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 题。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惠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吏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年,迁拜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他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转为宗正、大鸿胪。延熹四年,代黄琼为司空,以阴雾愆阳免。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①免,归乡里。
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清约省素,家无货积。尝出京师,欲息亭舍,亭吏止之,曰:“整顿洒扫,以待刘公,不可得止。”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以老病卒于家。     (《后汉书•刘宠传》)
注:①策,古时用于计算的小筹,常用于卜卦。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轻服遁归遁:悄悄地走B.而准约省素省:检查
C.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除:授予官职D.年老遭值圣明值:遇到
2.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宠受民拥戴、严于自律的一组是(     
①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②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③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 ④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
⑤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 ⑥而准约省素,家无货积
A.①④⑥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②⑤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宠是齐悼惠王的后代,父亲刘丕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大儒。刘宠年轻时跟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举为孝廉,后授东平陵县令,因仁爱惠民受吏民爱戴。
B.刘宠任会稽太守时,去除烦琐的规章制度,禁官扰民,郡中秩序井然,深受老百姓欢迎爱戴。为表达感激之情,山阴县有五六个眉毛头发都花白了的老翁送钱给他,盛情难却,刘宠在各人的钱中挑了一枚大的接受了。
C.刘宠前后连任二郡太守,多次任卿相要官,但清廉朴素,家里没有多少资财。他曾经从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不认识他而把他拒之门外,刘宠没有说话就走了,时人称他为长者。
D.刘宠治吏有道,爱民有方,政绩突出,百姓拥护。却因天气阴气超过了阳气和测算 日食有误先后两次被免官,回到家乡后,因郁郁不得志而病逝家中。
2019-01-3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省大方县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语文卷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函:盒子。
B.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
C.自引而起,绝袖                            绝:断绝,挣断。
D.剑坚,故不可立                            拔坚:坚固、锋利。
2.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A.秦武阳色变振恐B.轲既取图奉之
C.图穷而匕首见D.使工以药淬之
3.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左右欲兵之                                      C.不得持尺兵
B.不及召下兵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4.简述文中第一段中的“顾”“笑”“前”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3 . 文言文阅读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之!”太傅曰:“请入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不言也。太子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太傅幸而     图:考虑,计议
B.乃                  造:到……去,拜访
C.不言也               明:明白,知道
D.太子拜而跪          再:两次
2.用“/”线给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B.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C.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尽心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D.太子丹听到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大的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呀。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②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B.其乏困 共:供给
C.夫晋,何之有 厌:厌烦
D.因人之力而之 敝:损害
2.2.烛之武的话中能够体现外交辞令的委婉表达方式的一项是( )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3.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很高兴,不仅撤了兵,还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都城。
B.秦退兵之后,晋臣子犯请求晋文公赶快攻打郑国,遭到了晋文公的强烈反对。
C.晋文公认为秦穆公有恩于己,因为如果没有秦穆公的力量他就不会有今天,即不能回国为君。
D.晋文公还认为,失去了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4.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2016-11-1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贵州湄潭县湄江中学高一上月考一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5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四知
范晔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当郡 之:
②王密昌邑令 为:
③何无知 谓:
此遗之 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②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3.文章主要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从中可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2016-11-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一上入学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诏勿问,田亦竟止。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今自去秋来,地震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2016-11-18更新 | 1162次组卷 | 3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一)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朱子奢,苏州吴人,从乡人顾彪授《左氏春秋》,善文辞。隋大业中,为直秘书学士。天下乱,辞疾还乡里。后从杜伏威入朝,授国子助教。太宗贞观初,高丽、百济同伐新罗,连年兵不解。新罗告急,帝假子奢员外散骑侍郎,持节谕旨,平三国之憾。子奢有仪观,夷人尊畏之。二国上书谢罪,赠遗甚厚。始,武德时,太庙享止四室,高祖,将祔主于庙,帝诏有司详议。子奢建言:“汉丞相韦玄成奏立五庙,刘歆议当七,郑玄本玄成,王肃宗歆,于是历代庙议不能一。且天子七庙,诸侯五,降杀以两,礼之正也。臣请依古为七庙。”于是尚书共奏:“自《春秋》以来,言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推亲亲,显尊尊,为不可易之法,请建亲庙六。”诏可。然言七庙者,本之子奢。帝尝诏:“起居纪录臧否,朕欲见之以知得失,若何?”子奢曰:“陛下所举无过事,虽见无嫌,然以此开后世史官之祸,可惧也。史官全身畏死,则悠悠千载,尚有闻乎?”
