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

②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③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

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李充的解读是爱之不能不劳心,苏轼的解读是爱而勿劳,禽犊之爱也…爱而知劳之,则其为爱也深矣

(1)分别说明李、苏两种解读对①中“劳”的词义的理解。
(2)在李、苏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
(3)下面材料中,触龙的观点与李、苏哪种解读相符?请加以解说。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1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左师触龙说曰: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取材于《战国策》)

注释:[1]长安君:赵太后幼子。

2024-04-28更新 | 2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2 . “共情”是一种能设身处地来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心情的能力。你认为,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有此能力?请通过具体人物、情节,加以说明。
2024-03-26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年级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3 . 请运用费孝通《乡土中国》中“乡土本色”“血缘和地缘”的相关内容分析现代文阅读中的乡愁与乡魂。要求:(1)观点明确,言之有据;(2)不超过100字。
2024-03-26更新 | 21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代有人评论“《红楼梦》有四时气象”“《红楼》一书,四景皆备,细心者一鉴即得之”,指的是《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的人顺着四季节律生活,或过节或过生日,或办喜事或丧事等。

(1)以下是《红楼梦》中故事情节与四季的对应关系。请从中任选一项,或另选作品中的一处情节,分析该情节与某个季节、作品主题的内在联系。
①共读西厢——春        ②元妃省亲——夏
③抄检大观园——秋     ④宝玉出家——冬
(2)如果史湘云过生日,根据作品中史湘云与其他人物的交往情节推测,她首先会想到邀请谁?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也可另选作品中其他人物,简述你的理由。
可选人物: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王熙凤   袭人   刘姥姥   ……
2024-01-04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5 . 《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生活着一群十几岁的孩子,他们成长经历中或纯净、或炽热、或失落、或感伤……的记忆都留在了这里。请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和场景,分析他(她)的“成长印记”。
6 .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有以下不同观点:

(1)爱情悲剧说——描写宝黛爱情的幽微曲折和悲剧结局,肯定了追求自由、自主的叛逆人物,表达了对青春生命的礼赞和对悲剧命运的深沉叹息。

(2)社会悲剧说——借贾府的衰败过程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3)两个世界说——一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大观园,这是被统治者的世界;一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这是统治者的世界。

你比较认同哪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答题。

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歌德的《迷娘》,有意思的是,歌德笔下的迷娘与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几乎诞生于同一时代,但是,二人在生活环境与思想性格上都有巨大差异。

试通过人物比较,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迷娘在生活困顿时曾是马戏团的演员,在西方,一个人如果遇到困难往往会求助某个团体。但是,在同时代的中国,林黛玉在遭遇家庭变故后,却选择投奔贾家。试通过《乡土中国》中的相关概念解释黛玉这一行为。   
(2)迷娘表达爱情的方式直接而热烈,而黛玉却完全不同,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试举例说明黛玉是如何向宝玉表达爱意的。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难(0.4) |
8 . 2019年6月11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江西于都、瑞金和福建长汀、宁化举行。500多名新闻工作者追循革命先辈的足迹,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重整行装再出发。近年来,多有记者、大学生、社会团体,发起再走长征路活动。根据你对长征的了解,说一说“再走长征路”有哪些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