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题王逸少帖

苏轼

颜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收盲聋。有如市倡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谢家夫人淡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为君草书续其终,待我他日不匆匆。

【注】①王逸少,王羲之。②颠张醉素,即张旭、怀素。③谢家夫人,谢道韫(王羲之儿媳妇),才华焕发,聪慧多艺,仪度闲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起句嬉笑怒骂,称张旭、怀素为“两秃翁”。尽显戏谑之情。
B.诗人运用反问,认为他们何曾梦见王羲之、钟繇,凸显批评之意。
C.五,六句运用比喻手法,使用“市倡”“妖歌嫚舞”,表明态度。
D.七、八句夸赞谢道韫的风采,翩翩自有林下风,是说王家风度。
2.诗的尾句暗含典故,草圣张芝“下笔必为楷则,匆匆不暇草书”。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4-1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公主(节选)

[英]毛姆

过去了好几天,那八个公主找到九月,在她周围坐下,坐姿符合暹罗公主的仪规。

可怜的九月,她们说,你那只漂亮的鹦鹉死了,我们都很难过,我们都有宠物鸟,只有你没有,真是太糟糕了,所以我们会凑钱给你买一只可爱的绿黄色的鹦鹉。

你们可真会帮忙。九月说。虽然我遭到打击,但我有我的宠物——小夜莺,它会给我唱世上最动人的歌,给我鹦鹉,我都不知道要来干吗。

一月鼻子里发出哼的一声,然后二月哼的一声,然后三月哼的一声;实际上每个公主都依次哼过之后,九月问道:你们的鼻子都怎么了?感冒了吗?

行了,亲爱的,她们说,那个小家伙就依着自己高兴飞进飞出的,你非说那是你的鸟,这不荒唐吗?她们都朝房间里四下张望,把眉毛耸得那么高,额头都给挤没了。

你的鸟现在在哪儿啊?他们问。

他去探望岳父了。九月公主说。

你凭什么相信他一定就会回来呢?你听姐姐们一句劝,不要冒这样的风险。他要是真回来了,把他丢到鸟笼里去。

但我喜欢让他在屋子里随便飞呀。九月公主说,

安全第一。她们一边摇头说一边走出去,这让九月十分忐忑。她想起来,小鸟好像是走了很久了,或许真出事了,天上有鹰,地上有猎人的陷阱,总之有各种各样的危险。再者说,他或许会忘记公主,或许会喜欢上别人;那就太糟糕了!九月真希望鸟儿能安全地回来,然后能住到那个金色的笼子里去。

突然九月在耳朵边上听到了鸟鸣,小鸟就落在了她肩头。他飞来的时候好安静,降落也那么轻柔。

九月听见自己的心在胸腔里怦怦跳着,她抬手握住了小鸟,他没有起半点疑心。公主握着他走到鸟笼边,把他丢了进去,锁上了门,小鸟是如此的讶异,他说道:这玩笑我好像没懂。

没有开玩笑,九月说,只是今天晚上妈妈的几只猫会出来活动,我觉得你在里面更安全一些,你懂我意思吗?

完全明白,小鸟说,可这种地方我肯定是不太喜欢的。我忍一下吧,只要你明天一早放我出去。

他晚饭吃完了开始喝歌,但唱到一半他停了下来。他说:今天晚上我没心情唱歌。小鸟把头埋到翅膀底下,没有多久就沉沉地睡熟了,九月也去睡了。

天蒙蒙亮的时候,她被叫醒。他说:放我出去,我想要好好飞一飞。

这样在笼子里待着不是很好吗?九月说,你这个金鸟笼多好看啊,是爸爸王国里最厉害的工匠做的。

放我出去,放我出去。小鸟说。他试着从鸟笼的栏杆间挤出去,那当然是挤不出去的,他敲打着笼子门,当然也不可能打开。这时候八个公主进来了,跟九月说她接受了姐姐们的建议真是非常明智。她们说过不了几天这只鸟就会适应笼子。她们在屋子里的时候小鸟什么都没说,但她们一离开他立马嘶吼起来: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九月说:我把你放在笼子里,只是因为喜欢你,我知道在哪里才是对你最好的。给我唱首小曲吧,我就给你一小块红糖。

但小鸟就站在笼子一角,看着远处的蓝天,没有发出一个音符。我现在怎么唱呢?小鸟回答,我需要看到树,看到湖,看到稻田里青苗在长高。

她拎起鸟笼,出皇宫一路走到那片柳树环绕的湖水和稻田边上,看它一直延伸到视线不可及的地方。

我每天都会带你出来,她说,我爱你,我只想让你开心。

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小鸟说,这些稻田,这面潮水,湖边的柳树,从笼子的栏杆之间看出去是不一样的。

于是公主又把他带回来,但小鸟什么都不吃。公主焦急地问几个姐姐怎么看目前的状况。你自己的心志一定要坚定。她们说,要是他那么固执,还把自己饿死了,那就是活该。九月一时没听出来这样做对她自己有多少好处,但她们岁数都比她大,而且是八对一,所以她没有说话。

