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言文字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73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是托尔斯泰确定的全书枢纽、着力塑造的在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的艺术形象。

托尔斯泰塑造卡秋莎·玛丝洛娃确实是煞费苦心的。小说一开始,作者就让她进入一个的生活的万花筒。形形色色的人物都跟女主人公联系起来,有的用语言,有的用目光,有的用行动,有的用意念。这种的联系,不仅烘托出人物的形象,而且透射出时代特征和社会气氛。一方面是令人窒息的无穷苦难,一方面是灵魂糜烂的荒淫与无耻!

玛丝洛娃的苦难不断加深,她性格的复杂特征也愈益显露出来。她出身于社会最下层,却又自认为高出于其他苦难人。她天资聪颖,阅历丰富,能看清许多严酷的社会现象,识透上层人物的丑恶灵魂,但有时又天真得要命,容易轻信别人的,结果受骗上当。她在苦难的深渊中感到绝望,以致自暴自弃,但这样也只是为了要麻痹自己,要不然她就无法生活下去。这一情况也说明天性纯洁的卡秋莎并没有完全灭亡,一旦时机成熟,她在精神上就会“复活”。托尔斯泰塑造的迷人的这一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极其真挚的感情,因此小说能那么强烈地震撼读者的心灵,从而对暗无天日的旧俄社会发出“我控诉!”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以“托尔斯泰”为开头,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三个短句。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4-05-0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出版已超过一百七十多年,文学思潮尽管不断变化,但这部作品仍然深受世界人民的爱戴。这一切都说明,《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典之作。

《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艰难时世》等作品相同,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依然关注为数众多的中下层社会小人物的生活,着力表现他们的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这部作品带有自传色彩,很多内容来源于狄更斯的亲身经历和见闻。

狄更斯曾在《大卫·科波菲尔》的原序中说:本书脱稿之初,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因此,若想以看似必需的平静来谈论这部作品,我觉得并非易事。关于这个故事,凡是我所能说的任何有关的话,我都尽我所能在书中说了。从来没有人在读这本书时,比我写它时,更相信它的真实性了。人们不难相信,对于我想象中产生的每个孩子,我是个溺爱的父母,从来没有人像我这样深爱着他们。不过,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可改变原意。
2.下列句子中的“跟”和原文中加点的“跟”,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焦裕禄认识到,这涝、沙、碱“三害”跟瘟神一样,要制伏很难。
B.帝国主义跟国内反对派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还在作最后挣扎。
C.对抗疫情,人类最有力的武器是科学,因此,要跟科学要答案。
D.跟着乌尔苏拉来到马孔多的人四处宣扬它土地肥美、位置优越。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我心中最爱的作品是《大卫·科波菲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024-05-05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各句所用修辞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D.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2024-05-0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句中引号的用法与例句相同一项是(     

例:“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的嘟囔着。

A.一些同志的报告看着很长,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
B.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打造中华民族新史诗,是一条从“高原”向“高峰”冲刺的艰难之路。
D.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2024-05-0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B.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意蕴和深刻的艺术匠心。
C.《乡土中国》围绕“乡土社会特点”为话题,论述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的问题。
D.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使得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合理的利用。
2024-05-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袁隆平自认找到了“良种”,如履薄冰地做标记、培育,期待来年亩产试验的大增收。
B.初冬的早晨,寒气袭人。我们随着不绝如缕的人流,走进百货大楼。
C.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
D.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宵衣旰食、尽心竭力的付出。
2024-05-0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里一个平淡宁静的早晨,春寒料峭,街巷里又响起卖罐罐儿馍的梆子声。马驹和骡驹听见梆子声就欢叫起来,拽着奶奶的衣襟从上房里屋走出来。白赵氏被两个孙子拽得趔趔趄趄,脸上却洋溢着慈祥温厚的笑容。两只手在衣襟下掏着铜子和底钱。嘉轩跷出厦屋门槛,在院庭里挡住了婆孙三人的去路:妈,从今日往后,给他俩的偏食断了去。白赵氏慈和的脸顿时沉阴下来,瞅着儿子,显然是意料不及而愣住了。嘉轩解释说:不该再吃偏食了,他俩大了。人说‘财东家惯骡马,穷汉家惯娃娃’。咱们家是骡马、娃娃都不兴娇惯。白赵氏似有所悟,脸上泛出活色来,低头看看偎贴在腰上的两颗可爱的脑袋,扬起脸对儿子说:今儿个算是尾巴巴一回。嘉轩仍然不改口:当断就断。算了,就从今儿个断起。白赵氏把已经码到手心的铜子和麻钱又塞进大襟底下的口袋,愠怒地转过身去:你的心硬!马驹和骡驹窝火委屈得哭丧着脸,被奶奶拽着手怏怏地往上房里屋走去。

