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言文字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738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近日,一段视频引起普遍关注。视频中,自媒体品牌“洁出表达力”创始人刘洁老师,在给某校国栋班授课时读及帝国,有学生嘻嘻哈哈地提到了“大日本帝国”。刘老师当场对该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以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屠杀的罪行教育学生,国仇家恨不能忘,崇洋媚外不能容。陈词慷慨,振聋发聩。

这段视频引发了广大网友热烈的讨论和高度的赞扬。但同时也有人“另辟蹊径”,指出“仇恨教育要不得”,并拿刘老师Celine(法国顶级奢侈品牌)的腰带说事,内涵她崇洋媚外,言行不一。

请运用所学的逻辑知识,揭示“另辟蹊径”者的逻辑谬误。

2024-06-1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在沉默中爆发,在沉默中灭亡。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1.文中画横句的加点字的有无对该句的表意有怎样的影响?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24-06-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琴姐……觉慧说了这两个字又止住,马上换了坚决的语调说:没有了,接着又加了一句:我希望你们两个早点到上海来。

你路上要好生保重啊!觉民说罢,便跟着张惠如、黄存仁两人上岸去了。

他们立在岸上,他立在船头。他跟他们对望着,彼此不住地挥手。

船开始动了。它慢慢地从岸边退去。它在转弯。岸上的人影渐渐地变小,忽然一转眼就完全不见了。觉慧立在船头,眼睛里还留着他们的影子,仿佛他们还在向他招手。他觉得眼光有点模糊,便伸手揩了一下眼睛。然而等他取下手来,他们的影子已经找不到了。

他们,他的哥哥和他的两个朋友就这样不留痕迹地消失了。先前的一切仿佛是一场梦。他再也看不见他们。他的眼睛所触到的,是一片清莹的水,一些山影和一些树影。三个舟子在那里一面摇橹,一面唱山歌。

一种新的感情渐渐地抓住了他,他不知道究竟是快乐还是悲伤。但是他清清楚楚地知道他离开家了。他的眼前是连接不断的绿水。这水只是不停地向前面流去,它会把他载到一个未知的大城市去。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那里有一个新的运动,有广大的群众,还有他的几个通过信而未见面的热情的年轻朋友。

1.文中划横线部分用句号比用逗号更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2.文中加点的词语是否可删去?请说明理由。
3.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句式特点及表达效果。
2024-06-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熊猫比较懒散,喜欢独自行动,都有自己的领地,而且活动范围较大。它们通过特殊的气味标志领地、宣示主权。①大熊猫显著的特征是有6个脚指头,②它们擅长爬树,③喜欢在树上舒舒服服地睡觉;④且有着锋利的牙齿,⑤专门用来啃噬竹子,⑥它们是实至名归的吃货,⑦一只成年大熊猫一天可吃掉35~40公斤左右的竹子,而且,几乎吃进去就拉出来,粪便无臭,有竹子的清香。

大熊猫是世界稀有物种,。一般在每年45月发情、交配,一百多公斤的大熊猫生下像老鼠大小的熊猫幼崽,母幼体重比例10001,超乎人的想象。况且大熊猫是不称职的妈妈,没有育儿经验,幼崽基本上是自生自灭,成活率很低。然而,,且有增无减,这与它生命力顽强、保护区建立、栖息地改善、避免近亲繁殖、进行科学人工繁育、野外放归等都有很大关系。

1.文中第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4-06-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往往对突发的直接威胁非常敏感,可是, A 。现在,当自然灾害即将发生时,科研人员可以依托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观测设备得到信号,然后运用人工智能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判断灾情,进行预警。

科研人员在监测自然灾害时,往往会面临很多干扰信号。比如,在通过监测地震波进行地震预警时,科研人员可能会受到放炮、建筑工地施工等产生的地震波的干扰。人工智能则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分析、智能处理, B ,为科研人员节省时间精力,提升自然灾害预测的效率和准确率。

人工智能的快速计算能力, C 。比如,高分卫星图像可让救援者在短时间内获得灾情一手信息,通过匹配灾区信息与救灾物资需求,人工智能可规划出最有效率的救灾路线,还可将监测到的次生灾害等变量纳入救援规划中,及时修正救援路径、调配救灾物资。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①科研人员虽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对大多数自然灾害进行监测预警,②但人工智能其实并不比人脑“聪明”。③人工智能的准确预测是以人类能构建完善的理论模型作为前提,④科研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研究工作,⑤构建更为准确的灾害预警模型,⑥发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优势,⑦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安全保障事业。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最后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6-1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6年盛夏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我们换上迷彩服、长筒靴,每人一把伞。天正降大雨,我们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正走着,我们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领路的刘局长说这是一条河,问要不要钻过去看一看。我说水是山的魂,哪能不看?林子太密,我们只好收起伞,任雨水洗面,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

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

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一种干扰和玷污。 比如庐山上、西湖边的那许多诗词、题刻,在自然女神看来无异于公园里常见到的废纸、烟头。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被人文污染过的地方。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文,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私语。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语意表达更通顺。
2.将“哪能不看?”中的问号改为句号,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024-06-1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很多动物出现了为了生存而改变自身的行为。

