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92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葛师傅

陆文夫

我的师傅姓葛,名字叫增先,五十八岁。总戴一顶瓦灰色的鸭舌帽,为的是遮掩了那一头斑白的头发。他总共有两个徒弟:一个是广德,一个就是我。

我自小欢喜听苏州评弹,而且居然学会了《水浒》中的几个段子。师兄广德便来鼓动我,说:“你何不把厂里的新鲜事情,编几段评弹?”

我说:“师兄,说书这一行,还有点窍门:你听或松打虎那一段,说起来多神!多险!那有个情节;眼前这厂里的事情,太淡。”

广德说:“这话不对,就说我们的葛师傅吧,他身上就有好材料。

“先对你说一段:葛师傅三十八岁那年,从汉口回到苏州。有个史老板,接下一宗大生活,替客户配一只大活塞。那时没有科学仪器测量,全靠一把大卡钳,手头上的功夫。照理,这样大的生活要到上海去做的,史老板想创招牌,硬把生活接下了。

“那活塞车了三天,最后一刀没人敢车了。史老板一急,把苏州一带稍有名气的车工都请到厂里。车工有句老话:“千刀万刀,最后一刀。”这最后一刀吃对了,就是正品,吃不准,就得报废。生活一废,史老板的招牌就碎了,车工的饭碗也得过河,没人敢落车。

“葛师傅站出来,拿起卡钳,量了个仔细。量完了,二话没说,把车床马达一推,拖板一摇,嗤溜溜地车了一刀,大模大样地说:“落车!”——活塞进汽缸,正好!

“从此,葛师傅到哪爿厂,哪爿厂就生意兴隆。葛增先这三个字,被人家喊成了活神仙!”我听了这段故事,来劲了,说:“这有点像式松打虎哩!”

广德笑起来说:“你怎么老是武松打虎啊?当今的英雄不同了,葛师傅去年革新二十八项技术,这才是正文哩。以后有空,我慢慢说给你听。”

我把葛师傅这段故事编成评弹,题目叫“活神仙巧车大活塞”,果然大受欢迎。

……

去年九月,葛师傅开会去了。这时候,来了紧急任务,也是要配大活塞。我心里想,这下子可以显显葛师傅的威风了。我把任务交给一个车工,关照他说:“这最后一刀你别车,放着等葛师傅回来。”

葛师傅刚回来。车间里的人呼隆一下把他围在当中,有人直着嗓子喊:“快来呀,活神仙要表演啦!”

葛师傅被弄得莫名其妙,我说:“别听他们瞎起哄,有只活塞请你卡一卡。”

葛师傅听到活塞两字,眉毛动了一下,问:“生活急不急?”

“人家一爿榨油厂停工,几百人等着哩!”

“活塞有多大?”

我说:“和你二十年前车的一样大。”

葛师傅脸色一虎,说:“什么二十年前,快领我去看。”

我见师傅脸色不对,心里有点虚。说实话,这样紧要的生活,是不能当耍的。那些看表演的人,一个劲地喊:“快来呀,表演开始罗!”

葛师傅跑到车床跟前,立刻把袖管一捋,拿起卡钳就量。量完问我:“厂里有没有这么大的分厘卡?”

“货已经订了,还没来,最快也要三天。”

葛师傅责怪我:“你为啥一点准备不做,莽莽撞撞地干险事?”

我听了,肚皮里泛泡泡。你二十年前干得那么神奇,如今却非分厘卡不可了。用分厘卡算啥稀奇。

那些看表演的人,也和我一个心思。本想见识葛师傅的当机立断,干脆利落,没想到活神仙却磨磨蹭蹭!有些人熬不住了,嘁喊嚓嚓地议论起来:

“并不那么神嘛!”

“他过去跟资本家做,也不曾考虑嘛,是怕塌面子!”

葛师傅耳朵十分尖灵,抬起头来追问:“这话是哪个说的?你哪知道替老板卖命的寒苦?那辰光,你当我真是神仙?我是拎着饭碗碰运气啊!碰对了,我能在苏州多吃几年饭。碰不对,大不了再闯几个码头。如今能这么乱闯?损失工料还是小事,榨油厂几百人等着!停一天工要给国家造成多大损失?这不是个人的饭碗问题了!”

车间里鸦雀无声,只有车床在咝咝嘘嘘地旋转,铁器轻轻地碰击。天窗里突然射进耀眼的阳光,我才看清葛师傅严肃的目光。我忙劝他说:“那就等三天吧。”

葛师傅拧起眉头,翘起下巴,味细着眼睛,停了一息说:“不能等。眼下正是新豆登场,榨油厂任务紧急。”

我说:“万一报废了,时间也差不多。”

葛师傅说:“通知翻砂车间,别把活塞的泥模毁了,随时准备浇第二只……”他把帽子一脱,现出一头斑斑白发。

旁边那些看表演的,肃静无声,好像在替葛师傅助劲,大家共担着一个责任。

紧要关头到了,见他满满地吸了口气,摆开八字步,把全身的力气都提到两只膀子上,屏住气,稳住劲。卡钳脚在活塞上轻轻地一探,跟着一挥手,高喊:“开车!”床飞舞起来了,车刀嗤喷地切削过来,雨点般的铁屑,沙沙地四洒开来。工夫不大,一刀到头,大活塞完工了。我没等葛师傅吩咐,便吹响哨子,指挥落车。那一边,人们个个抢着活干,忙着向汽缸里装。只听见梆头梆梆梆三响,车间里一片欢叫:“正好!”

我的一颗心从喉咙里落下肚去。回头看葛师傅,才发现他上半身的衣衫全湿透了,眉毛上都吊着汗珠。

这以后,我花了三个夜晚,编了一段新的评弹,它受到了大伙儿更加热烈的欢迎。

1961年发表

(有删改)

文本二,

向评弹学习(节选》

陆文夫

我向苏州评弹学过不少东西,所以有人说我的某些短属小说有点像苏州评弹。爱上苏州评弹,那是在我开始写小说之后。那时我为写小说而苦恼,而评弹带给了我各种启发。苏州评弹的语言很生动。很优美,很有表现力,可惜的是我不能用吴语来写小说,不懂苏州话的人看不懂,懂苏州话的人着起来也很吃力,何况吴语也和许多地方语言一样,许多传神之处无法用普通话加以翻译,只好吸收一些读音不同,字面能懂的方言,如“瞎七搭八”“滴溜滚圆”等等。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德讲故事,先说葛师傅三十八岁从“汉口”回来,暗示他一身本领是从何而来的。
B.“我”让车工留下最后一刀,也故意不准备分厘卡,就是想亲眼看“活神仙”表演。
C.葛师傅告诉大家,二十年前为史老板巧车大活塞是“碰运气”,这里有谦虚的成分。
D.“我”建议“等三天”,而葛师傅想清楚得失利弊之后,果断决定冒险去车大活塞。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年革新二十八项技术,从榨油厂来的任务很紧急,文本一中的这些细节透露出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时代气息。
B.文本一多处以描摹五官来刻画人物,如“眉毛动了一下”“拧起眉头”,神形兼备,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C.文本一中,工人们从议论纷纷到肃静无声再到欢呼一片,烘托了故事气氛,也表现了人们对葛师傅认识的转变。
D.两则文本都写到了评弹,但用意不同,文本一以评弹为主线串联情节,文本二以评弹为学习对象,谈论小说创作。
3.文本一中两处划线部分都描写葛师傅车活塞,却写出了“不一样”的葛师傅,谈谈你的理解。
4.陆文夫指出“有人说我的某些短篇小说有点像苏州评弹”,请结合两则文本中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文本一哪些方面“像苏州评弹”。
昨日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物弧线或曰人物弧光,译自英文 Character Arc,在罗伯特·麦基看来,是人物的路线,是人物本身性格的发展轨迹或是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从出发点到目的地,人的发展和变化将形成一条轨迹。在以成长励志、救赎重生、畸变黑化等为主题的影视作品中,既需要展现人物个性,也需要勾勒人物心理变化和性格变化的轨迹,因此人物弧线表现的顺畅完美与否,就决定着人物形象立得住或崩塌,决定着影视叙事的成败。