街巷里的梆子声更加频繁地敲响,干散清脆的吆喝声也愈加洪亮:罐罐儿馍——兔儿馍——石榴儿馍——卖咧——仙草从织布机上转过头说:你去把那个卖馍客撵走,甭叫他对着门楼子吆喝了,引逗得娃们尽哭。嘉轩反而笑说:人家在街巷里吆喝,又没有钻到咱们院子里来吆喝,凭啥撵人家?吆喝着好,吆喝得马驹骡驹听见卖馍卖糖的梆子铃鼓响,就跟听见卖辣子的吆喝一样就好了。仙草咬着嘴唇重复一遍婆婆的话:心硬!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

1.“今儿个算是尾巴巴一回”的意思与“今儿个算是最后一回”的意思相同,文中的说法好在哪里?试作分析。
2.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意思类似而又有细微的差别,请结合其中加点的“真”字分析两个句子表意的不同。
2024-05-05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平度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字和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甄士隐与贾雨村是作为对立幻象存在于《红楼梦》全书的叙事之中的。甄士隐是人世间与太虚幻境的连接点,贾雨村是人世间与贾府的交汇处,他们两人又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印证了太虚幻境与贾府是虚实相映的。看似虚幻莫测,实则真实可感,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真实感与情感体验。

而作为对立呈现的形象,他们又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一种是以甄士隐为代表的超然出世的人物,一种是以贾雨村为代表的热衷名利的人物。后者在前者的眼里是虚无,前者在后者的眼里是疯癫,二人最后在觉迷渡口相遇,如同开头在葫芦庙比邻而居的情况一般。二人所经历过的世间纷扰都像是南柯一梦,梦醒之后的再次相遇则暗示着一切都仿佛回到了原点:甄士隐已悟道成仙,冷眼旁观世间百态;贾雨村却因贪赃枉法,终被削籍为民。这时已然超脱的甄士隐以老仙长的身份出现,并作为精神导师来对贾雨村进行点化,体悟人生真谛,从而使得二者又在对立中回归了统一。

1.上图是根据上文第二段制作的内容结构图,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7个字。
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
2.《红楼梦》除了对立幻象的叙事,对人物还采取了镜像方式进行描写,“晴有林风,袭乃钗副”,请分析说明林黛玉和晴雯的影子关系,逻辑严密,不少于50字。
2024-05-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乐一体,是我国自古就有的诗词吟唱传统。诗歌的平仄、押韵等格律要求与配曲节奏、旋律等相互作用,________,成就了古典诗词的文辞美、格律美、意境美和音乐美。通过吟诵、吟唱等方式,古典诗词声调的_________,配合肢体语言的变化,文中意境从抽象、平面的文字中进一步延伸,在有声的空间里得到丰富,时时温润人心、启迪智慧、令人深思、引人入胜。但古诗词音乐鲜有原曲原谱留存于世,文献资料甚为匮乏,原诗原谱更是十分难求,所以后来吟唱逐渐发展成为倚声填词,即按照原有曲调填上新词歌唱或依旧乐谱创制新曲,虽谱调有所改变,但传承历代吟唱的字正腔圆、情真意切、自然和谐等基本要求和标准始终存在。

古诗词是全民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吟唱将重开古诗词教育新境界。美育是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_______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只有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________、相互促进,才能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无论吟诵还是吟唱,对诗词情感内涵的探求、文辞意境的把握、行腔规律的揣摩都需要长期的实践体悟。            ),会吟诵者少之又少,大都年岁已高且后代乏人,作为一门绝学要复兴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吟诵大多靠师承传授,如今几乎成了一门绝学
B.如今吟诵几乎成了一门绝学,大多靠师承传授
C.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掌握吟诵技巧的要求是很高的
D.由于种种原因,现代人是很难掌握吟诵的技巧的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相得益彰            抑扬顿挫        潜移默化        相辅相成
B.相映成趣            跌宕起伏        春风化雨        相反相成
C.相得益彰            跌宕起伏        潜移默化        相反相成
D.相映成趣            抑扬顿挫        春风化雨        相辅相成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吟诵和吟唱,对诗词情感内涵的探求、文辞意境的把握、行腔规律的揣摩也需要长期的实践体悟。
B.不管吟唱还是吟诵,对文辞意境的把握、诗词情感内涵的揣摩、行腔规律的探求也需要长期的实践体悟。
C.无论吟诵还是吟唱,对诗词情感内涵的把握、文辞意境的探求、行腔规律的揣摩都需要长期的实践体悟。
D.无论吟诵还是吟唱,对诗词情感内涵的把握、文辞意境的揣摩、行腔规律的探求都需要长期的实践体悟。
2024-05-05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您老是知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当我得知忝列门墙之时,心中狂喜。
B.我常光顾这家小餐厅,因为这里的就餐环境非常雅致,老板也很热情。
C.中秋节快到了,您日前对犬子多有照顾,特请您到我府上小酌,以示谢意。
D.您在报告中的一得之见,于我而言都是金玉良言,令我茅塞顿开。
2024-05-0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