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鹤舞金沙,再惊世界殊! 2022年底,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白鹤滩水电站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构想、设计和建设终于,全面投产。它成为继三峡工程开启中国水电恢弘篇章之后的又一标志性工程。回首过往,它的建设战胜了各种 ②     :复杂的地质结构,恶劣的自然环境,难度极高的双曲特高拱坝……伴随水电站建设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机电专家们冒严寒,顶酷暑,在建设工地上 ,把青春理想融入水电报国的实践中,把论文写在机电安装的工地上,攻坚克难,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在团结奋斗中追求创新和超越。“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白鹤滩水电站啊,你让高山低头,给河水赋能,你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是中国水电引领全球的又一张“国家名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新篇章。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这一切,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选项中的引号,和所给例句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A.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在团结奋斗中追求创新和超越。
B.“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C.你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
D.(你)是中国水电引领全球的又一张“国家名片”。
3.文中对白鹤滩水电站的称呼由“它”到“你”,人称的转换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024-05-06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2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对景伤怀的感受。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与鸟既是传统绘画作品中的重要题材,又常常在古代诗歌中对举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06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 使吏殷浩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后王逸少与丞相王导言及此事。导曰:“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右军答曰:“唯丘壑独存。”

(节选自《世说新语•容止》)

材料二

中书令庾亮用事,以苏峻终为祸乱,言于朝曰:“ 今日征之,纵不顺命,为祸犹浅;若复经年,不可复制。”朝臣无敢难者,独光禄大夫卞壶争之曰:“峻逼近京邑,路不终朝,一旦有变,易为蹉跌,宜深思之。”亮不从。峻闻之,遣司马何仍诣亮曰:“讨贼,远近惟命;内辅,实非所堪。”亮不许。于是下优诏征峻为大司农。峻上表曰:“ 中原未靖,臣何敢即安,乞补青州一荒郡。”复不许。参军任让谓峻曰:“求处荒郡而不见许,恐无生路,不如勒兵自守。”阜陵令亦劝峻反。峻遂不应命。司徒司马陶回言:“及峻未至,当急断阜陵守江西当利诸口。”庾亮不从。苏峻使其将韩晃等袭陷姑孰,亮方悔之。咸和三年正月,苏峻帅祖涣等众二万,济自横江,屡败守军。二月,峻至覆舟山。陶回谓庾亮曰:“峻知石头城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南道步来。宜伏兵邀之。”亮不从。峻果南道来,亮闻,乃悔之。诏以卞壶都督大桁东军事,与侍中钟雅等帅军及峻战于西陵。壶等大败。庾亮帅众将陈,未及成列,士众皆弃甲走。亮将行,顾谓钟雅曰:“后事深以相。”雅曰:“栋折榱崩,谁之咎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四》有删改)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须断句。
使吏A殷浩之B徒登南楼C理咏D音调始遒E闻函道F中有屐声G甚厉H定是庾公。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用在数词后表约略估计的数量,与《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的“许”意思相同。
B.用事,在文中指庾亮执政当权,与词语“意气用事”“感情用事”中的“用事”意思不相同。
C.不见许,文中指苏峻的奏请不被允许,“见”与《陈情表》中“慈父见背”的“见”意思相同。
D.委,托付、交付,文中的“后事深以相委”与《过秦论》“委命下吏”“委”意思相同。
3.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导认为,庾亮能与下属官吏一起吟诵,是因为当时他不得不稍微收敛气势;而王羲之认为那是庾亮幽深情致的体现。
B.光禄大夫卞壶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认为苏峻所处靠近京师,军队在短时间内便可到达,一旦发生变乱,朝廷易失利。
C.苏峻听说庾亮想要征召他入朝,先派司马何仍拜访庾亮推辞,不被允许;后来又亲自上表推辞,仍旧未被获准。
D.庾亮手下部众丢弃铠甲而逃,庾亮被迫在临行之前将善后事托付给侍中钟雅;钟雅因为朝廷兵败强烈谴责苏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日征之,纵不顺命,为祸犹浅;若复经年,不可复制。
②中原未靖,臣何敢即安,乞补青州一荒郡。
2024-05-0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会说话的茶壶

