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1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景物描写侧面烘托出乐曲的美妙,所有人都静静地沉浸在音乐中。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安帝义熙二年。南燕主超猜虐日甚,政出权幸,于游畋,封孚、韩淖屡谏不听。超尝临轩问孚曰:“朕可方前世何主?”对曰:“桀、纣”超惭怒,孚徐步而,不为改容。鞠仲谓孚曰:“与天子言,何得如是?宜还谢。”孚曰:“行年七十,惟求死所耳。”竟不谢。超以其时望,优容之。秋九月,南燕公孙五楼欲擅朝权,谮北地王钟于南燕主超,请诛之。南燕主备德之卒也,慕容法不奔丧,超遣使让之。法惧,遂与钟及段宏谋反。超闻之,征钟,钟称疾不至,超收其党侍中慕容统等杀之。征南司马卜珍告左仆射封嵩数与法往来,疑有奸,超收嵩下廷尉。太后惧,泣告超曰:“嵩数遣黄门令牟常说吾,云‘帝非太后所生,恐依永康故事’。我妇人识浅,恐帝见杀,即以语法,法为谋见诶,知复何言”超乃车裂嵩。西中郎将封融奔魏。超遣慕容镇攻青州,慕容昱攻徐州,右仆射济阳王凝及韩范攻兖州。昱拔莒城,段宏奔魏。封融与群盗袭石塞城,杀镇西大将军余郁,国中振恐。济阳王凝谋杀韩范袭广固范知之勒兵攻凝凝奔梁父范并将其众攻梁父克之法出奔魏凝出奔秦冬十月,封孚卒。三年。南燕主超母犹在秦,超遣御史中丞封恺使于秦以请之。秦王兴曰:“昔苻氏之败,太乐诸伎悉入于燕。燕今称藩,送伎或送吴口千人,所请乃可得也”超与群臣议之,左仆射段晖曰:“陛下嗣守社稷,不宜以私亲之故遂降尊号。且太乐先代遗音,不可与也,不如掠吴口与之”尚书张华曰:“侵掠邻国,兵连祸结,此既能往,彼亦能来,非国家之福也。陛下慈亲在人掌握,岂可靳惜虚名,不为之降屈乎?中书令韩范尝与秦王俱为苻氏太子舍人,若使之往,必得如志”超从之,乃使韩范聘于秦,称藩奉表。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南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济阳王凝谋杀/韩范袭广固/范知之/勒兵攻凝/凝奔梁父/范并将其众/攻梁父/克之/法出奔魏/凝出奔秦/
B.济阳王凝谋杀韩范/袭广固/范知之/勒兵攻凝/凝奔梁父/范并将其/众攻梁父/克之/法出奔魏/凝出奔秦/
C.济阳王凝谋杀/韩范袭广固/范知之/勒兵攻凝/凝奔梁父/范并将其/众攻梁父/克之/法出奔魏/凝出奔秦/
D.济阳王凝谋杀韩范/袭广固/范知之/勒兵攻凝/凝奔梁父/范并将其众/攻梁父/克之/法出奔魏/凝出奔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盘于游畋”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盘”字含义相同。
B.“孚徐步而出”与“其出人也远矣”《师说》两句中的“出”含义不同。
C.黄门令,西汉时就有此职,秩六百石,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D.车裂,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向不同的方向拉,俗称五马分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孚敢于冒死犯颜进谏。南燕主曾问他和前代的哪位君主相当时,他说相当于桀、纣;别人劝他去谢罪,他却说自己年岁已高,只求死得其所。
B.北地王慕容钟因为南燕主慕容备德去世时他没有来奔丧,受到慕容超的责备,因为害怕,就与慕容法以及段宏等人一起谋反。
C.左仆射封嵩与慕容法关系密切,因为受到司马卜珍的告发,被怀疑参与了反叛被抓捕,又因为多次派人去游说太后,最终被车裂。
D.慕容超想要接回留在后秦的母亲,后秦王姚兴却要慕容超答应一些要求,即南燕愿意俯首称臣,并送歌舞伎或送一千个吴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燕公孙五楼欲擅朝权,谮北地王钟于南燕主超,请诛之。
(2)陛下慈亲在人掌握,岂可靳惜虚名,不为之降屈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番茄炒鸡蛋

王若禹

他已经在剧团演了五六年的戏了,生活平淡而规律。他的行当是文武丑,俗称“小花脸”,总是作为配角出现,闲起来甚至五六天都没有戏份儿。多数时候,他还要化上侍卫的妆,或是小厮的,拄着竿子在后面杵着,一杵一个钟头。听着鼓点,听着胡琴,他倒不累,就是思绪早飞到别处去了。

他不禁怀念起在戏校,师父给他讲戏的日子。还有师父做的番茄炒鸡蛋,酸甜的,那个味儿,他再没吃到过。

他个子较常人矮些,人也长得机灵,一条嗓子清清亮亮,喊个号子,湖面上都能起阵涟漪。师父说他“是个唱丑角儿的料”。他也着实喜欢这个行当,爱逗人乐。就算是练功累些,他也不怕,因为喜欢。他也喜欢师父。

