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殉死,又相之。子曰:管仲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或曰:管仲俭乎?子曰:管子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节选自《论语》,有改动)

材料二: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习、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习、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故仲宜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成,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吾观史䲡,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有改动)

1.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仲宜因A桓公B之问C举天下D之贤者E以自代F则仲虽死G而齐国未为H无仲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表示推测,与《师说》“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的用法及意义相同。
B.治,太平,与《齐桓晋文之事》“奚暇治礼义哉”中的“治”意义相同。
C.“放四凶”中的“放”,与《屈原列传》“自令见放为”中的“放”意思相同。
D.不肖,文中指不贤明,也可指不才,品行不好,没有出息等,也可用作谦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不为旧主殉死,而又效忠新主,是不仁的;而孔子认为管仲仁,没有缺点。
B.苏淘对于齐国治理好的原因,更强调鲍叔的功劳;对于齐国祸乱的原因,更强调管仲的过错,语出新奇。
C.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最强,且齐桓公的才能要胜过晋文公,但晋国霸主地位却比齐国长久。
D.苏淘的《管仲论》,立论明确,逻辑严密,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阐释见解,很有说服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
(2)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5.请简要概括孔子和苏洵对管仲评价的异同点。
2023-09-18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摸底演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选段。

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②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③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


下列各项中,对所选语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孟子看来,君子应当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
B.孔子认为,仁就在自己的身心上。修养仁德,既在于自己,更在于别人。
C.在孟子看来,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有所不同。
D.孟子认为,君子践仁存礼,是一个基于仁和礼的人,是懂得爱与敬的人。
2020-06-1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3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述孔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文学、教育等各方面,是了解儒家学说最直接、最宝贵的资料。
B.记录墨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墨子》一书,由墨子的弟子整理而成。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与儒学并称为“显学”。
C.道家经典《老子》由老子所著,以其“言道德之意”,所以又称“道德经”。老子,姓李名耳,为道家创始人。
D.道家学派的另一著作《庄子》,是庄周所著,其文语汇丰富,多用寓言,想象丰富,形成一种汪洋恣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独特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2016-11-18更新 | 53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