司玉笙

那时候,坑塘边有一棵大柳树,绿叶垂下时营造出一片阴凉。日午晴朗之际,这里就成了饭场。赶到饭点,三三两两的海碗或馍筐子就晃到这里。用餐者或蹲或坐,围成大半圈儿,口齿一启,吞进去的是软米硬馍,喷出来的是笑话俚语。大到国际热点小到狗咬人猫抓鼠,还有插科打诨无不涉及。

这饭场谁蹲坐哪儿都是有记号的,如同排好了座次。比如说那半截砖是良头的,那脚印子深的是二怪的,等等。人多嘴杂,时间长了,免不了生出一些口角来。吵闹罢,捏着空碗筷子各回各家。上工时相逢一笑,权当啥事儿也没有发生。

不过有一次事可闹大了,事端是由二怪挑起来的。这主儿老是瞅着良头的饭菜,冷不丁地就将筷子伸到人家碗碟里抄一刀。次数多了良头就烦了,把背侧转过去,刚好护住自己的饭食。不料那二怪起身半蹙,仍不罢手。良头胳膊一架,顶翻了二怪手中的大碗。二怪立马恼了,还了一手。两个人便眼对眼地扭扯到一起,就像公鸡斗架,青筋鼓暴的脖子上汗滴子四溅。抹着嘴,饭场上所有人都站起,有人过来劝架,可越劝两人的气性越大,拉都拉不开。近旁的老妇女小媳妇也出门瞧,吵吵闹闹的像是在往旺火里添干柴。

此时,一个人出现,饭场内外的人都住了声,眼光都被引到此人掂的那把青瓷茶壶上。这茶壶是老式的,六棱直筒,上釉几个古代顽童嬉戏的图案,憨态可掬。他一手提茶壶,一手背在身后,把个嘴角翘得老高。

“累了吧,渴了吧?”他径直走到两个斗殴者身边,从背后闪出两只粗瓷碗。

两个斗殴者愣了一下,悻悻地松开了对方。

这人是村小学的代课教师,与社员一样拿工分。头一遭见他来到饭场,打架的和看热闹的都感到稀奇,即刻将兴趣转移到这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身上。

“胡老师,您吃过了?”旁边一声问候。

“喝茶,喝茶!”

其中一个斗殴者最先抓起粗瓷碗,另一个也夺去一个,胡老师便笑眯眯地斟茶,可只倒七分满。

二怪一气喝完,杵过碗来还要喝,胡老师就将茶壶上举。

“听听这壶再喝!”

二怪将左耳贴紧茶壶听听,好像没听出什么,又换右耳。不料那壶已离他而去,在每个人的面前高高低低地晃悠,出茶。二怪便跟上去。壶高他就高,壶低他就低。终于听出来了,说,还有大半壶!

“听明白就好!”

胡老师见良头挨近,提起壶也让他听。

“里面有树叶子在笑?”

“好,好。”胡老师说,能听出来笑就好。都是筷子缠筷子碗碰碗的,有啥口短舌长的一笑不就过去了,还值当动手?

两个斗气者隔着茶壶面面相觑,相继还了粗瓷碗,回头去寻自己撂在地上的食具。那些看热闹的交头接耳,望着胡老师笑笑,散漫而去。

自那以后,村里谁家两口子生气或邻里吵架,只要胡老师提着茶壶一到场,就像消防车开进一样,人们立马退身让路,当事者瞪眼相视,火气渐消。

“听茶,听茶!”