师父很幽默,有时甚至疯疯癫癫的,和他称兄道弟。他去师父家学戏,俩人一待就是一整天。也说戏,也唠嗑儿,常常误了饭点,师父就亲自下厨。师父是极简朴的,通常是拌点儿面条。他来了,师父就加一盘番茄炒鸡蛋,酸甜的;生长在北方的他第一次吃这种口味。

“这里面为什么要搁糖?”他问师父。

师父回答得很玄妙:“你看啊,生活是咸的,加点儿糖进去就中和了。”

他太年轻,还不明白为什么“生活是咸的”。

其实,他吃过不少苦了。自小学戏的孩子,有几个是没吃过苦头儿的?他十岁离家,和一帮师兄弟们出着晨功,踢着腿,翻着小翻儿就长大了。好在,师父是顶好的人。师父的声音洪亮,语气却是极谦和的,脸上挂着慈祥的笑。有时他偷了懒了,师父的小竹条子就在他的小腿肚子上挠挠。他“哇”地哭两声,转眼看到师父正扶着眼镜笑他——师父从未发过脾气。那些日子,他笑的比哭的多,总是那么无忧无虑的。他没有心事。

但如今,他有些明白了。他觉得丑角儿在剧团是受冷落的。明明有着《时迁盗甲》《三岔口》等几出丑角大戏,却从来不排。《杨门女将》里他是奸臣王强;《锁麟囊》里他是男扮女装的丫鬟:唤作梅香或是碧玉。就连新排的交响乐京剧《赤壁》,他每天都跟全程;只一幕有词儿,还是“舌战群儒”中叫不出名的角色。除此之外,他要跑整场的龙套。

剧团缺人。他是个万能膏药,哪儿用得着就往哪儿贴。

他的那个角色名儿叫虞翻。为此,他把《三国演义》翻了好几遍,却没看明白。这人是谁啊?他很迷茫。

他打电话给师父,本想发发牢骚,又觉得太矫情。他同师父讲话,一向是很干脆的。

纠结半天,临了他来了一句:“师父,你那番茄炒鸡蛋是咋做的?”他私下试过,加一勺糖,没味儿;两勺糖,不甜;三勺,太甜了,除了甜没别的,不是师父做的味儿。

师父哈哈地笑道:“一勺盐,两勺糖。”

“甜的为什么放盐?”他不解。

“没有那勺盐垫底,甜味儿怎么发得出来呢?”师父说。

他放下电话想,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喂,”师父在电话里喊他,“那个虞翻,好角色啊,出彩的。你可要好好地演!”

“师父怎么知道?”他想。

师父当然知道。师父早就知道!

一件红袍,一顶乌纱,乌纱旁边挂俩“翅膀”,脸上一抹白,他就上场了。他一副穷酸样,指指戳戳,宽大的袖子一会儿甩上去,一会儿甩下来。“……龙腾虎跃龙行虎步虎步龙行,轰轰隆隆轰轰隆隆哎——是曹公哎——!”台下笑了,他不敢笑,他的戏还没有结束。他在心里笑。

“那刘备今已是山穷水尽,我看你孔明也黔驴技穷。无奈何搬救兵你把巧舌弄,谁吴侯蹚浑水你你你你……移祸,移祸江东。”他的词结束了,他的戏还要继续。他屏气凝神地立着。

这出戏结束了,下一出,还要继续。他是丑角儿,多数时候演配角,有时候也演主角。他再也没有忘记过,在一场戏中的定位。也永远记得师父的番茄炒鸡蛋的配方。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21111日有删改)

文本二

微型小说写作讲座(节选)

刘海涛

越来越多的文学青年从微型小说起步而走向文坛的事实,反复地印证了阿·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微型小说是生活积累与艺术聚焦。”微型小说由于它的“微”和“小”,首先构成了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单纯的形体特征。然而,它的短小不等于简陋,单一不等于单调,单纯不等于单薄。在短小中开掘深蕴,在单一中追求精美,在单纯冲体现丰富,一句话,以小见大,以微显著,这才是微型小说从形体到本质的文体特征。这个特征在一般小说中并不存在(相对长中篇小说而言)或者并不突出(相对短篇小说而言),然而它却构成了微型小说的艺术生命。我们牢牢地把握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微型小说创作进入到一个符合艺术规律的境界。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他站在舞台上,怀念起从前,主要是因为:自己有唱丑角的天分,也喜欢这个行当,但丑角儿在剧团里是不受重视的。
B.师父能做出让他怀念回味的番茄炒鸡蛋,能猜中他的心事,给他加油鼓劲,这些情节表明师父可能有着与他相似的人生经历。
C.文中他私下反复尝试番茄炒鸡蛋,但始终做不出师父的味儿,师父告诉他关键不在糖而是在盐,这句话含有丰富的言外之意。
D.小说的结尾,他将虞翻演得活灵活现,观众笑了,但他只能在心里笑,因为他的戏还没结束,他明白只要坚持龙套终将变主角。
2.文中多次提到师父做的番茄炒鸡蛋,意味一样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本二说微型小说是“艺术聚焦”;请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4 .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阙的抒情乐章。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前。
C.《立在地球边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2022-12-06更新 | 304次组卷 | 30卷引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5 . 根据课文内容,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2)《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2022-11-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微写作。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但每个人的青春色彩各异。当下,社会上流行着各种标记青年群体的标签:爱国青年、热血青年、丧系青年、佛系青年……


