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困难(0.15) |
名校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金刚(节选)

陆颖墨

凌晨三点,礁长钟金泽准时起床,猫腰悄悄出了礁堡的门洞,到了平台。说平台,也就相当于半个篮球场,整个礁堡矗立在茫茫南沙海面,底盘也不过一个篮球场大

钟金泽快步走到礁堡的西侧,见军犬金钢正在呼呼大睡,百感交集。昨天傍晚,钟金泽喂了它两片安眠药,它终于踏实地趴下了。

钟金泽眯起眼睛,看了看平静的海面,又仰望满天的星星。这南沙的海面像镜子一样,一轮明月带着满天繁星映在上面,晶莹剔透。放眼望去,上下两个星空在天边无垠处相连,分不出哪儿是天、哪儿是海。钟金泽恍惚间,礁堡也变成了一颗星星,进入了太空

这里是中国海的最南端,乘军舰到海南岛至少要五十个小时,到西沙永兴岛要三十多个小时。去最近的兄弟礁堡,也要坐上五六个小时的舰艇。

三点半了,指导员也悄悄来到了平台。班长刘岩带着两个老兵抬出了橡皮筏子。钟金泽走过去,拽了拽筏子上的绳子,有些走神。腿是不怎么痛了,心里却痛得厉害:半小时后,金钢就要乘着这个筏子,在茫茫大海上独自漂流……

万万没想到,军舰离开后的第三天,出事了。

第三天上午有点儿闷,下午三点多突然起了凉风。大家看到旗杆上的国旗飘起来了,都到平台上乘乘凉。说乘凉,也都是穿得严严实实。要不戴上护膝,凉风带着湿气会悄悄地钻进骨缝;要不穿长袖,南沙的紫外线两小时就会让你脱层皮。全礁十二名战士,除了在机房值班和夜班补觉的,来了七八个。主角又是小周,这天,小周扯得有点儿远。他说自己属马,世界上带马的国家,他上中学时都去过。

马上有人问:哪几个带马的?

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达加斯加、马赛、马德里……马上有人截住:等等,这马赛、马德里是国家吗?

小周根本不接话茬儿,话题一转:我就说这个马尔代夫呀,就像我们南沙。对方又追上来了:哪儿像啊,是海水像吧?大家都笑了。

小周就像没听到,接着说,说等他退伍了,就到南沙礁盘上来建个五星级酒店,再建个度假村,马尔代夫也没这儿漂亮。到时候,和他一起守南沙的一人给一套房。

大家又都哄笑了:那金钢有没有一套?

听到战士们开怀大笑,钟金泽心里也舒坦了许多。守礁兵在这茫茫大海、海天一色中,待太久容易抑郁,这大笑一次,起码管三天。

钟金泽坐在门洞口,没戴太阳镜,眯着眼睛仰看猎猎作响的国旗。上午湿度太大,都超过了百分之百,国旗湿漉漉地紧挨着旗杆,像要滴下水来。下午来风了,国旗飘扬起来,能看出旗面上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印痕,那是湿布面被紫外线照射的结果。正面对阳光的,红色褪了不少,藏在皱褶里的,颜色还很深。再细看,还能看见旗面上一圈圈不规则的白细线,那是空气中的盐分留下的痕迹。

小周说得兴起,站起来了,走到趴着喘气的金钢面前:你能不能守三个月?守够三个月我就给你整一套,咱俩做邻居。见金钢光喘气不理他,有些没面子,就用右脚尖拨开它的前爪。

金钢忽然抱住他的右脚,一口咬了下去。

钟金泽正冲着国旗凝神,听叫声吓了一大跳。钟金泽跳起来冲过去,要吼住还朝前扑的金钢。没想到,金钢张着大口朝自己扑了过来。好在钟金泽经验丰富,和刘岩一道把金钢按住。匆忙赶来的军医,给金钢打了一针麻醉药才将它稳定住。钟金泽赶紧去看小周的脚,还好,靴子结实,留了两排牙印,没有咬破。

小周连说没事没事,可钟金泽怎能认为没事?直觉告诉他,这环境,金钢挺不下去了!

