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台 谏 官 许 风 闻 言 事 盖 欲 广 采 纳 以 补 阙 政 苟 非 职 分 是 为 侵 官 今 乃 诋 斥 平 生 暴 扬 暧 昧 刻 薄 之 态 浸 以 成 风 请 下 诏 惩 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倖,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关白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

(选自《宋史·吕诲传》,有删改)


【注】①革:通“亟”,危急,文中指病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B.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C.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D.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登第,指科举时代考进士者被录取。“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古代科举考试,要通过层层选拔,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陛下,指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其为对帝王的尊称。
C.庙堂,本指太庙的明堂,也指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后多用来指代朝廷。
D.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诸侯传位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诲任殿中侍御史,当时许多朝廷大臣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认为谏官以外的人这样做就是侵犯职权,请求皇帝下诏惩办革除。
B.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太后与皇帝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太后归还政权后,皇帝将任守忠及其同党放逐南方。
C.吕诲曾三次居于谏官之职,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贬出朝,如曾因弹劾王安石被贬为邓州知州,当时人们推崇他的耿直。
D.吕诲病重,司马光前去探望,吕诲本已瞑目,听到哭声强睁眼睛,嘱托司马光要为国事而努力,这正体现了吕诲的耿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之大者,宜关白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2)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
5.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吕诲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2020-08-11更新 | 542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练2020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二)


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司马光惶恐再拜,介甫参政诛议阁下:

曩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肃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成被其泽矣。天子用此,起介甫于不可起之中,引参大政,岂非欲望众人之所望于介甫邪。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小吏走卒,亦窃窃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不知介甫亦尝闻其言而知其故乎?窃意门下之士,方日誉盛德而赞功业,未始有一人敢以此闻达于左右者也。非门下之士则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无为触之以取祸,不若坐而4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如光则不然,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

(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1.下列各项中句式说明与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先王之政                                       举:推举
②今介甫从政始期年                             期年:满一年
③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               定语后置句
④下至闾阎细民                                   闾阎:原指里巷的门,这里指平民百姓。
⑤未始有一人敢以此达于左右者也     闻:听闻
备交游之末                                   忝:有愧于,谦词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⑥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
B.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
C.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
D.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针对司马光提出的种种指责,引出“名实”这一根本问题,高屋建瓴,意在深刻揭示出事情的本质,为变法正名。
B.王安石与司马光二人政见不同,但是在书信往来中始终抱着互相尊重的态度委婉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并坚持自己的政见。
C.司马光充分认可王安石的个人能力和学识,并且支持皇帝对王安石的重用,但他对王安石坚持变法可能产生的后果深感忧虑。
D.司马光既不对王安石歌功颂德,也不坐观成败,而是客观地指出社会各阶层对变法的态度,并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2)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
5.简要说明文言文(一)的语言特点及效果。
2020-08-07更新 | 53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解析)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通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华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白二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硙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仍旱,编人死徙踵路,栖筠为浚渠,厮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保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银青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诱流殍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平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兼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超拜学官为之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于是华原尉侯莫陈怤①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②,栖筠物色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货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繇是怤等皆坐贬。

帝比比欲召相,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选自《新唐书•李栖筠传》,有删改)


【注】①侯莫陈怤:人名。侯莫陈:三字复姓。②台:御史台,官署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货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
B.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货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
C.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货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
D.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货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文中指幼年丧父。“鳏寡孤独”中的“孤”也是这个意思。“孤”还可以作为古代帝王的自称,如“孤家”“孤王”。
B.关中,即“四关之内”,这四个关口分别是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自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为了物产丰饶的沃野之地。
C.出,指京官外调。文中指把李栖筠调到常州任刺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句中的“出”也是此意。
D.谥,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栖筠心系百姓,不畏豪族。豪门大族拦截郑、白二渠上游的水修建水磨,大量占有农业用水,李栖筠请求朝廷拆毁这些水磨,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B.李栖筠重视教育,关心后学。他曾大力修建学校,使学生知道自我勉励,并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吸引了近不同地方的读书人来求学。
C.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他为百姓修整水利,从而战胜了旱灾饥荒;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施以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
D.李栖筠方正刚直,处事公正。兼任御史大夫时,虽然元载把持国政,但李栖筠仍弹劾并使皇帝重罚了受元载重用的徐浩、杜济、薛邕、侯莫陈怤等人。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宿贼张度保阳羡酉山,累年吏讨不克。
(2)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
19-20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
文言文阅读 | 困难(0.1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驲至黎阳。时李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得书,遂定计归。