第二天醒来,她惊呼了一声,因为小鸟侧身躺在笼子底,双眼紧闭,看上去就像死了一样。公主打开鸟笼,把小鸟捧出来。她哭起来,眼泪落在小鸟身上;小鸟睁开眼睛,感觉到周围已经没了鸟笼的栏杆。

我只有自由的时候才能唱歌,要是我不能唱歌,我活不下去。他说。公主大哭了一声,说道:之前把你关在金鸟笼里,是因为我爱你。但我从来没想过这样你会死。去吧,飞到湖边的树木之间,飞过绿色的稻田。我不会阻拦你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快乐生活。她推开窗户,温柔地把小鸟放在窗台上。小鸟抖动了一下身子。

我会回来的,因为我爱你,小公主。鸟儿说。

说完,他展开翅膀,飞上蓝天,而小公主顿时泪流满面。她的姐姐都嘲笑她,说小鸟肯定不会再回来。但他还是回来了。他还是把她的手掌当餐盘,给她唱动听的歌。九月的窗从早到晚都开着,这样小鸟不管什么时候想回来,都可以直接进她的房间。开窗对她有好处,九月公主变得如此美丽……

(选自《毛姆短篇小说全集》,陈以侃译)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九月公主原有的漂亮的鹦鹉死了,虽然她现在拥有小夜莺,八个公主仍觉得她十分可怜,打算凑钱给她买鹦鹉,但遭到了其误解。
B.九月公主以“我把你放在笼子里,只是因为喜欢你”等理由为自己关押小夜莺的行为进行辩解,这种以爱为名的行为发人深省。
C.九月公主与小夜莺之间的情感本来十分深厚,但后来九月公主将小夜莺关起来,这导致了二者的情感逐渐生疏了,以致于不可收拾。
D.结尾“开窗对她有好处,九月公主变得如此美丽”意蕴深厚,说明了九月公主的容颜变得更美,体现了小夜莺带给她的情感慰藉。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施的一项是(     
A.文中“把眉毛耸得那么高,额头都给挤没了”的神态描写强调了八个公主对小夜莺的歌声比自己鹦鹉更好的极端不满。
B.小夜莺去探望岳父不知能否回来,文中对九月公主复杂的内心活动进行了细致刻画,突出了九月公主担忧的心理状态。
C.“放我出去,放我出去”,运用反复手法,表现出小夜莺在被关起来之后的强烈不满情绪,也体现了它对自由的渴望。
D.小说情节主要由九月公主分别与姐姐们、小夜莺的对话来构成,这有利于读者跟随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进行沉浸式体验。
3.文章为什么要写“八个公主”?请简要分析。
4.某班级举行毛姆文学阅读分享会。有同学提到,本篇童话是一个大作家写给孩子们的作品,也有同学认为不限于给孩子们读。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内容阐述理由。
2024-04-1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

李商隐

闻君来日下,见我最娇儿。

渐大啼应数,长贫学恐迟。

寄人龙种瘦,失母凤雏痴。

语罢休边角,青灯两鬓丝。

注释:①杨本胜:名筹,字本胜,杨汉公之子。阿衮:商隐之子衮师,生于会昌六年,作此诗时(大中七年)已八岁。商隐大中五年赴梓州幕,衮师即寄养于长安。②龙种:指衮师。李商隐与唐皇室同宗,故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因在梓州幕府任职,离开儿女已有一段时日,故而杨本胜来时,殷勤打听消息。
B.颔联的“应”和“恐”,意为“应该”“恐怕”,作者因见不到儿女,故而有此推测。
C.颈联是作者的心碎之语,作者回忆离别之际,儿子瘦弱,女儿痴顽,不禁悲从中来。
D.李商隐的诗歌向来以委婉晦涩难以理解著称,本诗却没有其一贯的特点,晓畅如话。
2.清人纪昀引《四家评》说,“结有情致,诗须如此住,意方不尽于言中”,请你结合本评语,赏析尾联。
2024-04-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爷爷遇见过神仙吗?

作者:一树繁花

鸡窝窝,一下子飞出了七只金凤凰,这件事轰动了乡里。

爷爷的几个儿女,个个都很有出息,成了十里八村饭后茶余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都在传说,爷爷遇见过神仙,沾了仙气,孩子们才这么出众。

这故事传得神灵活现,有板有眼,不由人不信。

大家都说,有一天天蒙蒙亮,爷爷就起早下地,走到我们村东头河套的乱树林边上,远远就听见一群狗在狂吠乱叫,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白眉白发白胡子老头迷路了,被狗追得乱跑。爷爷赶走了狗,救下老头,老头儿感激不尽,就留了点仙物给爷爷,保佑子孙后代出大人物……

我将信将疑,拿这事来询问爷爷,爷爷笑着说:“咄!哪有的事,净瞎胡诌……”然后又看到我充满期待的眼神,不忍拂却我的一腔热切,就寻思了一下说:“不过呀,倒真有过这么一回……”我忙搬来小板凳,专心听爷爷讲故事:

