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4 道试题
1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开头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2023-12-24更新 | 19次组卷 | 5卷引用:第3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2 . 下列关于《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中的典故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若梦”出自《庄子·刻意》中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李白化用庄子语句,表达了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的思想。
B.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作者借桃花之盛开,表现了人生之短暂、美好,流露出了隐逸超世的愿望。
C.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谢惠连是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深为谢灵运所赏爱。
李白借此夸奖自己的堂弟才能杰出,个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
D.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晋代石崇,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园中宴客赋诗,他写的《金谷诗序》中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这个典故传达了李白及时行乐的思想。
2023-08-0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对下列环境描写,判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那雪正下得紧。
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④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
A.第①句描写风雪,照应了本文的回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它与后面的环境描写相互照应,使全文的结构更加紧密。同时,典型的环境描写也暗示了故事的结局。
B.第④句称这场大雪为“瑞雪”,暗示了林冲的命运的转折,表现了作者的态度。
C.环境描写中风雪的变化层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情节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D.以上四句环境描写,为小说人物的活动设置了一个特色鲜明的背景,为人物活动渲染了气氛。
4 .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末尾指出:“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样写的深刻含义是(     
A.别里科夫是令人讨厌的人,生活中现在和将来都会遇到这样的人。
B.一个别里科夫死了,还会有许多别里科夫存在,预示社会的黑暗腐朽现象还将继续下去。
C.别里科夫的存在和出现不是孤立的个别现象,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只要旧社会存在,就会有它的支持者、维护者。
D.号召人们为获得自由,与旧社会及其支持者、维护者彻底斗争。
5 . 以下对课文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战中的插曲》中,聂荣臻元帅给日本方面写信,主要是出于对敌人进行政治工作的需要,这就是毛泽东曾说的“长征是宣传队”传统的延续。
B.《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是总结性综合报道,作者没有多着笔墨记叙具体的事件或讲述人物事迹,而是概述大量的人和事,并发掘其中的意义与价值。
C.《复活(节选)》中聂赫留朵夫面对玛丝洛娃讨要钱财时窘相毕露,是因为他不想跟玛丝洛娃有任何牵扯,而现在玛丝洛娃直言要钱,令他意想不到。
D.《百年孤独(节选)》借助魔幻手法来表现社会现实,文中“骨殖、失眠症”等描写,反映了拉美民族保守的思想观念和容易健忘的精神特质。
2023-07-2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召开的会议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前国民党开过的政治协商会议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B.《长征胜利万岁》中左权参谋长率领军委警卫连、工兵连拔掉了陕北最反动的地主豪绅安在千佛山的一根钉子,进一步消除了当地老百姓对红军的误解。
C.《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告诉我们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
D.《别了,不列颠尼亚》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客观真实与香港回归的欣喜自豪之情的有机融合。如新颖的题目,一语双关;巧妙的场景编织;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的有机融合。
2023-07-21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下列对各首诗词的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邦彦的《苏幕遮》有“一一风荷举”一句,炼一“举”字,将荷花重重叠叠,争相挺立,随风摇摆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动景如生。
B.韦庄的《菩萨蛮(其二)》结尾两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因战乱而不得归乡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C.温庭筠的《菩萨蛮》“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以鹧鸪鸟成双成对衬托女子的孤独和相思,让读者在这一系列若隐若现、欲露不露的描写中,去体味女子深隐而绵密的情思。
D.《扬州慢》中,“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的意思是扬州城在金兵大举南侵时变得颓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大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2023-03-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神木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下列各项中对诗歌作品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愤》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一是早年形象和晚年形象的对比。
B.《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既是写景,又是比兴,其景照应了上文“红藕香残”句,又象征了人生、年华、爱情、离别的凄凉无奈。
C.杜甫《阁夜》中“鼓角”是军中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鼓角连响五遍,是接近天明的意思。
D.《湘夫人》简括湘君为湘夫人用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2023-03-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神木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下列有关《论语》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中的“子”“夫子”均指的是孔子。弟子在孔子面前自称多称名,弟子在孔子面前称呼其他弟子时也多称名。
B.《论语》重视运用词汇描摹情状,比如,经常用带有“尔”“乎”“然”“如”“焉”等词尾的词汇。像“子路,行行如也”就表现了子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则表现了他们和乐的样子。
C.《论语》中多叠句,如“觚哉,觚哉”“归与,归与”等等。这类句子可以进一步强化语气和情感。就像诗歌的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之效。多用叠句也是《论语》口语化特点之一。
D.《论语》中子路的形象之所以丰满生动,是因为《论语》在记述时注意捕捉能够表现其性格的言论行动和神情态度。如“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表现了他的鲁莽直率。
10 . 下列有关课内散文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苏洵的《六国论》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借古喻今,以谈论历史供当今统治者借鉴,其写作目的不在于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而在于警告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本文论证的严密性、语言的生动性上也堪称典范。
B.《过小孤山大孤山》是游记散文,写山川景物形象,并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趣和韵味。作者船行于长江小孤山至大孤山,用精彩的变化的笔墨,抓住各处景物特征进行描绘,只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江中几处孤山鲜明独特的形象,详写的是小孤山。
C.根据文意,《阿房宫赋》一文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 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指当时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D.《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也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
2022-12-03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线上教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