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成长中遇到几个真正的好老师,可谓受益终身。如果你是当年西南联大的学生,在铿锵的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校歌声中,又到了选课的时刻。可选的课程有朱光潜的外国文学、金岳霖的哲学、陈寅恪的历史学、闻一多的诗歌、沈从文的中国小说史、费孝通的社会学、华罗庚的数学等,如果让你从中选择几门,你会怎么选?

请联系时代情景,置身西南联大,向所在系递交一份申请书。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9-2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小题。

孟铸,大定末,补尚书省令史。明昌元年,御史台奏荐铸等十一人皆刚正可用,诏除铸刑部主事。泰和四年,入为御史中丞,召见于香阁。上谓铸曰:朕自知卿非因人荐举也御史责任甚重往者台官乃推求细故弹劾小官至于巨室重事则畏徇不言其勤乃职无废朕命”是岁,自春至夏,诸郡少雨。铸奏:“今岁愆阳,已近五月,比至得雨,恐失播种之期,可依种麻菜法,择地形稍下处拨畦种谷,穿土作井,随宜灌溉。”上从其言,区种法自此始。无何,奏弹知大兴府事纥石烈执中过恶,其文略曰:“京师百郡之首,四方取则,知府执中,贪残专恣,不奉法令,自奉圣州罪解以后,怙罪不恢,蒙朝廷恩贷,转生跋扈。雄州诈夺人马,平州冒支已俸,无故破魏廷硕家,发其冢墓。乞行黜退,以厌人望。”上以执中东宫旧人,颇右之,谓铸曰:“执中粗人,似有跋扈者。”铸曰:“明天子在上,岂容有跋扈之臣?”上悟,诏尚书省问之。泰和五年,唐、邓、河南屡有警,议者谓宋且败盟。六年正月,宋贺正旦使陈克俊等朝辞,上使铸就馆谕克俊以国家涵容之意,果不详此旨,恐兵未可息也。使以上言达宋主。章宗本无意用兵,故再三谕之。铸论提刑司改按察司,差官复察,权削望轻。下尚书省议。参知政事贾铉奏:“乞差监察时,即别遣官偕往,更不复察,诸疑狱并令按察司从正与决,庶几可慰人望。”从之。八年,除绛阳军节度使。至宁元年,复为御史中丞。纥石烈执中作乱,召铸及右谏议大夫张行信俱至大兴府,问曰:“汝辈向来弹我者耶?”铸等各以正言答之。执中乃遣还家,曰:“且须后命。”既而执中死,铸亦寻卒。

(选自《金史·孟铸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自知/卿非因人荐举也/御史责任甚重/往者台官乃推求细故/弹劾小官/至于巨室/重事则畏徇不言/其勤乃职/无废朕命/
B.朕自知卿/非因人荐举也/御史责任甚重/往者台官乃推求细故/弹劾小官/至于巨室/重事则畏徇不言/其勤乃职/无废朕命/
C.朕自知/卿非因人荐举也/御史责任甚重/往者台官乃推求细故/弹劾小官/至于巨室重事/则畏徇不言/其勤乃职/无废朕命/
D.朕自知卿/非因人荐举也/御史责任甚重/往者台官乃推求细故/弹劾小官/至于巨室重事/则畏徇不言/其勤乃职/无废朕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台,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任命、纠察官员,肃正纲纪。
B.天子,古代政权里是尊称,旧时指国王或皇帝,意思是受天命而立,因此称为天的儿子。
C.正旦,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等。
D.参知政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铸刚强正直,在担任尚书省令史职务时,得到认可,被御史台举荐,皇帝下令任命他为刑部主事。
B.孟铸不畏权贵,纥石烈执中是太子东宫的故人,但他为非作歹,孟铸上奏皇帝要求罢免他的官职。
C.孟铸关心政事,他认为把提刑司改为按察司,并派遣官员复查案件,这样提刑司的权限就会削弱,威望就会降低。
D.孟铸不惧死亡,纥石烈执中作乱时责问孟铸为什么弹劾他,孟铸用正面的话回答他,最终纥石烈执中让他回家待命。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雄州诈夺人马,平州冒支已俸,无故破魏廷硕家,发其冢墓。
(2)上使铸就馆谕克俊以国家涵容之意,果不详此旨,恐兵未可息也。
5.孟铸向皇帝建议进行区种法种植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道理?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2023-09-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韩老大

亚华

多么井井有条的火车站广场啊!吉祥立在出站口,心里感叹着。

往大街方向直走,到街头竖着路牌的位置往右转,找一块绿底黄字的招牌:韩老大摊饼。

吉祥远远看见招牌上方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欢迎吉祥博士!他挠挠头,笑了。走到小摊前,吉祥喊了一声,大伯!

