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19-01-30更新 | 627次组卷 | 6卷引用: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新闻阅读与实践过关检测第三章练习卷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
真题
2 . 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材料作文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但有位大科学家却不以为然。他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但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这就好比寻找一块木板最薄的地方,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了许多孔。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到火种。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不如多钻几处“最薄的地方”,那样更有成就感。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处于大发展时代的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10-30更新 | 1456次组卷 | 44卷引用:人教版必修5语文课后习题:第二单元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与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文体特征明显。

2018-10-2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四中高三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二轮复习检测试题
5 . 阅读“记者采访李开复的摘要”,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采访对象介绍:李开复,1961年生,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先后任职于美国苹果、微软、谷歌等公司。2009年9月在北京创立创新工场。
记者:李先生,咱们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地球缺了谁都会照常转。但是这和您刚才所说的,世界因我不同,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容,您怎么看您的这种信念?
李开复:我觉得地球确实会照常转,但人生的目的不是让地球继续转,而是让世界更美好,比如说有更多美好的产品,让人过得更快乐,让人能够节省能源,让人能够有更多的和平……这些就是让世界更美好,虽然这美好的世界和不美好的世界都在转,但转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行动,是一个我们不可抗拒、不可改变的行动。所以我更希望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是去观察一个行动,而是去创造一个差别。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09-2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习题:单元质量检测六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进入大数据时代,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机能买股票、看新闻、知天气、购商品,可以维系好友圈子,可以视频聊天……同时,你到过的场所、买过的东西,甚至你每一次搜索、每一次信息发送、下载过的应用程序都会被整理成数据,对你的活动规律甚至思想动态作出明晰的判断,使人们随时都可能失去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成为赤裸裸的“透明人”,手机俨然充当了“出卖者”的角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18-08-12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评
作文-命题作文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董卿在《朗读者》里提到:生存还是缘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请以“我看选择”或“我的选择”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解合理解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宇。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②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③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

④谁游戏人生,谁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⑤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钱锺书)

⑥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  重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报刊公布了近年中国流行语,包括“工匠精神”“互联网+”“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红”“断舍离”“中国梦”“点赞”“吃瓜群众”“正能量”“中国式”“最美”“山寨”等,并开展以“从流行语看中国”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将择优发表。

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投稿,要求选择其中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话题作文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下雨,是常见的场景;听雨,可以听出许多感受,可能有雨的细腻缠绵,雨的激昂壮烈,可能听出雨的情思、雨的韵味……


对于“听雨”,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
请以“听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