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臣也。何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不持,颠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矣。虎兕出于,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注释:①季氏,季康子,名肥,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②颛臾(zhuān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③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④指周之先王。⑤主管祭祀蒙山的人。东蒙,山名,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⑥这里指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⑦上古时期的史官。⑧古读bì,季氏的私邑,及今山东费县。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虎兕出于                                        柙:关猛兽的笼子
B.且尔言                                        过:错误
C.君子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通“嫉”,嫉妒
D.夫子                                             相:辅佐
2.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伐为                                     申之孝悌之义
B.是社稷臣也                              齐桓晋文
C.危不持,颠不扶                  蟹六跪二螯
D.今不取,后世必子孙忧            且君尝晋君赐矣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B.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C.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虽然仅三百多字,却是波澜起伏,摇曳多姿。孔子针对冉有之言,从不同的角度作答,且都抓住要害,鞭辟入里,要言不烦,以理服人。
B.选文包含了孔子对季氏的谴责和对学生的教育两方面的内容,在与冉求、子路的谈话中宣传了行仁政、施教化的政治主张,表现了对自己的政治理想执著的追求。
C.选文具有非常浓厚的论辩色彩,孔子以充足的理由谴责季氏攻打颛臾的战争决策,多方面论证季康子的错误,在其中运用了驳论、比喻论证、归纳推理等多种逻辑方法。
D.选文中的比喻句形象的表达了孔子的观点,如“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
2023-03-25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新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以下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选段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选段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修身为本。

(《礼记·大学》)

选段三: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

选段四: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廪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⑤;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礼记·中庸》)


注:①为:治理。经:常,纲常,准则。②柔:怀柔,使归顺。③时使:在不误农时的情况下役使百姓。薄敛:减轻赋税。④既廪称事:发给与其业绩相称的粮食作为俸禄。既,通“饩”,稻米。称,符合。⑤跲(jiá):绊倒,引申为不顺畅。
1.下列选段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仁焉          归:归顺
B.致知在格物                                 格物:探究事物的原理
C.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悌:惊骇、恐惧
D.博学之,问之                           审:详尽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治天下可运掌上             人皆有不忍人
B.壹是皆修身为本                    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
D.敏于事而慎                       为之于未有,治之未乱
3.选段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B.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C.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D.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
4.下列对选段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一中孔子要颜渊从眼、耳、口等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即从小事入手,使内心修为逐步达到庄严、诚敬的境界。
B.选段二中运用了正反相成的推演逻辑,提出“八目”,将其梳理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条侧重外显行为,后四条专注心性修养。
C.选段三中孟子以“孺子将入于井”的故事指出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从而推导“仁政”并将其发扬光大。
D.选段四中指出治理天下国家大凡有九条准则,分别是修养德行、尊重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贴众臣、爱民如子、招集各种工匠、优待边远异族、安抚四方的诸侯。
5.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老子》)
6.《论语》以“仁、道、君子、礼、恕”等为核心概念;《大学》提出“大人之学”目标是“三纲”,实现途径为“八目”;《孟子》主张人生来都有善良本性;《中庸》认为,需持续培养行大道之人,行大道之人注重仁义礼智勇。请结合选段,分析它们概念和观点的共同之处。
2022-10-17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3 . 阅读《论语》材料,完成题目。

①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上述材料中,孔子谈及哪些学习智慧?请简要概括。(每则限4个字)
2022-10-1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节选自《论语·子张》)


【注】①公孙朝:卫国大夫。 ②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于地       坠:毁坏
B.子服景伯以子贡       告:告诉
C.叔孙武叔仲尼       毁:毁谤
D.犹可       逾:逾越,超越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B.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C.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D.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武之道,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国之道,现泛指宽严相济、张弛有致的治国和处事方法。
B.宫墙,指王宫的围墙,如王宫之内的柳树就被称为“宫墙柳”。
C.仞,古代度量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文中用“数仞墙”比喻学问高深。
D.日月,子贡把孔子比作日月,后世甚至有人称孔子为代天发令的“天铎”,极尽美誉。
2021-10-1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嘉诚国际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请结合小说情节(《红楼梦》《三国演义》)或《论语》名句,谈谈你的阅读乐趣,要求100字左右。
6 . “顺境中的美德是节制,逆境中的美德是坚韧。”我们的很多作品,都彰显弘扬了这种美德。请你从《三国演义》《红楼梦》或《论语》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上面这句话,通过具体的事例谈谈他(她)身上的美德。
要求:符合原著,情节具体,人物突出,字数不超过90字。
2021-04-10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里仁篇》中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欧阳修的《朋党论》中有与之意思相仿的话:“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请分析它们表达的思想,不超过90字。
90字

2021-04-0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结合《论语》中的几则,说一说儒家崇尚的“君子”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②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忱何惧?”

③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⑤子曰:“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②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第②句的大意是:孔子认为,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晚辈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1.请根据第①段文字,写出一个成语。
2.孔子对“孝”有什么主张?请联系实际对它加以评析。
2020-12-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按要求完成填空。
(1)《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金玉良缘”指____________,一个有金锁,一个有宝玉,两人应结成姻缘。“木石前盟”指_________________,一个前生为绛珠仙草,一个前生为神瑛侍者,两者有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
(2)请写出《三国演义》中与下列情节对应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姓名:
割须弃袍——_______________;义释严颜——_____________
(3)《论语》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字需要我们牢记,比如:“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再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咏而归。”
2020-10-29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