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随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B.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C.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D.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人,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倭,指元末到明中叶多次在我国东南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倭”字起初并没有贬义,在日文中同“大和”的发音相同。
C.中官,文中指宦官,是中国专供古代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并非全是阉人,又称为内官、内臣等。
D.少保,官名。明清时皆为从一品。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后成为虚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纯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在广东广海卫抗倭斗争中,总兵刘焘谎报战绩,温纯上奏章弹劾刘焘犯下欺君之罪。
B.温纯忠于职守,为民言事。在担任左都御史后,温纯极力反对矿税使和部分官员乱政行为,认为小人牟利害国。
C.温纯行事执着,耿介忠贞。在他首倡请求免除矿税的建议束被批准的情况下,温纯组织了殿前集体跪请的行动。
D.温纯廉洁奉公,官声远播。温纯曾经多次主持南北的考察重任,并圆满完成任务,整肃百官的风纪而为人称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
(2)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
12-13高二·全国·课后作业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荷塘月色》中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一句采用比喻手法,把“满月”比喻成“酣睡”,把“朦胧的月色”比喻成“小睡”,表达了作者对朦胧月色的喜爱。
B.所谓“文眼”,是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荷塘月色》一文的起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可以认为是本文的文眼。
C.《故都的秋》一文成功地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写南国之秋是为突出北国之秋的浓度与特色,表达作者对于故都秋的热爱。
D.《囚绿记》中对“绿”的称呼的变化隐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其中“绿囚”一词隐含着作者对常春藤被囚禁、束缚的痛惜之情。
2018-04-18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七月既望”中的“望”即农历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
B.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刘向辑录等历程。
C.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在南洋从事抗日活动,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D.《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明显对比。
2018-03-14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鲈。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摄衣而上,巉岩,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巢,俯冯夷之幽宫,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而登舟,放中流,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鸣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时之                    同“需”,需要。
B.蒙茸                         打开
C.其所止                    听从
D.予亦                    进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安所得酒乎                           望旧乡
B.攀栖鹘之                           正襟坐而问客曰
C.反而登舟                                 延伫乎吾将反
D.有孤鹤                                 而吾与子之所共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A.顾而                           毕至
B.山高月                           火尚足以
C.巉岩                                  雪霏霏
D.掠予舟而西                    顺流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C.曾日月之几何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二客不能从焉                         自其变者而观之
B.中流                                  吾独穷困此时
C.摄衣而上                           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D.状似松江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6.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的是
例句:复游于赤壁之下
A.不吾知其亦已兮B.客有吹洞箫者
C.为仲卿母所遣D.既替余以蕙镶兮
7.下列句子中,句子中所用修辞不同于其他选项的是
A.踞虎豹,登虬龙B.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C.桑之未落,其叶沃若D.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8.对“归而谋诸妇”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归来商量诸位妇人。B.回来和诸位夫人商量。
C.回来后就这个事与夫人商量。D.回来后与夫人商量这个事。
9.下列选项中涉及的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中的“望”字,指的是农历的每月十五日,在《赤壁赋》中的“七月既望”,也指的是这个时间,只是月份有区别,之后再一个月就是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了。
B.《兰亭集序》“岁在癸丑”中的“癸丑”二字,是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次序的体现,《赤壁赋》“壬戌之秋”中“壬戌”二字也是同样的作用。
C.古时候女子出嫁用“归”字来表达,如《桃夭》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女子回娘家的时候一定要得到婆家同意,由娘家派人来接,才能称之为“归宁”,如果“自归”,说明女子是被婆家休弃了,《孔雀东南飞》中刘母也正是因此而表示惊异。
D.古时候以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一个相应的名称,如“黄昏”指的是戌时,也就是现在的19点到21点;“人定”指的是亥时,也就是现在的21点到23点。
10.下列关于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生动描绘了清新幽静的江上景色。
B.此为后赋,写的是初冬之景,境界寥落幽峭;而课本中的前赋写的是秋天的景色,尽显宁静清爽。
C.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情,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2018-03-0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6 .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还也                                孰能讥之乎
B.不出,火                         若属皆为所虏
C.余与四人拥火                  其无礼于晋
D.击沛公于坐                         寄所托
2018-03-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7 . 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穴然                   深远幽暗B.便言多令才             言辞敏捷
C.齐彭为妄作               死去的人D.体无                  灾祸
2018-03-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列对联中涉及的我国传统节日依次是
①岁通盛世家家富,人遇年华个个欢             ②冒雨先寻菊,迎晴便插萸
③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             ④天上冰轮满,人间彩灯明
A.中秋节       清明节       重阳节       春节
B.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元宵节
C.春节          重阳节       端午节       元宵节
D.中秋节       端午节       重阳节        春节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徽,字尚文,应天人。天顺四年进士。除南京刑科给事中。宪宗即位数月,与同官王渊等疏陈四事。末言:“自古宦官贤良者少,奸邪者多。若授以大权,致令败坏,然后加刑,是始爱而终杀之,非所以保全之也。愿法高皇帝旧制,毋令预政典兵,置产立业。家人义子,悉编原籍为民。严禁官吏与之交接。惟厚其赏赉,使得丰足,无复他望。此国家之福,亦宦官之福也。”

