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把很多课文都背下来,现在谁还能把小学一年级的课文背下来? A 。但我们为什么还能读书,还会写那些字呢?

武侠小说里,武学宗师张三丰教张无忌他新发明的太极剑。张三丰将剑招慢吞吞地演示了一遍,然后问张无忌能记住多少,张无忌说能记住一半。张三丰又演示了一遍,这一次的招数和前面一次完全不同。他又问张无忌能记住多少,张无忌说,只能记得三招。到第三遍演示完,张无忌说,已经全忘了。大家都很着急,张三丰却说:不坏,不坏,忘得真快——你已经学会了。

张三丰教的和张无忌领会的不是剑招,而是剑意,临敌以意驭剑,才有变化无穷的应对能力。我们能读书写字,也是忘了课文的剑招 B

真正的学习,①并不是像守财奴积攒财富那样积累知识,②而且要磨炼自己见微知著、见此知彼的洞察力。③为了培养这样的能力,④你要不断地学会腾空自己的知识库存,⑤忘记自己原本相信的真理,⑥随时以一种空灵、开放的心态承受新的事物。比记住已经学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你忘记了之后还能记住的东西。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第四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3.选择性必修中册的第一单元强调了论述要深化“理性思考”。请你以“理性思考”为关键词,对选文作出客观评论。不超过120字。
2024-01-0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见绿色就想起了你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王效英

我见到你是在招待所里采访时。你敲门进来,坐在沙发上。你已50岁,皮肤黧黑,手背上青筋突起,脸上也已爬上皱纹。我脑际本装着你传闻中的英姿,你动人的歌声,爽朗的笑语。我心里一顿,没有想到你会是这个样子。你对我笑笑,坐在沙发上,等我先问话。窗外绿柳红花。

你开始叙述往事,双眸中又闪出青春的火花。1950年,你随军进疆时还是一个十八岁的姑娘。在这夏日沙子能烤熟大饼的西北,绿荫比金子还宝贵。你心里萌生起一个念头,学林业去,要让绿色染满戈壁。

毕业后你来到石河子,这一片黄沙之野,正是涂抹绿色的最广阔天地。报到的第一天,这里还没有房子,晚上你就睡在工棚厨房的大锅台上。白天你扛着标杆去测量,去规划。冬天,没膝的深雪将鞋子、裤脚冻成一个冰壳;春天,风沙开始在你秀气的脸上冲磨皱纹;夏天,烈日开始将你嫩白的皮肤晒红、晒黑。你这位水乡姑娘,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当地没有合适的绿化树种,你横跨半个中国,到东北深山里去寻找。白天打树籽,晚上在招待所里搓籽皮。树籽还湿,你带在火车上,走一站,风干一点,搓一点,两只手搓红了,搓肿了。籽皮、荚壳从列车窗口飘出,一路撒去。有这样的出差者吗?啊,难怪你有这双青筋暴突的手。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生命需要人去培育。现在这个戈壁新城已拥有200多种树种、154万株树,城外还有30公里长的林带,生命之绿已战胜了荒漠的死寂。你挺立在戈壁滩上,将青春的信息,融进雨,抛向风,化作了一座绿城。窗外柳丝织帘、白杨遮阴。

你在沙发上坐着,明眸中闪着火花,浑身披满风尘,好一座坚毅的塑像。

1.“细节让通讯鲜活”,文本中有哪些典型细节?请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2.请从“语言表达”“新闻价值”的角度,为该人物通讯写一则短评。要求不超过80个字。
2023-12-0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树娘子军纪念馆徜徉,我心疼于陶凤娇们二十多年肩挑手提超乎常人的辛苦。每年七月到九月,是她们最为忙碌的时候,她们必须在早上四五点钟开始起床,戴上斗笠,蒙着面纱,挑着四十棵每棵三斤多重营养袋的树苗共一百三十斤左右的担子,再带上十多斤的淡水和白天的口粮走向沙地。