“那一年,咱们东河里发大水,把小木桥都冲垮了,这一片全是汪洋。有位先生提着行李过不去了,犯愁哩。你爸爸跟你现在一样大的年纪,成天光着屁股在河里扑腾,水性好着哩,就用咱家大木盆,凫着水,把先生和行李来回几次运了过去。先生千恩万谢,拉着我的手说:‘老哥,咱这娃儿不错,别让他成天在外顽皮了,该上学识字了,我就在河东那个学堂里教书。咱们逢上了好时代,可不能再让娃儿当睁眼瞎呀,读书才会有前程,将来用处大着呢。’先生还交代我说,‘老哥,不能再割这河边的树条子了,树割光了,这河脾气就越大,得多种树才能制服它………’”

爷爷讲到这里,赞叹道:“先生不愧是识文断字的,有见识,不然,我哪能铁了心砸锅卖铁供你爸读书,这小子还真行,当年黄榜一揭,全乡就考上他一个,是头一个飞出咱这草窝窝的金凤凰。”爷爷又指着院子东墙外那片树林子说,“这也是我照先生说的,种的树,一年一年,都成这么一大片啦。”

爷爷的房子建在村子最东头的河套边上,离浩浩荡荡的大河,只隔一个树林子的距离,里面全是各种参差不齐的杂树。只在紧靠东墙之外,有两棵特别高大的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是合抱粗的参天白杨,挺直向上,树干不枝不蔓,亭亭如伞。树上有一家喜鹊,终年在枝头喳喳叫。到了繁殖季节,爷爷院子可热闹了:白杨树头上的小喜鹊,屋檐下的小燕子,成天张着大嘴巴嗷嗷待哺,忙得他们爸妈飞来飞去一刻不息。

爷爷说:“喜鹊是报喜的吉祥鸟,跟小燕子一样要保护。那一年你小叔正是半大的浑小子,家里条件好了,却不好好念书,整天捉鸡打狗,攀屋子上树,不知啥时就盯上了咱这白杨树上的小雏鸟,亏这么粗这么高的树也爬得上去,快得像只猴子,在摇晃的树梢间掏喜鹊窝,抓小喜鹊。我登时气得拿着一根棍子就出去了,把你小叔结结实实揍了一顿……”   小叔是几兄妹当中,最小最顽皮能干的,也是后来职位最高、出息最大、最为耀眼的一只七彩凤凰。

“小叔还挨揍呀!”我吐了吐舌头,惊讶地望着爷爷。爷爷说:“那古书不是说,人不打,不成器嘛?”

“不对不对,我刚学了《三字经》,是‘玉不琢,不成器’呢。”

“反正都是一样的理,”爷爷继续说,“后来你小叔一毕业就参了军,这可正对上了他的脾性,读书不走心,摸爬滚打样样在行,每次部队练兵,准得第一,奖状喜报年年往家里送。”爷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爷爷家以前是三间小泥草屋,垣墙颓圮,快要坍塌了。爸爸工作以后,立马带动弟妹,给爷爷翻修了这一座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房子建在一个高高的青石台上面,青砖青瓦白粉墙,隐匿于一片高高低低郁郁青青的树林之中,清晨与傍晚时分格外似有仙气笼罩。

爸爸说爷爷年纪大了,该好好享福了。可是爷爷却咋也闲不住,就连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手里也不停地忙着活计。爷爷的手也很灵巧,我疑心是被神仙施了魔法,我眼睁睁看着几条寻常麦秸在他手里上下翻飞,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蝈蝈笼子,或者一只小蝴蝶……我欢呼雀跃,总是在他干活的时候陪在旁边,倒个水递个东西,作爷爷的小帮手。

爷爷满意地点着头说:“家里富裕了,人也不能忘了本,还得勤俭持家呀。你不是问神仙给了咱啥仙物吗?你看看咱乡下,小麦秸子,玉米皮子,柳树条子,山草秆子,可都是宝物哩。”爷爷一边说一边用玉米皮子,替我编织一个盼望已久的小提包,我更屁颠屁颠地卖力帮忙。爷爷说:“当年你二姑在县工艺品厂工作,那带回些啥东西回来,塑料做的成品,有啥工艺?我就让她带咱编的东西回去给领导看,咳,还真有眼力,识货,卖到国外,外国人可喜欢了。咱这一带的乡亲才知道这些东西的好处呢!”后来二姑的工艺品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带动乡里乡亲都有了赚钱的门路,她自己也是第一批住上县城宽敞明亮高楼大厦的人呢。

可是,爷爷究竟有没有遇到神仙?看来,他自己也说不清,他说:“这每一天村里村外,左邻右舍来来往往那么多人,哪能不遇到一两个有急难的,顺便帮人一把、救个急,尽点力,也不算啥呀,谁知道哪个就是神仙?”