人物弧线的理念滥觞于文艺复兴时期,成长于启蒙文学时期,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中日渐成熟,在20世纪被电影人所吸纳,被罗伯特·麦基予以总结后被广泛应用于创作实践和影视批评中,对塑造富有艺术魅力的丰盈人物形象至关重要。

在西方文学史上,人物塑造经历了从扁平人物到圆形人物的蜕变。在古希腊时期,《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奥德修斯等英雄形象,其性格往往是刻板定型的。而在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等作品中,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和美狄亚等都是性格鲜明但一成不变的。在文艺复兴时期,作家们开始关注人物性格的流动性。如在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悲剧《哈姆雷特》中,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由一个单纯而充满理想的人文主义者,到父亲被杀后由于局势不明,犹豫多疑延宕,及至通过戏中戏证实了叔父确是杀父仇人,误杀恋人奥菲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及至恋人自杀,被迫与其兄决斗,中毒临死时杀死仇敌克劳狄斯。哈姆雷特的复仇心路变化,体现出一道令人信服的弧线。

18 世纪德国启蒙主义戏剧理论家莱辛,也认识到了戏剧创作中人物性格流动的意义,随着典作《浮士德》等横空出世,才打破了人物形象单一的局面,出现了丰满立体、性格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

至近代,美国戏剧理论家 B·贝克受在《戏剧动力》中提出了类似于人物弧线理论的动态人物理论,及至德国成长小说的出现以及福斯特圆形人物理论的出现,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物弧线理论的完善。

在今天,表现人物弧线已是小说家和剧作家们司空见惯的写作技巧。百年电影发展史中,人物弧线倍受重视,特别是当罗伯特·麦基在1997年出版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对电影弧线做出界定后,是否表现了人物性格发展轨迹或变化,就成为衡量很多作品优秀与否的圭臬。

人物弧线的唯一特征就是变化,而性格缺乏变化或变化趋近于静态的人物被称为扁平人物。扁平人物几乎是大多数商业类型电影的标配,如《007》和《碟中谍》系列等冒险片、《侏罗纪公园》等恐怖片,主角都是被事件和矛盾冲突推着往前走的扁平人物。

而与之相对的圆形人物,强调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可分为静态的圆形人物和有人物弧线的动态的圆形人物。静态的圆形人物尽管性格丰富立体,但在同一部作品中,他的性格基本没有变化,如电影《复仇者联盟》系列中的反派灭霸等。而有弧线的动态圆形人物,指人物随着遭遇的不公际遇与处境而随之发生变化。文似看山不喜平,人物的塑造也一样,弧线人物因为性格的峰回路转,从而使故事产生跌宕起伏的叙事魅力。个人物弧线变化要有内在联系与逻辑,否则会使人物的弧线流畅性和完整性受损,以致角色行为浮夸失真,剧作叙事线断裂,结构坍塌,成为有硬伤的作品。给人物弧线变化要符合人性遭变的逻辑,真实可信。也即是说,要用充足的铺垫来逐步地表现人物心路历程,细腻而有层次地表现其变化缘由,不能让它一蹴而就。国产现象级作品如《大鱼海棠》《长津湖》等,由于迫使主角性格转化的原因铺垫牵强甚至不足,致使人物弧线顺畅度差强人意而成阿喀琉斯之踵。人物之所以有弧线,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复杂多变,在时时刻刻改变和雕塑着人的性格。如《小丑》中小丑之所以由善良纯真变得癫狂残酷,充满暴力和仇恨,就是因为哥谭市冷漠的生存环境、社会的疏离和病态的文化氛围导致他好梦成灰。需要注意的是,人物弧线的变化要与环境影响合辙。个性突出、有弧线的圆形人物,即是对现实环境促使人性变化的展示和描摹。

(摘编自杨晓林《影视人物弧线论》,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物弧线”是指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流动轨迹,关系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叙事的成败,是许多优秀作品的标配。
B.发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弧线”理论在20世纪被电影人吸纳,经罗伯特·麦基总结后,被广泛应用于创作实践和影视批评中。
C.“文似看山不喜平”,塑造弧线人物的性格也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让故事跌宕起伏,充满叙事魅力。
D.国产现象级作品《大鱼海棠》《长津湖》等作品中人物弧线的顺畅度欠佳是因为人物弧线的发生变化与环境影响不合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对“人物弧线”的内涵进行阐释,为后文论述提供了事实依据。
B.文章采用“横向式结构论述“人物弧线”理论的形成过程,让读者见识了文学作品中具体鲜活的圆形人物。
C.文章通过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来对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进行论述,以突显人物弧线的特征。
D.文章结尾通过引述恩格斯的观点,明确了影视作品要塑造个性突出、有弧线的“圆形人物”的原因和意义。
3.依据文本,下列哪一项不是扁平人物(     
A.《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专横跋扈,趋炎附势,狡猾善变,寡廉鲜耻。
B.《鸿门宴》中的项羽重情重义,豪放直爽,刚愎自负,寡断少谋。
C.《百合花》中的通讯员天真淳朴,善良腼腆,积极向上,勇敢无私。
D.《桃花扇》中的李香君美丽聪慧,明辨是非,侠肝义胆,坚贞刚烈。
4.如今,“表现‘人物弧线’已是小说家和剧作家们司空见惯的写作技巧”。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5.“现实生活的复杂多变,在时时刻刻改变和雕塑着人的性格。”请结合《雷雨》中鲁侍萍的性格变化说说该理论的具体体现。
昨日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学界既有学者从宏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的理论建构,也有不少学者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一地一城的文学景观或者一个朝代一种文体中出现的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正如明代袁中道说: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比如眉山的三苏祠,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又如,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诗称其为西湖,之后才盛传其名。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

面对文学景观,是文学的元素首先激发了观赏者丰富的历史与地理的想象,唤醒了他们曾经的记忆,鼓荡起他们心中的情感,中国境内著名的文学景观无不具有这样的功能。比如岳阳楼,先由唐代诗人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后定名,继之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明代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等,岳阳楼的大名历久弥新。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本来声名不显,后因谢跳的《游敬亭山诗》以及李白在《独坐敬亭山》诗中提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著称。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并不断丰富文学景观的内涵。

文学创作与文学景观之间关系密切,正如尤侗断言:山水文章,各有时运。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这些文学作品因为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并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而这一集体记忆又唤醒了对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故文学作品不断得以传播,在古今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高建新在《文学景观的生成及其条件》中说:文学景观是审美的记忆、情感的记忆。文学景观呈现一定的美感特征,蕴含着前人的情感体验,而由文学景观唤起的记忆又往往再借助文学来表达。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游览岘山,拜谒羊公碑。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其感慨万千,遂写下这一首著名的诗歌。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岘山这一文学景观的候,也留下相关诗篇,如张九龄《登襄阳岘山》、李白《岘山怀古》、曾巩《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李曾伯《登岘山用刘清步韵》、陈与义《游岘山次韵三首》等。故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文学景观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

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学景观的丰富内涵可以激发作家创作更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自信。文学景观往往包括多层文化隐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分布各地的文学景观,可以激发游人、作家对自然风光、人文胜迹、文学经典的热爱,从而不断创造新的作品以传承文脉,同时也激发了民族情怀与家国情怀,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文学景观不仅仅是空间层面的存在,更是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

