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作文。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想要摆脱焦虑,有人却说“焦虑是创造力的根基。”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2023-09-26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医原

方孝孺

①医之为术,其说之至粹而出于古者,莫过《素问》《难经》,述阴阳气运之理,辨形体荣卫之原,以明养生治疾之道。其精微之要得诸心而见于效者,固有不可以言传者矣,书岂足以尽其意乎?后之学者,不能求其为书之意,而泥其说。甚者弃书不省,而惟攻乎浅陋拘阂之方书。

②人之耳目、手足均也,脉络、血气、筋骨均也,而其变之乖殊若此,医岂易言乎?药岂易用乎?其病在乎心也,而药其肺;在乎寒也,而以为热;病乎实也,而以为虚。病不能自言,受药而死者无所控诉,故医得用其术而莫之诘也。

③昔者贵人有疾,而天方不雨,医来治者以十数,皆莫效。最后一人至,脉已,则以指计甲子,曰:某夕天必雨。竟出,不言治疾之方。贵人疑之,曰:岂谓吾疾不可为□,何言雨而不及药我也?已而,夕果雨,贵人喜,起而行乎庭。达旦,疾若脱去。明日,后至之医来谒,贵人喜,且问曰:先生前日脉疾而言雨,今得雨而果瘳,何也?医对曰:君侯之疾,以忧得之,然私计君侯忠且仁,所忧者民耳。以旱而忧,以雨而瘳,理固然也,何待药而愈邪!”若是医者,可谓得其道矣。方书之所具,成说之所有,夫人皆能用也。求之于言语之外,而得其所不言之意,非奇士其孰能之?

④始余闻四明有世医邵君真斋,善为方,视人疾以为不可治者必不治,而所治必取奇效,心窃识之。今年,真斋过余,坐而与之语,畏慎恭悫,不妄有所称引,而于察脉用药,信乎无所苟,余益信服之。生民之疾多矣,不度可否,以身试之,而无所成相踵,其有如真斋之不苟用而必成功者乎?苟难乎其人,则余于真斋不宜无说也,作《医原》以赠之。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节)

1.可填入第③段□处的虚词是(     
A.欤B.焉C.邪D.者
2.本文第②段句式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医术有难以言传的地方,古代的医书也不能细致入微的表达,故不可拘泥于书上的成说,而应默会于心。
B.文章肯定古代医书的作用,认为那是古代医学智慧的结晶,但后来的学者已不能理解它内在的精神。
C.本文是写给四明名医邵真斋的。作者与之相见,恭敬有加,十分诚实,不敢随便引经据典,表现出对邵真斋高超医术钦佩有加。
D.文中引述“贵人有疾”的传奇故事,旨在具体说明医道。得道之医,神乎其技,不拘泥于医书和单方。
4.请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2023-09-2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刘仁赡字守惠,彭城人也。事南唐,为左监门卫将军、黄袁二州刺史,所至称治。李景使掌亲军,以为武昌军节度使。周师征淮,先遗李谷攻自寿春,景遣将刘彦贞拒周兵,以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镇寿州。李谷退守正阳浮桥彦贞见周兵之却意其怯急追之。仁赡以为不可,彦贞不听,仁赡独兵城守。彦贞果败于正阳。

②世宗攻寿州,围之数重,以方舟载炮,自淝河中流击其城;又束巨竹数十万竿,上施版屋,号为竹龙,载甲士以攻之。攻之百端,自正月至于四月不能下,而岁大暑,霖雨弥旬,周兵营寨水深数尺,淮、淝暴涨,炮舟竹龙皆飘南岸,为景兵所焚,周兵多死。世宗东趋濠梁,以李重进为庐、寿都招讨使。景亦遣其元帅齐王景达等列砦紫金山,下为夹道,以城中。而重进与张永德两军相疑不,仁赡屡请出战,景达不许,由是愤惋成疾。

③明年正月,世宗复至淮上,尽破紫金山砦,坏其夹道,景兵大败,诸将往往见擒,而景之守将广陵冯延鲁、光州张绍等,或走或降,皆不能守,虽景君臣亦皆震慑,奉表称臣,愿割土地、输贡赋,以效诚款,而仁赡独坚守,不可下。世宗使景所遣使者孙晟等至城下示之,仁赡子崇谏其父病,谋与诸将出降,仁赡立命斩之,监军使周廷构哭于中门救之,不得,于是士卒皆感泣,愿以死守。

④三月,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制曰: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乃拜仁赡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仁赡不能受命而卒,年五十八。

⑤世宗遣使吊祭,丧事官给,追封彭城郡王,以其子崇赞为怀州刺史。李景闻仁赡卒,亦赠太师。寿州故治寿春,世宗以其难克,遂徙城下蔡,而复其军曰忠正军,曰:吾以旌仁赡之节也。