显然,这回答根本不能令十里八乡的人们信服:鸡窝窝,咋能一下子飞出七只金凤凰?……大家质疑之余,就七嘴八舌讨论,有的说是住处风水好,有的说是房子建得正,还有的说那棵有喜鹊窝的白杨有灵气……总之就是爷爷幸运,沾了神仙的光,才会这么家道兴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窝窝,一下子飞出了七只金凤凰”中用“金凤凰”的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爷爷的子女们很有出息,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B.乡人们疯传爷爷遇到神仙的故事,是为了批判乡人们深入骨髓的迷信落后思想,对神仙有着无限的崇拜之情。
C.文中的爷爷是一个勤劳淳朴的普通劳动人民,但他有着超越普通农民的教育理念,依据孩子们的不同性格特点进行教育。
D.文章时间跨度较大,多处用语暗含时代特征:例如“学堂”“先生”“黄榜”属于建国初,“二姑是第一批住上县城里的大楼房的人”属于改革开放初。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爷爷遇见过神仙吗?”为题,设置疑问语气,既增强了小说的神秘性,又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语言清新质朴,在口语化的语言中运用了很多乡野俚语,又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
C.小说中对白杨树的描写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上文爷爷对先生种树意见的采纳,又引出下文爷爷对调皮小叔的教育。
D.小说结尾与开头部分形成照应,富有神话色彩,从而佐证了爷爷家道兴旺就是沾了神仙的光。
3.对爷爷家道兴旺,村人们都认为是遇到了神仙,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2024-04-0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齐天乐   甲申守岁有感

端木埰

万家香霭腾金阙,余寒酿成春意。爆竹催年,铭椒献岁,又是阳和将至。流光逝水。怅催老英雄,这般容易。后饮屠苏,有人犹抱少年志。

平生豪气未减,记萧斋读月,长剑孤倚。碧海屠鲸,青田饲鹤,少日心情空记。新来更喜。幸留得儿时,夜灯书味。为问梅华,可容同调比?

【注】①屠鲸:即斩鲸,比喻平定叛乱势力。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百姓点起香烛迎春守岁,“腾”字将万家与皇室相联,写出守岁时举国上下欢腾的景象。
B.“酿”字运用精妙,虽仍有余寒,但在岁末的热闹与阳和将至间,作者体味到被催生出的春意。
C.下片承上换头后,以“记”引起书斋赏月、独倚长剑的回忆,现实与回忆相互交织,虚实相生。
D.结句作者把梅花作为倾诉的对象,向其发问:我挑灯夜读,格调清雅,梅花怎么能与我相比呢?
2.本词情感多次出现转折,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环绕村庄的灯盏和铃音

赵会宁

①村庄的影子本已瘦小不堪了,但执拗的灯光和铃声斜插进记忆,迫使村庄一次又一次在复苏中丰饶。

②倾斜的村庄不该羸弱,否则缺了烟火味的诗该如何牵绊远方,立在炊烟梢头的雀儿如何呼告白云和清风?

③你瞧,腊月二十三一到,一盏盏红红的灯笼从村庄升起,高悬在空中眺望或俯瞰,如一汪深情的眸,引得树杈上的鸟巢也生动了起来,鸟雀们学着灯盏的样子开始守望。美好的诗意就在村庄悄悄流泻。

④回乡的脚步声越来越密集,寂寂的村道也苏醒了。一到夜晚,笼着村庄的灯盏睁大眼睛盯着每一个午夜归来的人,以便准确无误地把他们引到属于自己的大门口。屏住呼吸,按住喜悦,连续轻轻叩击门环,只听得腾腾的脚步声透过门缝传出来,也逗得心儿愈加腾腾地跳起来。门开的那一刻,身子就瘫软在满院的橘红里。顷刻间,风尘尽洗,满身轻松。母亲嘴唇嗫嚅了几下,还是未说出一句话,只拉了手,反复摩挲着。屋内,一床新棉花缝制的大红棉被早早地捂在了偌大的土炕上。灯益不薄候鸟,归者也把它种在了心里。

⑤除夕之夜的灯是不能灭的,这是每个庭院的规矩,也是村庄的规矩。在风里,把魂引进来;在黑暗处,给晚归的脚步指路;在年关,把今昔聚拢。灯知道除夕在庭院和村庄里的分量

⑥特别是到了元宵节,一盏天灯唤醒了村庄所有的灯,它们成喇叭状倒扣在村庄上空时,孩子们的灯笼便在村庄的心窝上游弋起来。孩子们的笑声肯定是村庄这首诗的诗眼,锃亮而活泼。脚步被灯光牵着,稚语被灯光兜着,笑声被灯光笼着,灯光聚敛了村庄所有的财富,但它却毫不吝啬,撒下万片橘红把村庄熨得更加舒展了。

⑦即便日子庸常,灯光也从未远离过村庄。当每一个黄昏逝去的时候,灯光就会破土而出,引着一些丢失的东西回归。你瞧,一盏马灯跨出门槛,穿过一条长长的洞子,缓缓向村庄的小路上移动。到了十字路口,马灯折身,沿原路返回时,只听得一声轻声地呼唤:狗蛋——回来!接着便是一声急切地回应:回来了,回来了!长短有致,急缓交错。游弋的灯光蜿蜒成路。循着路,声音在一呼一应中形成无数个扣。扣连扣,连成了一条线,线把丢失的魂儿从十字路口牵回了窑洞。蹲在炕头的马灯把母亲映上窑壁时,孩子的呼吸匀称了,母亲的心才落了地。

