”的现象。
C.第三段提出人君必须做到“十思”,才能做到“垂拱而治”。
D.本文骈散结合,既有骈句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5.请简要概括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024-08-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2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提出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道理,这句话与韩愈在《师说》中“____________”两句所表达的观点相似。

(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变法是施行先王的政策,兴办有利的事,革除弊端,驳斥“生事”之说。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词人荡一叶扁舟于万顷湖面之上,表现出词人的豪迈气概。

2024-08-0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穷苦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一间渔民住的茅屋里,渔夫的妻子冉娜坐在灯下缝补旧渔帆。风在院子里呼啸、哀嚎,浪涛冲击着海岸,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天气又黑又冷,但渔夫的茅屋里却温暖如春,炉火还没有熄灭。挂着白蚊帐的床上有五个小孩在大海的咆哮声中熟睡。冉娜的丈夫,一大早就出海了。现在还没有回来。她倾听着波涛的喧嚣和狂风的呼啸,心里忐忑不安。

旧式的木制钟嘶哑地敲过了10点、11点……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冉娜直嘀咕。丈夫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时常冒着严寒在风浪中打鱼。她从早到晚忙着干活,又怎样呢?一家人勉强糊口而已。孩子们连鞋都穿不上,不管夏天还是冬天都光着脚跑路。吃的不是白面包,要是黑面包够吃,就算不错了。下饭的只有鱼。“咳,总算命好,孩子们没灾没病,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这样想道,又留心听着风暴的呼啸。“他在哪儿呢?上帝保佑他,救救他,可怜他吧!”她一边说,一边画着十字。

睡觉还嫌太早。冉娜站了起来,往头上披了一块厚头巾,点着提灯,走出门外,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一些了,灯塔上的灯是不是还亮着,能不能看得见丈夫的小船。但是,海上什么也看不见,风使劲地刮着她的头巾,一块掉下来的什么东西叩打着街坊小屋的门,于是冉娜突然想起来,从傍晚起她就想去看望生病的街坊。“还没有人去照料过她呢!”冉娜想道,敲了敲房门仔细听着……没有人应声。

“寡妇的处境真难啊!”冉娜站在门口想道,“孩子虽然并不多,只有两个,可是一切都得她一个人操心。而她自己又有病!唉,寡妇的处境真艰难啊!我进去看看她。”

冉娜又敲了敲门,还是没有人应声。

“哎,街坊!”冉娜喊了一声。“出了什么事情了?”她想道,推了一下门。门开了,冉娜走进了屋。

小木屋又潮又冷,冉娜提起灯,看看病人在哪儿。首先映入她眼帘的是正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躺着她的街坊。她如此安静地、一动也不动地仰卧着,好像刚刚咽气一样。冉娜把提灯再靠近一些,不错,她脑袋向后仰着,在那张冰凉发青的脸上呈现出死的安详。死者一只苍白的手仿佛要去拿什么东西,落了下来,垂在草垫上,而就在死去母亲的旁边,睡着两个胖脸蛋、卷头发的娃娃,身上盖着件破衣裳,蜷着腿,两个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靠在一起。看来,母亲在临终前还曾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他们的小腿,用自己的衣服把他们盖上。他们呼吸得匀称而平静,睡得香甜而酣畅。

冉娜取下摇篮,用头巾把他们裹好,抱回家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不知道,她怎么会这样做,又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能不做她已经做了的事。

回到家,她把没醒的孩子放在床上自己孩子的旁边,急忙把帐子拉好。她激动得脸色发白,好像受到良心的折磨。“他会说些什么呢?”她自言自语道,“养活五个孩子可不是闹着玩的事,还不够他操心的……是他回来了?不是,他还没有回来,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孩子领回来呢……他会揍我一顿!那也活该,我该挨揍。他回来了!不是……唉,不回来更好。”

门吱呀响了一下,仿佛有人进来了,冉娜颤抖了一下,从椅子上欠起身子。

“没人,还是一个人也没有!上帝啊!我干吗要做这件事?我现在怎么还敢看他的眼睛?”冉娜心事重重,久久坐在床边,默不作声。

雨停了,天亮了,但是风还在呼啸,海仍在咆哮。

突然大门开了,一股新鲜的海上空气冲了进来,一个身材高大面色黝黑的渔夫拖着湿漉漉的剐破了的鱼网走进小屋,说道:

“我回来了,冉娜!”

“哎,是你!”冉娜说道,没有勇气抬头看丈夫。

“嘿,夜真黑啊,可怕极了!”

“是呀,多可怕的天气!咳,打了多少鱼?”

“真是糟透了,糟透了,什么也没有打着,鱼网还剐破了。情况很坏啊……我告诉你,碰上了倒霉的天气。我好像从来没碰见过这样的黑夜。还说打什么鱼!能活着回来就算万幸了。得啦,我不在家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事?”