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闻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帝谓彦博行让征。征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逄、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博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

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

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属男爵,是古代五爵的最末等。秦以后的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B.洗马,是古代在皇宫中喂马的仆役。
C.尚书省,官僚机构名,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
D.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之下。东汉至南北朝仅为加官,无实职,隋唐以后为散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极具才华,他对各种书籍、学问都能融会贯通。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魏征,魏征进献十条计策劝说李密,只是未被采用。
B.魏征眼光过人。他给当时李密部下李写信并成功劝其归附于唐,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自身处必争之地,处境危险。
C.魏征直言敢言。在唐初权力斗争中,李世民最终获胜。他责备魏征事先离间他们兄弟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D.魏征执法公允,为官清廉。他虽不熟悉律法,却能坚持原则,按实情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虽身居高位,住宅却连正室都没有,还是太宗用建自己小殿的材料为他建造正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帝谓彦博行让征。
(2)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
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魏征有远见?
2020-02-14更新 | 375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检测(提升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八咏楼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注】①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绍兴四年,李清照避难金华。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八咏楼”,可以说写尽八咏楼之气魄,笔调轻灵潇酒,比摹真写实更为生动传神。
B.“江山留与后人愁”紧承前句,通过写八咏楼这样千古风流的名胜,引发诗人慨叹身世之苦。
C.“水通南国三千里”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婺州水道非常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里”。
D.诗人非常重视文字技巧,气势恢宏而又婉转空灵,这样写来,有助于作品风格的多样化。
2.有人点评此诗“愁肠中充满豪气和壮阔”,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19-12-23更新 | 333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一单元检测卷3
文言文阅读 | 困难(0.1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命具汤镬,趋烹奴,号于众曰:“奴叛主者视此。”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①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大军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马指挥贵往,规画军饷,置邮驿。寻命真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二十年复致仕,封东莞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卒。

(选自《明史何真传》,有删改)


(注)①尉佗:赵佗,曾任秦南海郡尉,《三国志·吴书·陆瑁传》中有“昔尉佗叛逆,僭号称帝”的记载。②世券:又称铁券,是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B.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C.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D.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在古代官职任命制度中表示“提拔”的意思,与“贬”意思相反。
B.“洪武”为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明代的第一个年号。
C.“顿首”中的“顿”是稍停的意思。“顿首”指行礼时,头轻轻低下,稍停一会儿,然后抬起。
D.“邮驿”也称“驿传”,是从早期专人送信演变而来的机构,主要负责递送文书,“步递曰邮,马递曰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真富有正义感。元末盗贼四起,他聚集民众保护乡里;十四年,同县之人王成、陈仲玉发动叛乱,他到元帅府状告他们。
B.何真战功卓著。在海寇邵宗愚攻陷广州后,他带兵击退他们,夺回了广州城;在反击熊天瑞的进攻时大胜,广东人依赖何真得以保全。
C.何真识大体,顾大局。廖永忠奉太祖之命率领水军攻取广东时,何真到军门献上印章,并登记好所辖郡县的具体情况,奉上书表投降。
D.何真归顺后受到了重用。大军征伐云南时,皇帝命令何真与其子何贵一同前往,不久又任命何真担任浙江布政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
(2)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