⑧最惬意的是严冬腊月,大雪把村庄捂得严严实实的,大人孩子足不出户,全都窝在一方土炕上,热气从身下慢慢地沁出来,透过缝隙,弥漫上升,再悬在窑洞里,悬在只有簌簌飞雪声的夜里。此时,煤油灯的烛焰登场了,它把娘纳鞋底的影子映在窑壁上,调皮的孩子们白天睡完了瞌睡,夜晚便钻在烘热的被窝里消受娘曲臂穿针、埋首啃针、伸臂出线的样子,一面窑壁上都安放着娘佝曲的背,背也踏实地安放着孩子们的目光。脱得精光的孩子的童心苏醒了,只见他们举起手臂、伸出脚踝,用手指、脚丫做出各种造型,投影到窑壁上:一会儿是狗向门外狂吠,一会儿是猫跃上墙头,一会儿是两鸡斗架,一会儿是老鼠逡巡……窑洞里长大的孩子在冬天从不寂寞,灯烛给梦想插了翅膀,母亲用细密的针脚把雪花缝到了窗外。日子在烛尖上轻轻舞蹈,夜更加绵密而厚实。

⑨村庄就是佛堂,村庄的灯是佛性的,一灯明亮,万念归一,村庄一边播种着温柔,一边融化着坚硬。

⑩灯是村庄的魂,灯活着,魂就在,村庄便踏实。除了灯,村庄还会被一声声铃铛声挠醒。

⑪清晨,羊圈门打开的那一刻,系在头羊脖颈上的铃铛发出号令,一群羊被铃声牵着沿小路洞穿村庄。铃声如星子,撒在了村庄的各个角落,洞穿了家家户户的门窗。雾被铃声驱赶后,早早就清脆地落到了人间。数柱炊烟升起,村庄里那些沉睡的声音被羊铃声唤醒;梢头,雀儿聚首喳喳;墙上,公鸡引颈高歌;窑中,风箱呼呼喘气。

⑫被铃声唤醒的村庄里,小路上人影多了起来,一角一角的红领巾在绿色护佑的小路上艳丽成朵朵红花,孩子们的笑声撞了绿色一个满怀,绿色又把这被撞碎的、数不清的笑声扶上村庄的上空。一个村庄就彻彻底底、清清凌凌地醒了。

⑬学校卧在村子的正中央。此时,在屋檐下悬了十几年有些生锈的铃铛庄严肃穆。神圣的殿堂就该有神秘的东西,铃铛就是学校的秘密。这不,一声铃铛响,整个村庄瞬间就静了,任何虚妄的声音都不敢再造次,任何肤浅的脚步都不能再叨扰,一向疲沓的小刚听到铃声后,都不顾一切地朝着学校跑去。

⑭铃声就是娘手心里紧攥的那根绳,攥住了铃声就攥住了孩子。给孩子脚踝上系铃铛,这是村庄立的规矩。铃铛的样子像颗大豆,腰里勒着腰带,两头半开缝,一个小石子衔在中心,脚一抖搂,石子连续碰撞铃壁,一连串的脆音响起,整个庭院都生机勃勃。一个庭院装满孩子腾腾的脚步时也就装下了满院的铃声,虎虎的脚步声催生欻数的铃声,一个梦也就种在了庭院里。

⑮傍晚,羊铃声再次回响在蜿蜒的小路上时,鸟雀知趣而归,轻轻的啁啾声碎在巷子里,匆忙和疲惫消弭,安静被聚拢起来。这时,窗棂上的灯光染着夜,夜就丝般浮散在了村庄里。

⑯铃声和灯光该是村庄的胎记,可惜人去了,草便撒开了欢儿,荒芜的北洼里,仅有的几棵树难掩落寞,塌败的窑洞眼神忧伤。

⑰这一场风太长了,但总有回头的时候。村口,老柿子树上又长出一树灯笼。灯笼里,红色的铃音燃得正旺。回头的风里,一些时间醒了,正召唤着一些背着时间奔跑的人。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⑤段“灯知道除夕在庭院和村庄里的分量”,写出了除夕灯光不灭的规矩,体现了敬畏祖先、看重团聚、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
B.第⑥段“财富”一词意蕴丰富,既有游子对乡村的依恋,也有孩子带给乡村的生机、活力与希望,还有乡村家庭生活的幸福感。
C.作者写学校屋檐下的铃铛庄严肃穆,赋予了村庄秩序感和神秘感,令人感到宁静且心生敬意,写出了乡村人们对教育的敬畏。
D.给孩子脚踝上系铃铛,包含着中国家庭对孩子的牵挂和对家庭未来的期许,也体现了乡土社会家族统治的力量。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写红红的灯笼升起守望村庄,引起了下文关于灯盏的多个层面的描写,从而展开对村庄诗意美好生活的叙写。
B.提着马灯找孩子的场景描写,对话质朴,比喻生动,表现出母亲对贪玩的孩子的担忧,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C.“舞蹈”一词写出了烛火的跳动,与上文窑壁上影子的相关描写呼应,体现出乡村生活的温馨有趣,给人带来梦想和希冀。
D.清晨羊铃声唤醒沉睡的村庄,夜晚村庄在羊铃声中归于宁静;作者以羊铃声串联起乡村一天的生活,构思精巧。
3.有人评价赵会宁的文字有乡土气、烟火气、灵气,结合第④段谈谈你的理解。
4.本文的标题是“环绕村庄的灯盏和铃音”,其中“环绕”一词颇有韵味,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喜迁莺·端午泛湖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注】①梅霖:梅雨。②海榴:即石榴,又名海石榴。③切玉:割玉,形容刀剑极其锋利;此处指蒲根切段浸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写梅雨初歇、榴花争开等节候景物,突出节令特点,应端午之景。
B.“角黍”三句写人们在端午节包粽子,将各种美食列于宴席之上,反映出生活的富足。
C.“斗巧”两句写端午的传统习俗:人们斗巧玩乐,手腕上系着彩丝,节日气氛浓重。
D.结尾三句以归舟、荷花新月营造出热闹之后的沉寂之境,突出人内心的孤寂寥落。
2.这首词是如何描绘端午龙舟竞渡的精彩场面的?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4-03-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同陈伯通、钱材翁游山,二君有诗,因次元韵