(摘编自李惠玲《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的双向互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在当代受人们的广泛关注。
B.尤侗说的“文章亦凭山水以传”,说明了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
C.岘山诗篇的创作传承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文学景观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
D.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有重大意义,这样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学界多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本文则关注文学景观和古典文学的关系。
B.叠加效应是指先生成文学景观,在后人的不断题咏之下形成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的效应。
C.文学作品凝固成集体记忆时,它就能不断得以传播并在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
D.原本无名的敬亭山因谢朓和李白的诗而著称,可以视为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等的综合体现。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说明“名篇效应”的一项是(     
A.沈园因陆游、唐婉美丽而悲惨的爱情故事独具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寻觅爱情的足迹。
B.崔颢写出《黄鹤楼》之后,吸引着李白、贾岛、陆游等诗人不断歌咏,这些诗篇使黄鹤楼誉满神州。
C.杜甫曾短暂安居成都浣花溪草堂,并于此作《客至》等诗,直到今天杜甫草堂仍引无数人前来观游。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因张继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成为姑苏的象征之一。
4.下列关于文学景观和古典文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典文学使文学景观成为某地的地域象征、文化符号。
B.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共生共长,而且两者相互推动。
C.文学景观因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而催生且不断丰富内涵。
D.文学作品可再现景观,这让它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
5.岳阳楼作为著名的文学景观,激发了杜甫丰富的想象,唤醒了他的记忆,鼓荡了他的情感,请结合材料分析杜甫《登岳阳楼》中的“想象”“记忆”和“情感”。
昨日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宇宙何处觅知音

①1977年,“旅行者”探测器的升空,标志着人类第一次探索太阳系外的宇宙文明的开始。在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主持下,“旅行者”搭载了两张镀金唱片,里头储存了地球想传递给宇宙的星际信息:118张描绘地球文明的照片、近90分钟世界各地的音乐、一部关于进化历史的音频。这两张特殊的“星际唱片”承载了人类探索外星文明、进行星际交流的渴望。

②对有过“郑和下西洋”历史的中国人来说,这种走出闭关锁国、探索世界的想法,也许并不陌生。但令国人更好奇的,或许是这张“星际唱片”里头的“中国元素”。在照片部分,两种“中国形象”受到关注,一是“中国人的晚宴”,一是“中国的长城”,凸显了中国的“日常”和“奇迹”。最后,是重中之重的音乐部分。“星际唱片”收录的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中国古琴曲《流水》,是唱片中单曲片段时长最长的音乐。它与唱片中最后一首音乐——贝多芬《第13弦乐四重奏》的第五乐章“短歌”,代表了地球想让宇宙聆听的人类音乐。古琴是中国五千年音乐历史的象征,而“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暗合了人类摆脱孤独、追求知己的期望。更重要的是,一曲《流水》,如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叹,“面对奔流的江河或者任何自然界的奇观,人们会由衷地敬畏许许多多人类无法了解的奥秘”。

③面对浩瀚无垠的未知宇宙,人类自然会心生“敬畏”,有时难免会萌生对星际探索的犹疑和抗拒。实际上,正如贝多芬《第13弦乐四重奏》所传达出的悲伤与希望共存的复杂感受一样,人类对星际探索尤其是主动与外星文明的接触也莫衷一是。其中的反对意见,因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中“黑暗森林法则”而尽人皆知。而科学界更大的反对声音则来自大名鼎鼎的斯蒂芬·霍金。2010年,在纪录片《与史蒂芬·霍金一起走进宇宙》中,霍金警告,人类与外星智慧生命交流可能“风险太大”。“我们只需审视自己,就会发现智慧生命可能会发展成我们不想遇到的东西”;“我想象他们可能存在于巨大的飞船中……已经耗尽了他们家乡星球上的所有资源。这些先进的外星人可能会成为游牧民族,寻求征服和殖民他们能够到达的任何星球。”霍金表示,星际掠食者的袭击只是寻找地球以外智慧生命的令人沮丧的可能性之一。另一种可能性是,智力本身可能对生命有害。霍金指出,人类通过制造核弹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将自己置于毁灭的边缘。“如果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智慧外星人,那么他们可能不会持续太久。也许他们在发现Emc3后不久就引爆了自己。如果文明需要数十亿年的时间来进化,然后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那么遗憾的是我们几乎没有机会听到他们的消息。”2018年,在临终前的一部纪录片《斯蒂芬·霍金最钟爱的地方》中,霍金再次强调:“有一天,我们可能会收到来自这样一颗行星的信号,但我们应该警惕是否作出回应。遇到先进文明就像美国土著遇到哥伦布一样,结果可不太好。发现智慧生命将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它迫使我们改变。我们必须放弃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想法,开始以更多的同情和谦卑行事。”

④这种对外星人的态度,在科幻电影中展现无遗。1996年,罗兰·艾默里奇执导了电影《独立日》,讲述了科学家和陆战队航空兵上尉史蒂芬希尔合作为人类的命运奋斗,从而阻止外星人入侵,捍卫地球的故事。随后,吕克·贝松执导了电影《第五元素》,塑造了积极反抗邪恶力量并派出“第五元素”来拯救地球的外星善良势力。可见,在地球人心目中,外星人向来就是“天使与魔鬼”的混合物。正如更高的技术文明并不等于更高的道德文明,所谓“远方的文明朋友”,谁说不会是“门口的野蛮人”?

⑤实际上,外星人不过是地球人的一个镜像。对外星人的这种复杂态度,反映的是人类对自身的暧昧认知。“星际唱片”的制作者们在准备这份“致外星生命的地球档案”时,就有过左右为难:是只向外星人传递地球美好的一面呢,还是把地球野蛮、黑暗的一面也告知外星人?“信念”和“真实”,哪个更重要?最终,“星际唱片”选择了前者。因此,这张“唱片”作为地球人类的“文明宣言”和“道德宣言”,传递的与其说是一个“真实”的地球,不如说是一个“信念”的地球。对人类文明来说,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复杂的“真实”,有时候我们又需要一种简单的“信念”。

⑥1985年,“星际唱片”的缔造者卡尔·萨根出版了科幻小说《接触》。小说描写人类第一次电视实况转播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希特勒在开幕式上演讲,电波信号传到了外星人那里。小说虚构了人类与外星人之间展开的一段关于人类命运的对话:

人类:如果纳粹统治了地球,又发展出星际飞行的技术,外星人会介入吗?

外星人:不会。任何侵略性的文明,最终都会走向自我毁灭,这是它们的天性,无法避免的。我们会任其自生自灭。

人类:你们了解到的第一个人类可是希特勒啊!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接触人类?

外星人:这当然是个警告。我们看得出你们有大麻烦了,然而你们的音乐传达出了别的东西。拿贝多芬的曲子来说,它让人觉得希望尚存。

——摘编自2023年12月5日《北京日报》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旅行者”探测器搭载的镀金唱片,储存了地球想传递给宇宙的照片、音乐等星际信息,借此表达了人类探索外星文明、进行星际交流的渴望。
B.“星际唱片”中的照片部分,体现了“中国元素”,其中“中国人的晚宴”和“中国的长城”,突显了中国的“日常”和“奇迹”。
C.“星际唱片”收录的古琴曲《流水》,是中国五千年音乐历史的象征,而“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契合了人类摆脱孤独、追求知己的期望。
D.正如贝多芬《第13弦乐四重奏》所传达出的希望与悲伤共存的复杂感受一样,人类对星际探索尤其是主动与外星文明的接触也没有一致的看法。
2.根据原文第3段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金认为资源的枯竭与耗尽,可能会导致外星智慧生命成为星际掠食者,开启对其它他们能够到达的星球的征服与殖民之路。
B.纪录片《斯蒂芬·霍金最钟爱的地方》中,霍金通过类比的方式,强调如果收到外星信号,我们应当对是否作出回应保持警惕。
C.霍金认为寻找外星文明恐怕不会有好的结果,其中一个原因是,外星智慧生命因文明程度过高,已将自己置于毁灭的边缘。
D.虽然霍金对星际探索持反对意见,但他也看到了发现外星智慧生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人类自我反思、重拾谦卑态度的积极意义。
3.下列选项中的影视作品,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第4段观点的一项是(     
A.2023年,汤姆·克鲁斯主演《碟中谍7:致命清算》,电影主题为伸张正义,惩恶扬善。
B.1996年,蒂姆·伯顿的《火星人玩转地球》,讽刺了把外星人想象成“天使”的地球人。
C.1982年,电影《E.T.外星人》中充满善意、乐于助人的外星人形象一时间深入人心。
D.1977年,“旅行者”探测器上天后不久,斯皮尔伯格拍摄了科幻电影《第三类接触》。
4.对人类文明来说,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种复杂的“真实”,有时候我们又需要一种简单的“信念”。真实和信念各指什么?
5.结合全文,指出文章结尾处人和外星人的对话中体现的丰富意蕴。
昨日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离离原上草

