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50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采取倒装句式,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
B.颔联言山水草木有情便是叹人世无情,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C.诗人远眺原野、沙滩,用“润”“暄”二字将主观情感移入观赏对象。
D.全诗采用散文化句式,言语极为平顺自然,一改诗人沉郁顿挫之风格。
2.诗歌的首联不落窠臼,请谈谈其在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昨日更新 | 3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四园竹 周邦彦

浮云护月,未放满朱扉。鼠摇暗壁,萤度破窗,偷入书帏。秋意浓,闲伫立、庭柯影里,好风襟袖先知。

夜何其。江南路绕重山,心知漫与前期。奈向灯前堕泪,肠断萧娘,旧日书辞犹在纸。雁信绝,清宵梦又稀。

注:①鼠摇暗壁;化用王安石《登宝公塔》诗鼠摇岑寂声随起和崔涂《秋夕与王处士话别》诗虫声移暗壁,月色动寒条。②萧娘:女子泛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鼠摇暗壁,萤度破窗”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室内景象,营造出幽暗颓败的氛围。
B.“好风襟袖先知”以“先”字写出人对风的敏锐感觉,主人公因秋意浓郁,心境转为悠然自得。
C.“心知漫与前期”暗含今昔变化,主人公曾经与心爱之人有约,而今却是远隔重山,音书断绝。
D.下阕主人公悲伤落泪,睹物思人,欲与心爱之人梦中相会偏又很少做梦,怀思之情不断加深。
2.本词与周邦彦的《苏慕遮·燎沉香》都有写梦的句子,表达效果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4-06-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月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①

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②,欻③见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④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⑤。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①该诗约作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时诗人在成都。②骅骝:赤色的好马。③欻()见:忽见。④龁():用牙齿咬东西。⑤霜蹄:马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开门见山地指出,韦偃知道杜甫爱画,所以杜甫来告别时,特留画相赠。
B.诗歌写韦偃墙上题画,用“戏”“秃笔”“见”这几个词突出了韦偃绘画造诣高深。
C.五六两句描绘马的形象,“坐看”句专写仰头长嘶的马,仿佛千里之长途即刻就到。
D.韦偃在墙上作画,杜甫为画题诗,这反映了唐代文人喜欢在墙上作画题诗这一现象。
2.明代文学家钟惺评本诗尾联云,“下一‘真’字,意便不在画,亦不在马”。请参考钟惺的这一评价,紧扣尾联谈谈你对本诗之“意”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谢张芳远惠杏花

邵亨贞

闭门日日听风雨,不道春如许。老来犹自爱看花,及至看花双眼被愁遮。

杏花不改胭脂面,愁里惊相见。花枝犹可慰愁人,只是鬅鬙短鬓不禁春。

【注】①鬅鬙(péngsēng):指头发散乱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记录了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友人送来的一束杏花触动了词人内心。
B.首句一个“听”字表明了词人心态之平和,凭听觉来感受外部世界,旷达洒脱。
C.下片中的“惊”字用得绝妙,既是主人公的“惊”,也是杏花的“惊”,含义丰富。
D.结尾两句写花枝慰藉心灵,富有情味,然而词人伤怀时光流逝,内心之愁无可解脱。
2.有人说,本词有一唱三叹之妙,请结合词句对此作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蒲松龄

潦倒年年愧不才,春风披拂冻云开。

穷途已尽行焉往?青眼忽逢涕欲来。

一字褒疑华衮赐②,千秋业付后人猜。

此生所恨无知己,纵不成名未足哀。

【注】①本诗约作于康熙二十七年,时蒲松龄屡试不第,且所著《聊斋志异》 多受非议。诗人王士祺串亲访友期间与蒲松龄会面,对蒲的才学十分赞赏。 ②一字褒,用《春秋·谷梁传》中一字一褒,宠逾华衮之赐的典故。华衮,王公贵族的服装。疑,同,比、类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先写自己科考失意的“潦倒”之状,后通过“春风”“冻云”的状态表达心情的转变。
B.“穷途”是蒲松龄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概括,“涕”写出了诗人为自己悲苦的命运而落泪。
C.颈联诗人说自己所著的《聊斋志异》让后人去评论吧,传达出诗人豁达、释然的心理。
D.诗人在表达遇到知己的激动心情的同时,也能体现出个人的抱负和理性的思考。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

6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赠王介甫

欧阳修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盍留连?