情况马上向上级报告了,同时申请上级派艘船来把金钢接走。上级很快答复:台风快来了,船不可能派;为了守礁官兵的安全,需要对金钢尽快就地处理。

支委开会,研究处理的方式。

小周听到要处理金钢的消息,发疯似的冲到队里:是我惹的金钢,要处理就处理我!

钟金泽和指导员都劝他,这不关他的事,是金钢自己扛不住这恶劣环境的高温、高湿、高盐,特别是长时间的水天一色让它大脑紊乱。

处理这两个字,像刀片一样扎在钟金泽的心头。他太了解金钢了,作为一名老战士,金钢是不会惧怕死亡的,它牢记的就是生命的最后一瞬,向战士们发出呼叫警报。

而现在,就这样窝囊地离去,金钢自己肯定是万万不能接受的。看着被打了麻药趴在那儿一动不动的金钢,痛苦和内疚像潮水一样把钟金泽覆盖、吞噬。这次任务,是他请缨,付出的竟是金钢的生命。他从来没有如此深切地想过,和他朝夕相处的金钢,立下一次次战功的金钢,也是血肉之躯。

支委会会议开了一个多小时,争来争去没有结论。

刘岩提出趁着台风还没到,给自己一条筏子,他带着金钢划到西沙去。在西沙,他们都受过训练,从一个小岛漂流到另一个小岛。

上级立即同意了这个方案:让金钢独自漂流。上级还说,三天后,西沙那边舰艇、渔船都会加强搜救,气象如果允许,直升机也可以帮助寻找定位。听到这个消息,在场的官兵都流下了眼泪。

刘岩坚决要求和金钢一起漂流,钟金泽说:要是能去,我还不自己去?不要给金钢添乱了。

1.分析画线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围绕情节运行和人物形象塑造,赏析小说《金刚》(节选)构思的独特之处。
3.在下列(1)(2)两小题中选做一题。
(1)以《金刚》《乡土中国》为例,介绍小说阅读与学术著作阅读的一个不同方法,并加以阐释。
(2)以《金刚》《红楼梦》为例,简要阐释“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2023-09-16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姊妹戏

赵长春

①结巴唱戏不稀奇。锣呛呛,鼓咚咚,人一上场,呜呀呀地叫板,唱起来,反而不结巴了,包括道白。

②哑巴能唱戏,就稀奇了。

③大花就是哑巴,能唱戏,唱得可好。

④大花起初不哑巴。起初,唱念做打样样都好。九岁就唱红了,人称“九岁红”。二十岁那年,大花哑巴了,说哑就哑了,俊俏的脸上多了道疤,红红地吓人。一下子,大花从台柱子变成了吓人的人。

⑤后悔不?有些。

⑥大花哑巴的原因是她唱得好,长得又好。有人忌妒,正常。有人看上了,也正常。不过,看上她的人是城防团团长。那时候兵荒马乱,城防团抗日、防共、维持地方、剿匪,啥都干,包括以抗日、剿匪为名,进山杀几个普通百姓……那时候,人们不敢得罪城防团,外来人更不敢。四处唱戏的戏班子,更不敢。

戏班子来的时候,如往年,赶春会。大花上场,踢碎步,舞水袖,走8字……回首,亮相,掌声四起,要掀翻古戏楼的顶!看戏的团长忘了鼓掌,眼睛如钉。团长就这样,见一个盯一个,盯上了就跑不了,大花不。大花心里有人了,也是戏班子上的,夏含。

⑧夏含,台柱子,扮相俊,举手投足之间都有戏份儿,叫人喜欢。喜欢他的人不少,特别是大花。可是,夏含不完全喜欢大花,至少,不是那种自然而然的情随心生,是被大花催暖而热的感觉。夏含心中有个人,是小花。

⑨小花,大花的妹妹。她是箱倌儿,就在后台伺候角儿们,换衣,挂胡,叠衣,主活儿是整理戏装。小花不爱说话,低眉顺眼。闲了,她就看舞台上的人,有些羡慕,特别是看大花和夏含夫啊妻啊相公娘子地咿呀相偎……心儿跳的,脸色红红的,手心津津的。想象着自己在舞台上和夏含如此。想罢,看他们退场,就不想了,特别是看到姐姐的目光、夏含的目光,就低下头忙活。大花心疼她,就过来帮些小忙,握着她的手:“妹……”