(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仁赡独兵城守(     )
(2)下为夹道,以城中(     )
2.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而重进与张永德两军相疑不   (     )
A.帮助       B.符合        C.一致        D.顺从
(2)仁赡子崇谏其父病   (     )
A.希望       B.趁着       C.宠爱       D.幸亏
3.第①段画线句有三处需停顿,请用“/”标出。
李谷退守正阳浮桥彦贞见周兵之却意其怯急追之。
4.把第④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是日卒制曰:“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
5.结合选文前三段,简要分析刘仁赡的人物形象。
6.《周世宗实录》中记载了刘仁赡投降及其所写的降书,但并未详细记载其投降的细节,历史上对于刘仁赡的投降行为有不同看法,请据本文所载,推测刘仁赡是否自主投降。
2023-09-2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

金陵怀古

(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释】:①本诗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所作。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比较严重。②王濬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最终统一全国。③四海为家:即四海归于一家,指全国统一。④此指《玉树后庭花》。⑤石燕:《浙中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
1.下列对两首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A.豪放雄阔B.绮丽飘逸C.质朴清雅D.沉郁苍凉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塞山怀古》前四句“下”“收”“沉”“出”简洁凝练地写出西晋灭吴的摧枯拉朽之势。
B.《西塞山怀古》颈联意蕴深厚,将六朝人物变迁,世代兴废包含其中,有言简意赅之效。
C.《金陵怀古》颔联通过今昔对比写出昔年宫殿的宏伟。
D.《金陵怀古》颈联用比兴手法来暗指世间的风云变幻。
3.请结合两首诗的尾联,分析其主旨表达上的异同。
2023-09-26更新 | 29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明清之际,我国小说创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即支配着人物命运及其结局的,不是生活本身的规律性,而是某种封建的观念,       。因而无论是小说的情节或是人物的命运,最后都必须屈从于这种观念,而拼凑成一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         。《红楼梦》的深刻之处在于:它不仅只是写了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落,        。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①诸如因果报应的善恶观念,或是科举名教观念
②而且更超出了那种因果报应的浅薄观念,写出了这个家庭之所以衰败的历史必然性
③其中“人情小说”一支发展尤其迅速
④这种使生活屈从于观念的倾向,即使在当时比较优秀的作品中也难于幸免。
⑤但在这时期涌现大量作品中,往往也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弊病
A.⑤③②④①B.③⑤①④②C.⑤③①④②D.③⑤②④①
(2)上海某区正在举办华人女建筑师作品设计展,海报宣传语中用词恰当的一处是(     )

在这七月流火的盛夏【A】,我们共同聚焦当前建筑界这一股清新潮流。从这五位女性建筑师的美轮美奂的设计方案中【B】,可以清晰地感知到那样一股力量的涌动。那股别树一帜的力量不受约束【C】,在纵横交错的楼板间肆意流淌,用或温婉或张扬,或低吟或高亢的方式,宣告着女性建筑师的力量,女性建筑师的主张。你可以对其高度赞扬,抑或不赞一词D】,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作品都宣示了——女性力量不应该被定义。女性应该定义力量。

2023-09-2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菜园院佛殿记

曾巩

①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得州之人高庆、王明、饶杰相与率民钱为殿于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来乞予文以为记。

②初,菜园有籍于尚书,有地于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医取资于人,而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栖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

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捃摭纤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哉?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

④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巩记。

(选自中华书局版《曾巩集》)


【注】①捃摭:采取,采集。②由,同“犹”,犹如,就是。

学舍记

曾巩

今天子至和之初,予之侵扰多事故益甚,予之力无以为,乃休于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学。或疾其卑,或议其隘者,予顾而笑曰:是予之宜也。予之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砻饭,芑苋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予之疾则有之,可以进于道者,学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遂历道其少长出处,与夫好慕之心,以为《学舍记》。

(选自曾巩《学舍记》)

1.对甲文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菜园并非无主之地,在尚书省有登记。
B.菜地长满草木,牛羊随意践踏,大家都不愿意住在这里。
C.可栖和尚靠行医筹钱,建造了一系列的寺庙建筑。
D.可栖还让他的门徒到处化缘,涓滴毕受,才成就了这番功业。
2.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甲文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曾巩一心追求道德文章,所著文章“剖析微言,阐明疑义”,乙文曾巩提到“遂其志而有待”的人生追求,这一人生追求是如何在甲文第③段中得以阐明的?
2023-09-2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7 . 以下句子中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霍光)。   (《霍光资性端正》)
B.妾得于王,上汤沐,执巾栉。   (《樊姬谏楚庄王》)
C.不及履而至于子文之室。(《子文不以权偏私》)
D.上目都(郅都),都不行。   (《郅都行事》)
2023-09-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士生乎       粗陋B.使宣叩头          感谢
C.李牧杜门不出,称疾     本来D.当面试,奈何倩人 只是
2023-09-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个村庄的半径

丘脊梁

①一个村庄的半径有多长?对蒋山人来说,从降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人生就围绕着这个原点慢慢展开。

②蒋山在湘东北,是从洞庭湖平原进入山区的咽喉。往里走,是一个接一个的山间盆地,是连绵不绝的群山和葬葬苍苍的林地,进去后,似乎到了遥远的天边和世界的尽头。往外走,则是渐渐开阔起来的平原和越来越喧嚣的城镇,当然还有机会与梦想。