王安石

秋来闲兴每登临,因叩精蓝望碧岑。强策羸骖寻水石,忽惊幽鸟下烟林。

同时览物悲欢异,自古忘名趣向深。安得湖山归我手,静看云意学无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日里诗人兴致昂扬,与朋友一起游访寺庙,眺望群峰,在山林中畅游。
B.“羸骖”“幽鸟”两个意象暗示出诗人闲居山野、不得重用的失落心情。
C.虽然看到的是同样的风景,不同的人却悲欢相异,由此引发诗人的感慨。
D.本诗情理兼备,既有情感的抒发,又包含丰富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
2.本诗和《桂枝香•金陵怀古》同是王安石的“登临”之作,但二者旨趣不同,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凌波渡(节选)

孙频

入学第一个晚上卧聊,刘立林的第一句话是,我今年二十九岁。就这一句,其他三个男生便同时住了嘴。他的第二句话是,我考这所大学考了整整十年,每年都考。他说,我十八岁高中毕业就辍学了,家里穷,供不起我上大学,我父母都不让我上学了,因为我下面还有弟弟妹妹,他们催我快些出门打工,给家里减少负担。我十八岁就离开家来到了北京打工,我从十九岁开始考大学,年年考这所大学,一直考到今年才考上。

第二天早晨,也不知道是几点就被楼下的读英语声吵醒了。三个人揉着眼睛四下里一打量,床上床下却只见到他们三人。那第四张床是空的,被子没叠,蜷成一团,像一只余温还没散尽的蝉蜕。三个人从床上跳下来齐刷刷地蹦到了窗口前,从二楼的窗口俯视下去,一眼就看到了缭绕的晨雾中浮动的一顶白亮白亮的头皮,明晃晃地照着人的眼睛。没问题,就是他,这头顶简直就是他的胎记,随便走到哪,只一眼就把他从人堆里挑出来了。

刘立林只有两条可以换洗的内裤,花棉布被漂洗得太久了的缘故,纤维毕露,像鱼身上露出了嶙峋的鱼骨。其中有一条还在正中间破了一个大洞,其实穿在身上基本上也就是个摆设了,实质上是衣不遮体的。刘立林每次把内裤往出晾的时候,宿舍的三个哥们儿就在一旁急,好像人家不小心穿了他们的内裤。

大哥,这内裤咱还是晾在屋里吧,干净,屋里干净。刘立林理都不理他们,根本没觉得他们是在说话,晾好衣服便背起双肩包扬长而去。

刘立林每天晚上都是卡着点回宿舍的,决不早回,前脚进门后脚就熄灯。于是他便黑咕隆咚地爬到床上,点个蜡烛头,借着昏暗的烛光接着看书。在不看书的时候,四个男生就在黑暗中躺着卧聊一会。

你们见过那种地下室吗?地下二三层的地下室,里面窄的就能放一张床,住在那样地下室就像住在很深的地底下一样,让人感觉自己像地下的虫子,墙壁上终年湿漉漉地长着青苔和蘑菇,被子和枕头潮湿得一拧就能拧出水来。你要是几天不住,一翻开被子就能看到被子里发霉了,绿色的像草一样的霉,高高长在被子里。所有的衣服都散发着霉味,自己都觉得自己简直像从阴暗的坟墓里爬出来的。我在这样的地下室里住了五年,住到后来浑身都起满了红色的小疙瘩,奇痒无比。背上够不着的地方我就在墙上蹭,最后就会把一整块皮蹭掉,没有了皮的地方又会发炎起水泡。

每晚熄灯之后,221宿舍就像一锅温开水一样反反复复地煮着刘立林的那点事,煮得只剩下骨头了,还在煮。渐渐的刘立林发现没有人再邀请他说,大哥,给我们讲点什么吧。

开始的时候他有些落寞地却是屹然地等着,像个胸前戴满军功章的老红军,就不信没人来请他做报告。但是没有了,真的没有了。别人聊天的时候,他也插进来聊,却是说不了两句就拐到自己身上了,想起我那时候……其他三个男生拼着命把话题又拉回来,刚说了没两句,又被刘立林拐走了。他像抚摸战甲和枪伤一样抚摸着自己这点往事,就这么点贴身的东西怎么能被人剥夺走?简直是要把一尾鱼的鳞片刮走。他们太残忍了。