⑩说是妹妹,小花和大花不过相差公鸡打鸣的时辰。大花落地,时在五更鼓。接生婆刚喘口气,小花出来,公鸡打鸣。接生婆心里说,大妮儿命好,小妮儿恐怕将来要苦命。爹也这样想,妈也这样想。出生时辰有讲究,合着命相与运气:鸡打鸣,伸脖子聚气、仰脖子鸣唱、低脖子收声;仰头大富低头僧,伸脖子落地是田翁。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春会,戏班子遇上了换防团的团长。团长新到地方,喜欢所有的新鲜,特别是大花的脸色、眉眼、身段……就这样,强迫与坚守中,大花不会发声了,脸上留了一道疤!

这道疤留在了夏含的眼里。

这道疤留在了小花的眼里。

这道疤更留在了大花的心上。

戏班子转场的路上,大家都不说话。大花一个人闷在马车里,泪水已经干了。

小花劝姐:回袁店河,我们种地打鱼,一样过日子。

大花不。大花还要唱戏。她想到了小花。小花其实和她一样,临水照花,沉鱼落雁。只不过小花不愿上场,不愿和姐争牌儿。如今,大花不能上场了,小花得上。“姐的意思是,你在前台,我在后台,按着鼓点,对身段、口型,唱念做打……用心就中!”

小花就这样上场了。多年来,小花一直默戏,一腔一韵一招一式就在眼前、心里。合着鼓弦,兰花指,抖水袖,启朱唇,小花如同大花!就在回到袁店河的第一场公演,乡亲们都没有看出来,更觉得舞台上的“大花”和夏含是天生的一对。

大花就劝小花:嫁了夏含吧,别人成了他的娘子,姐心里不甘呢。

小花摇头。她知道大花的苦,心里苦。

大花劝夏含。夏含摇头。

再劝,都没有用。

就这样,他们在一起。台上,小花和夏含恩爱。台下,小花不看夏含,和大花坐在一起。

就这样,直到“破四旧”,不让唱戏了,戏班子散了。夏含走了。大花走了。小花走了,进了一座大山……

人们叹息:不会再有“飞红巾”戏班了。

那时候,练的是真功夫。大花,能把两丈长的红巾舞成水袖,射空击天,左投右放,如飞红……锣鼓家什的激越声中,红浪飘逸,人在火中,气势磅礴,苍茫雄壮,慷慨激昂,却又不失婉约。

飞红,小花也会,偷偷在袁店河的河滩上舞过,但没有演过。小花想让大花在心里舞着,永远舞着……

选自《小小说选刊》

1.小说第⑦段的画线部分文字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2.分析小说第⑩段的作用。
3.小说从到㉗段三次提到“袁店河”,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假如你是杂志的责任编辑,你会将这篇小说收录到“佳人”还是“旧味”一栏中?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2023-03-2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困难(0.15) |
名校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每把银壶都是一间声音的密室

黛安

①铺面临街。一进门,叮叮叮!当当当!咣咣咣!哐哐哐!啷啷啷!……我一下子掉进了一张声音的大网。

②半人高的砖墙把屋子隔成了内外两间。外间,几个坐在矮凳上的女人正俯身或清洗或擦拭手中的银器;里间,十几个青壮年男人,在各自的位置,手持铁锤,勾着头,正一下下敲打着眼前砧子上的银壶。小镇的人,砧子不叫砧子,叫“铁马”。我四下里撒望一圈,铺子尽头的角落有个空位,我小心绕开地上的工具走过去。突然而至的陌生脚步搅扰了原有的节律,有人疑惑地抬了抬头,但也只是漠然而空洞地扫了我一眼,仍旧低下去,继续手里的活计。

③第三次来草海镇了。这几年,我总是试图——实际上也总能——冲破多年淤泥般滞涩的生活,一次次跑进一个个不确定的场景。越遥远内心越澎湃,越生疏感觉越美妙。草海镇差不多家家户户加工银器。走在窄窄的石板路上,听着两边铺子里传出来的连绵不绝的敲击声,就像踩着强弱疏密不同的鼓点行路。暗淡的铁锤与明亮的银器之间,声音先是火花一样迸溅起来,然后滚珠一样到处飞散。有的,鸟雀一样落在我身上。我带着它们,在小镇里走来走去。