③在我的记忆中,它似乎像一个巨大的背景,衬托出我童年的虚空和渺小。我与小伙伴们翻山越岭去找野果、扯笋子,忙碌了大半天,始终没有走出牛角冲的地盘;我陪八土多岁的曾祖母,去她的娘家山枣坡,她颠着一双小脚,颤颤巍巍地走了一上午,差点都没赶上中饭;我替班主任黄老师到杨泗庙代销店买肥皂,跑步去跑步回,累成了一条狗,还是没能在课间十五分钟内完成任务。整个蒋山如同一个广表的王国,童年的我在这片疆域里纵情奔跑,但始终没有越过它的边界。

④后来我像许多人一样,从这里走到了城市。三十年了,每每想起蒋山,我依然觉得它的地域广阔而且复杂,道路弯曲并且漫长。即使是驾车回乡,眨眼就穿越整个村庄,我也并不认为它过于窄小,而是认为速度缩短了长度,科技改变了世界。

⑤直到这次回家,我才惊讶地发现,蒋山的半径居然是那么的短小!那天晚饭后散步,沿着门前的水泥路,下行至杨泗庙,又上行到关塘坳,再回到家门口,我觉得已经走了很远,但拿起手机一看,天啊,怎么只有三千多步?按一步六十五厘米算,整个蒋山的长度,充其量不过一千二百米。而我们村庄的半径,只有区区六百米!这太让我感到意外了!我没有想到,在我的心中纵横了几十年的那个广袤世界,居然只是一个弹丸之地。

⑥明明是一段很短的路程,为何会一直觉得它很长?想来想去也没理出一个头绪,只好肤浅地认为,孩童的眼界太小了,总是把事物无限放大,并深藏到记忆中,以致若干年后回想起来,仍是最初的印象。

我想起了我的曾祖母。我不确定她年轻时有没有走出过村庄,但她的晚年,没有离开过这里半步。她去得最远的地方,是她的娘家山枣坡,离我家充其量不超过一千米;她去得最多的地方,是菜园里和对门岭,为的是去摘瓜菜、晒瓜菜,两地距离家中都不过百来米。她活了将近九十岁,战胜了贫穷、疾病甚至是时间,受到所有人的敬重。但现在看来,她的人生是多么的单薄和苍白。她漫长的一生,其实只有可怜的六百米。

⑧好在还是有不少蒋山人拓展了生活的半径。他们从这里出发,追赶着自己的理想,不屈不挠地向前进。他们有的打着赤脚,有的穿着草鞋;有的身着长衫,有的头戴礼帽;有的外出经商,有的出门求学……在村庄里,大家熟知很多外村人深感陌生的东西。比如洞庭湖的各种船舶,蒋山人总是讲得头头是道,原因是蒋山人在那修了多年码头;比如北京四合院的构造与价位,蒋山人往往说得八九不离十,原因是多个蒋山装修队在这专事仿古装饰;比如莫斯科的气候和伏特加的特性,蒋山人谁都能道说一二,原因是有个蒋山名人曾在那里生活了七八年。

我又想起了曾祖母。她在村庄里有着至高无上的威信,很多人来找她拿主意、断是非。我起先以为是因为她年纪大,别人尊重她,后来才发现是她比村里的任何人都更明事理。原来每一个蒋山人出远门回来,必定会第一时间来看望她,详细向她报告所见所闻。她也总是充满兴趣地问这问那,不露痕迹地引导对方讲出她想知道的事情,并默默地进行横向对比。这些人似乎就是她的眼睛和腿脚,他们到达的地方,她也一个不落地到达了。我的曾祖母,是村庄里走得最慢最慢的人,但她这一生,却又走得很远很远。

⑩远行的蒋山人,将村庄的半径拉长,也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精彩和丰富。无数的事实让蒋山人越来越相信行走,他们觉得一个人是否成功,与他离开故乡的半径大有关系。但不管走多远,生活在哪个城市,这些人做起菜来肯定是蒋山味道,说起梦话肯定是蒋山方言,想起事情肯定是蒋山逻辑。而且走得越远,内心与蒋山也就贴得越近。

⑪我在蒋山生活了十多年,离开已有三十多年,但闭上眼睛,这里的山水田园,却依然清晰如昨。在我的心底,长年隐藏着一条秘密通道,每当在城里感到疲惫和厌弃时,我就通过这秘道随时潜回故乡。走过千山万水,这个半径六百米的地方,依然是我的整个世界。

⑫一个村庄的半径有多长?我想只有等到终老的那天,生命才会帮我交出准确的答卷。

1.第③段画线句语言极富表现力,给读者印象深刻,请对此加以赏析。
2.第⑦⑨段作者两次想到自己的曾祖母,分析其在文章构思中的作用。
3.联系全文分析第⑦段中“村庄的半径”的具体内涵。
4.作者笔下的蒋山,与《乡土中国》中的传统乡村熟人社会相比,在“居住方式”“工作生产”“人际交往”“文化观念”等方面都已发生变化,请任选其中两个方面,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其变化。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____________。(《_______·大学》)
(3)《过秦论》中蒙恬驻守边防、击退匈奴后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9-1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