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樊迟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节选自《论语·颜渊》)

材料二:

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书》曰:‘睿作圣。’宣王曰:善!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也?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梧桐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

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才以自辅,然后治也。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慝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是以主A无B遗忧C下D无邪慝E百官F能治G臣下H乐职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迟未达”的“达”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泉之始达”中的“达”含义不同。
B.“法省易因”的“因”与成语“因地制宜”中的“因”含义不同。
C.“远而逾明”的“明”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第一个“明”含义相同。
D.“何其所临之民”的“其”与《〈论语〉十二章》“其恕乎”中的“其”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从选拔人才的角度回答了樊迟关于智的提问,他认为要选拔正直的人,子夏以舜、汤为例向樊迟解释了孔子的观点。
B.尹文认为应该采用“无为且能够宽容臣民”的理念治国,并引用《尚书》中的语句加以佐证,齐宣王认可尹文的观点。
C.周公登上天子之位后颁布德政,施行恩惠,亲自前往各地安抚遇到困难的远方之民,使邻近的百姓亲附,使边远的百姓安乐。
D.成王把梧桐叶剪成玉珪状,开玩笑说要用它分封唐叔虞,而周公则认为天子无戏言,最终成王把晋国封给唐叔虞。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2)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
5.虞舜被后世尊为“无为而治”的圣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虞舜是怎样做到“不下堂而天下治”的。
2024-01-1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联谊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殉死,又相之。子曰:管仲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或曰:管仲俭乎?子曰:管子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节选自《论语》,有改动)

材料二: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纯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故仲宜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吾观史䲡,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有改动)

1.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仲宜因A桓公B之问C举天下D之贤者E以自代F则仲虽死G而齐国未为H无仲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表示推测,与《师说》“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的用法及意义相同。
B.治,太平,与《老子四章》“治之于未乱”中的“治”意义相同。
C.“放四凶”中的“放”,与《齐桓晋文之事》“放辟邪侈”中的“放”意思不同。
D.不肖,文中指不贤明,也可指不才,品行不好,没有出息等,也可用作谦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不为旧主殉死,而又效忠新主,是不仁的;而孔子认为管仲仁,没有缺点。
B.苏洵对于齐国治理好的原因,更强调鲍叔的功劳;对于齐国祸乱的原因,更强调管仲的过错,语出新奇。
C.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最强,且齐桓公的才能要胜过晋文公,但晋国霸主地位却比齐国长久。
D.苏洵的《管仲论》,立论明确,逻辑严密,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阐释见解,很有说服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
(2)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5.请简要概括孔子和苏洵对管仲评价的异同点。
2023-10-1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子贡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且夫救鲁,显名也,而伐齐,大利也。义在亡鲁,勇在害强齐而威申晋邦者,则王者不疑也。”吴王曰:“子待吾伐越而还。”子贡曰:“不可。君以伐越而还,即齐也亦私鲁矣。且大吴畏小越,如此,臣请东见越王,使之出锐师以从下吏,是君实空越,而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悦,乃行子贡。子贡东见越王,越王问曰:“此乃陋之邦,大夫乃至于此?”子贡曰:“今夫吴王有伐齐之志,君无惜重器,以喜其心,毋恶卑辞,以尊其礼,则伐齐必矣。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骑士锐兵弊乎齐,重器羽旄尽乎晋,则君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悦。吴王果兴九郡之兵,而与齐大战于艾陵,大败齐师,陈兵不归,果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僇其相。故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是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中写出字母。
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O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四方之志”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存,指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字意思相同。
C.僻指地处偏远,与《琵琶行》中“浔阳地僻无音乐”的“僻”字意思相同。
D.卑辞指谦卑的言辞,“卑”与《送东阳马生序》中“非天质之卑”的“卑”字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的宰相陈成恒想兴兵作乱,但又忌惮齐国有鲍氏、晏氏,转而调遣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很担心,孔子也为此忧心忡忡。
B.子贡出使吴国,希望吴王能出兵救鲁,讨伐齐国以获得大利,吴王答应等讨伐越国回来后去救鲁,子贡认为到那时鲁国早就亡国了。
C.子贡出使越国,劝说越王多方讨好吴王,以坚定吴王讨伐齐国的决心,认为齐晋同时出兵一定会击败吴军,越国就可借机灭掉吴国。
D.吴王大举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后又继续与晋国军队作战,结果为晋军所败。越王乘机兴兵渡江攻打吴国,成就了灭吴称霸功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万乘之齐,私千乘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为君恐。
(2)彼战而不胜,则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余兵临晋。
5.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
2023-10-07更新 | 293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8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愈媮。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工。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