刘汀

记得十岁那年,父亲说:世上的水啊,不管是江河湖海,还是小河沟子,从来没有直着流的,拐的弯越多,水就越有劲儿。我懵懵懂懂地看着父亲,不说话,因为不知道说什么,村子里人人都只是想着一天三顿饭,他怎么会想河水呢?父亲又说:你看这些草啊,今年长出来,被羊吃牛啃了,被风吹雪压了,明年它还长出来。年年都长,从来不厌烦。我还是不懂,在十岁的脑袋里,草天生就是这样的,河也天生就是这样的。

许多年后,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羊群,从东乌旗赶着自己买的十八只羊走在了回家的路上,前路漫漫,从东乌旗到左旗老家,有四五百里地。赶着羊群,同时,我的怀里,还揣着朋友在高牧改良站给我要来的一只公羊羔。它看起来瘦弱至极,毛短而卷曲,站都站不稳。朋友把它交给我的时候叮嘱说,这一路上,千万别受凉,最好给它喝羊奶,没有羊奶就买奶粉冲给它,只要安全回到家,它就能活下来。我一路都抱着它,甚至在它拉粪球的时候,我都亲手给它掀着尾巴。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黑子,因为它额头上有一小撮黑色的毛,其他地方都是白的。

我要走过正在生长的草原,走过馒头一样的丘陵,走过许多的村庄和田野。但走着走着,羊之间的差别就显出来了,有的越走越精壮,有的越走越瘦,还有一只越走肚子越大,起初我以为它吃了有毒的东西,或者把什么玻璃碎片之类的吃进胃里了,后米发现不是,它怀了羊羔。我又喜又忧,喜的自然是多出来一只羊,忧的是怕这个羊羔在路上流掉,如果运气差,还可能会搭上母羊的一条命,那些越来越精壮的羊,总是在羊群的最前面,它们把路边刚露头的草芽啃光,后面的羊便没得吃,饿得咩咩叫。走了一个星期,还不到一半路,那些羊已经没有了叫声,每天只是默默地低头寻找着嫩绿的草芽,啃下一点儿是一点儿。我摸摸它们的脊背,透过一层羊毛,竟然能摸出硌硌棱棱的脊梁骨。我的羊瘦了,瘦得我心疼,有一天,我赶着它们到一条小河边喝水,小河的拐弯处形成了水泊,水流安静,水面很平,我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脸。那是一张更瘦的脸,比羊还瘦、满脸杂乱的胡子,整个人看起来像个讨饭的。走到第十天,天气突然冷起来,还下起零星的雨夹雪。下午四点多,我就把羊赶到一处山坳的几块巨石下,不敢再走。石头很大,基本上能挡住头顶的雪,可是挡不住风,②羊和羊紧紧地挤在一起,我在最外面,心里忐忑。

接下来的几天,我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赶路。当我赶着羊群翻过最高的一道山坝,看见一片熟悉的草原时,心才终于安定下来。那是小时候父亲带我去过的草原,也是老额吉的蒙古包所在的草原。这里的青草已经有一拃高了,毯子一样铺满所能看见的任何地方。那些羊开始疯狂地啃食青草,连黑子也一下子从我怀里跳到草地上,撒着欢。半下午的时候,羊群吃饱了,也喝足了水,开始懒洋洋地趴在草地上休息。这是十多天以来难得的白天休息。③我也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的云朵从北往南飘,不断变幻的云朵,化成了一个模糊的女人的样子——端午,我的妻子,我又想到我儿子,这小子又笨又调皮。

黑子已经不用再抱着,它四肢越来越有力,随着毛发渐渐变长,额头的那撮黑毛竟然越来越大,而且,身体的其他地方也长出深深浅浅的黑毛,它几乎成了一只黑白花色的奶牛一样的羊。它是我的希望。我想,此后的一生我可能无法再爱上什么了,除了这只花色的小羊。它身上的每一朵黑色之花,都标志着一只后代。我的羊群会因它而壮大,我的生活会因它而越过越好,我必须拼了命去追求这现实中的成功,只有这样,我才能填满内心的空空落落。我是和第二天的黄昏一起到达村子的。当我赶着羊群上到村子西边最后一个山头,阳光刚好从我后脑勺落下去。

山的下面,有一个黑点在向上蠕动,看不清脸,但是我竟然认出了那是我儿子。小满,我大喊了一声。他听见了,也大喊着回应我,爸爸,爸爸。他怎么知道我今天回来呢?他怎么知道我这会儿刚好到村里呢?在山坡的半腰,小满冲进羊群,把那些羊惊得四散。这小东西可真是淘啊,他竟然揪住最大的那只羊的耳朵,一抬腿跳上它的背,那只羊受了惊吓,拼命咩咩叫着往山下跑。黑白相间的黑子,跟着跳跃着跑下去,仿佛踩在一张满是弹簧的蹦床上。接着是其他羊,它们仿佛实然间集体疯了一样,都往山下跑。哦,山下有一条河,河水正发着幽暗的光静静流淌,这群生灵,还是比我更早地嗅到了河水清凉的气息。它们会喜欢上这里的青草与河水的,它们会在我的羊圈里扎根,一年又一年,生下新的羊羔,一茬又一茬,直到我换回一群金子打造的羊。④此时我又想起父亲曾经的话,恍然间仿佛明白了父亲的话。

我把手指搓进口中,打出一个响彻高天的口哨,哨音打个旋儿,掠过正从嫩向青绿转变的草尖儿,我想好了,等这个秋天,我要进山里找一根又直又长又细的红柳木,做成鞭杆儿,再用最好的牛皮搓一根鞭子,鞭梢捆上红布条,甩出去就会有一个响亮的鞭哨,哨音钻进每只羊的骨头里以后,这些羊将在我的口哨和鞭哨中繁衍生息,一变二,二变四,跟着这片山野一起枯枯荣荣、黄黄绿绿。我看见小满骑着羊,奔跑在平缓的山坡下,仿佛一个纵横沙场的大将军在巡视自己的战场。更远处,我看见了自家的房子,房顶上的烟正在冒烟,那股烟又浪又黑,一定是端午在烧火,她似乎永远学不会快速生火,每一次都把自己熏呛得流泪、咳嗽。很快,那股烟变青了,也变轻了,在微暗的夜空中浮动着。小满从羊身上跳了下去,但是很快又站起身来,吱哇乱叫着再次骑上去。然后,他和那只羊一起跳进了河里,激起一团团水浪。就是在那一刻,我暗下决心,这辈子一定要好好教育他,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成为人群中的领头羊。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小说开篇“村子里人人都只是想着一天三顿饭,他怎么会想河水呢?”可以看出父亲不仅仅是一个关心物质生活的人。
B.朋友对“我”仔细的叮嘱,“我”给“黑子”起名,给它无微不至的关照,都说明改良羊种对“我”的生活意义重大。
C.在回家的路上,羊群越来越瘦,“我”看起来像个讨饭的,侧面反映了路途的艰辛,说明“我”心中充满难以承受的苦痛。
D.小说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刻画“我”的形象,表现了草原牧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我要走过正在生长的草原,走过馒头一样的丘陵,走过许多的村庄和田野”使用排比手法,写出回家的路途遥远。
B.句子②写“我在最外面,心里忐忑”,其中的“忐忑”一词传神地表现出“我”当时内心的不安与忧虑。
C.句子③写“我”想象云朵幻化成“端午,我的妻子”,想到“又笨又调皮”的儿子,体现了“我”对家人的思念。
D.句子④中“恍然间仿佛明白了父亲的话”,暗示了“我”对父辈生活的理解,在结构上也与前文形成照应。
3.小说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追求·希望。乙组提出一组关键词:草原·赞歌。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昨日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黔南州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800年前,文明曙光在中华大地出现。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在今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四处形成都邑性遗址,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形成其他中心性遗址。距今5100年至4300年前,一些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相继出现了早期国家,跨入了文明阶段。距今4300年至4100年前,长江中下游的区域文明相对衰落,中原地区持续崛起,在汇聚吸收各地先进文化因素的基础上,政治、经济、文化持续发展,为进入王朝文明奠定了基础。夏朝建立后,经过约二百年的发展,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建造了同时期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都邑,在中原各地形成不少人口集中的聚邑。