话音一落,就会有人上来贴耳,有的听着听着脸上就泛出敬畏之色。

时间久了,村里就有了句口头禅:想心安就听茶。

有了这口头禅,有事没事人们都爱去胡老师家。说是听茶,其实就是借机听胡老师说话。这种事一传开,连外村的也上门求茶。过瘾之后,有的出门时会撂下一句,茶味真醇,咱这一片儿没有这么好的!

几十年过去,粗瓷碗换成了玻璃杯,又换成了细瓷,唯有那把壶没换,上面的几个顽童依然清晰可爱。胡老师也早从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又成为校长。退休后,总是掂着那把壶转悠,最爱去的就是那昔日的饭场。遗憾的是很多人去了遥远的地方,连脚印也没留下……

暖风过耳,人声历历。徜徉在坑塘边,他每每举起壶对着半空喊:听茶,听茶!

如今,新村的文娱室正墙上绘有一幅巨画,再现的就是大柳树下的饭场之景。游客们常见这画下坐着一位老者,守着面前一把老壶和茶具。于是,不由得两腿一迈就过去了。坐看壁画,游客们品茗欢叙,有人就会顺口问,您老气色这么好,敢情是每天茶壶不离口?

“这茶壶会说话……”胡老师说。

游客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捧起这茶壶轮换着听。听罢,小心翼翼地放下,都笑了。再看那幅巨画,找到了同样的一把壶,便跷起大拇指点赞。

这时,胡老师就会说,只要用心,你们会听到很多。

于是,掌声顿起。

(选自《小小说选刊》)

文本二:

小说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人物如何出场也有讲究。有的小说,人物的出场采用画像法,向读者展示人物的形象,这是绘其形,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有的小说,人物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绘其声,如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而有的小说,在人物出场之前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铺垫,用较多的笔墨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一个特定的环境氛围,对人物的生活环境做充分的渲染。

(摘编自“百度文库”)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茶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起到组织全文的作用;“会说话”运用拟人手法,起到吸引读者兴趣的作用。
B.很多人去了遥远的地方,胡老师却带着他那把能让人心安的茶壶,孤独地徘徊在坑塘边,始终没有人真正理解他的坚守。
C.言行见思想,村民们爱“听茶”的行为蕴含着对宽容美德的追随,贾宝玉的“女儿论”体现了对平等精神的追求。
D.本文语言特色鲜明,方言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与《边城》语言的特点相似,既简洁质朴,又含蓄隽永。
2.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文本一中胡老师出场的艺术效果。
3.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代建设和谐中国的必然要求。请分析文本一中胡老师这一典型人物的社会价值。
2024-05-0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批判性思维有两个特征:第一,批判性思维首先善于对通常被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而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专家和权威的结论;第二,批判性思维又是用分析性和建设性的论理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解释并做出判断,而不是同样接受不同解释和判断。把这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批判性思维就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不是“批判”,因为“批判”总是否定的,而“批判性”则是指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的第一层次是一种能力,有别于知识。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是说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徙能力。这种能力与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以及统计推断有关。

批判性思维除了能力层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也称之为心智模式。这个层次超越能力,是一个属于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层次。批判性思维的心智模式是成长型心智模式,就是一种开放式的思维习惯,不断拓宽思维范围,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问之前没有怀疑过的命题。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更多地是关于“如何思考”,那么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更多地是关于“思考什么”和“问为什么”。这个层次是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走进思维“盲区”。有关“如何”方面的问题,多是技术层面,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取,也可以通过诸如ETS的考题来测试。而有关“什么”和“为什么”方面的问题,则很难通过类似的方法学习。但是它也是可学习的,可以通过被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

应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如何”方面见长。中国学生提出的问题,几乎所有都是关于“如何”的,很少是关于“为何”的。我们往往满足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一知半解。批判性思维除了要求在逻辑上、统计上不犯错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要刨根问底,探究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上,从能力层次入手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不过,这不是全部。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摘编自钱颖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理念与实践》)

材料二:

批判性思维是“开放理性”的精神和“探究实证”技能的结合。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这样的精神和技能,是人的认知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是文明社会的前提和支柱,换句话说,如果作为个体的人没有开放思维、没有理性辨别力、没有论证技能,那么,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理性社会以及对各种问题的解决,都是不可能的。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原司长年勇指出,我们高端产业落后的一大原因,在于我们的人才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他直言:“没有人,什么都干不成。”显然,他说的人,指那些既能思考又能实干的人。人没有思维能力和实干精神,像没有接上电脑运转的硬盘,它不可能有任何超出已有存储的新产出。

年勇是了解国内外产业和科技发展情况的专家,他谈论“没有人”的问题,显然不是无的放失。其实,人们早已认识到我们的学生会做题、但不会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痼疾。我们在网络上、社会上经常看到以虚假、情绪和忽悠来代替理性思考和实证实践的现象。缺乏既能思考又能实干的人,一直就是我们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第一瓶颈。这个不是我们现在才有的认识。

在最近这几年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们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以获得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这就需要我们除了学外语,还要学习另一种语言,即“理性语言”,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这样的思维和表达的核心,是客观性;而客观性,来自具体、细致、深入和广泛的真实叙事和合理推理。抽象、模糊、大话、套话、空话和情绪化的表述,没有理性根基和内容,就不能有力回击恶意的攻击,也不会让广泛的听众信服。

很多人也已认识到,这些问题和基础教育一直缺乏理性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关联,虽然这些年已经有不少批判性思维理念的传播和改革努力,目的和坐标就是要突破这个瓶颈,但现有的观察是,目前的基础教育,和现代社会和国家发展背景下培养有德有能的人的目标,依然没有很好对接上,它依然没有大力有效地培育开放理性精神,没有学习“理性语言”。

(摘编自董毓《批判性思维是“开放理性”精神和“探究实证”技能的结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能否对专家和权威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是心智模式问题;能否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是思维能力问题。
B.从“思考什么”到“问为什么”,再到“如何思考”,批判性思维的层次越来越重要,学习获取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C.材料二引用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原司长年勇“没有人”的言论作为论据,论证了批判性思维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
D.不管国际环境如何复杂,我们只要坚持用“理性语言”去“讲好中国故事”,就一定能够获得整个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3.材料二指出:“目前的基础教育,和现代社会和国家发展背景下培养有德有能的人的目标,依然没有很好对接上。”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角度,目前的基础教育可以有哪些举措?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
2024-05-0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大学生在选择专业首先要考虑的是能不能就业,能不能拿到薪水。——网友看法

任何专业都有存在的意义,没有一个专业是没用的。填报专业不能把专业能不能就业,能不能吃上饭作为唯一衡量标准。——人民日报评论

青年选择职业和专业方向,首先要选国家所急的,只有把个人的前途与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所作为。——于敏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9-0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山下的花环(节选)

李存葆

梁大娘看上去年近七十岁了。穿一身自织自染的土布衣裳,褂子上几处打着补丁。老人高高的个,背驼了,鬓发完全苍白,面孔干瘦瘦的,前额眼角、鼻翼,全镶满了密麻麻的皱纹。像是曾患过眼疾,老人的眼角红红的,眼窝深深塌陷,流露出善良、衰弱、接近迟钝的柔光,里面像藏着许多苦涩的东西。如果是在别的地方偶然遇上,我怎会相信这就是连长的母亲啊!

我连忙双手扶着老人:大娘,您快坐下吧。

我把大娘扶到床沿坐下,转脸对韩玉秀说:小韩,您也坐下。

玉秀刚坐下,床上的孩子醒了,哇哇直哭。玉秀忙转过身去给孩子喂奶,轻声哄着啥事还不知的孩子:盼盼,好闺女,莫哭,莫哭……

大娘,听说你们上路十几天了。怎么才到……

没待我说完,段雨国贴着我的耳根告诉我,大娘她们下了火车,是步行赶来连队的!