她们的仇敌是沙子。她们要制服这个敌人,可是敌人哪有那么容易束手就擒的?趁着她们不停地在沙地上行走,沙子就会与她们的汗水混在一起,进入衣服内,攻击皮肤,要不了多久,她们的身体就会因沙子的摩擦破皮,继而引起红肿、发炎……

我无端地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言辞: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这样的言辞,带有明显的启蒙气质革命意味,似乎并不适合她们,可是,没有什么言辞,比这两句话更适合她们的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多处使用动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文章最后说鲁迅先生的言辞“似乎并不适合她们”,又说“没有什么言辞,比这两句话更适合她们的了”。如何理解这种矛盾?
2023-11-3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日逛街,见竹一节,拇指粗细,三寸之长,拈之沉沉,并不空心。问之为何物,曰实心竹,不觉大奇。向来说竹,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从未听过有什么实心之竹。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有竹之初本来也是实心,在山间与他木竞争,追赶阳光,拔身比高,为节省体量,减少自重,渐成空心。为保结实,便每隔尺许生一竹节,遂成现在这个模样。这就是达尔文说的,万物总是向最完善处进化。竹虽进化,但它不忘初心,留下了少许原始的实心之竹,藏在深山人未识。现在随着旅游商品的开发,它逐渐显身于世。竹本有许多可爱之处,现又加一实心之奇,不由人不动心。

现在摊上卖的实心竹是供人把玩的,类似人们手中转的核桃、玉件。但我觉得这节实心竹远比珠宝古玩更珍贵。你想,它为史前的孑遗之物,体积虽小却珍如恐龙。这三寸之物凝聚了一个物种的进化史,包含了竹子的前世今生。我取一根在手,润滑清凉,抚之如玉,嗅之如兰,古意悠远,初心依旧,色泽照人,于是买了几支。我和摊主说,他现在卖的只是裸竹,可依竹之虚实两性,于其身刻两行字:_____。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问它是什么东西,回答说是‘实心竹',觉得非常奇怪”,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对文学作品来说,人称的正确使用,能够增强表现力。请简要分析文中加点部分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文末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使用整句,字数不少于10个。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5 . 语言文字运用

【甲】

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yùn育/金色的颗粒。/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久久负伤着的心里:/______,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乙】

当它来时,我听见/冬zhé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______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______它/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______       冬zhé______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但是       旷场       呼唤B.因为       旷场       召唤
C.但是       犷场       召唤D.因为       犷场       呼唤
(3)结合你读过的艾青的其他诗歌,说说艾青诗歌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是什么?各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2023-09-0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质检测语文试题

6 . 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在地球上有这样一类植物,亿万年以来都以“内卷”的姿态顽强地生长于高山密林中,展现着无限的生命活力。它们深沉、浓郁,充满遗世独立般古老而神秘的气息,令人们“蕨”对折服。

①蕨类植物即使具有不同于有花植物的古朴气息,大家仍不能轻易辨认出它们的身份。②在进化的道路上,大自然赋予了蕨类一项无独有偶的特征,即犹如问号般卷曲的幼叶。③这一特征使得我们无论来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山野,只要看到有植物举着大大的问号,这时便不妨大胆地说:“你就是蕨类”。④随着叶片的伸长,这些小拳头会逐渐慢慢地舒展开,“摇身一变”成为形态各异的叶片。⑤这种卷曲的幼叶由于其美妙的几何构造时常登上各大杂志的封面,几乎成为了蕨类植物的重要身份象征。蕨类植物的拳卷叶(幼叶)不仅能吃,还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蕨类植物靠着高颜值与独特的气质,成为花店与不少花艺师青睐的叶材。书房、餐厅、阳台……无论身处何处,哪怕简简单单的一盆蕨,其摆放不必过于讲究,只需随心生长, A