韩老大听见叫他,顺口应了一声,可那张胖脸却扬着,望向广场,眼角都没扫一眼吉祥。

吉祥咽咽口水又喊,大伯,我是吉祥!

胖脸愣了一下,垂眼盯着吉祥,“啊呀”一声,随即伸出右手,接着又缩回,捞起腰间的围布,两只手在围布上揉来搓去,然后蹭蹭蹭绕到摊前,拍拍吉祥的手臂说,好小子,一看就是老吉家的瓜儿!

吉祥笑着,嘴咧得大大的。

韩老大还想说什么,但喉头忽然哽住了,左手抓起右手的袖套擦擦双眼,旋即转身回到摊位,打开小煤气炉,再从面盆里舀了一大勺黏稠的面糊,摊在硕大的平底锅里,接着左右开弓把这一大片面饼翻来覆去地捣腾,最后往饼上撒一层肉末,放上一个煎好的荷包蛋和一段大葱,再把面饼卷成小包袱,塞进一个白纸袋里,递向吉祥。

看得眼花缭乱的吉祥好像还没反应过来,他接过面饼,一口咬下去,心里叹道,哇,真好吃哈!坐在韩老大的三轮车后座上,吉祥感觉自己像身旁的面盆、煤气灶、平底锅、折叠椅那样,是亲切的。六月的晨风凉爽清劲,把吉祥从南方带来的黏糊糊的汗湿吹得无影无踪,也把韩老大的絮叨吹得一阵一阵的。他不时“哎哎”应着大伯的话,一边左右打量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

韩老大是吉祥祖父的徒弟。那一年,在合作社当木匠的祖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靠在工坊门口,眼巴巴地看他忙活。对这样的眼神,祖父太熟悉了。他放下手里的活儿,走到隔间的厨房,从锅里拿了一个吃剩下的杂面饼,走到门口递给男孩说,吃完回家去。

男孩接过面饼却不吃,眼巴巴地摇两下头。祖父以为他嫌少,又去拿一个给他。可男孩却不接,还是摇头。于是祖父喊了声,吃完再说!

男孩立刻把饼塞进嘴里,接着从衣服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片,递给祖父。祖父打开一看,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我姓韩,7岁,请收下我。

祖父想都没想就折起纸片,递回给男孩,扬扬手说,走!

之后的几天,祖父没见到男孩,发觉怪想他的。那年头落荒的人不少,但像他这样的孩子,祖父还是第一次见。

到了第五天傍晚,这个男孩竟然出现在祖父的家门口。刹那间,他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涌出心门,奔向身体的每一道血脉。

就这样,老吉家收养了一个名叫韩大路的满族男孩。因为闹饥荒,孩子的父母往他身上塞一张纸片便一同上路寻找落脚的地方。来到这个小城后,不知怎么就走散了。

从此,韩老大成了老吉家的老大,他来之后的第二年,吉祥的父亲吉大成出生了。三轮车停在“老吉家”民俗客栈的后院,吉祥跟随韩老大走进一间像厨房的休息室。从明亮的窗户望出去,能看到院子里的两辆标着“老吉家”字样的客货车,吉祥猜想,这一定是大伯名下的汽车。

当年韩老大跟祖父学木工手艺时刚满16岁,他书念不好,手艺也学不好,倒是厨房的活儿无师自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个体经营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时,韩老大向合作社租了一辆三轮车,开始了他四处卖摊饼的小生意。不久合作社解散,这辆车子便成了老吉家的客货车了。

以往父亲回老家看望祖父,都是韩老大骑三轮车到火车站接应,一边等候一边卖摊饼;只有吉祥8岁那年跟父母一起回来,韩老大是骑着空车到站场边上等着的,那时候火车站很小,乱糟糟地让人感觉不安。

一眨眼20年过去,这回吉祥代替生病的父亲回来看望祖父,火车站和小城的一切都变得规整了;然而韩老大还是骑着一辆三轮车,只要客栈的事务一妥当,便四处去卖他的招牌摊饼,很多时候是边走边卖边送的。