大壶,小壶。圆壶,方壶。六角壶,八角壶。铁锤,木锤。大锤,小锤。圆锤,方锤。扁锤,尖锤。长柄的,短柄的。粗柄的,细柄的。直柄的,弯柄的。大铁马,小铁马。粗铁马,细铁马。高铁马,矮铁马。圆铁马,方铁马。弓字形的,丁字形的,倒U形的。如昂首的骆驼的,如盛开的蘑菇的。更多的说不出来的形状。铁马插在桩上,壶垫在铁马上,锤子握在师傅手里。有人握住锤柄的末端,有人握中间,有人握柄口。有人把锤举过头顶,有人齐于眉梢,有人贴着鼻尖,有人低于下颌。表面的纷繁与杂乱恰恰呈现了事物内在的严谨与秩序。以前不觉得,现在,我突然强烈羡慕起我一直热爱的凡·高。如果此刻非要发生一件奇迹,我希望拥有一支无所不能的神笔。凡·高有一幅静物,梨子、葡萄、柠檬、苹果摆了一堆。他总爱涂厚厚的釉彩,虽然他的颜料、画笔、调色板、调色刀、调色油和松节油都是写信向弟弟提奥要的。“画画是我唯一愿意做的事。”大约在1881年12月18日,凡·高写信对弟弟说。梨子青里透着暖洋洋的红,金黄的柠檬有如滚了一层浓稠的蜂蜜,苹果在我看来仿佛柿子,葡萄则像一群刚刚安静下来的蜂。画面的背景是绚丽的金黄与钴蓝,一圈圈流畅的横纹,像是一个彩色的漩涡,似乎,这些水果随时都会被席卷而走。凡·高内心激荡,即使蔬果这般的静物,也被他画得跃动不安。我若是画家,我就描摹一组壶、锤子、铁马,我要画打壶的人。我有自己的色谱。我会用褐色和铁灰色作背景,而把白留给银壶,让它们泛着神圣的初雪或满月的光。至于人物,专注是他们唯一的神情。而人物的脸色,我要与众不同,我要用颜料直接并且十分用力地画上去,不是真实的肤色,而是酡红、金铜、铬黄、粉紫……我只忠于自己的内心。如此,我眼前的壶匠师傅们,他们的生命,就永远栖息在了我的画布上。他们每个人的灵魂里都有一团火,日后想念草海镇时,我就把画拿出来,去他们的灵魂里取暖。

⑤捶打,敲击,敲击,捶打。一把壶,从一张纸一样的银片做成立体的壶的雏形,大约要捶敲三万下。这不是乱说的。我后来在天行家做壶时,我与对面的王华锋师傅一起,他敲我数。他一天就能敲一把壶。他天天敲,一年做三百把壶,那么,他一年至少敲了九百万下。十年的话,就是九千万下。一锤一颗星星,每个壶匠师傅,都钉了一天空的星星。一锤落下,硬的铁与软的银碰撞的瞬间,浑圆如球的声音“腾”一下跃到半空。十几把锤,一锤领着一锤,一声紧跟一声,紧凑,繁密,整个铺子,满满当当的,全是声音的球。锤起锤落间,层层飘落的声音,尘埃一样,落在埋头做活的人身上。银匠师傅们,一代代,就这样一点点白了头。

⑥叮叮叮,当当当,咣咣咣,啷啷啷……在银器铺子里,锤子就是乐器,每一把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音色。这是一个年轻人换了大锤在敲一把大壶。他看上去十八九岁,正是意气风发血气方刚的好年龄。他的力气狂风一样在体内奔突。他整日坐在这间铺子里,银器成就他的同时也囚禁了他。一样地,他成就银器的同时也囚禁了银器。他是一株茂盛的春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气力被他施于手中之器。他经手的壶,如果日后的使用者有一点灵犀,会不会莫名感受到一股逼人的青春的气息?一位长者,五十多岁的样子,白净,痩高,有古时私塾先生一样的儒雅,架着眼镜,戴着手套,一直当当当当地敲一把锤纹壶,一圈圈,一下下,人不急不躁,锤子不大不小,声音不高不低,节奏不紧不慢,纹路不疏不密。我不好擅自揣测长者的过往,但大半生里,与多数人一样,酸甜苦辣总是有的。生命的苦难如一场又一场雨,人仿佛在露天里,不是被这场雨淋湿,就是被那场雨淋湿。他不用说话。他深谙沉稳与持久的魅力。他的笃定都在一把锤子里。锤声就是他最好的语言。