池阳令崔文康坐事,栎阳尉魏礼臣劾治,狱成,御史言其枉。礼臣诉御史阿党,乞下有司杂讯,不如所言请死。鞫报礼臣不实,诏如请。子奢曰:“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诏可。子奢为人乐易,能剧谈,以经谊缘饰。每侍宴,帝令论难群臣,恩礼甚笃。卒于官。
(选自《新唐书·儒学·朱子奢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B.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C.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D.在律/上书不实/有定罪/今抵以死/死者不可复生/虽欲自新弗可得/且天下惟知上书/获罪欲自言者/皆惧而不敢申矣/
2.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业”是年号,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纪年法之一,如贞观、庆历、康熙。
B.“崩”是对帝王之死的婉称,古代对帝王之外的人去世还有薨、卒、不禄等多种称法。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诗》《书》《礼》《易》《孟子》也都是儒家经典。
D.皇帝自称“朕”,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文告称“诏”,“草诏”是皇帝写诏书向臣民表达其旨意。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朱子奢先在隋为官,唐时曾前往朝鲜半岛平息战乱。他在隋朝为官时,逢天下动乱,为官不稳定;他前往高丽、百济平息战乱时受到二国的厚待。
B.朱子奢通晓祭祀礼仪,发表意见有根有据。在唐高祖死后祭于先祖神庙一事上,朱子奢引经据典,建议依照古制设立七庙,成为倡议设立七庙者的依据。
C.朱子奢敢于拒绝皇帝看似合理的要求,并晓之以理。皇帝想看起居注,以便知道自己的得失;朱子奢认为这样做就会影响当朝史官,使记录失真。
D.朱子奢坚持依法办事,博学健谈。在如何处理魏礼臣一事上,他认为应按照法律来办;他健谈,好引经据典,有时在宴饮时皇上还让他与群臣辩论。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奢有仪观,夷人尊畏之。二国上书谢罪,赠遗甚厚。
(2)池阳令崔文康坐事,栎阳尉魏礼臣劾治,狱成,御史言其枉。
2016-11-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贵州兴义八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8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节选自《三国志· 司马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
B.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
C.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
D.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
2.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子郎”是汉魏时授予通晓儒经的年幼者的称号。如李贤对《后汉书·戚洪传》加注说“汉法,孝廉经试者为郎。洪以年幼才俊,故拜童子郎也。”
B.“刺史” 一职开始设置于西晋时期。原为巡察官名,后来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C.古代数学家认为四千六百一十七岁岁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内有灾岁九,称为“阳九”。故“阳九”只会记载那些年或厄运。
D.“州郡”是州和郡的统称,均为古代行政区。州基本沿袭九州之风,郡则始于战国,完善于秦汉。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岁时,司马朗通过通经考试成为童子郎,后因身材高大健硕而被监考的人怀疑他隐瞒了年龄,就询问他。
B.司马朗担任御史期间,遭遇天下大乱,不能西行,司马朗主动请求带领家人返回本县避祸,被董卓责问。
C.司马朗回到故乡后,对乡亲阐述了董卓之乱的不利形势,希望他们举家前往黎阳,寻找投奔之所,但除赵咨外,没有谁跟着他离开。
D.司马朗对宗族子弟要求严格,不因为是衰乱时期就放松学业。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
(2)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
2016-11-18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届贵州贵阳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汝训,字古师。隆庆五年进士。除元城知县,累光禄少卿。吏科都给事中海宁陈与郊者,大学士王锡爵门生,又附申时行,恣甚。汝训抗疏数其罪,言:“与郊今日荐巡抚,明日荐监司。每疏一出,受贿狼籍。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吏部尚书杨巍亦尝语侍郎赵焕,谓为小人。乞速罢谴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天下惟公足以服人。今言者不论是非,被言者不论邪正,模棱两可,曲事调停,而曰务存大体。是惩议论之纷纭,而反致政体之决裂也。乞特敕吏部,自后迁转科道,毋恶异喜同,毋好谀丑正。”是时,巍以政府故,方厚与郊。闻汝训言引己且刺之,大恚,言:“臣未尝诋与郊。汝训以寺臣攻言路,正决裂政体之大者。”乃调汝训南京。未几,其子杀人论死,与郊悒悒卒。

汝训入为太常少卿。孟秋,飨庙,帝不亲行。汝训极谏。帝愠甚,以其言直,不之罪也。寻进太仆卿,调光禄。汝训先为少卿,寺中岁费二十万,至是滥增四万有奇。汝训据《会典》,请尽裁内府冗食,不许。

二十二年,改左佥都御史。汝训性清介,方严疾恶。巡按御史南昌彭应参亦雅以强直名,相与力锄豪右。乌程故尚书董份、祭酒范应期里居不法,汝训将绳之。适应参行部至,应期怨家千人遮道陈牒。应参持之急,檄乌程知县张应望按之。应期自缢死,其妻吴氏诣阙诉冤。帝命逮应参、应望诏狱,革汝训职。