蕨,这些从岁月长河中走来的绿色精灵,它们在人类生活的角落里, B ,用最静谧的方式见证文明的发展与时代的更迭。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如此之漂泊无定;若许之变化多端。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一忽儿阳光泛滥;一忽儿雨脚奔驰。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而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矫健多姿。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岗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而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万态,令人眼花缭乱。这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则忽隐忽现。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千分之一秒还不到,它们全部散去了。庄严的天都峰上,收起了哈达;俏丽的莲蕊峰顶,揭下了蝉翼似的面纱。阳光一照,丹崖贴金。这时,云海滚滚,如海宁潮来,直拍文殊院宾馆前面的崖岸。朱砂峰被吞没;桃花峰到了波涛底。耕云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波涛平静了,月色耀银。这时文殊院正南前方,天蝎星座的全身,如飞龙一条,伏在面前,一动不动。等人骑乘,便可起飞。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能否改为“只见云气氤氲来,弥漫于文殊院,清凉台,飞升过东海门,西海门,飘拂于北海宾馆,白鹅岭。”请从语义的角度加以分析。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一处画波浪线的句子,请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在阐述对象时,使用了不同风格的语言,请联系文本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023-09-06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这是未庄赛神的晚上。这晚上照例有一台戏,戏台左近,也照例有许多的赌摊。做戏的锣鼓,在阿Q耳朵里仿佛在十里之外;他只听得庄家的歌唱了。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他兴高采烈得非常:天门两块!

他不知道谁和谁为什么打起架来了。骂声打声脚步声,昏头昏脑的一大阵,他才爬起来,赌摊不见了,人们也不见了,身上有几处很似乎有些痛,似乎也挨了几拳几脚似的,几个人诧异的对他看。他如有所失的走进土谷祠,定一定神,知道他的一堆洋钱不见了。赶赛会的赌摊多不是本村人,还到那里去寻根柢呢?

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

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刺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辣辣,——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

睡着了。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赢了一堆洋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2.好的文学作品,用笔看似只是平静地叙述,实则蕴意深远。请结合文中的加点词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破折号和冒号的作用。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小说,如同匠人在方寸之间精雕细刻一般,小小说的作者于尺幅之内精心构造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交代故事环境,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往往能取得以小见大的效果。但小小说因篇幅所限,无法展现情节的完整脉络,往往抓住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瞬间或一个横断面,进行深入开掘。因此,①_________。

明确立意。是小小说的灵魂,立意就是确立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一篇优秀的小小说总要以为核心,或颂扬,或讽刺,或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或展现生活侧面,从故事中提炼出意义。但要注意,②__________,切忌机械、直接地凸显主题。

巧于构思。小小说人物少,情节简单,要吸引读者,就要尺水兴波,即精心构思,巧妙展开情节,写出波澜和起伏。比如事件虽简单,读者却难以预料结局。这就需要创新叙事方式,如变换叙述顺序,利用道具,巧设悬念,铺设伏笔等。

③__________,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结尾的精彩与否是一篇小小说能否出彩的关键,优秀作家常常能通过巧妙的构思,在结尾处完成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突转。

抓住传神之处重点刻画。小小说也要到画人物,塑造形象,但不求完整地展现其性格,常用白描手法,以洗练的语言勾勒轮廓,写出人物传神之处。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时,要抓住最能展现人物性格、有利于推动情节发展的点来写。删繁去冗,留些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往往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精心构造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不仅是小小说的需求,更是所有小说的重要追求。结合教材,选出下列情节与所刻画的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     
①与自我抗争,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战胜自己,走向精神的复活。
②历经艰辛,不甘沦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有成就的作家。
③与凶险的自然搏斗,忍受孤独,最终精疲力竭回到自己的小棚屋。
④由于父母各忙各而被父母疏忽,从早到晚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
A.①聂赫留朵夫       ②大卫       ③圣地亚哥       ④奥雷里亚诺
B.①大卫       ②圣地亚哥       ③奥雷里亚诺       ④聂赫留朵夫
C.①圣地亚哥       ②聂赫留朵夫       ③奥雷里亚诺       ④大卫
D.①奥雷里亚诺       ②圣地亚哥       ③大卫       ④聂赫留朵夫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太多的人无暇翻开一本书仔细阅读,的是终日沉迷于手机,热衷于在网上刷微信朋友圈,习惯于在搞笑诱人的短视频里废寝忘食。大学校园里,地铁车厢里,家中卧室内,总见屏幕蓝光,总有低头一族。如今,这样的图景已是