在韩老大的意识里,总觉得在城里的某个角落,或是郊外的一棵树下,正好有人需要一块饼,一块让身心温暖起来的饼。

(选自《天池小小说》)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动词运用十分精彩,如韩老大见到吉祥后,制作摊饼时“舀”“摊”“撒”“放”“卷”等一系列动作,表明韩老大技艺娴熟。
B.吉祥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塑造这一形象能够串联起故事情节,并突出韩老大的形象。
C.小说的语言和心理描写独特传神。作者用质朴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吉祥坐在韩老大三轮车后座上的心理,说明吉祥见到韩老大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D.吉祥此次回来,表面上是替生病的父亲看望祖父,实际上心里隐约想取得吉家对韩老大收留之恩的经济回报。文中吉祥看到韩老大有两辆客货车后,心里就踏实多了。
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招牌上方的红纸、为吉祥做摊饼、客货车上“老吉家”的字样,都表现了韩老大朴实、憨厚的个性特征。
B.本文对环境虽着墨不多,但寥寥数笔,在对比中折射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环境的巨大变迁。
C.这篇小说叙事使用全知视角,展现韩老大与吉祥家的渊源;同时使用有限视角,表现人物的当下感受。
D.韩老大头脑灵活,他不仅继承了养父的手艺,还顺应时代变化,利用自身优势,投身个体创业的大潮。
3.小说为何在叙述吉祥回乡故事时多处穿插韩老大与吉家的渊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饼”是本文不可或缺的“道具”,请结合全文简析其意蕴。
2023-09-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同志用大气磅礴的诗句,讴歌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85年前,红军指战员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壮举,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筑起了巍峨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要自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意气风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长征最艰难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指战员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跟党走就是跟着理想信念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没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如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理想信念不能动摇、精神支柱不能缺少。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中续写新荣光。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初心的力量。“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主席曾引用徐解秀老人的话,道出了党同人民的鱼水深情,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正是因为党和人民军队坚守初心使命,人民群众才给我们以全力的支持拥护。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矢志不渝造福人民,就能永远赢得人民支持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坚韧的力量。在原第13集团军军史馆里,有一件“半截皮带”的展品,说的是三过草地的一个班早已断粮断炊,不得不把身上的皮带拿来充饥。战士周广才忍不住攥紧剩下的最后半截皮带,含着泪说“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作纪念,带着它见毛主席吧!”衣衫褴褛、忍饥挨饿,敌人围追堵截,高山终年积雪,草地沼泽遍布……这些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锻造着军人的血性与担当。不管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战争的主体还是人,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永不过时。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革命意志,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以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遵义会议之后,我军重新回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原则上,重新回到“十六字诀”这一战法运用上,才有了牵着敌人鼻子走的战略主动,才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才有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后来,正是依靠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思想和战法,我们一路披荆斩棘,赢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作战理论、作战思想和破敌之法,如此才能掌握制胜先机,打赢未来战争。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这样的唤醒跨越时空,让我们至今仍能听到长征的呼唤,感受到理想的崇高、精神的伟力。新的征途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品质,就能迈过一道道沟坎,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节选自何东平《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材料二:

进入黄土高原以来,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还有鲁大昌,我们在腊子口交过手的这个手下败将也匆赶来了,妄图报复。

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但是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决定,给敌人一次沉重的打击。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这一仗。

这是十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山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地。

八时整,我们埋伏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王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霎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起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脚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节选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诗句“万水千山只等闲”,既写出了红军长征路程之遥,又表现了红军蔑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B.周广才宁冒饿死的危险也要留下“半截皮带”,是因为其身上有着无比坚韧的精神力量,而且想把它作为纪念。
C.遵义会议后,红军抛弃了从前一直过于死板的战争指导原则,变得十分灵活,于是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
D.马鸿逵和马鸿宾的骑兵、鲁大昌的国民党军尾追红军而来,结果在吴起镇一带遭到了中央红军的沉重打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长征最艰难的时期,除了指战员,许多红军战士不知道最终会在陕北落脚,但他们有着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B.对于“什么是共产党”,徐解秀老人没有下定义,而是用具体行为进行生动解说,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C.材料一画线处“敌人围追堵截……遍布”形成排比,以雄浑的气势、铿锵的语调表现了红军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D.毛泽东指挥红军借伏击战以少胜多打败追敌,生动阐释了什么是制胜先机、争取主动的战争智慧。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有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大国工匠高凤林,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他都予以拒绝。
B.广西扶贫干部黄文秀在汽车里程表显示出两万五千的数据时,在微信中写道:“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C.我们要讲好长征故事,把伟大的长征精神,通过不同的形式,讲述给更多人听,让它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D.河南发生洪灾后,郑州优秀党员彭峰抗洪中连续工作3天2夜,在跳入塌方处、关闭供水阀门时,体力不支牺牲。
4.两则材料都表达了对长征精神的赞颂,但表达方式不一样,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5.对于吴起镇战斗,杨成武没有过多地对战士们进行动作、语言、肖像等细节描写,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     ①     ,有利于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体验,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写文学短评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认真读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形象等方面有自己的理解,抓住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写文学短评还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从多方面触动我们的情思,值得评论的点很多。写短评时要能够聚焦,     ② ,很容易失之浮泛。同时,也要注意选择小的切入口,如茹志鹃《百合花》中“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等细节。

写文学短评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     ③     ,才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023-09-1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实现两创的坚实基础何在?

