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18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送王学士赴两浙转运

欧阳修

汉家财利析秋毫,暂屈清才岂足劳。

邑屋连云盈万井,舳舻衔尾列千艘。

春寒欲尽黄梅雨,海浪高翻白鹭涛。

平昔壮心今在否,江山犹得助诗豪。

【注】①王学士:指王益柔,为人刚直尚气节。嘉祐八年,由京官出任两浙转运使。②利析秋毫:语出《史记·平准书》,形容理财极细心、精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借汉写宋,以“利析秋毫”与“清才”对照,彰显王学士的清正才能。
B.房屋鳞次栉比井水满溢,舟船衔尾相随络绎不绝,表现城市与漕运的繁荣。
C.诗人想象王学士到达两浙时将逢梅雨季节,那里海浪翻滚,如同白鹭飞翔。
D.尾联回扣送别之意,“今在否”的关怀挂问,既是问王学士,也是问自己。
2.这首诗从哪里表现出了欧阳修坚守“壮心”的自觉精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闻新蝉见赠

刘禹锡

碧树鸣蝉后,烟云改容光。

瑟然引秋气,芳草日夜黄。

央道喧古槐,临池思垂杨。

离人下忆泪,志士激刚肠。

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

人情便所遇,音韵岂殊常。

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乡。

[注]①此诗作于开成二年(837)夏秋之交,诗人时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白居易原诗题为《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时白居易以太子太傅分司东都。②匡床:安适的床。③便:顺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蝉鸣碧树,烟霏云敛,风景变化暗示了时序推移。
B.三四句中“瑟然”写秋气萧瑟,“日夜黄”写芳草变色之速,呼应上文“改”字。
C.九十句对仗工整,今昔并提,它表达的意境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同。
D.在诗人看来,蝉声本无殊异,只因人们的处境及身份不同,听蝉感受才千差万别。
2.本诗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属于酬赠诗,二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不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行郡歙城寒食日伤逝有作

【元】卢挚

年时寒食,直到清明日。草草杯盘聊自适,不管家徒四壁。

今年寒食无家,东风恨满天涯。早是海棠睡去,莫教醉了梨花。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1.下列对元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悼念亡妻之作,所见所感,无不献愁供恨,使他思念亡故的妻子。
B.词最后两句,用海棠梨花设喻,说自己像海棠一样睡去,像梨花一样醉去。
C.作者抓住祭祀的日子,写出心中的哀思和怨恨,渲染丧妻后的凄苦和孤独。
D.卢挚的这首词,语言中自有浓意,伤逝之情蕴藉凄婉,深挚忧思感人肺腑。
2.卢挚的《清平乐》和苏轼的《江城子》都是悼念自己的妻子,请结合诗句,谈谈这两首词的不同点。
2024-05-17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林汝桓以二诗寄,次韵为别(其二)

王阳明

尧舜人人学可齐,昔贤斯语岂无稽?

君今一日真千里,我亦当年苦旧迷。

万理由来吾具足,《六经》原只是阶梯。

山中仅有闲风月,何日扁舟更越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反问强调了圣贤之语的正确性,为下文的修身,求真理张本。
B.“一日真千里”极言离别速度之快,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异曲同工。
C.尾联期待朋友乘船相会,共享山间风月。照应了文题,表达惜别之情。
D.全诗语言浅显易懂,真挚恳切,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热切鼓励与祝福。
2.这首诗给了你哪些学习上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2024-05-16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已日越中与鲍侍郎泛舟耶溪

刘长卿

兰桡缦转傍汀沙,应接云峰到若耶。

旧浦满来移渡口,垂杨深处有人家。

永和春色千年在,曲水乡心万里赊。

君见渔船时借问,前洲几路入烟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与朋友在春日泛舟耶溪,轻舟缦转,但见溪水、白云、青山相接相映。
B.渡口因游人众多停满船只,垂柳深处的人家显得分外宁静,二者形成对比。
C.诗人写耶溪春色千年常在,遥忆此时的家乡,以时空延伸拓宽了诗的意境。
D.耶溪景色让人有悠然、超尘出世之感,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相似之处。
2.本诗结尾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4-05-16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二)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九日与诸季登高