这些都邑和聚邑,被称为(國)。是一个象形字,中间的代表人、人群,下面的一横代表一片土地。由于这片土地是这群人生活和生产的基础,必须有人拿戈守卫。为了安全起见,周围还要建一圈墙——外面的一个大。何尊中那个字的写法还没有外面这个大。这样的国当时已有很多,所以有了万国的说法。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而是一个形容词,万国形容国之多。相传大禹在涂山(一般认为在今,安徽蚌埠禹会区淮河东岸)大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到夏朝,尽管国的数量仍不可能达到万,但肯定比大禹时代有所增加。

商朝的统治范围和影响所及比夏朝更大,国的数量应该更多。随着国家形态的形成和强化、以及行政中心功能的完善,商王的驻地由不断迁移转变为长期稳定,成为最大、最重要的国。盘庚迁殷后的二百多年间,商朝的首都一直在殷《今河南安阳殷都区》。殷虽然也是万国之一,但其地位与重要性已远在其他国之上,因而被称为中国本来是商人制作的一面特殊的大旗的名称,用作召集部众。每次召集时,部众都会围绕聚集在这面大旗的周围,时间久了,就衍生出中心、中央、最重要的含义。中国,就是万国的中心、中央,万国中最重要的一个国,也就是何尊铭文中的大邑商。所以周武王在攻克商朝的首都大邑商后,可以向上天报告,余其宅兹中国。不言而喻,到了周朝,周朝的首都——原来的宗周和新建的成周——就是中国,其地位高于万国,也高于所有诸侯国的都城。直到东周初,中国还是周天子所在的周朝首都的专名,诸侯国的都城只能称

进入春秋时代,周天子的权威逐渐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强大的诸侯在尊王攘夷的旗号下相互争夺兼并,对因灾祸而亡的小国不再兴灭继绝,而是直接吞并。春秋时有名有氏的国还有一千多个,到了战国时已经只剩下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和若干个附庸小国。周天子的实际地位已经降到了与附庸小国相当的程度,他的首都已不如七国中稍大一点的都城。七国中的任何一国都比他拥有更大面积的土地、更强的实力。中国早已不是周天子的专属,诸侯国,特别是地处中原的诸侯国,都已将自己的都城或自己统治的国当作中国。中国还被称为赤县神州神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实现统一,他的首都咸阳当然稳居中国的地位,而六国的首都和疆域都成了他的统治范围,各自的中国概念也得以延续,所以整个秦始皇的统治区都成了中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的琅玡台刻石中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这一广阔的疆域都成了中国。

(摘编自葛剑雄《何以中国》)

材料二:

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国崛起了,可是,崛起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除了国力变强之外,也有外与内两方面的问题。从外部来说,当中国崛起,中国跟现在世界上通行的国际秩序,就会发生一定冲突。蛋糕要重新分配吗?利益要重新调整吗?打个比方,好像一个很挤的车厢,车厢上只能容五六个乘客。这五六个乘客都规规矩矩站着就算安了,可是,现在有一个乘客突然变得特别胖,胖了以后原来各自占有的空间会发生变化。这样会不会引起冲突?是接受大家各安其位的原有空间,还是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秩序,这就要对自我重新界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内部也出现了问题。当国家不断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阶层差异和族群差异,就越来越厉害。不平衡的情况下,内部认同也出现问题。为什么大家要认同这个国家,凭什么要认同,在什么共识上认同?如果大家看过亨廷顿的《我们是谁》就可以知道,认同问题是很严重的。如果没有一个新的认同基础,变化了的国家很难建立稳定秩序。因此,这就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们要重新认识历史中国是怎么样的?第二,要认识现在我们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第三,要认识中国未来要如何和世界相处?因此,学术界会来讨论这些问题,什么是中国中国应该是怎么样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何为中国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葛兆光《为什么中国人要讨论何为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距今4300年至4100年前,中原地区持续崛起为进入王朝文明奠定了基础。
B.盘庚迁殷这一史实说明,盘庚之前商朝的都城可能有过多次迁移变化。
C.战国时周天子的国都还不如“战国七雄”中任何一个国家的都城大。
D.当下我们讨论“何为中国”这个问题,其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崛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前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出现早期国家,标志着该地区进入了文明阶段。
B.从夏朝到战国时代,国的数量总体呈递减趋势,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
C.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国都已将自己的都城或统治的国家视作中国。
D.国家发展导致出现诸多不平衡问题,没有内部认同,很难建立稳定秩序。
3.下列选项中,“中国”一词不具有国家层面意义的一项是(     
A.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史记·天官书》)
B.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史记·齐太公世家》)
C.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孟子·梁惠王上》)
D.(齐宣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孟子·公孙丑下》)
4.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对谭其骧《西周时期全图》(局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西周时期的“万国”,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的地带。
B.成周的都城洛和鲁国曲阜、晋国曲沃、楚国丹阳等处于同一地位。
C.宗周都城镐可以称为“中国”,而其他诸侯国的都城则不能
D.周成王营建的新都洛,更符合“余其宅兹中国”中“中国”的本意。
5.据考证,何尊铭文中“余其宅兹中国”是目前最早的关于“中国”的表述,请根据材料一,简述秦朝以前关于“中国”一词内涵的历史演变情况。
昨日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南渡记

宗璞

莲秀二十五岁嫁到吕家,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里,她的生活就是侍候老太爷。现在很多亲友都往南边去了,留下的也各自闭门不出。除凌京尧来过一次,不见任何人出现。

天越来越热了。一天黄昏,老太爷在院中闲坐,忽听有人轻轻敲门,随即推门进来。“搬到这里来了。”来人说。

“缪老爷,”莲秀大声在老人耳边说,“是缪老爷。”她很感动,到底人家心里惦记着啊。一面扶老人,搬椅子,一面让人沏茶。

(1)缪东惠衣着还是那样清雅,态度还是那样从容。老人和他相识多年,许多见解不同,人是极熟的。去年还为小娃送药,现又来看望,心里高兴。相让坐下,谈笑风生。

渐渐说到时局,缪东惠叹道:“战事起了快一年了,简直看不出希望!去年上海失,南京陷,现在武汉也吃紧了。只要是中国人,谁不中心如焚,五内俱结!可是大局已如此。现在最重要的是让百姓生活安定,这一方面我是尽力而为。想想多少爱国志士,也是处处以百姓为重。凡事从这方面考虑就通畅得多。”他素来口齿清楚,现在也是抑扬顿挫。

老人听出话中有话,于是带笑说:“我终日枯坐斗室,老病相缠,外头的事,知道很少。有什么高见,便请直言。”

“如果我的话不合您的意思,也请务必考虑,为亿万生灵的利益考虑。”缪东惠诚恳地说,“今年元旦成立了华北临时政府,半年来遭到不少反对,炸的烧的打枪的撒传单的都有。据我看,这样的骚扰对百姓来说,只能是帮倒忙,只能使日本人更用高压手段。有人说,我们是幸而亡国,不幸就要灭种啊!我看有道理。若有一个能使政安民和的政府,不让日本人直接管事,老百姓少吃多少苦头!这样的政府必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才能立得起来,其实只要挂名即可,不用做什么事。尝读史书,每服冯道为人。那样不顾毁誉,肯真为天下苍生出力的,才是了不起!”