⑦时不时,有人走动。衣服与空气的摩擦之声。言语声。眼神与眼神的碰撞声。心跳声。喝水声。吞咽声。点烟声。吸烟声。烟飘舞之声。烟蒂捻灭声。轻咳声。不知谁打开了手机音乐,连着小音箱,单曲循环邓紫棋粤语的《喜欢你》:黑风内,那酸暗动影……镇在修路,窗外不断有工程车“哒哒哒哒”驶过之声……铺子叫“春泽”。真是一个好名字。这就是一间春意盎然的铺子。每个物件,有如春天从土地里生出来的草木庄稼,只管自由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绿色的,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粗或细,或清脆或沉闷,或清晰或混沌,或清朗或暧昧,无所顾忌,不亢亦不卑。每个声音都是器物自己该有的最恰当的样子。

⑧所有这些,都宝藏一样,永久珍存在每一把月光般纯净明亮的银壶里。

1.第③段画线句表现声音的方法很独特,请加以赏析。
2.第④段作者为何要写到梵高的画?请加以分析。
3.本文的语言颇具特色,请以第④段画线部分为例加以赏析。
4.有读者建议将第⑧段删去,以第⑦段结尾,你认为是否合适?请对此加以分析。
2022-09-30更新 | 2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4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乡村悟语

雨后的田野小路上,雨水早已被泥土吮吸殆尽,大地如浴后的肌肤,微张毛孔,柔软细腻,散发着醉人的湿润芬芳。

路旁,仍有经冬的小草倔强地招摇。桔树们挺直了腰杆沐浴着初春的阳光,似乎还沉浸在秋之丰收的骄傲里。偶尔有料峭的春风拂过,但在阳光的抚慰下,却让人并不感到寒冷。

正是油菜花开的时节,遥遥望去,灿烂的金黄从远处碧蓝的天际汹涌而来,直扑胸襟,简直要将人也融化浸染成一色。我想,经春之后,又该是油菜籽出油的时候了吧。

满头白发的父亲,欢快跳跃的儿子,还有我,漫步在空旷的田野里。在时光之眼看来,我们也许无意中走成了一个以基因和血脉为轴的梯形。

父亲一边走着,一边向我介绍自家每块土地的收成,提醒着我同它们之间的历史。儿子一边跳着,一边拿着采摘的各种叶子,在我眼前晃来晃去。他们,都有自己关心和期待收获的世界。

我的思绪,却像小时候一样,在这片熟悉的田野里疯跑。

如果不是从小就持着努力的护身符,然后一步一步地走离故乡,直到辗转到小城工作,这一片田野,原本可能还是属于我的。

不过,这也许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我也可能走到了更远的地方,只能在异乡的城市边缘踟蹰怀想,用流浪的方式,追逐着关于故乡、童年和田野的回忆。在时代和命运的劲风席卷下,谁能清晰地明了,自己最终将飘落在哪一个角落?

生命就像一颗松子,偶然落地、悄悄萌芽,寂然生长,然后站立在丛林之间,隐藏于碧绿的汪洋。

路旁的田埂和土地上,不时可以看到匍匐于地、独自开着的小花,在阳光下的微风中瑟瑟地颤抖。它们,茎叶虽然柔弱,却能不畏严寒,独处一隅,随意而安,静享独自绽放的欢喜。在孤芳自赏的情状下,天地在它们那里,是否会变得更加小而精彩?

