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
1 . 下面对本文语言特点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运用比喻,把整个宇宙比作“大海”,把地球比作“宇宙汪洋之滨”,形象生动,也更能体现出宇宙的无边无际。
B.把我们对宇宙的探索,比作是向大海“涉足”。把星系比作是“贝壳”——动人的发现物,比作“珊瑚”——永恒的产物。
C.运用拟人,如“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做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形象贴切。
D.“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用了“召唤”一词,贴切地表达了我们对宇宙的向往之情。
13-14高一·全国·单元测试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
2 . 概括下面诗歌的寓意。(不超过10个字)
泥 土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做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18更新 | 144次组卷 | 9卷引用: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一单元练习卷
14-15高一·湖南岳阳·期中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3 .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是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C.《再别康桥》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D.《再别康桥》一诗中,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2016-11-18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南常德第一中学高一上第一次单元测语文试卷
15-16高一上·湖南郴州·期中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4 . 对《再别康桥》前两节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①“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②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③“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
④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6-11-18更新 | 585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单元测试卷:第01单元
13-14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
5 . 对下面舒婷的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也许
——答一位读者的寂寞
也许我们的心事
总是没有读者
也许路开始已错
结果还是错
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
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
也许燃尽生命烛照黑暗
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
也许泪水留尽
土地更加肥沃
也许我们歌唱太阳
也被太阳歌唱着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
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许为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
我们没有其它选择
A.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生活中不被理解的无奈和孤寂的心情。
B.本诗以促膝谈心的方式来抹去“读者”心中的孤寂感,并回答“读者”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困惑。
C.本诗承认生活中的某些缺憾,但更看重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人生。
D.这首诗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方法,在反复中增加抒情的浓度,在排比中增强语势。
2016-11-18更新 | 316次组卷 | 2卷引用:鲁人版必修4:2.6《雨巷》测试(1)
13-14高二上·浙江嘉兴·期中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
名校
6 . 对《琵琶行》诗句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进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
D.“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
2016-11-18更新 | 12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 唐诗欣赏
11-12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
7 .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的诗以语言浅近著称,意境显露,但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诗中表达了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学了戴望舒的《雨巷》,你也来谈谈《花非花》的朦胧之美吧。
2016-11-18更新 | 522次组卷 | 2卷引用:鲁人版必修4:2.6《雨巷》测试(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