老人哈哈一笑说:“我无文才武略,怎比得古人!”停了片刻,用力看着东惠,“你的逻辑很奇怪。(2)政安民和,是谁的天下?”他没有力气拍案而起,心里反觉平静,目光又有些茫然。

“我是真为大局着想——如公不出,如苍生何?”缪东惠努力说出了这句话。

老人微笑,端起茶杯举了一举,意思是送客。他的手猛烈颤抖,茶水泼洒出来。莲秀忙上前接过,看了客人一眼。缪东惠只好站起。老人也扶着莲秀站起,笑着说:“缪先生无艺不精,何时又学了苏秦?这亡国救民之论,还请别处发表。”

缪东惠无奈,躬身告辞。

莲秀送客回来,原以为老人会发脾气,把缪某大骂一通,却见老人在里屋安静地靠在床上,把玩着那柄龙吞虎靠镌镂云霞的宝剑,似乎已忘记有谁来过,把剑一举,说:“可怜这剑,只挂在墙上。”(3)“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老人惨然一笑。

不觉又过了半月。一天傍晚,夕阳晕红已退,满院蝉鸣。忽有杂乱的脚步声,走进三个中国人,三个趾高气扬的中国人。那为首的板着脸对吕老人说:“我们是江市长派来的,请老先生出任维持会委员。”说着递过一张大红聘书,约有一尺半长,烫金字闪闪发光。

老人见来了伪员,纹丝不动,仍一手捻须,一手拿过靠在椅边的拐杖,挡住聘书,说:“请转告江朝宗,我是中国人,不任伪职。”

来人对老人的态度似有准备,并不争竞,把聘书放在桌上。又拿出一张请帖,说:“市府明天宴会,请光临。聘任的事,三天内见报。告辞。”随手把请帖交给莲秀,转身就走。

“扔出去!把这些都扔出去!”老人突然暴怒。用手杖敲地,大声喝道。随即扔了手杖,一把抢过请帖来撕,但纸太硬,撕不动,就向那几个人扔去,纸又太轻,飘飘地落下了。

那为首的人口头冷笑,又说一遍:“三天内见报。”

老人愤怒已极,挺直身子,把手杖用力向他扔去,手杖落地的声音很无力,紧接着是沉重的关廊门声。莲秀忙上前扶住老人,让他缓缓靠在椅背上。老人急促地喘息,莲秀为他揉胸捶背,轻声唤着:“老太爷,老太爷,莫生气,莫生气!”

吕贵堂等老人渐渐平静,先问莲秀:“是不是托凌老爷转缪老爷,想个法子拖一拖?”

“不用去!哪里也不用去!”老人高声说,“我有办法,你们不用担心!”

莲秀和贵堂交换着眼光。她有几分猜到老人的办法,却又不敢那样想。

……

莲秀轻轻推开正房门,只见老人端正地躺在矮榻上,双目微睁,面容平静,一点声息俱无。“老太爷,老太爷!”莲秀恐怖地大喊,想推醒他。可是永远做不到了。

凌京尧和吕贵堂大步赶来。京尧见条案上有一张纸,用一个安眠药空瓶子压着,纸上写着核桃大的毛笔字“生之意已尽死之价无穷”,另有一行“立即往各报发讣告”。这是老人的遗嘱了。

京尧一见这遗嘱,更明白老人是以一死拒任伪职,不禁百感交集,身子不觉伏了下去,跪在榻前痛哭。莲秀反镇定了,陪着跪下,一面拭泪,说:“凌老爷别哭了,老太爷就仰仗您了。”

发讣告,布置灵堂,将老人入殓。该做的事都做了,众人陆续散去。(4)京尧慢慢走房门,看见院中青草踩折一片,那没有踩到的,仍旧欢快地生长。

【注】①节选自长篇小说《南渡记》第五章,有删改。小说以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大学南迁为背景,表现了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命运遭际与情感、精神世界。文中吕老人(吕清非)是前清举人,参加过同盟会,曾任民国国会议员。赵莲秀是他的续弦夫人。②小娃:吕清非的外孙。③冯道:五代时人,先后在后唐、后晋等五个王朝任职。④出自北宋贺铸《六州歌头》。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缪东惠所述“炸的烧的打枪的撒传单的都有”来看,华北伪临时政府的成立遭到了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
B.缪东惠欲借历史上冯道的事例为自己的游说增加说服力,无奈吕老人很有自知之明,不愿跟古人相提并论。
C.当吕老人高声说自己有办法对付敌人的时候,他应该已经下定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莲秀对此也有几分预感。
D.针对汉奸所说维持会聘任之事“三天内见报”,吕老人遗嘱立即发讣告,他是用生命彻底破除敌人的诡计。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1)运用反语,讽刺了缪东惠看似清雅、从容,实则虚伪、圆滑的汉奸文人形象。
B.句子(2)中吕老人用反问的语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伪政府为日本人效力的卖国本质。
C.句子(3)中的吕老人借古人词句抒发情怀,流露出无力杀敌、壮志难酬的悲凉心绪。
D.句子(4)从凌京尧的视角写院中青草,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寻常景物中寄托着深意。
3.同样是拒任伪职,吕老人对待缪东惠和三个伪员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4.文本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说明。
昨日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荀子以主张“人性恶”而著名,这与孟子所主张的“人性本善”正好相反。表面上看,荀子对人性的评价很低,而事实上恰好相反,荀子的理论可以称之为一种文化哲学。他的理论主旨是认为,一切良善和有价值的事物都是人所创造的。价值来自文化,而文化则是人的创造性成就。因此,在宇宙中,人和天地同等重要。

荀子认为,天、地、人构成宇宙的三个力量,它们又各有自己的作用。“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这是天、地的作用。至于人的作用,则是运用天时地利以创造自身的文化。

按照荀子的看法,人性也应当受到教养,没有经过教养就不可能成善。在《性恶》篇中,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就是人为。荀子的人性论虽然与孟子的正好相反,但是他也同意孟子所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他自己也说过“涂(途)之人可以为禹”,即路上的普通人也可以成为禹。这种一致,让有些人认为这两位儒家并无根本的不同,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在孟子看来,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善端”,人只要充分发展这四善端,就能成为圣人。而荀子的看法是:人生来不仅没有善端,相反地倒是具有恶端。在《性恶》篇中,荀子一方面认定人生来就有贪图利益和感官享受的欲望,另一方面也肯定人生来又有智性,可以使人成善:“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也就是说,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荀子认为涂之人皆可以为禹,是因为人有智性。

沿着荀子的思路,势必要引导出这样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够在道德上达到善呢?既然人生来就有恶端,那善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荀子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首先,荀子指出,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组织。若没有在社会组织中的合作和互相支持,人就无法改善自己的生活。荀子认为,从个人生存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靠各种行业的物品供养,但是一个人不可能兼通各种技艺,一个人也不可能同时管理各种事物,所以人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就会陷入困境。荀子还从人需要在竞争中求生存的角度指出,人们需要联合起来,才能制服其他动物,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由于这两种原因,人们需要社会组织。为了使社会组织起来,人们需要有共同的行为准则。这就是“礼”。儒家一般都重视礼,荀子则特别强调礼。“礼”是由何而来的呢?荀子说:“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这就是说,先王制定礼(个人行为准则)义(道德),就是为了杜绝社会和思想的混乱。

荀子还说:“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在这里,荀子指出人类社会各种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人们所爱的和所恨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假如有一个人喜欢征服别人,而另一个人喜欢被征服,那么这两个人和睦共处便不成问题;或者人们所喜爱的东西十分丰富,如同空气那么多,那也就不成问题,又或者人们在生活中隔得很远,互不相干,彼此之间的问题也会简单得多。但是,世界并不是如此理想。人们必须在一起生活,又无法避免竞争,于是对每个人的欲望都不能不加以节制。“礼”的作用就是规定应有的节制。有礼,才有道德。遵“礼”而行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违“礼”而行的人就是没有道德的人。