学习完第一单元,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闻一多、昌耀,都对“青春”有着不同的理解,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又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可围绕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400字。
2022-11-2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有利于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体验,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写文学短评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认真读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形象等方面有自己的理解,抓住让你感触最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写文学短评还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从多方面触动我们的情思,值得评论的点很多。写短评时要能够聚焦,,很容易失之浮泛。同时,也要注意选择小的切入口,如茹志鹃《百合花》中“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等细节。

写文学短评主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才能将见解表达清楚,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下列句子中的“自己”与文中画横线处的“自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认真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B.他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就如同鱼儿喜欢水一样。
C.蹉跎了如黄金般的岁月,我感到对不起自己。
D.“骄傲会害了你自己!”班主任语重心长地对小明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这条线正式营运了,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抉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

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香皂,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籵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等待欢迎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

火车停了,香雪顺着车身一直向前走去,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娇!我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香雪。

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悄悄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从未有过的骄傲。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哦,香雪!香雪!

(有删改)

文本二

三月香雪

铁凝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写过一篇名叫《哦,香雪》的短篇小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一个关于女孩子和火车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叫香雪。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在山区农村有过短暂的生活。还记得那是一个晚秋,我从京原线(北京一太原)出发,乘火车在京冀交界处的一个小村下了车,站在高高的路基向下望。贫瘠的土地和多而无用的石头禁锢了这里的百姓和他们的日子,他们不知道四周那奇妙俊美的大山是多么诱人,也不知道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这里无法播种小麦,白面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于是就有了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车,携带挂面到这里换鸡的奇特交易:一斤挂面等于一只肥鸡!这小村的生活无疑是拮据寒酸的,滞重封闭的,求变的热望似乎不在年老的一代身上,而是在那些女孩子的眼神里、行动上。

我在一个晚上发现房东的女儿和几个女伴梳洗打扮、更换衣裳。她们是去看火车,去看每晚七点钟在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这一分钟就是香雪们一天里最宝贵的文化生活。

三十五年过去了,香雪的深山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景区。从前的香雪们早就不像等待恋人一样地等待火车,她们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为家庭旅馆的店主。她们的目光从容自信,她们的衣着干净时新,她们懂得价值……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文本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表明在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中,她们的心情是复杂的。
B.文本一中,“迎候远方的贵宾”“接受检阅”表明台儿沟姑娘将自己摆在卑微渺小的位置,体现出谦卑、好客的心态。
C.通过文本二,读者可以了解铁凝的小说《哦,香雪》的创作背景,也可以得知小说人物“香雪”存在人物原型。
D.文本二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深山”的变化:既有物质生活方面,也有人物精神面貌方面,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轨铺进深山,火车为台儿沟带来了外面世界的信息,山里人接触到了更多的现代文明,产生了对山外世界的憧憬。
B.姑娘们总是用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丝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换个自动好笔盒,道出香雪渴求进取的心理。
C.小说以开来的“停留一分钟”的火车起笔,写出这列火车“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全文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曲折多变。
D.“被感动得战栗”意蕴丰富,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
3.文本一中的“铅笔盒”有怎样的作用?讲简要分析。
4.铁凝的作品执着于对自然美和人性美的讴歌,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①              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②                ,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③                    、“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022-11-21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玉树州三校(二高、三高、五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疫苗是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制剂,它是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备的,制备疫苗的方法有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可由疫苗诱导产生作用的机制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人工自动免疫,另一类是人工被动免疫。

是指采用人工免疫的方法将疫苗、类毒素和菌苗等免疫原接种至人体产生人工自动免疫,使宿主自身的免疫系统生产对于相关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该类疫苗的作用大小取决于,而影响宿主免疫反应的因素包括疫苗所含的抗原量、免疫途径、宿主因素等。人工被动免疫,采用人工方法向机体输入由他人或动物产生的免疫效应物,如免疫血清、淋巴因子等,,达到防治某种疾病的目的。其特点是产生作用快,输入后立即发生作用。但由于该免疫力非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易被清除,故,一般只有2到3周。

1.根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给“疫苗”下定义,可适当增删词语,不能遗漏信息,不超过50个字。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3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2-11-21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玉树州三校(二高、三高、五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