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1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相,郁乎苍苍(缪:同“缭”,盘绕、围绕)
B.举匏樽以相(属:劝酒)
C.知不可乎得(骤:快速)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2022-04-07更新 | 337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市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中国古人问天的智慧:读懂“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       

公元前1200年的殷朝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四方风”-四个方向的风,它反映了春分与秋分、夏至与冬至以及四季的变化。这表明,在该时期,“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

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中已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的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了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西汉武帝时期的《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方法。

自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计算。“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度所到达的位置。现代“二十四节气”沿用定气法,具体节气时间由专家测算。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

(摘编自《“二十四节气”历史溯源》)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客观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状况,是我国物侯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在指导我国农业生产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大实践作用。今天,现代养生更看重节气,如“三月八,吃椿芽儿”,又如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等等。

专家认为,“二十四节气”和相关活动有着凝聚族群、和谐天人关系的重要意义,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对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二十四节气”的作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传唱的二十四节气歌每一句含有六个节气,其中第三句“秋处露秋寒霜降”指的节气依次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B.“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后来能够逐步被全国各地采用,被多民族共享,是因为它被当作了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
C.三千多年前的殷朝时期,我国古人的甲骨文就明确记载了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这表明,当时“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
D.虽然当前“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人们在日常养生保健方面更重视季节的更替和物候、气候的变化情况。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之所以被外国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因为它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B.从殷朝时期的甲骨文的“四方风”,到从清朝《时宪历》开始并沿用至今的“定气法”止,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二十四节气”一步步得到完善。
C.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已经出现了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节气的名称,而这八个节气标示了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D.“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总结出来的,它在指导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大实践作用。
3.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气”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3 . 下列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的翻译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B.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吃上面的泥土,喝下面的泉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
C.蚯蚓的爪牙并不锋利,筋骨并不强健,(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
D.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喝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
2021-03-14更新 | 3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水富市云天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列句子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何陋之有
2021-03-14更新 | 298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水富市云天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5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C.上食埃土,饮黄泉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021-03-14更新 | 1594次组卷 | 13卷引用:云南省水富市云天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6 .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托遗响悲风
B.今安在哉/侣鱼虾友麋鹿
C.此非曹孟德诗乎/固一世雄也
D.寄蜉蝣天地/师不必贤弟子
2021-03-1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水富市云天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7 .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萧声
2021-03-1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水富市云天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8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冰,水为之,而寒        不拘
B.蚓无爪牙                       择师而教
C.吾尝终日思矣                    顺风
D.曲中规                              皆出于此乎
2021-03-14更新 | 1799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水富市云天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9 .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耻师焉/群聚而笑之
B.师道不传也久矣/古学者必有师
C.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反不能及
D.小学大遗/人非生知之者
2021-03-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水富市云天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10 . 下列关于文中的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B.青衿: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C.阡陌:阡,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D.曹操: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