汝训家居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召改工部,署部事。初,矿税兴,以助大工为名。后悉输内帑,不以供营缮。而四方采木之需多至千万,费益不訾。汝训屡请发帑佐工,皆不报。在部岁余,力清夙弊。中官请乞,辄执奏不予,节冗费数万。卒,赠工部尚书,恭介。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二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B.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C.且科道以占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D.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通常指晋升或调动;某些时候也指贬谪、放逐,如“迁客骚人”“迁谪”。
B.孟秋,为农历七月,立秋、处暑二节气所在的时段;仲秋为农历八月,白露、秋分二节气所在的时段;季秋为农历九月,寒露、霜降二节气所在的时段。
C.豪右,指豪门大族。中国古代,右表示尊贵,左表示贫贱,如“位在廉颇之右”表示蔺相如位列廉顿之上;“闾左”多指贫苦人居住的地方。
D.谥,谥号是人们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以及有功绩的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汝训正直果敢。他直言列举陈与郊的罪行,提出科道应当坚持,然而当权者是陈与郊好友的缘故,王汝训被调往南京。
B.王汝训为公节俭。他做少卿时,请求朝廷将内府的冗食全部减去;在工部理事时,坚决不予宦官经费,从而节省费用数万。
C.王汝训嫉恶如仇。董份、范应期行为不轨,王汝训准备将他们绳之以法;因操之过急,导致范应期自杀身亡,王汝训被革去职务。
D.王汝训勇于担当。修建大殿需要很多经费,在工部为官的他多次请求发放钱财补助,并大力整治过去的陋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琉一出,受贿狼籍。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
(2)孟秋,飨庙,帝不亲行。汝训极谏。帝愠甚,以其言直,不之罪也。
2013·贵州·二模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许国,字维桢,歙县人。举乡试第一,登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神宗为太子出阁,兼校书。及即位,进右赞善,充日讲官。十一年四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国与首辅申时行善。以丁此吕事与言者相攻,语侵吴中行、赵用贤,由是物议沸然。已而御史陈性学复摭前事劾国,时行右国,请薄罚性学。国再疏求去,力攻言者。帝命鸿胪宣谕,始起视事。南京给事中伍可受复劾国,帝为谪可受官。国复三疏乞体,语愤激,帝不允。性学旋出为广东佥事。先是,帝考卜寿宫,加国太子太保,改文渊阁,以云南功进太子太傅。国以父母未葬,乞归襄事。帝不允,命其子代。御史马象乾以劾中官张鲸获罪,国恳救。帝为霁威受之。
十七年,进士薛敷教劾吴时来,南京御史王麟趾、黄仁荣疏论台规,辞皆侵国。国愤,连疏力诋,并及主事饶伸。伸方攻大学士王锡爵,公议益不直国。国性木强,遇事辄发。数与言者为难,无大臣度,以故士论不附。
明年秋,火落赤犯临洮、巩昌,西陲震动,帝召对辅臣暖阁。时行言款贡足恃,国谓渝盟犯顺,桀骜已极,宜一大创之,不可复羁縻。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无何,给事中任让论国庸鄙。国疏辨,帝夺让俸。国、时行初无嫌。而时行适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让则时行门生也,故为其师报复云。福建守臣报日本结琉球入寇,国因言:“今四裔交犯,而中外小臣争务攻击,致大臣纷纷求去,谁复为国家任事者?请申谕诸臣,各修职业,毋恣胸臆。”帝遂下诏严禁。国始终忿疾言者如此。
廷臣争请册立,得旨二十年春举行。十九年秋,工部郎张有德以仪注请,帝怒夺俸。时行适在告,国与王家屏虑事中变,欲因而就之,引前旨力请。帝果不悦,责大臣不当与小臣比。国不自安,遂求去。疏五上,乃赐敕驰传归。逾一日,时行亦罢,而册立竟停。人谓时行以论劾去,国以争执去,为二相优劣焉。
国在阁九年,廉慎自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卒,赠太保,谥文穆。
(节选自《明史·许国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与首辅申时行善:交好
B.辞皆国侵:冒犯
C.而时行为国门生万国钦所论适:恰好
D.福建守臣报日本结琉球入寇:敌寇
2.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国“遇事辄发”“无大臣度”的一组是( )
①时行右国,请薄罚性学 ②国再疏求去,力攻言者
③国以父母未葬,乞归襄事 ④连疏力诋,并及主事饶伸
⑤国谓渝盟犯顺,桀骜已极,宜一大创之 ⑥国始终忿疾言者如此
A.①②④B.②④⑥C.①④⑤D.③⑤⑥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国曾考取乡试第一名,曾担任校书、右赞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广东佥事等职,颇受帝王宠幸。
B.许国个性倔犟,容易发脾气,喜欢与谏言者争执,所以人们称申时行因为上书劾论而离去,许国因为争执而离去,这是两位辅政者的区别所在。
C.奏请皇上重惩来犯之敌火落赤,在日本入侵时建议皇帝严加禁止臣下恣意行事,从这两件事中足见许国处理国事的智慧。
D.许国在申时行休假期间,引用先前的圣旨极力请求皇上举行册立典礼,此事让皇上不悦,许国自感不安,多次请求离去,最终皇帝准许他回乡。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在阁九年,廉慎自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届贵州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