李纲

客中重九共登高。逼烟霄,见秋毫。云涌群山,山外海翻涛。回首中原何处是,天似幕,碧周遭。

茱萸蕊绽菊方苞。左倾醪。右持螯。莫把闲愁,空使寸心劳。会取八荒皆我室,随节物,且游邀。

【注】①诸季:群弟。②李纲:南宋初主战派大臣。此词作于贬谪琼州(今属海南)途中。③醪(Iáo):浊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扣题,点明重九登高。因在贬谪途中,故词人自称为“客”
B.画横线句描写高处所见之景,运用了夸张手法,所写景物层次分明。
C.下阕首句白描,写到了茱萸与菊花,与古人“重九”佩茱萸、赏菊的习俗有关。
D.词人饮酒品蟹,闲愁顿消,是因为身处异乡可以尽情“游遨”,欣赏佳节美景。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起伏变化的心情的?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三)

苏轼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①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当地曾发生严重春旱,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沿途写了一组《浣溪沙》;②青:指新麦;③麨:干粮。

鹧鸪天

辛弃疾

石壁虚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落,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①,荐溪毛②,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注]①玉友:此处指酒;②溪毛:溪边的野菜。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词和辛词题材大体相同,都描绘了乡村生活图景,语言清新质朴,富有情趣。
B.苏词用泛出光亮的繁茂麻叶暗示“雨后”,与辛词中“雨”所蕴含的情感相同。
C.苏词中的“一村香”是从嗅觉角度着笔,而辛词是从视、听角度描写田园风光。
D.苏词上片提及了村里煮茧、缫丝等农事活动,本词对农事活动则并未涉及。
2.这两首词的下片都塑造了乡野老人的形象,其特点和作用并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汉书。终军传》载: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景象,再回到眼前描写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想象未来之景。
B.下片开头几句,描绘了将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却无辜被戮的景象,为下文表达“请缨提锐旅”的愿望做铺垫。
C.下片最后三句写词人想到北伐中原、收复失地的愿望无法实现,不禁涌上悲观情绪,想着过上“骑黄鹤”而逍遥世外、逃避现实的生活。
D.这首《满江红》以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却归来”,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结构层次分明,语言洗练明快。
2.这首词中“万岁山前珠翠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借代B.夸张C.拟人D.通感
3.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分析
2024-04-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

张九龄

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

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

名见桐君箓,香闻郑国诗

孤根苦可用,非直爱华滋。

[注]①桐君:是古代传说中的医师。②郑国诗:指的是《诗经·郑风》里的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之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红芍药生于仙宫禁苑,细微的芳香不足以自持,颇有些拘谨之意。
B.诗人用“幸”“遇”二字,强调此地清贵切近,此时艳阳高照,切合芍药所喜。
C.颈联使用桐君和诗经中典故,说明芍药可作药材,也可用以传情,互诉心曲。
D.本诗运思颇为曲折,既赞芍药色味,又悲其生于禁地,兴微婉曲,格调自高。
2.姚子颜曾言“公(张九龄)以风雅之道,兴寄为主。一句一咏,无非兴寄,时皆讽诵焉。”“兴寄”这一特点本诗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奉寄高常侍

杜甫

汶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不啻过。

今日朝廷须汲黯,中原将帅忆廉颇。

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

【注】①本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三月,高适回朝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时年61岁。②开元二十七年(739年),高适秋后至汶上,与杜甫订交。③汲黯:汉代名臣,以直谏闻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诗人与高适多年后汶上相逢,感叹好友飞黄腾达,自己却迟暮无成。
B.“总戎楚蜀”回忆高适统领淮南两川军队的历史,意在突出好友的军事能力。
C.“应全未”指高适在军事上未尽其能,“不啻过”指其文才可与曹植、刘桢相媲美。
D.本诗是对友人的寄奉之作,由从前事写到目前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待友之真挚。
2.本诗颈联和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了同一个典故,却有不同的表达目的。请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