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则无耻,则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士无耻,则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由庶人贵而为士,由士贵而为小官,为大官,则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选自清·龚自珍《明良论》)

材料二: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颜晓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熊无。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世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选自明·顾炎武《廉耻》)

材料三: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选自《论语·为政》)


【注】①媮:通“偷”,苟且。②《小宛》是出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
1.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览近代之士             历:遍,一个个地
B.而耻已存者          寡:少
C.望愈崇,则谄愈       固:顽固
D.地益近,则媚亦益   工:工整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B.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C.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D.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卿,又称六官,古代统军执政之官。后往往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为六卿。
B.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为祈求太平盛世祭祀两神,后“社稷”成了国家的象征。
C.书,古代的文体,可指书信,或指奏章文书。文中与《谏逐客书》中的“书”用法不同。
D.曹,与伦、侪、徒、属等均有辈、类之意;也指古代分科治事的官署和部门,如刑曹、兵曹、功曹。文中意思为前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开篇都批评了当时世衰道微、士人不知廉耻之风日盛这一社会现状。
B.材料一论述了从农工至卿大夫各阶层不知廉耻而带来的对自身、家庭、国家不同程度的危害。
C.材料二批评了北齐读书人教子的方式,赞扬了颜氏教子不随波逐流、不争于仕途的做法。
D.材料三运用对比,认为用政令、刑罚来制约百姓,百姓可暂免于犯罪,但并无羞耻之心。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圣哲之危言,古今之至诚也。
(2)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
2022-11-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孔子“仁”的思想的一项是(     
①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③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⑤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⑥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A.①③④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⑤⑥
2.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引导弟子颜渊、子路各自表达他们的志向,而孔子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显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宽宏的胸怀。
B.师生之间在和谐的气氛下相互学习和砥砺,有切磋,有请益,循循善诱,很自然地呈现出了孔门教与学的情景。
C.相比之下,孔子的志向是希望老年人得到安养,朋友间以诚相待,少年得到关爱,其关注的层面更为广阔,志向更加高尚。
D.在师生对话中,三人志愿不同,境界也有高下。子路性情豪爽,讲话鲁莽,只讲朋友义气,境界最为低下。
3.如何评价子路、颜渊、孔子的“言志”?
2020-05-14更新 | 35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涿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文言文阅读。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选自《论语》)

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无善,无施劳               伐:夸耀。
B.愿无伐善,无               施:表白。
C.子路问成人                           成人:成年人。
D.修己以安人                           安人:使人安乐。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B.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D.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第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为人处世的态度问题。
B.第二章主要谈人格完善的问题。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
C.第三章里孔子谈君子的标准问题。他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即使这样做了,也难以使周围的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
D.孔子在谈到人格完善问题时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这样做就符合于义。尤其“见利思义”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文。
(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2020-04-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1.“社”“稷”二字的本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孔子和孟子在君臣关系上的观念有何不同?请根据材料评述。
2019-12-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础,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B.子贡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中“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录。
D.楚狂接舆以凤鸟来比孔子。据说凤鸟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而孔子身处乱世却周游求仕,因此说“德衰”。李白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便是用到了这个典故。
2016-11-18更新 | 100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11-12高二下·福建福州·期末
名著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2015-06-02更新 | 333次组卷 | 5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上期调研考试(一)语文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