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作答。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文段中孔子对“达”如何理解?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 . 下面所列作品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谈美》美学著作朱自清人生的艺术化“慢慢走,欣赏啊!”
B《堂吉诃德》英国文艺复兴塞万提斯桑丘·潘沙
C《红楼梦》章回小说悲金悼玉以小见大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D《大卫·科波菲尔》自传体狄更斯英国“密考伯主义”

A.AB.BC.CD.D
2019-02-2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天津市和平区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两句话,然后回答问题。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论语·子路》


根据(1)(2)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基本治学精神是什么?请你结合自己学习体验谈谈你对这种治学精神的理解。
2019-10-2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天津中学、南开中学、实验中学等)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杀身以成仁战国诸子散文语录体
B《哈姆莱特》奥菲利亚历史剧严格遵守“三一律”
C《三国演义》七擒孟获长篇章回体拥美德,反暴政
D狄更斯“密考伯主义”法国半自传体
A.AB.BC.CD.D
5 . 阅读以下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于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第二则“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中的“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冉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020-07-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郊区五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从上面的文字中概括出一条成语
2.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不少于100字。
7 .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2010-03-02更新 | 498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面所列名著与相关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罗贯中章回体三气周瑜
B《汉书》班固纪传体《张衡传》
C《左传》左丘明编年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孔雀东南飞》作者不详长篇抒情诗选自《玉台新咏》

A.AB.BC.CD.D
2019-05-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

【材料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材料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材料4】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上述材料( )与另外三则材料所传递的道德内容不一致。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面对子路、冉有的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这使得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很困惑。请问,孔子为什么会给出不同的回答? 孔子的解释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
2019-06-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静海一中、宝坻一中、杨村一中等)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老子·第二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絮矩之道也。(《大学》)
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2. 依据以上材料,简要概述道家的“圣人”和儒家的“君子”各自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