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3 道试题
1 .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这个“距离”指的是什么?
2024-01-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9 单元说“木叶”
2 .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


如何理解这句话?
2024-01-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9 单元说“木叶”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3 .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试分析此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效果。
2024-01-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9 单元说“木叶”
4 . 结合《说“木叶”》文章有关段落,分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并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意象颜色触觉意味
树叶褐绿色密密层层、浓荫繁密充实
木叶__________________
落叶__________________
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疏朗与绵密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2024-01-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9 单元说“木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


为什么说屈原是“惊人的天才”?“木叶”的奥妙何在?
2024-01-0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9 单元说“木叶”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6 . 下面是林冲从草料场去买酒直到山神庙复仇的大体行程图,请结合课文内容把这一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包含文中有关情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7 .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如何理解句中的“一言难尽”和“富于感染性启发性”?
2023-12-19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9 单元说“木叶”
8 . 《说“木叶”》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为如何?
2023-12-19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9 单元说“木叶”
9 . 《说“木叶”》开头部分列举并分析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个关于意象的什么耐人寻味的现象?紧接着又论述了“木”的哪两个艺术特征?
2023-12-19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9 单元说“木叶”
10 . 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两件事,这两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