其冬,帝入万妃谮,废吴后,罪中官牛玉擅易中宫,谪之南京,徽复与渊等劾之曰:陛下册立中宫,此何等事,而贼臣牛玉乃大肆奸欺。中宫既退,人情成谓玉必万死。顾仅斥陪京,犹全首领,则凡侍陛下左右者将何所忌惮哉!内阁大臣,身居辅弼,视立后大事漠然不以加意。方玉欺肆之初,婚礼未成,礼官畏权,辄为阿附。及玉事发之后,刑官念旧,竟至苟容。而李贤等又坐视成败,不出一言。党恶欺君,莫此为甚。请并罪贤等,为大臣不忠者戒。臣等职居言路,不为苟容,虽死无悔,惟陛下裁察。

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最后御史杨琅言尤切,几得罪。

徽至普安,兴学校教士,始有举于乡者。却土官陇畅及白千户贿,治甚有声。

居七年,弃官归,言者屡荐,终以宦官恶之不复录。弘治初,吏部尚书王恕荐起陕西左参议。逾年,谢病还,卒,年八十三。

(节选自《明史•王徽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B.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C.诏谓妄言邀誉/欲加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侍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D.诏谓妄言邀誉/欲和罪/诸给事/御史交章论救/乃并谪州判官/徽得贵州普安/#郎叶盛/编修陈音相继请/留不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疏,是分条说明的文字,文中的“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分条陈述的文书。
B.中宫,或称皇后,在建设宫城时,大多将皇后的宫室建于子午线上,位于后宫的中心。
C.首领,在文中指头颈,引申为“生命”,这里指牛玉还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D.内阁,是政府最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组织,最早由明成祖朱元璋设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徽耿直敢言,明宪宗即位几个月,王徽就和其他官员上书陈事,认为宦官奸邪者多,不能授大权给他们,只能丰厚奖赏,严令禁止官吏与宦官勾结。
B.宪宗听信万妃谗言,废除吴皇后,宦官宁玉被贬谪到南京,王徽上书弹劾,认为牛玉胆大妄为,罪该至死,如今的处罚会让皇帝身边的忠臣产生顾忌。
C.在擅易中宫的事情上,王徽认为内阁大臣对此事漠然置之,礼部官员畏惧权势,刑部官员念及旧情,李贤等人又坐观成败,都有过错,应一并惩罚。
D.王徽遭贬普安,治理很有名声,兴办学校教化士人,使当地有人中举,他弃官后,虽屡被推荐,但因宦官厌恶不被录用,直至弘治初年才被起用。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法高皇帝旧制,毋令预政典兵,置产立业。
(2)臣等职居言路,不为苟容,虽死无悔,惟陛下裁察。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为流觞曲水B.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018-01-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创新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