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同石守游

周敦颐

朝市谁知世外游,杉松影里入吟幽。

争名逐利千绳缚,度水登山万事休。

野鸟不惊如得伴,白云无语似相留。

傍人莫笑凭阑久,为恋林居作退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与友人到远离世俗的山林游玩,“谁知”一词表明他们的行踪不为别人知晓。
B.颔联运用夸张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既写出作者的感慨,也是对世人争名逐利的警醒。
C.颈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野鸟、白云,表现了它们悠闲自得、亲近游人的情状。
D.本诗融合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景物描写形象生动,情感表达率真自然。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3-10-3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二中东区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秋山中作

[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年间,当时朝政日坏,王维四十多岁,居于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作不以家事自累的典故。③蛩:蟋蟀。

1.下列对本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
B.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交待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
C.诗歌符合律诗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山里”,“蛩响”对“蝉声”,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
D.王维的诗歌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诗运用多种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如用典、以动衬静、融情入境等。
2.《早秋山中作》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10-26更新 | 28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四十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驿舍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家垒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闲坊”“古驿”“朱扉”“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渲染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亦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的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2.本诗不含一“情”字,但感情强烈。诗人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2023-10-2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注]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本诗作于元和十三年(818)中秋夜,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已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于浔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去年诗人在皇家御园曲江杏园边赏月,今年就被贬到江州,境遇改变,令人感慨。
B.颈联“西北望乡”“东南见月”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何处是”“几回圆”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苦之情。
C.“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表现出诗人历经磨难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耐人寻味。
D.该诗中慨叹物是人非。今昔殊异,表达了诗人谪居生活的愁闷。
2.本诗中“月”这意象,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3-10-19更新 | 304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康国际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红蕉

柳宗元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眺林际,摵摵①无遗芳。

【注】①摵摵:拟声词,形容叶片掉落的声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既描写了红蕉叶子浓绿滋润、红色花瓣光华闪闪的外在形象,“值”字也写出了红蕉的精神。
B.颔联通过对红蕉颜色的描写,表现了红蕉之美,更表现了红蕉坚强不屈、勇敢无畏的特质。
C.第五句的“远物”,指的是眼前盛开的红蕉;“世”是指包括诗人在内的所有世人。
D.第六句写诗人为什么不看重红蕉,因为红蕉容易让他联想到自己客居他乡的处境。
2.请从结构、内容、抒发情感三个角度赏析诗歌尾联。
2023-09-2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字词注释:①浣溪沙:有的本子词调作“浣沙溪”。②和无咎韵: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南宋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官至吏部尚书。与陆游友善,多有唱和,工词,有 《南涧甲乙稿》。陆游这首《浣溪沙》是和词,韩元吉的原唱不见于他的词集,恐已亡佚。③"懒向沙头醉玉瓶"又作"漫向寒炉醉玉瓶"。玉瓶:此处指酒瓶,称玉瓶,是美化的修辞手段。④同赏:一同欣赏。⑤夕阳吹角:黄昏时分吹起号角。⑥关情:牵动情怀。⑦闲日:休闲的日子。⑧新愁:新添的忧愁。

白话译文:懒得再去沙洲边饮酒,和你一起欣赏窗外风景。黄昏时分吹起的号角最能牵动情怀。忙碌的日子很苦,休闲的日子很少;新添的忧愁往往在旧愁中生出。他乡没有友人陪伴,害怕你去远行。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9-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

[唐]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②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1.下列对上面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蝉》中通过“饮露”“流响”“居高”“声远”等词语,从形体、习性和声音等准确地写出了蝉的特征。
B.《蝉》中作者以蝉自比,通过“自”字和“非”字,一正一反表达出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C.《在狱咏蝉》中“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末句用问句的方式,抒发了诗人哀怨悲伤之情。
D.两首诗描写的对象相同,题材相同,时节相同,手法相同,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抒发的感情却截然不同。
2.两首诗中都写到了“露”,对衬托蝉的形象有何不同?并简要分析同一物象在两首诗中产生差异的原因。
2023-09-1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项羽

(南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B.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C.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
D.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9-11更新 | 277次组卷 | 45卷引用: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1】

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敌,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

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2】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3】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骄纵。
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
D.“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2.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对宋朝廷有很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①勾践破吴: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公元前473年灭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这首诗的题目“越中览古”来看,这是诗人游览春秋时期越国古迹所写。
B.锦衣:华丽的衣服,演化成“衣锦还乡”一语,文中指战士得胜之后,穿着华服得意归来的样子。
C.“只今惟有鹧鸪飞”感慨如今的越王宫残破荒废,只有鸟儿乱飞的凄凉。
D.这首诗歌讽刺了越王勾践得胜归来后的骄奢淫逸和纵情寻乐。
2.本诗歌历来为人称道,请对其表达技巧进行简要分析。
2023-09-0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