渔夫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火炉旁。

“我?”冉娜说,脸色苍白,“我干了什么事……我在家缝缝补补……大风呼叫得我都有点害怕了。我真为你担心。”

“对,对,”丈夫低声说,“天气坏透了!有什么办法呢!”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你知道吧,”冉娜说,“街坊西玛死了。”

“真的?”

“不知是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吧,看来死时很痛苦。想必是心疼孩子。两个孩子还都是小不点呢……一个不会说话,而另一个刚刚会爬……”

冉娜沉默下来。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色变得严肃而忧虑。

“是呀,这倒是件事!”他说道,不时地搔搔后脑勺,“好吧,又有什么办法呢!得把他们抱过来,要不他们就醒了,孩子们怎能同死人在一起呢!好吧,就这么办吧,咱们总能熬得过去。快去领他们吧!”

但冉娜没有动地方。

“你是怎么啦?不愿意吗,冉娜?”

“他们就在这儿。”冉娜说着,把蚊帐拉开了。

(节选自《外国微型小说名篇鉴赏》,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在院子里呼啸、哀嚎,浪涛冲击着海岸”,体现出当时天气和环境的恶劣,烘托了冉娜丈夫出海时的凶险。
B.“丈夫从不顾自己的身体,时常冒着严寒在风浪中打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勤劳勇敢、不畏艰辛的人。
C.冉娜一家人勉强糊口,她也从早到晚都忙着干活,但她认为还算“命好”,没什么可抱怨的,体现出她的乐观。
D.冉娜在街坊寡妇西玛去世以后将她遗留的两个孩子带回了家,可见这里民风淳朴和谐,居民平时也会互相帮助。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块掉下来的什么东西叩打着街坊小屋的门”这一细节设置巧妙,自然地引出下文冉娜去查看街坊的情况,使情节更连贯。
B.天气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构成了文章的一条线索,虽然波涛仍汹涌、风仍呼啸,但“雨停了,天亮了”,渔夫平安归来。
C.冉娜的丈夫主动提出收养邻居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已经多处埋下相应的伏笔。
D.“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色变得严肃而忧虑”运用神态描写,渔夫听到街坊去世的消息后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也符合现实逻辑。
3.将街坊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冉娜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请简要概括。
4.有学者认为本文体现了“富与穷的矛盾冲突”,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今昔对照,虚实交错,表达出作者对洞庭潮的向往之情,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颈联写诗人老病孤苦,漂泊在外,其凄凉落寞之境、哀痛伤感之情,不言自明。
C.尾联运用比喻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D.前两联意境雄浑高远,与后两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越发显出诗人内心的落寞。
2.这首诗的颔联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4年,青海湟中鲁沙尔高跷社火登上河南春晚的舞台。追溯鲁沙尔高跷,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从明代洪武年间就从中原地区传到湟中鲁沙尔地区,鲁沙尔成为青海地区最早表演高跷艺术的地方之一。如今在一年一度的社火表演中高跷高度已经达到3.6米,堪称全国之最。高、悬、巧、奇是鲁沙尔高跷的特色。2013年,鲁沙尔高跷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新时代条件下,鲁沙尔高跷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蜕变,将这门民间艺术的特色发扬光大。

材料二:甘肃天水麻辣烫从网络平台走红,带动甘肃当地文旅热度一路走高。天水麻辣烫如此热辣滚烫,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在调料上进行了创新,融入了当地特色的调味品——麦积花椒和甘谷辣椒,使得汤底醇厚鲜美,麻辣适中,既保留了麻辣烫原有的风味,又增添了天水独特的味道。而且这两种“灵魂调味”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优势。

从青海湟中鲁沙尔高跷的传承,到甘肃天水麻辣烫的走红,都离不开“特色”二字。

这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7-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一把解腕尖刀多处倾注笔墨,以至我们在阅读时,会多次关注这把刀。这把“解腕尖刀”的出现,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当李小二告知林冲,陆谦等人已追至沧州,有密谋加害之意时,林冲“大怒”,随即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身为配军的林冲被允许携带的防身武器是一杆花枪。然而,要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找寻仇家,携带花枪就不妥当了,锐利小巧便于隐藏的“尖刀”却正适合,这才有了“尖刀”的出场。林冲带了“尖刀”,四处寻找仇家,也是带了这把“尖刀”去的草料场。这种时候的“尖刀”应该是装在刀鞘中的,因为我们既没有看到尖刀的寒光,也没有嗅到杀人的血腥。

然而让一些读者不解的是,在雪夜报仇的场景中,禁军教头林冲分明是可以用那杆花枪刺死仇敌陆虞候的,为什么偏用尖刀呢?因为此时的林冲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不用尖刀,不足以解恨。从情节设置的作用来说,这里的“尖刀”照应了前文的“买刀”,使得情节细致严谨;从受众方面来说,读者对林冲深切的同情和善恶定有天报的心理得到了彻底的满足,获得了阅读的快感。