刘再复说,导师,常常是脚下与身旁的小精灵。想起这些田野里的花草,我的内心就充满感念,变得平和柔软。

每次回到故乡的小村,我都会从心底萌生一种触动和纯净的安详。那一线深藏的触动和安详,虽在刹那闪现,却被我暗自捕捉收藏,令我油然而生惶惑,恍如初生,似又回到了生命的原点。

这个原点,其实不是抽象的。我之呱呱坠地而诞生的老屋,现在就废置在村子中央,只是屋瓦稀疏,房柱腐蚀,墙砖斑驳。再过几年,也许就会在哪一场风雨中坍塌,回归青草蔓延的怀抱了。

老屋坍塌,仅是万物流变不驻之一端,再好的美屋华厦,也终将坍塌腐朽。于我而言,并不足叹惜。

只是这样的村子和这样的田野,似乎在一片寂然中,悠悠地将我引入另一个世界,如入桃花源之小舟,载着我这个客旅般的游子,与我所熟悉的城市的世界越来越远,原本充斥心怀的有关追逐的欲望、阴郁和焦虑,都如梦境一样,被清醒的意识阻隔在外。

我没有想到,停驻在心间的事物,以为无可摆脱的重负,竟会因为时空的换位而如此迅捷地变得陌生和遥远。这种变化,难道仅仅因为,我在这方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曾经一无所有过。

人生之初,我们原本都一无所有,无所丢失,因为一无所有,无所丢失,才勇气百倍,仿佛一路花香。

直到我们走向风雨,不断拥有,见惯了鲜花凋零,走过泥泞道路,甚至险些被暴风疾雨埋葬之后,才懂得拥有有时只是一种幻相,无所丢失的心境来临之时,才是幸福起航的最佳时机。

此时此刻,虽然离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还有一段时日,但阳光灿烂,四野寂静,枝头的柳芽日益饱满丰盈,地下的草根正酝酿着新生。远近的村庄潜伏在祥和的氛围里,一两声犬吠鸡鸣划破漫长的宁静,新修的柏油路上,不时有几辆车子绝尘而去,马达之声嘹亮无比。

我多么愿意沉缅于这样的世界,就像路旁的小草沉湎于它们的春之梦一样。弱小的花草之精灵,它们也许并非知道生命最终要落地成泥,只知道努力开花结果是天然的使命。

造物所赋予我们的,只是多了一个明知的意识,让我们知道自己要消亡。明知生命是一次迈向坟墓的悲剧性旅行,但还是要炼就疾走的脚和欢喜的心。人之伟岸的身影,只有此时才能显明。

大地如此辽阔,乡村如此寂静,时间如此完美。

在这样辽阔静美的时空中,我忽然想到,时代的繁华和喧嚣,只是世界一角发生的事情,我们也只是某个村庄、某个城市和这个世界临时的主人,在如同市场般的扰攘之中,我们都在努力忘却自己,尽情地燃烧欲望,不断向动物性靠近。

结果是,封存在本能中优雅自在的植物性,被我们彻底遗忘,人们在无法接近自己心灵的同时,也难以走进他人的心灵,个体的孤独和悲伤成为时代之痛,精神之痒。

只有沉浸在故乡小村赋予我的别样氛围里,我才能在小草的引导下,朝着内心深处行走。这是最重要的。

我相信,只有朝着自己内心深处行走成为可能,人之为人的大喜、大悲、大美才能清晰显现,充盈心间。此刻,江水无言,大地无语,但万物滋长的声音,却萦绕耳际。听,那些草丛枝叶间的沙沙声,都是大自在的心声。你听到了吗?这就是我要传达给你的乡村悟语。

1.分析本文开头三段描写乡村环境在行文方面的作用。
2.请分析作者在第二部分塑造“不畏严寒”“随意而安”的小花形象的意图。
3.请赏析“废置老屋”的相关细节在表现主题思想方面的作用。
4.作者要传达的“乡村悟语”是什么?请加以分析。
2022-09-2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甲】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乙】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②。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源于《晋书》:“新礼以为挽歌出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②三湘: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带。
1.选出一项没有出现在甲乙两首诗中的艺术技巧(     
A.化用典故B.虚实相生C.借景抒情D.托物言志
2.对甲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的第二句写深秋霜林尽染,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疾奔,借美好的秋色反衬别离之悲。
B.甲诗中的“水急流”虽是写景,但与诗中送别之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第一句的“解行舟”,也开启了下一句的“人已远”。
C.乙诗一二两句既以“柳絮”“梅花”表明时间的变换,又以“洛阳”“三湘”表明地点的转移,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气氛。
D.乙诗用暮春时节的典型物候“柳絮飞”和“梅花发”来写“离情别恨”,给人一种人生飘忽无定、聚散难测的感觉。
3.甲乙两诗相比,有人觉得甲诗的尾句比乙诗的尾句更好,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请阐述你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