不忘本来——表明了中华民族秉持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意识。中华民族有着从未断裂的几千年文明史,(甲)我们理应从历史纵向上充满自信地各美其美,学习继承好先辈为我们创造的丰富文艺遗产。这也正是实现两创的坚实基础之一。且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他的小说名篇《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创作成就,(乙)与他不忘本来地研究撰写《中国小说史略》和《唐宋传奇》等汲取的创作营养密切相关。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在不忘本来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古为今用。

吸收外来——彰显了中华民族放眼世界、和而不同、有容乃大、兼收并蓄的胸怀与气度。(丙)我们尊重人类文艺的多样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深信,中国人民的文艺情怀与各国人民息息相通,交流促进繁荣,互鉴推动发展,共存才百花齐放。(丁)鲁迅在文学、美术领域里创作的显著实绩,也与他力倡美人之美、介绍域外小说、研究世界版画并从中汲取创作营养密切相关。

巴金的小说名著《家》、曹禺的成名话剧《雷雨》、莫言的名作《红高粱家族》,都有他们成功借鉴外国文艺的烙印。(     ),提倡拿来主义,辩证取舍,为我所用。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既要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也要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
B.我们首先要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其次要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
C.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固然重要,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也不可忽视
D.防止“以洋为尊”的倾向固然重要,防止闭关锁国的排外倾向也不可忽视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
7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张望故乡的情状。
2023-09-1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襄王①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太子辞子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②五百里,乃归子。子不子我,不得。”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

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献其计。”

王曰:“寡人之得求反,以东地五百里许齐。齐令使来求地,为之奈何?”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战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于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

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

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则可,不然,则愿特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

注释①[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②[东地]指楚国淮北靠近齐国边境的地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
B.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
C.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
D.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文中指去世。在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B.“不得归”的“归”即返回,指回到楚国去;与《岳阳楼记》中“吾谁与归”的“归”含义不同。
C.万乘即万辆兵车。周朝时,“万乘”指天子;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
D.“缩甲则可”的“甲”指兵、士兵,与《雁门太守行》中“甲光向日金鳞开”的“甲”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怀王死后,在齐国做人质的太子(楚襄王)向齐王请辞,而齐王趁机要挟他献出东地五百里,然后才放他回国,太子只好答应。
B.太子回到楚国后即位为楚王,齐国派使臣向楚国索取东地。楚襄王询问慎子有何应对之策,慎子提出召群臣集群策之计。
C.楚襄王把子良、昭常、景鲤三人的意见告诉了慎子,听到慎子建议说他们三人的计策全都采用时,心里很不高兴,甚至不想听慎子的解释。
D.秦国派了五十万大军逼近齐国的西境,秦国指出齐王不让楚太子回国是不仁,而勒索并抢夺楚国的东地五百里更是不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
(2)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
5.面对楚王“以东地五百里许齐”的难题,子良、昭常和景鲤三人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3-09-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等五地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左传·文公十八年》载高阳氏和高辛氏各有“才子八人”,合称“八元八恺”,是传世文献中“才子”概念的最早用例。《左传》中“八元八恺”的“才”并非表现为“文才”,而是表现为“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忠肃共懿,宣慈惠和”的“德才”与“政才”。

材料二:浙江杭州一位90后快递小哥走红网络——在从事快递行业5年后,他被评为杭州市D类高层次人才。快递小哥获评高层次人才,刷新了人们对“人才”的认知。一方面,这打破了“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人才观。另一方面,这也说明是金子总会发光。不管哪个职业、哪个岗位,只要用心做好本职工作,把“简单劳动”做到极致,就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人才,得到认可,收获成功。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人才”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9-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等五地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如今,口罩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但闷热的夏天,能不能戴凉快点的口罩?________①________,能不能戴点好看的?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的口罩早已不是蓝、白二色“平分天下”——不仅凑齐了五颜六色,而且还印上了植物、动物等元素的图案,造型丰富、样式美观,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琳琅满目的印花口罩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但在夏季,________②________。网购平台推出了许多具有清凉透气功能的口罩,如护眼角防紫外防蓝光蚕丝口罩、超薄单层3D立体口罩。这类有防晒效果的透气口罩管用吗?“无论是什么材质以及结构、形状设计,一定要看口罩是否获得国家认证。”吴圣介绍,一般有两种办法提高口罩的透气性,就是让孔更大或者更多。“如果用孔多的方法实现透气,是依然可以阻断一些有害物质;________③________,就可能降低它的防护作用。”吴圣特别提醒,口罩的选择和佩戴,都应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保护自身安全健康为重要原则。

1.下列选项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洋务派仍未看清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拘泥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短视与功利,不可避免地陷入失败。
B.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为标志,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越走越坚定。
C.从流行的“下海”,到更流行的“上岸”,这一变化背后的社会土壤以及折射出的社会思潮,值得深思。
D.这些基础观点和认识,大有为“学习困难”正名的效果,让我们以更加严肃和科学的态度来正视这件事。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23-09-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等五地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