手机、网络,俨然成为了一堵墙,一堵横亘在文化阅读与为数众多的人群之间的高墙。墙的一边,文化出版业日趋发达,各种出版物内容丰富,图书装帧越来越精美,而电子书、VR新技术的助推更是令出版业。而在墙的另一边,越来越多的人慢慢沦为手机的“奴隶”。他们也知道打开一本书去阅读的意义,但真要见之于行动时,书本大抵又敌不过手机。

有道是,“墙,推倒了便是桥”。网络以其技术支撑与渠道优势,不该是阻碍阅读的墙,反而更有条件成为引渡读者的一座宽阔通达的桥。如果说,在一些人那里阅读趋于迷失,网络信息技术成了摆布人类的“暴君”,那么,需要反省的只能是被摆布者自己。

1.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刻画出了沉迷手机者面对书本阅读的复杂心理,“也”“真”“又”等词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文中加点词“暴君”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作用。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曰:“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一曰谲谏,二曰戆谏,三曰降谏,四曰直谏,五曰风谏。唯度主而行之,吾从其风谏乎。”

(节选自《孔子家语·辩政第十四》)

【注】①谲谏:直接指出问题而委婉地规劝。②戆谏:刚直地规劝。③降谏:低声下气地规劝。④风谏:同讽谏。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材料二:

齐桓公谓鲍叔曰:“寡人欲铸大钟,昭寡人之名焉。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鲍叔曰:“敢问君之行。”桓公曰:“昔者,吾围谭三年,得而不自与者,仁也;吾北伐孤竹,划令支而反者,武也;吾为葵丘之会,以偃天下之兵者,文也;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寡人不受者,义也。然则文武仁义,寡人尽有之矣。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鲍叔曰:“君直言,臣直对。昔者,公子纠在上位而不让,非仁也;背太公之言而侵鲁境,非义也;坛场之上,拙于一剑,非武也;侄娣不离怀袄,非文也。凡为不善遍于物不自知者无天祸必有人害天处甚高其听甚下除君过言,天且闻之。”桓公曰:“寡人有过,子幸记之,是社稷之福也。子不幸教,几有大罪,以辱社稷。”

晋平公使叔向聘于吴,吴人拭舟以逆之。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叔向归以告平公,平公曰:“吴其亡乎?奚以敬舟?奚以敬民?”叔向对曰:“君为驰底之台,上可以发千兵,下可以陈钟鼓,诸侯闻君者,亦曰:‘奚以敬台?奚以敬民?’所敬各异也。”于是平公乃罢台。

景公好弋,使烛雏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烛雏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之。

(节选自《说苑·正谏》)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凡A为B不C善D遍E于F物G不H自I知J者K无L天M祸N必O有P人Q害R天S处T甚U高V其W听X甚Y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不同。
B.尧舜是唐尧和虞瞬的并称,这两位是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故后常用来代指圣人。
C.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两者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立政之基,后用来指代国家。
D.“勿杀而谢之”与“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谢”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想铸造一口大钟来彰显名声和功德,为此他征询鲍叔的意见,鲍叔从仁义武文四个方面直接指出其过错,使齐桓公认识到了问题。
B.齐桓公根据自己曾得到谭国却不夸耀,消灭令支成功凯旋,召集会盟平息战事,拒不接受他国美玉四个方面,认为自己已具备文武仁义。
C.晋平公派遣叔向出使吴国,吴国派出一艘装饰豪华的大船相迎,船中人的衣着十分奢靡,叔向汇报了这件事,晋平公由此断言吴国必灭。
D.在如何处理烛雏一事上,景公要杀他以泄心中怒火,晏子故意列出烛雏的三条罪状,使景公明白烛雏无罪,景公就此作罢并向烛雏道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2)诸侯闻君者,亦曰:“奚以敬台?奚以敬民?”所敬各异也。
5.材料二中,鲍叔、叔向、晏子三位大臣劝谏君主的方式不同,其中最符合孔子观点的是哪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