除了学习、背单词之外,刘立林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他毕业后回了老家能做个多大的官。他经常问别人,你说我回去能做个官不?乡长总能做得了吧,不会连个乡长也做不了吧。别人就问他,大哥,你就是想做个乡长么,那还用这么费劲八百地每天背那么多单词?做乡长又用不上的。刘立林脸都没朝着说话的人多看一眼,只对着窗外冷冷一笑。

期末考试的时候,刘立林在马哲、思修等多份考卷的主观题答题纸上答非所问地写下了同一份答案,是他自创的一首打油诗。这首长长的打油诗主要是对他十年间所经历过的磨难的血泪诉说,从十九岁一直说到他二十九岁。他倒不是没看懂那题在问他什么,他是知道像他这样的学生是不多的,他觉得这样答题一定能够感动了老师们,他期望着他们能给他一个出其不意的高分,可等到最后成绩下来,他那几门课也就是个勉强及格,并没有出现他想象中的高分。这件事打击了刘立林。③谁要是在背地里传诵他那首打油诗被他听到了,他就会一言不发地扑上去,连挖对方祖坟的心都有。

愿意听刘立林说话的人越来越少,经常是他的话还温在嘴里没熟呢,就被半生不熟地堵回去了。他其实不过是想借着说话凭吊一下过去的自己,他仍然疼惜着那些死在半路上死在往事里的自己,他们竟然不给他机会?他们竟然这样残忍地对待一个九死一生过的人?他受了那么多苦,他们居然这样对待他?他们敢?

为了表示抗议,晚上三个男生卧聊的时候,他独自点起一个蜡烛头,躲在一顶昏黄的烛光的帐篷里看书,绝不参与他们的话题,不管是什么话题,他绝不进去,他们也别想进来。④三个男生聊着聊着就睡着了,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守着那团光秃秃的烛光,像打着一盏灯笼在旷野里踽踽独行。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人公一味地想通过诉苦的方式获得同情悲悯,来获得心灵的满足,最终如同踏在水面之上,不会心安,反映小说标题之义。
B.刘立林很能吃苦,在上大学后仍有种种表现,如背英语单词、卡着点回宿舍,但其内心没有明确的目标设定,他的坚持更多是惯性使然。
C.小说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段设置情节,十年只考一所大学,为当乡长而苦读英语,荒诞而又真实,深得卡夫卡《变形记》手法之妙。
D.小说从大学新生入校的第一个夜晚写起,借助舍友的视角来展现刘立林经历的独特,将人物的躁动不安以及自怜自伤等微妙心理刻画出来。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干净”是反语,意思是说你的内裤又脏又丑,劝他不要晾到外面去。
B.句子②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刘立林的讲述已了无新意,不能再引起舍友的兴趣。
C.句子③以动作、心理描摹,透露人物的敏感、冲动、过激,也表现其性格中脆弱的一面。
D.句子④借独守孤灯,形象地展现刘立林的孤独,他无法融入大众,只能踽踽独行。
3.刘立林讲自己的故事与《祝福》里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颇为相似,请写出相似点。
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执着·怪异·错位;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迷失。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指路

阎秀丽

那就是一道铜墙铁壁,一道无法突破的铜墙铁壁……老人喃喃地说。这是一个瘦削而又矮小的老人,满脸沟壑纵横,坐在院子里那把大大的圈椅上,身板挺得笔直,这应该是一位军人标准的坐姿。我尝试着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一些什么,可那双眼睛是沉静的,我什么也看不到。

我忽然觉得,那下沉的夕阳不是落向西山,而是落在老人的眼睛里。

作为报社的记者,领导让我去挖掘一些革命老战士的英雄事迹。经多方打听才找到他,听说他曾经参加过一场著名的阻击战,不过他不愿和任何人提起那段岁月。

谁也没想到,他会住在极普通的筒子楼里。因为我们的到来,特意换上了一身干净的军装,一顶军帽放在旁边的石桌上,那上面似乎沉淀着老人的峥嵘岁月。这让我不禁肃然起敬,更想从老人的身上挖掘出一些东西。

我提起了那场阻击战,老人沉默了很久,阳光从侧面照着他,让他的脸有一半笼罩在暗影里。

您能亲历那场阻击战,一定有很多记忆深刻的人和事。我说。

老人的身子瑟瑟地抖动一下,腰板瞬间佝偻起来,那宽大的木椅,竟然让他显得有些羸弱不堪。

那是一道无法突破的铜墙铁壁……老人喃喃地说着,我的耳边都是爆炸的声音,鼻子里全是烧焦的味道……

这是真正经过战火考验的老英雄!我身体正了正,虽然他什么也看不到。

当我醒来的时候,周围很静,眼前一片漆黑,我以为我死了……还好我的腿还能动……

我很害怕,怎么只剩下我自己?都死了吗?我不敢喊,但是我能感觉到风刮过我的脸……一股血腥味,是我的血,从我的脸上一直流,流到我的嘴里。老人的身体在抖,声音也跟着抖起来,我趴在地上,能闻到土里也有血腥的味道,我不知道是谁的血。但是我知道,我还没死,只是我的眼睛看不到了……