荀子还提出了另一方面的论证。他认为禽兽有父子,有雌雄,这是自然。在人类社会里,有父子关系、夫妻关系,这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这不是自然的恩赐,而是人类的精神成就。人应当有社会关系和“礼”,因为只有它们才使人异于禽兽。从这个方面的论证看来,人的道德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于人的需要。

在儒家思想中,“礼”的含义十分广泛,它可以指仪式、礼节,也可以指社会行为准则。在上述有关荀子的论证中,“礼”更多的是指后者。这时,“礼”所起的是规范作用,在人满足欲望时,对人的行为加以规范。而在用于礼节、礼仪时,“礼”有另一种作用,就是文化教养,即净化人的情感,使它纯洁、典雅。在这一方面,荀子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人性观对人性给予了很低的评价,但却比孟子的人性观更有文化哲学上的价值。
B.孟子和荀子都认为人皆可以成为尧舜禹那样的人,但他们观念的立足点其实并不相同。
C.在荀子看来,人类各方面的能力都无法与其他动物相提并论,所以才需要联合起来。
D.荀子论证了人类道德的起源,即由于人类不同于禽兽,所以才需要道德和“礼”的约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荀子人性主张而时时与孟子思想相参照,在优劣对比中使论点更鲜明。
B.文中引述观点时或摘取《荀子》原文,或仅转述文意,显出论据剪裁上的灵活。
C.文中时现举例论证,借助读者熟悉的生活现象,将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简易明了。
D.文章围绕荀子性恶论展开论述,既正本清源,又纠错指谬,思路明晰,层次井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强调人的地位,将人与天、地并列为构成宇宙的三个力量,并认为人的作用是运用天时地利以创造自身的文化。
B.孟子认为,人只要充分发展“四善端”就能成为圣人,成为圣人不仅要具有善的本性,还要积极地行善、扬善、发展善。
C.“礼”是人类为了组织社会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组织,因此人必须遵“礼”而行,做有德之人。
D.既然“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是人类社会出现问题的根源,那么当物质满足人的需要时,很多社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荀子对人性看法的一项是(     
A.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
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C.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D.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
5.孔子《论语·为政》中讲对百姓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所谓“齐之以礼”就是要用“礼”来规范人民的行为。荀子更丰富完善了这一观点,请结合上文说明荀子是怎样阐释“礼”的作用和意义的。
昨日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数字是神奇的。它们可以提供语言常常无法提供的关于世界的清晰度。我们可以用数字来比较、评价事物,测量变化,总结出一个人物的一系列优秀品质。数字可以被任何文化中的任何人理解。它是一种世界语言。问题在于,我们许多人在很多时候对数字存在误解。如今,我们很少有人需要口算乘除法。你可能不知道什么是二次方程,但这没有关系。对于管理家庭预算和为负责任的政府投票的人来说,重要的是理解某个具体数字意味着什么。

由于我们许多人在看到一个统计量、一所新学校的成本或者一个群体的规模时很难知道它的真正含义,误导者可以暗示人们这些数字具有他们所希望的含义,从而影响现实。在谈论数字之前,我们需要考察数字究竟代表了什么。吹嘘雇佣记录的企业谈论的是全职员工、合同工、无薪实习生还是等效全职工?接受救济的人是失业者还是仅仅有资格获得儿童或低收入支持的人?喜欢某产品的人是全体人民中的70%,还是最近被该产品的广告“轰炸”过的小镇上70%的受调查者?政府统计量指的是玉米种植量还是玉米销售量,是家庭还是个体,是纳税人还是居民?这些区别之中存在着大量的调整空间,这为竞争性真相提供了机会。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儿童劫持率。是的,这是真的。这不是因为它们比墨西哥和哥伦比亚更加危险,而是因为两国政府将儿童监护权争端包含在了劫持儿童的统计数据中。

当某人试图说服你相信一个数字特别重要时,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其转换成包含相关背景的更具启发性的真相。百分率往往可以比数字本身提供更多信息。道达尔对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日能公司投资14亿美元。你感到震惊吗?不要急于预测这家法国石油天然气巨头的可再生能源革命:这笔投资只占道达尔总资产的不到1%。2015年,怀俄明的公路死亡人数只有145人,得克萨斯则有3516人死于车辆事故。不过,对于只有58.6万人口的怀俄明来说,每10万人的年公路死亡人数是24.7。在拥挤的得克萨斯,这个数字是12.8。奥巴马曾说过,在美国,浴缸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恐怖袭击。这种说法受到了批评,但是奥巴马并没有说错。根据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数据,2013年,464名美国人在浴缸中溺死,1810名美国人在天然水域溺死,超过3万人摔死。同年,只有3个美国人在波士顿马拉松期间死于恐怖袭击——还不到浴缸死亡人数的1%。

我们最重要的一些真相来自重要数字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对于相关问题选择不同的起始年份可能会改变相关现象的真相。2011年1月,美国企业可以庆祝股市两年间的增长,因为标普500自2009年1月起上升了36%。他们也可以哀叹股市3年间的下跌,因为标普500同2008年1月相比下降了10%。在图表上,误导者可以改变图像的标度,或者使用不是从0开始的轴线,从而改变真相。当你在有利的轴线上描绘数据时,下降趋势可以显得很平坦,不明显的增长也可以显得很突出。如果你所在地区可用医院床位的数量从15134增加到15326,这种1%的平凡增长在纵轴始于15000的图像上将会成为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尴尬的投资人会议上,你可以用累计销售图像掩盖主打产品糟糕的销售数字——你可以展示产品的总销量,而不是今年的销量。对误导者来说,累计图像的好处在于,它不会下降。你今年的累计销量不可能低于去年,除非你执行了非常宽松的退货政策。

常言道:“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统计学。”在卫生、政治、投资、教育和其他许多领域,我们依靠统计量做出合适的选择。统计量不是谎言。不过,作为真相,它们比单纯的数字更容易受到操纵。平均数是最有名的统计量之一。要估计一群人的平均身高,我们可以测量75个人的身高,然后取样本的平均数。你可能觉得像平均数这么简单的事物不可能存在竞争性真相——事实上,平均数不止一种。如果我们将样本中的所有身高加起来,然后除以75,我们得到的就是均值。如果我们将75个人按身高顺序排列,中间那个人的身高就是中位数。这两个平均数的值是不同的。

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取决于我们如何测量世界。我们的理解反过来又决定了我们的行动和态度。数字很重要。我们一定不能失去对数字的信任。不过,我们需要更好地解读数字,并在误导者用数字真相对我们说谎时要求他们承担责任。

(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是一种神奇的世界语言,它可以被任何文化中的任何人理解。但有时它会被人们误解,影响人们对它的信任。
B.“这些区别之中存在着大量的调整空间”中的“这些”,可以指前文中吹嘘雇佣记录的企业谈论的“员工”具有不同的含义。
C.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数据可以证实奥巴马关于浴缸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恐怖袭击的说法无误,文中列举的数据暗示作者支持奥巴马的这一说法。
D.统计量虽然不是谎言,但它容易受到操纵,带来错误的认识。如作为统计量之一的平均数,在不同的操作下会有不同的数值产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误导者会利用人们难以第一时间明确数字的真正含义而暗示数字具有他们所希望的含义。因此,考察数字代表着什么成为谈论数字前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
B.百分率往往可以比数字本身提供更多信息。在道达尔公司对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的投资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百分率的分析比对投资金额的分析更重要。
C.虽然数字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可以反映出真相,但起始年份的选择、表现变化的图像中的标度都可能影响对数字的解读,从而影响我们对真相的认识。
D.从测量75人平均身高的统计学例子中可以看出,要想通过与数字相关的统计学得到真相,需要警惕别有用心的人篡改统计数据的真实所指。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特朗普在2017年说“9400万美国人没有工作”,实际上这个数字包括所有16岁以上的学生、退休人员以及那些选择不工作的人。
B.“我们正在雇佣1000名新护士”,人们对这句话中数字大小的印象在大约只有8000个专业护士的爱沙尼亚与护士群体大约有90万人的德国是不一样的。
C.英国政府将国民总收入的0.7%用于海外发展援助计划,评论家指出该项支出金额实际上相当于2016年的136亿英镑,这比英国政府对大学的投入还多。
D.据统计,2015年爱尔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6%,但这一看上去惊人的成就与爱尔兰人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大多数国民无法体验到物质上的改善。
4.结合文本,谈谈在处理展示时间变化的数字时,我们该如何守护真相?
5.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我们该如何应对各种铺天盖地的数字?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昨日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汉阳县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同学