啥?!我心里打了个寒悸。

从火车站到连队驻地一百六十多华里,难道这祖孙三代是翻山越岭,一步一步挪来的?这时,我发现大娘和玉秀的鞋上、裤角上全沾满了南国殷红色的泥巴。昨天刚落过一场雨,路该是多难走哇!段雨国对梁大娘说:大娘,下了火车站不远就是汽车站,汽车能直接开到我们连的山脚下。怎么?你们没打听着有长途汽车站!

玉秀小声说:打听着了。

大娘接过话:庄稼人走点路,不碍事。

你们在路上走了几天呀?段雨国又问。

四天带一过晌,玉秀边给孩子喂奶边说,要不是老打听路,走得兴许还快些。

我忙给段雨国递个眼色,不让他再问了。

在邀请烈士亲属来队时,团里已寄去了足够用的路费。这祖孙三代下了火车步行而来,是将路费用在别的事上了,还是为了省出几块钱?!梁三喜留下的那六百二十元的欠账单,足以使我晓得梁大娘一家的日子过得该是有多难……

炊事班长带着几个战士,端着刚出锅的面条和四碟儿菜走进来。他们把面条盛进碗里,让大娘和玉秀坐到桌前吃饭。

这时,大娘从床上摸过一个包干粮的包袱。包袱是用做蚊帐用的那种纱布缝的,沾满了旅途上的尘埃。大娘解开快空了的包袱,我一看,里面包着的是些黑乎乎的碎片儿,还有几个咸萝卜头。大娘用手抓着那些碎片儿,朝面条碗里放……

炊事班长上前抓住大娘的手:大娘!别吃这烂瓜干做的煎饼了!瞧,都挤成碎碴碴了……

带在路上吃没吃完,孩子,吃了不疼撒了疼,用汤泡泡还能吃大娘说着,又把那煎饼碴儿往碗里捧……

我眼里湿了。此时,只有此时,我才真正明白,粱三喜生前为啥因我扔掉那半个馒头而大动肝火啊!

……

战士们已陆陆续续来到连部,要为大娘一家送行。昨晚,我已给大家讲过,在大娘一家离开连队时,让大家把眼泪忍住……

这时,段雨国竟第一个忍不住抹起泪来。他抹泪,好多战士也忍不住掉泪了。

梁大娘站起来:莫哭,都莫哭……庄稼人种地,也得流几碗汗擦破点皮,打江山保江山,哪有不流血的呀!三喜他为国家死的,他死得值得……

大娘这一说,段雨国更是哭出声来,战士们也都跟着哽咽起来。有人捅了段雨国一下,他止住了哭。大家也意识到不该在这种时候,当着大娘和玉秀的面流泪。

屋内静了下来。

秀哪,时辰不早了。别麻烦同志们了,咱该走了。停了停,大娘对玉秀说,秀,你把那把剪子拿过来。

玉秀从蓝底上印着白点点的布包袱里,拿出做衣服用的一把剪子,递给了梁大娘。大娘撩起衣襟。这时,我们发现,大娘衣襟的左下角里面缝进了东西,鼓鼓囊囊的。大娘拿起剪子,几下便铰开了衣襟的缝……

我们不知大娘要干啥,都静静地望着。

只见大娘用瘦骨嶙峋的手,从衣襟缝里掏出一叠崭新的人民币。放在了桌上!

我们一看,那全是拾元一张的厚厚一叠人民币,中间系着一绺火红的绸布条儿。

接着,又见大娘从衣襟缝隙里,摸出一叠发旧的人民币,也全是十元一张的……

大娘这是要干啥?我惊愕了!大娘身上有这么多钱,可她们祖孙三代下了火车竟舍不得买汽车票,一步步挪了一百六十多华里……

大娘看看我,指着桌上的两叠钱说:那是五百五拾块,这是七十块

这时,玉秀递给我一张纸条:指导员,这纸条留给您,托您给俺办办吧。

我接过纸条一看,是梁三喜留给她们的欠账单!这纸条和那血染的纸条是一样的纸,原是一张纸撕开的各一半……

顿时,我的头皮嗖嗖发麻!