我想活着,我不想死,香兰还等我回去娶她……老人在我的安抚下平静下来,喃喃地说着,她很漂亮,两条大辫子在身后甩来甩去……

老人的脸上似乎闪过一抹红晕。

我又听到了枪炮声,整个大地都在震动,我甚至听到很多人的呐喊声。老人挪动一下身子,靠在椅背上,好像很疲惫,我听到有人喊‘给我上’,我很高兴,我得救了,因为我知道这是谁喊的话。

我大声地喊着,嗓子都哑了,除了爆炸声和喊杀声,还有那越来越浓烈的烧焦的味道……老人想睁大双眼,那里似乎藏着深深的恐惧,那天是阴天,我能感觉到空气是湿漉漉的,就连喊杀声也是湿漉漉的、黏黏的……我又听到有人喊‘跟我上’,随即……一发炮弹在我的身旁爆炸……

当我醒来的时候,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那种难闻的味道。老人的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飘过来,像是地狱的味道……

没有人救您回去?我惊愕地看着老人。

我以为我会死在战场上……我却碰到了他……他向我爬来,他的声音很虚弱,问我的眼睛是不是看不到了……我忍不住哭了,我再也看不到我的香兰了……老人的声音有些哽咽地说道,我问他是谁,他告诉了我……他的两条腿都负了重伤,不能走路了……他说他想活着,要不然他的狗剩子就没爹了。

我的鼻头一酸,看着老人的眼睛,我以为那里也会有泪水流出来,可是什么也没有。

我不得不跟他走,因为我也想活着。我背着他,他给我指路……他的两条腿晃荡着,一下一下地敲打着我的大腿。老人的脸上闪现出一丝琢磨不透的神情,继续说道,他没有叫,甚至连呻吟的声音都没有,我隐隐感觉到他竟然有些兴奋。他说这里就是一道铜墙铁壁,没有谁能够突破……后来,他哭了,我没想到他也会哭,他的哭声太难听了,说他整整一个连的战友就剩下他,连长是第一个牺牲的……

我不由得站了起来,我无法想象老人当时的那种情况,背着一个负了重伤的战士走下战场的壮烈。

我无法想象一个眼睛受伤看不见的人,背着……

我让他闭嘴,他身上的血一直在流……我真想扔下他……他说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胜利吗?因为我们共产党人的口号是‘跟我上’!而他们,只会喊‘给我上’……老人的身体抖得更加厉害,声音也跟着抖得变了形,他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但他还是不停地说……

那你扔下他了?我问。

我没有,虽然我很想扔下他……我知道他说的都是对的,我的眼睛受伤了,但是我的心明白着嘞……老人忽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说道。

我的眼睛受伤看不见了,但是我的心能看得见……

我看到他的眼睛,真的有眼泪流出来。我想让他活下去,可是他死了……我顺着他指给我的路往前走,因为他说过,只有走这条路才是正确的……后来,军医治好了我的眼睛,我按照他说的,和他们的战友一起,重新奔赴了战场。

啊?那您是?

那时我是国军……老人低下头,声音轻得像风。

空气中揉搓出干燥的摩擦声,是老人拿起桌上的军帽,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那鲜红的五角星,在阳光下变得更加鲜红。

老人的眼睛里,被西落的阳光映满了温暖:

不过他给我指了一条最光明的路。

(选自《2022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不愿和任何人提起那段岁月”,与战役的惨烈程度有关,也和老人曾经的身份有关。
B.“身板挺得笔直”“腰板瞬间佝偻起来”,身板的变化体现了老人心态的变化。
C.“老人的身体抖得更加厉害,声音也跟着抖得变了形”,这里的“抖”不是害怕、恐惧,而是激动、兴奋,是心灵受到震动的体现。
D.“标准的军姿”“干净的军装”和“端端正正”戴军帽的细节,说明老人非常珍视自己的“新”身份,这也是对“他”的致敬。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阳光从侧面照着他,让他的脸有一半笼罩在暗影里”“老人的眼睛里,被西落的阳光映满了温暖”既有自然环境描写,又含有丰富的隐喻。
B.与《故乡》中的小伙计、《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若瑟夫一样,文中的“我”既是故事的见证者,也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C.小说用“我”的种种反应配合老人的讲述,“我不禁肃然起敬”“鼻头一酸”“我不由得站了起来”和情不自禁地追问,读来令人如临其境,也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我能感觉到空气是湿漉漉的,就连喊杀声也是湿漉漉的、黏黏的”,把听觉印象转化为触觉感受,写出了老人的恐惧,渲染了战役的惨烈。
E.“我”的报社记者身份,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同时“我”的采访预期也为小说制造了波澜。
3.“这是真正经过战火考验的老英雄!”老人是这样的老英雄吗?请从小说构思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与看法。
4.小说中的老人和“他”都没有出现姓名,请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2023-09-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学科素养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