林斤溪

这个女人不笑的时候,看起来有二十八九岁了。不过她爱笑,老是笑,笑声又响亮,好像十八九的大姑娘。

这时候还是早上,还看得见太阳斜斜地落在地上。一会儿,纽扣摊子全摆出来,人来人往,就会把太阳挤得看不见了。这时候街上的摊子也不少,那是笼屉蒸着、油锅炸着、汤锅煮着的早点摊子……这些摊子等会儿大部分要退场,不退的,也会叫纽扣摊子挤得看不见的。这时候街上人也不少,买菜的,吃早点的,买菜兼吃早点的,买菜吃早点兼谈生意互通信息的。

那笑着的女人转着身子,让着来往的人们,招呼着跟在她身后的一个男人。这男人也不过二十八九吧,不过头发已经悄悄地在额角那里,往上拔了。女人笑着转着眼睛四下溜着,看中了一个汤圆摊子,那里刚生上火,还没有开锅,也还没有主顾,正好坐下来说说话。女人说:

坐着坐着,想不到你会到我们这个乡下地方来。

乡下地方?现在是大名鼎鼎的纽扣市场,先进地区。

先进不先进,还没有定性呢。不过你来做什么?是买还是卖?都不是吧?搞调查?办案子?

女人单刀直入。男人慢言细语,上半句总是试探,下半句总留着余地。他又诚恳又细心,又处处藏着精明,他说:你看我像个干什么的?

我看你就是个老同学。

我来开开眼界呀!

你们在城里的同学,常见面吗?

也常见也不常见,不过见面常常说起你。

女人高兴,又笑又叫道:是吗,骂我吧,笑我吧?

前几天我还说,回忆中学时代,你给我的印象是:勇敢的化身,快乐的象征。

真的吗?你咬文嚼字,可不要嚼舌头。你说,怎么会给你这么个伟大印象?

因为你特别,你突出。那时候大家都不谈恋爱。有的不懂,有的不敢,有的有一套大道理:妨碍学习啦,影响不好啦。你呢,偏偏恋了又爱,爱了又恋。

女人又笑起来,这回不是大笑,不过嗓音又厚又亮又气长。说:想不到落在这个乡下地方,猴着,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男人估摸着火候,照直说道:是想不到,真想不到,那么多人追你,你却怎么选上了他。

那时候不嫁给他,活着都没意思了似的。嫁了他,才知道这个人真坏。

听说蜜月期间,他就打你了。

打还打得刁钻古怪。我跟他到乡下来,没有几天,就觉得沉闷,不习惯,我就唱歌,本来我最喜欢唱歌……

你就是唱歌和笑。

我一唱歌,就有些人站到窗外来听。那时候乡下真叫闭塞。有一天,他在窗外吵了几句,气冲冲跑到屋里来打我……

男人顺下眼睛看着桌面,不让人看见他这时候的眼色。那女人却不知觉,只管说下去,也不小点声,她不怕满街的人都听见。说着还带着笑声,开朗到这个地步:……打完了,他出去,锁上门,我只好钻进被窝里。

封建恶霸!听说你闹过离婚?

闹过。

怎么没有结果呢?

闹是闹,真想到离婚后的生活,我就傻了。一个孤单单的女人,多空虚,多困难。

这回男人笑了起来,他的笑是不出声的,可又洋洋得意的:放心好了,你现在也还年轻,又漂亮,又爽朗,包你走到哪里,哪里有人追,没有工夫空虚。

对男人这一番话,女人倒不笑了,只说了声:老了。

这时,摆摊的端过来两碗粉白细嫩、珠子般的汤圆。女人让了让,在这让的工夫,她打量了老同学:你倒还那么漂亮,不过原先那种女性美少了。那时候女同学都喜欢你,偏我觉着你太‘女’。

我的黄金时代已经白白过去了,现在也还是孤家寡人。不过不要说我了,说你,你要是想找个比他好的,太容易了。

他给我一个深刻的印象,男人就是那么坏。好的男人或许有,不过我挑人家,人家也挑我呀,怎么会挑上我呢。

请问——男人又咬文嚼字了,好坏之分,主要分在哪里?

女人好像是认真想了一想,但又很快回答道:在人前是这样,背着人还是这样。太阳光下是这样,黑夜里还是这样。

男人点着头,靠近点女同学,说话更加细软,但也更加明显字字背后是精明:你不能太便宜他了,越便宜他越不识货。你先离开他,给点颜色看看再说。要他拿出钱来,他发的财里有你的一份。衣服要带走,首饰铺盖要带走,不能傻子一样,就算了。

好可怜啊!女人爽爽快快地叹息一声。

一口气也不叹给他。现在这种事情太普通了,都算不得悲剧了。

离开他没有什么,长离短离都不要紧,我已经没有一点点爱他了。只是我到哪里去呢?哪里马上有住的、有吃的,有安身的地方呢?

女人家说着拿起汤匙,却不吃,只搅着珍珠似的粉团子玩。男人再靠近一点,再细软一点说道:放心,你有那么多同学呢。要不,要是你愿意,先在我那里住下来也很方便……

女人从汤碗上边抬起眼睛,望着男人,眼睛里出现笑影,忽然一抬头笑着唱起《达阪城的姑娘》来:

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

一定要嫁给我

带着你的财产

还有你的妹妹

赶着马车来

女人是压着嗓子小声哼唱的。不过那声音还是浑厚,特别是元气充足。男人听了头半句,就低下头来捞汤圆吃,再不愿意别人看见他的眼神。女人唱完了,望着男人已经悄悄上拔的额角,说:你有办法解决一部卡车吗,要有,我立刻跟你一道走。

什么,你们……

不,他做他的纽扣,我自己搞了个运输组,还不敢叫公司。

这时,太阳已经全部落下地来,但是街上已经严严地摆齐了纽扣摊子,好像都看不见太阳了。

(摘编自2024年1月《小说月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同学见面,表面上说说笑笑,女人爽爽快快,真诚坦率,实际上男人却处处藏着精明,有自己内心的盘算。
B.女人认为,好男人要表里如一,光明磊落,她的话“在人前是这样,背着人还是这样”,其实也是对男人的善意提醒。
C.聊到女人打算离开丈夫、无处可去的顾虑,男人给她提供了如何分割财产等办法,从这些可以看出他为女同学着想的真情。
D.女人借哼唱《达坂城的姑娘》表明已认清男同学的意图,又给对方留了面子,这样处理委婉得体,体现了她的聪慧。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点出了女主人公生活在经济繁荣的乡下纽扣市场,为刻画人物形象作铺垫,使得人物活动显得自然。
B.摆摊的端过来两碗汤圆这一情节,起到了调节小说叙述节奏的作用,避免了一直进行对话描写的单调,颇具匠心。
C.小说多次写到了太阳,表明从早晨到傍晚的时间变化,这种变化象征着男女主人公关系的变化,意味隽永。
D.小说叙述语言平实,风格清新自然;人物对话语言多用短句,简洁活泼,富有生活气息,符合人物特征,很有韵味。
3.女人最终不会离开丈夫跟同学走,文中有多处铺垫,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林斤澜先生1988年曾在《文艺报》上撰文《重复一例》,提到“重复……在歌谣里常用又常好,挪到短篇小说里也有见好的时候。”请结合本文的人物塑造,简要分析“重复”这种技巧取得的艺术效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