梁大娘心平气静地说:三喜欠下六百二十块的账,留下话让俺和玉秀来还上。秀哪,你把三喜留下的那封信,也交给蒙生他们吧。

玉秀把一封信递给了我。

呵,我们在此时,终于见到了梁三喜烈士的遗书!

……

捧读遗书,我泪涌如注,我怎么也忍不住,我嚎啕起来……

我用瑟瑟发颤的手拿起那五百五十元的抚恤金,对梁大娘哭喊着:……大娘,我的好大娘!您……这抚恤金,不能……不能啊……

屋内一片呜咽声。在场的人们都已完全明白,是一桩啥样的事发生了!

战士段雨国大声哭着跑出去将他的袖珍收音机拿来,又一下撸下他手腕上的电子表,一下按在桌子上:连长欠的钱,我们……还!

我们还!

我们还!!

我们还!!!

……泪眼下,我早已分不清这是谁,那是谁,只见一块块手表,一把又一把人民币,全堆在了我面前的桌子上……

当一片撕心裂胆的哭声渐惭沉下,我嗓音发哽地哀求梁大娘:大娘,我是……吃着您的奶长大的……三喜哥欠的钱,您就……让我还吧……

梁大娘用手背抹了抹眼睛,苍老的声音嘶哑了:……孩子们,你们的好意,俺和玉秀……领了,全都领了!可三喜留下的话,俺这当娘的不能违……不然,三喜他在九泉之下,也闭不上眼……

不管大家怎样哭劝,大娘说死者的话是绝对不能违的!她和玉秀把那六百二十元钱放下,上了车……

走了!从沂蒙山来的祖孙三代人,就这样走了!

啊,这就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上帝!

(摘编自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不仅使我们读来亲切自然,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B.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把我扔掉半个馒头和梁大娘吃烂瓜干煎饼进行对比,突出了大娘的崇高形象。
C.小说文笔朴实但感情深厚,节选部分的情节,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可起到净化读者心灵的作用。
D.小说结尾部分揭示了老区人民与军队水乳交融的联系,升华出“人民就是上帝”这个庄严神圣的主题。
2.著名评论家冯牧先生曾说:“梁大娘和玉秀这两个人物,准确地、形象地体现了中国农村劳动人民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最瑰丽和宝贵的思想品质。”请简要分析婆媳二人有哪些“瑰丽和宝贵”的思想品质。
3.有人评价《高山下的花环》:“用传神的笔触描写出人性的光辉。”请结合选文分析其“传神的笔触”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3-09-0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8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一文用青颜料提取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和冰形成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学不可以已”。
(2)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自然界中那些极渺小的生命对寿命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道理。
(3)韩愈《师说》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的荒谬心态。
(4)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诗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承上启下,由描景过渡到写人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故事,紧紧扣住“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写了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山势。
(8)《蜀道难》中诗人关心友人,担心他的旅途困难重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
(10)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和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2023-08-29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容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写诗人触景生情,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消愁。
B.“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诗人心迹。
C.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写出了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D.上阕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
2.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笆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闲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注]①禅观:禅理、禅道。②古先生:道家对佛的称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为《闲居》,却无一处着“闲”字,真可谓写“闲”而不着痕迹。
B.首联写诗人不知自己性格疏懒鄙陋,一直住在城中,体现了“大隐隐于市”的境界。
C.“过门无马迹”与“而无车马喧”(《饮酒·其五》)一样,表现出诗人的寂寞。
D.“带病吟虽苦”从“病”写性情,诗人虽病而不废吟咏,更显其闲情雅致。
2.姚合追求王维诗歌中的“静趣”,在这首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