奉酬永叔见赠

王安石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

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

【注】欧阳修反对当时浮艳的文风,大力提倡诗文革新。他欣赏王安石的才华,希望王安石能够接过古文运动的大旗,于是写下了《赠王介甫》一诗。罇,通抠衣,提起衣服前襟,这是古人迎趋时的动作,表示恭敬。倒屣,急于出迎,把鞋倒穿。kuàng,赠、赐。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借指李白;吏部,借指韩愈(一说谢朓)。欧诗中将王安石比作二人,足见对其才华的推重。
B.王安石的奉酬之作,既是对欧阳修赠诗的答复,也抒写了自己的志向和理想,感情深挚,口吻谦谨。
C.欧诗后四句批判统治者的荒淫腐败,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流露出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D.王诗后四句写出了对欧阳修的尊敬及受到隆遇的感戴之意,也写出得到赠诗而过蒙宠信的惶恐。
2.两首诗中,欧阳修的“心尚在”,王安石的“心犹在”。请结合诗歌,谈谈对两人之“心”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牡丹

韩琮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牡丹

柳浑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棵。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注】①大中十二年,韩琼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以后失官。②金掌露:传说汉武帝求长生不老,铸造铜人,铜人高擎铜盖承接甘露。③兰杜:香草的总称,从战国至隋唐,号为“国色天香”。唐时牡丹始渐取代兰杜,为世人喜爱。④戎葵:指蜀葵,一种普通花草。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诗属于律诗,柳诗属于绝句,两首诗都很讲究格律,属于近体诗。
B.韩诗和柳诗的首句分别使用了“不争”“无奈”,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韩诗结句中“暮霞”“绿屏”与后人李清照“绿肥红瘦”的韵味颇相似。
D.两首诗表达方式不同,韩诗侧重对牡丹的描写,而柳诗侧重于议论。
2.在这两首诗中,两位诗人对牡丹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4-05-26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戏马台③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黄庭坚在贬谪黔州期间创作。②华颠:白头。③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首二句起调低沉,用比喻写出秋雨使人只能困居于室内,室内却漏雨积水的艰难生活处境。
B.上阕后三句写重阳放晴,又逢佳节,催发词人以鬼门关的险峻来衬托内心的抑郁愁苦,故而借酒消愁。
C.本词通过重阳即事感怀,借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的典故,将诗人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D.全词结构可谓一抑三扬,从雨天困居走向“催醉” “驰射” “拍肩”,意境开阔。
2.有人评价黄庭坚词“入于苏而又出于苏”。本词下阕在写法上“入于苏”(与苏相同),情感上又“出于苏”(与苏不同),请结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简要分析。
2024-05-23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学业质量抽测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令狐相公使宅别斋初栽桂树见怀之作

刘禹锡

清淮南岸家山树,黑水东边第一栽。

影近画梁迎晓日,香随绿酒入金杯。

根留本土依江润,叶起寒棱映月开。

早晚阴成比梧竹,九霄还放彩雏来。

【注】①令狐相公:令狐楚,时任节度使。②梧竹:相传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③九霄:一说天极高处,一说皇帝居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酬答诗,“酬”字表明令狐楚先前就初栽桂树写诗赠刘禹锡,诗人作此诗回赠。
B.颔联视觉嗅觉结合,树影映画梁,花香融绿酒,诗人观赏到如此美景,不禁陶醉其中。
C.颈联中,“留”写树根保留了原来的泥土,“起”展现了桂叶在月影下舒展的动态美。
D.全诗明写桂树,暗写诗人对令狐楚的赞美之情,含而不露,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2.有人认为诗中的“彩雏”指人才,也有人认为是指令狐楚在朝为官的儿子,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尾联说说你的看法。
2024-05-18更新 | 37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白乐天

崔玄亮

病余归到洛阳头,拭目开眉见白侯。凤诏恐君今岁去,龙门欠我旧时游。

几人樽下同歌咏,数盏灯前共献酬。相对忆刘刘在远,寒宵耿耿梦长洲[注]

[注]:这里的长洲是苏州的别称,刘禹锡曾任苏州刺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交代诗人状况,“病”与“拭目开眉”比照,写出崔白二人情谊深厚。
B.“恐”暗含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而“欠”则表达诗人自己科场的失意。
C.颈联叙写数位友人一起在灯下宴饮、歌咏酬和的欢乐情景,含有珍惜之情。
D.尾联“相对”呼应首联“见白侯”,友人共同怀念远在长洲的朋友刘禹锡。
2.末句“耿耿”一词,有人认为兼有“明亮”和“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意思。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4-05-14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