1.原文中加点的“应该”“彻底”两个词语,是作者后来添加的,试分析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
2.依据上文第二段,简述林冲用“解腕尖刀”痛杀陆虞侯的原因。要求:语言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24-07-2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连接“新”与“老”,西宁下南关街演绎出别样的人间烟火。

      ),西宁市城东区的下南关街就是这样一条百年老街,不足千米长的街衢里,汇聚着上百种地方特色风味美食, ,应有尽有,最简单的食材,在这里散发出最具西宁特点的烟火气息。

西宁有个下南关,(      )?“肯定有!”城东区文史专员马钫老先生介绍道,“下南关东起东稍门西至胜利巷,上南关指的就是花园南街到南门体育场这个区域。”

聚拢是烟火,摊开是人间。走过高峰,越过低谷,铅华洗尽……西宁文化的基因也随着这条老街的火爆被激活了,从全国各地赶来这里的人们,不仅品尝这里的“美食文化”,同时也在感受着被重拾的“赶集”文化、“地摊”文化、民族文化……

边走边吃、边逛边买……这条老街的火爆并非 ,其实早有了铺垫,这也体现在这条老街的细节里。

走在这条老街里,除了看到 的人群,(      ):“韭菜、韭菜,老韭菜,茶饭不好了别买来,我卖的韭菜是乐都的,称上2斤包饺子,包上的饺子香死俩,公公婆婆夸开俩(西宁方言)……”卖韭菜的大哥这样接地气,诙谐幽默的叫卖声立刻引来了一众顾客。

先尝后买,吆喝声、叫卖声、叮叮咣咣的操作声……“土味”文化中还原了生活本来的样子,现切的酿皮、现舀的甜醅,鲜榨的果汁……主打一个新鲜,现做现卖。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里,一家人通力合作,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融相交,老街开始了新的征程,“口碑文化”在漫延。买馓子要去哪里?买年糕要去哪里?谁家的酥合丸做得最地道……口口相传间完成了文化的交流。

山河远阔,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下南关是真的火了,但是怎么把这种热度延续下来呢?如何让每个商家都能在这里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呢?这是让我们深思的问题。

(《西宁百年老街下南关街的历史故事》,改编自《西宁晚报》)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在上文的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3.文末写道:“下南关是真的火了,但是怎么把这种热度延续下来呢?如何让每个商家都能在这里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呢?”请你给出合理建议,将下南关街的“流量”变为“留量”。
2024-07-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8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谴责了秦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来却毫不吝惜的做法。

(2)苏洵的《六国论》中,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多,秦国侵略得越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说“木叶”》一文中说诗歌的语言具有暗示性,如“木”是自然界寻常之物,也频频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例如诗句:“____________。”

2024-07-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9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谢朓诗句有“澄江静如练”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因为金陵是六朝故都,乃称“故国”。
B.“千里澄江似练”至“酒旗斜矗”几句,由近及远,由动至静,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C.“念往昔”一句由实转虚,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在繁华表面下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D.“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于金陵城。
2.鉴赏这首词上片中“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一句。
2024-07-2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10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材料二: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还定三秦,别击西丞白水北,雍轻车骑于雍南,破之。项羽败汉王于彭城,尽复取鲁、梁地。哙还至荥阳,益食平阴二千户,以将军守广武。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屠胡陵,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意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注】①绛:绛侯周勃。②灌:灌婴。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试卷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陛下病甚[A]大臣[B]震恐[C]不见[D]臣[E]等计事[F]顾独[G]与一宦者[H]绝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和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的“之”与“围项籍于陈,大破之”的“之”意思相同。
B.于,“樊哙覆其盾于地”的“于”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以其无礼于晋”的“于”意思不相同。
C.且,“臣死且不避”的“且”与“若属皆且为所虏”的“且”意思不相同。
D.以,“以待大王来”的“以”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可以养松、乔之寿”的“以”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持剑盾闯帐,怒视项羽,并当面斥责。项羽不仅不怒,反而赐酒、赐生彘肩、赐座,气氛渐趋缓和
B.文本一写鸿门宴上的斗争,情节大起大落、扣人心弦,是一场变幻莫测的心智和勇气的较量。
C.樊哙曾以杀狗卖肉为职业,他最初跟从沛公在丰邑起兵,攻下了沛县。后来他跟随沛公征战,战功卓著,项王封沛公为汉王,同时封樊哙为列侯。
D.汉高祖曾患重病,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谏。群臣中像周勃、灌婴等没有人敢进宫,后来樊哙闯入宫中,流着眼泪劝谏。
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
5.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樊哙的形象特点。
2024-07-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