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981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2.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06-07更新 | 17632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文真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2.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06-08更新 | 1307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真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

李白[唐代]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07-06更新 | 1242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真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2021-06-08更新 | 16178次组卷 | 43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I卷-山东卷-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2021-06-09更新 | 13209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