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桦尺蛾的翅面多为白色,当它们停歇在桦树树干上时,与白色的树干几乎融为一体。工业革命开始后, A 。白色桦尺蛾在这种环境下十分显眼,很容易被天敌捕食;而黑色桦尺蛾就幸运多了,它们拥有能与树干融为一体的保护色,生存率也就更高。结果, B ,其数量约占所有桦尺蛾的98%。

20世纪中叶,英国采取的措施控制空气污染,②被熏黑的桦树树干渐渐恢复了原来的本色,③黑色桦尺蛾失去了原本的生存优势,④白色桦尺蛾逐渐多了起来。⑤其实,桦尺蛾的变化并非完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造成的。⑥2016 年,科学家发现桦尺蛾体内的一个基因突变会导致其翅面黑化,⑦而巧合的是,这个基因突变出现的时间与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吻合。⑧这就意味着,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时桦尺蛾就在环境压力下产生了变异的色型,⑨而工业革命创造出的环境更适合拥有这种突变的个体生存。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6-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姜中含有化学物质姜辣素。姜辣素非常稳定,沸点高达185℃,所以无论怎么煮,___①___。

虽然中华餐桌上也有腌姜、泡姜这些小吃,但通常与鸡鸭鱼肉共入一盘才是姜的最终归宿。___②___,统帅着中华荤食的味道。这要归功于生姜中的香气成分,尤其是各种萜类物质。在炒菜下锅之前,通常都会先用油来煸炒姜片,让香味溢出,这香味的成分主要就是这些萜类物质了。

但是,在西方的烹饪世界里,姜似乎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它们混入甜品之中,成为姜饼、姜糖、姜汁啤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下子就从“将军”变成了“参谋军官”。这大概是因为在中世纪,姜去欧洲闯荡时,欧洲的荤菜调料瓶已经被胡椒、罗勒、鼠尾草等香料占领了,于是它就只能在甜品屋里找个清闲的活儿。

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通经络的作用,而姜辣素可以扩张血管,同时可以加强心肌收缩,促进血液循环。这样,喝下去的热姜汤进入胃里,所带来的温暖就会带往全身。从这个角度来讲,生姜确实能够让我们从风雨之后的冰冷中缓过劲来。所以吃姜可能会有所谓“燥热”的不适症状,但只要不是拼命吃,___③_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对姜的称呼有两种,请简要分析“将军”和“参谋军官”的含义。
2024-06-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前不久,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立的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新石器时代“7000的陶人面像,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铜牺尊……一件件出土文物,观众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领略到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不从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从留下中国一词最早文字记录的西周青铜器何尊,到铸有中国大宁铭文的湖南长沙伍家岭出土汉代铜镜,再到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考古文物生动展现出中华文明弦歌不辍,中华文脉绵延不绝。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考古工作是研究和展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考古工作者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延伸了历史轴线,丰富了历史内涵,增强了历史信度。

事实上,考古既是在不断发现遗存、探寻历史,也是在不断传承历史、弘扬文化。遗址的发掘与复原、文物的保护与修复,不仅让历史遗迹、文化瑰宝,也让更多人能够在触摸历史中感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在思接千载中读懂何以中国。在这个意义上,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物质载体。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考古工作者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
B.考古工作者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增强了历史信度,延伸了历史轴线,丰富了历史内涵。
C.考古工作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
D.考古工作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增强了历史信度,延伸了历史轴线,丰富了历史内涵。
3.“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请尝试接着下面这个观点写一句话,从而推翻此观点。要求:符合归谬逻辑,语言简洁明了。

有人认为君子慎其独等是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语言,我们今天使用它,会使思想倒退到封建社会去。果真如此,那么______。

2024-06-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说《红楼梦》,这一点,证据太多了。如不相信时,去看“群芳开夜宴”这回书,那就加倍清楚。群芳正是“诸芳尽”所指的那些人,而每个人所得酒令牙筹,都各有一枝名花作为标志,“点花名”虽是一种酒令,但雪芹安排的是各人所得之花各自切合她的性情风范的——这不是象征,那什么才是呢?

大观园改建之前,其园何名?岂不正是“会芳园”三字。在这座芳园中,屡结诗社,:海棠社,桃花行,菊花题,红梅咏,是为明证。而临近八十回原书的末尾,出来了一篇光芒映射、动魄惊心的芙蓉诔!芙蓉者何?岂不又是花名?可见雪芹借花写人,象征取意,事理分明,无须多赘繁词说解了。

是以海棠者,湘云也;桃花者,袭人也;杏花者,探春也;牡丹者,宝钗也;老梅者,李纨也;荼蘼者,麝月也;……这么些名花,一起来写,须用哪一条“线”串连起来才成其为文呢?——他从小取的一个别号就叫绛洞花主。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本文提到“雪芹借花写人,象征取意”,请从《红楼梦》中试举两例,简要分析。
2024-06-1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1月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